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第2课
法国《人权宣言》
线索梳理
法国波旁王朝统治时期,封建的君主专制统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益加强,尤其是法王路易十四在位时期,法国封建专制发展到极盛。路易十四信奉“朕即国家”的专制理论,粗暴剥夺了三级会议对王权的制衡作用;路易十五即位后更加腐败,荒淫腐朽的统治使法国的社会矛盾进一步尖锐。到了路易十六时期,法国已经处于革命的前夜。
与此同时,启蒙运动不断发展,在法国涌现出许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优秀的启蒙思想家诸如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这些思想家用他们的理论和学说为法国大革命作好了充分的思想舆论准备。
1789年7月14日,法国巴黎人民发动起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国大革命正式爆发。1789年8月,制宪会议颁布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它以洛克、卢梭等人的“自然法”、“社会契约”为思想基础,尊重人民的“天赋人权”。《人权宣言》的发表,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特权。它彻底宣告了“旧制度的死亡”,并对后世各国的成文宪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民主思想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基础梳理
一、法国《人权宣言》颁布的背景:
波旁王朝统治法国,路易十四等君主强化其封建专制统治,穷奢极欲,实行宗教不宽容政策,社会矛盾开始激化。
启蒙运动的发展如火如荼(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1789年8月26日,制宪议会颁布《人权宣言》。
二、法国《人权宣言》的思想基础:
“自然法”与“社会契约”思想:“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诸如“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三、法国《人权宣言》的基本原则:
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
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主权在民。
四、法国《人权宣言》的意义:
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
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宣告了封建王权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诞生。
对于启蒙思想的发扬光大起到了巨大作用,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同时还推动了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
影响了亚洲和中国革命。
名词解释
[重要人物]
1.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学家、哲学家,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他不仅在哲学上有卓越成就,也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主张开明的民主制度,强调自由与平等,提倡卢梭所倡导的“天赋人权”。尽管在他所处的时代审查制度十分严厉,伏尔泰仍然公开支持社会改革。他的论说以讽刺见长,常常抨击天主教教会的教条和当时的法国教育制度。伏尔泰的著作和思想与托霍布斯及洛克一道,对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主要思想家都有影响。他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2.孟德斯鸠: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家,是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学术上有巨大成就,代表著作有:《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等,尤其是《论法的精神》,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他是法国首位公开批评封建统治的思想家,他突破“神授君权”的观点,认为保证法治的手段是“三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三者相互制约、权力均衡。孟德斯鸠的社会政治理论,尤其是关于分权和法制的学说,对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过相当巨大而又深刻的影响,对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3.路易十四:法国国王,执政期为1
( http: / / www.21cnjy.com )643年至1715年。他以其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法兰西王国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使法语成为整整两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外交和上流社会的通用语言,使自己成为法国史上最伟大、也是世界史上执政最长久的君主之一,是与康熙同时代的西方大帝,又被尊称为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把国王的权力发展到了顶峰。在政治上,他崇尚王权至上,“朕即国家”,并且用“君权神授”来为王权至上制造理论依据。路易十四对贵族实行高压政策,取消巴黎高等法院对国王敕令的指摘权,拒绝召开王国三级会议,对敢于反叛的外省贵族无情镇压;同时建造凡尔赛宫,把各地大贵族宣召进宫,侍奉王室。在思想上,要求全体臣民一律信奉天主教。在经济上,推行重商主义。路易十四在位72年,实际执政54年,是有准确历史以来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君主,他也是法国波旁王朝君主专制政体的典型代表。
4.路易十六:法国国王,774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1792年在位,路易十五之孙,法兰西波旁王朝复辟前最后一任国王,也是法国历史中唯一一个被处死的国王。他性格优柔寡断,即位后多次更换首相和部长,任由内阁内讧,政策也是变化无常。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路易十六被迫组织立宪派拥立资产阶级掌握实权。1792年,法国民众组成的义勇军,打退了他国的侵略者,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人民迫切要求处死路易十六。后在吉伦特派的公开下,路易十六于1793年,在巴黎革命广场被推上断头台。
[重要事件]
1.法国大革命:是1789年在法国爆发的资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级革命,随后,封建君主专制土崩瓦解。这一时期的法国,旧的封建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其持续时间之长,革命进程之激烈,都是史无前例的。它也是世界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革命,并为以后的革命扫清了道路。同时,它也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震撼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重要名词]
