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2:7.3 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作业
一、选择题
1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特征是( )。
A.防共限共、特务统治、经济垄断
B.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
C.一党专政、经济垄断、保甲制度
D.防共限共、经济垄断、新闻检查
解析:国民政府强化保甲制度,与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互相结合、渗透,成为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的特征。
答案:B
21941年初,晋察冀边区举行大规模游行,抗议国民党的暴行(如右图)。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边区人民对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的暴行进行抗议
B.国民党的暴行不利于社会各阶层的团结抗战
C.制造暴行的国民党顽固派遭到国际社会反对
D.边区人民的抗议迫使国民党放弃了反共立场
解析:反共反人民是国民党对内政策的基本立场,这一点始终没有改变。
答案:D
31941年1月底,美国驻华武官巴雷特在一次谈话中说道:“现在,我们对国民政府对新四军所采取的行动表示了否定态度。这(指皖南事变)有碍于抵抗日本的进攻。……如果日本人在中国感到吃紧,他们就会节制自己向南方和北方扩张的野心。”这说明美国政府( )。
①反对国民党的反共立场 ②认识到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存在的重要性 ③在太平洋战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④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自身利益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题干材料中巴雷特的话只是反对国民党制造反共摩擦,并不反对国民党的反共立场;在巴雷特发表此番谈话时,太平洋战争还没有爆发。因此,①③的叙述不正确。
答案:B
4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不禁止地主、富农、国民党员参选议员”。这说明陕甘宁边区( )。
A.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B.接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
C.实现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
D.组建了多党联合政府
解析:本题实质考查对“三三制”原则的理解。抗日民主政权的组成实行“三三制”原则,规定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1/3的名额,故A项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实行党外合作的方式,陕甘宁边区接受国民政府的间接领导,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故排除B、C、D三项。
答案:A
5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开明绅士李鼎铭表示:“我身为党外人士,与共产党合作两年,并没有感觉到共产党的任何歧视与排斥。……共产党对民选来的党外人士是开诚相见,崇尚友谊,表现了最高的信任与尊重。”这表明“三三制”的实施( )。
①赢得了广大党外人士的尊重 ②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 ③巩固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④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李鼎铭先生的话表明,党外人士欢迎和支持“三三制”政策。“三三制”政权只是在共产党领导的边区建立,并不直接涉及国共两党的合作;它只是用来调动各阶层人民抗日的积极性,而不是用来树立国际形象。因此,③④的叙述不确切。
答案:A
6抗战胜利前夕,为了争取光明前途,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活动有( )。
①《解放日报》连续发表文章,揭露《中国之命运》的反动实质 ②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 ③回击国民党的军事挑衅 ④发表《论联合政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做题时应注意“抗战胜利前夕”“争取光明前途”这两个限定词。《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报告。
答案:A
7在1945年5月的国民党“六大”上,蒋介石指出“假借民主名义,僭窃民权,便利私图,陷国事于紊乱无法的状态”,他攻击的是( )。
A.民主党派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
B.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C.伪中华民国政权出卖民族利益的行为
D.美国等西方国家调和国共关系的主张
解析:国民党“六大”的主要议题是继续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的问题,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坚决反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答案:B
8抗战胜利前夕,国共两党关于抗战胜利后中国命运和前途的主张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抗战胜利,外来的威胁没有了
B.两党纲领不一样
C.两党代表着不同阶级的利益
D.国民党不再代表中华民族和人民大众的利益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91941年初,蒋介石集团策划制造了皖南事变。据此完成:
(1)蒋介石集团制造这一事件的原因有哪些?
(2)这一事件的发生暴露了蒋介石集团的什么本质?
(3)面对这一事件,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怎样的斗争策略?
(4)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影响。
解析:分析第(1)问,要从国民政府政策的转变、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概括。回答第(2)问,要从蒋介石集团代表的阶级利益去分析,从而指出其对内政策的基本立场。第(3)问,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叙述即可。回答第(4)问,要注意思考的角度,充分运用教材相关内容进行总结。
参考答案:(1)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改变了侵华的战略方针,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这就导致国民政府在抗日政策上表现出很大的动摇性;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召开,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和壮大,成为蒋介石集团的心腹之患。
(2)皖南事变的发生,暴露出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代表的国民政府,始终坚持反共反人民的反动立场。
(3)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坚决回击的方针,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同时公布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
(4)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削弱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中间党派和民主人士进一步认清了蒋介石集团的本质,导致其在政治上十分孤立;国民政府的倒行逆施遭到了苏联和英美的反对。
10(2010·海南单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项参政员候选人推出后……报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资格审议会置委员九人。其人选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
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暨向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1938年4月)
材料二 毛泽东等人发表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称:“虽然在其产生的方法上,在其职权的规定上,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能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摘编自《新华日报》1938年7月5日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国共两党在国民参政会问题上的不同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参政会的历史作用。
解折:第(1)问,可以从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产生程序和权限来解答,注意“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的不同;第(2)问,既要注意国民参政会诞生的特殊背景,又要注意近代中国发展的趋势,从“民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角度评价其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1)国民党:代表由国民党最终确定,国民参政会为咨询机构。
共产党:要求建立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
(2)建立了参政议政的机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有利于大后方民主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