第3课 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课件 (2)【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课件 (2)【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6 13:3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3课 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
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强令黄河以南的新四
军、八路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黄河以北。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支队
9 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6日,行至皖南泾
县茂林时,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除约2 000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或牺牲。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请思考:
1.国民党为什么要发动皖南事变?
2.同时国民党还采取了哪些反动措施?中共是如何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斗争的?一、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1927年秋,“宁汉合流”后的南京国民政府代表____________
_______的利益。
(2)1928年8月,蒋介石打出“_________”的旗号,实行国民党
独裁统治。其表现:建立特务组织;制定反动法令。
(3)1936年,国民政府用_____的形式确立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以党治国宪法2.抗日战争时期:
(1)1939年初,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动方针。
(2)以“中统”和“军统”为代表的_________专门从事迫害共产
党员和民主人士的罪恶活动。
(3)强化_________,与一党专政、特务统治相结合。
【合作探究】
1.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提示: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主要特征是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
制度相互结合和渗透。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特务组织保甲制度(4)制造“皖南事变”:
①背景:国民党抗战表现出动摇性,反共投降倾向明显,开始执
行___________________的路线。
②概况:1941年初,新四军遭国民党的袭击;新四军大部分人牺
牲,军长_____谈判被扣押。
③各方态度:
a.中共:坚决回击,重建_______,公布事实,揭露国民党的阴
谋。
b.民主人士:在_____发起抗议运动。
c.国际社会:苏联、英美反对蒋介石的行为。
d.为反抗国民党的压迫,_________________成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叶挺新四军香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二、延安的民主政治建设
1.措施:
(1)陕甘宁边区政府实行_________制度。
(2)1939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地参与_______
___,并成立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
(3)1940年3月,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_______”原则。
①内容: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人员分配按___
_______、非党的左派分子和_______各占三分之一比例执行。
②意义:延安的民主政治制度为新中国建立_____________提供了
宝贵的历史经验。民主选举宪政运动三三制共产党员中间派人民民主政权【合作探究】
2.“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的含义及意义。
提示:(1)含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中普遍采用了“三三制”原则,即在政权人员构成比例上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人士各占1/3的制度。
(2)意义:“三三制”原则及“三三制”政权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运用,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条件下推进民主政治的一个创举。“三三制”的实行,使党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意义:
(1)充分保障了各抗日阶级、阶层的_____________。
(2)为新中国建立_____________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广泛民主权利人民民主政权三、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
1.前提:_________即将取得胜利。
2.抉择:
(1)国民党:企图在中国建立专制独裁的反动政府。
①1943年春,发表《___________》,鼓吹法西斯主义。
②国民党军队企图掀起新的_________。
③1945年5月,国民党“_____”召开,继续维护国民党_______
___,拒绝建立联合政府。大会决定成立特别委员会,专门从事
反共活动。抗日战争中国之命运反共高潮一党专政六大(2)共产党:希望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联合政府。
①发表文章,揭露《中国之命运》的反动本质。
②阻止国民党破坏_________________。
③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___
_____________,制定了中共政治路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主的联合政府陕甘宁边区建立“三三制”政权以后,毛泽东曾题词:“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是实施三民主义最彻底的地方。”请回顾所学过的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及抗日根据地的内容,思考一下,毛泽东为什么这么说?提示: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民主政治建设,尤以中共中央所在的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成绩斐然。毛泽东再三强调:“边区是第一个根据地,统一战线的策源地,全国有名的、政治的文化的中心”,“要做得比全国都好,不但成为抗战的堡垒,而且要成为模范的抗日堡垒”,“使边区成为民主的模范,推动整个国家的民主化。”1940年,毛泽东系统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后,就把陕甘宁边区作为一个“试验区”,明确指出:“边区的方向,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方向。现在全国要办新民主主义,有没有一个样子呢?我讲已经有了,陕甘宁边区就是模范。” 一、抗战期间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的原因
1.从日本方面看:1938年秋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战略方针,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把进攻矛头指向敌后抗日根据地。这样,正面战场的压力大大减轻。
2.从英美方面看:为推动日本侵略苏联,谋求与日本妥协,极力对国民政府进行劝降活动。
3.从中国方面看:中共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一天天发展壮大,使蒋介石坐卧不安。于是,蒋介石集团从其阶级本性出发,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路线。【名师指津】国民政府虽然与共产党联合抗战,但对内仍坚持独裁专制,坚持反共。这是由其阶级性决定的,一方面想对日投降,又怕日本灭亡中国使其失去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想反共,但为了抗日又不敢和共产党完全决裂,其核心目的是维护蒋介石集团的统治。 二、国民党独裁专制与中共坚持建立民主政治的史实
1.国民党独裁专制。
(1)中央全会——“以党治国”。
(2)建立特务组织(中统、军统、保甲制度)。
(3)制定反动法令——1936年宪法。
(4)确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针(1939年)。
(5)发动“皖南事变”(1941年)。
(6)发表《中国之命运》。
(7)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关中等地进行试探性挑衅。
(8)国民党“六大”(1945年)。 2.中共坚持建立民主政治。
(1)延安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民主选举;人民监督;宪政促进会成立;“三三制”政权
(2)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政会——“豆选法”。
(3)重建新四军,公布事实真相。
(4)回击国民党反共高潮:《解放日报》发表文章。
(5)严正抗议国民党武装挑衅。
(6)中共“七大”。
(7)毛泽东发表《论联合政府》。【名师指津】国共两党在中国命运前途问题上的不同选择和斗争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中共的民主政治建设,壮大了民主力量,促进了民主人士思想的转变,提高了共产党的声望,推动了民主党派与共产党的合作。 抗战时期民主政治的发展情况
(2010·海南高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各项参政员候选人推出后……报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资格审议会置委员九人,其人选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
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暨向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
——《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1938年4月)材料二 毛泽东等人发表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称:“虽然在其产生的方法上,在其职权的规定上,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能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
——摘编自《新华日报》1938年7月5日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国共两党在国民参政会问题上的不同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参政会的历史作用。
【解题分析】回答第(1)题,阅读材料一可以概括出国民党在国民参政会问题上的主张,通过材料二可以概括出共产党在国民参政会问题上的主张。回答第(2)题,从参政机制的建立、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及对民主运动的推动等方面做简要回答。答案:(1)国民党:代表由国民党最终确定;国民参政会为咨询机构。
共产党:要求建立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
(2)建立了参政议政的机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有利于大后方民主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