1.“自然权利”:自然权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西方文化的语境中是指人的生存权、生命权、自由权、幸福权以及财产所有权,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这一概念最早出自古希腊哲学的自然法理论。文艺复兴以来,“自然权利”是西方政治和法律思想的一个重要论题。洛克、格老秀斯、斯宾诺莎、霍布斯、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思想家对这一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并且都进行了论述和引介。作为资产阶级启迪大众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自然权利”连同“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论一起构建起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比较系统的关于国家和法律起源的理论。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时期,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2.“三级会议”:是法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封建等级制度的产物。14世纪初随着市民阶级的崛起,在法国形成了教士、贵族、普通民众分属第一、二、三等级的社会等级制度。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的教士、贵族占有全国三分之一的土地,且不向国家缴税,以市民阶级为核心的包括工人、农民、资产阶级作为第三等级,他们却承担着沉重的封建赋税。1302年,法王腓力四世召开一次有高级教士、上层贵族和每个城市两名市民代表参加的会议,这是法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三级会议。当时的三级会议只能算是,反映法国王权的加强、法国君主等级制度确立的一个点缀。后来到了18世纪末,路易十六因陷入重重危机而重新召开三级会议的时候,三级会议逐渐演变成国民会议和制宪会议,变成了推翻君主专制的大本营和国家民主的关键组成部分。
3.
波旁王朝:欧洲历史上辉煌的跨国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曾统治过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国。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始于1589年。17世纪中期以后相继临朝的君主为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18世纪后期,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王权开始由盛而衰,王室挥霍无度,又采取宗教迫害政策,终于导致法国大革命爆发。其后,查理十世在1830年七月革命中被推翻。七月王朝又在1848年革命中倾覆。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最终结束。
重点解析
法国《人权宣言》与美国《独立宣言》的比较
《人权宣言》
《独立宣言》
不同点
目的
确立资本主义新制度。
为北美独立确立合法的理论依据。
侧重点
更加重视对基本民主原则(自由、平等、法治)的阐述。
谴责英国侵害北美人民“天赋人权”的罪行。
普遍性
更具体、更广泛、更具普遍性。
具有局限性,未能废除美国的黑人奴隶制。
相同点
均以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为理论根基、均属诞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政治宣言、均对其他国家的民主法治进程产生一定得影响。
史料汇编
一、法国《人权宣言》节录
【史料原文】
《人权宣言》(1789年8月20—26日)
国民议会在主宰面前并在他的庇护之下确认并宣布下述的人与公民的权利。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
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第四条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
第五条 法律仅有权禁止有害于社会的行为。凡未经法律禁止的行为即不得受到妨碍,而且任何人都不得被迫从事法律所未规定的行为。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他代表去参预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第七条 除非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并按照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律所指示的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凡动议、发布、执行或令人执行专断命令者应受处罚;但根据法律而被传唤或被扣押的公民应当立即服从;抗拒则构成犯罪。
第八条 法律只应规定确实需要和显然不可少的刑罚,而且除非根据在犯法前已经制定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不得处罚任何人。
第九条 任何人在其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应被推定为无罪,即使认为必须予以逮捕,但为扣留其人身所不需要的各种残酷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第十条 意见的发表只要不扰乱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见、甚至信教的意见而遭受干涉。
第十一条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第十二条 人权的保障需要有武装的力量;因此,这种力量是为了全体的利益而不是为了此种力量的受任人的个人利益而设立的。
第十三条 为了武装力量的维持和行政管理的支出,公共赋税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赋税应在全体公民之间按其能力作平等的分摊。
第十四条 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由其代表来确定赋税的必要性,自由地加以认可,注意其用途,决定税额、税率、客体、征收方式和时期。
第十五条 社会有权要求机关公务人员报告其工作。
第十六条 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杨人楩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主编:《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三联书店,1957年,第36—39页
【史料解读】
法国大革命爆发以后,为了揭示公民的基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利并且阐明新社会的基本原则,制宪议会以启蒙思想为指导,仿照《独立宣言》,为法国制定了一个纲领性文件,即1789年8月26日正式发表的《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简称《人权宣言》)。这里引用的是《人权宣言》内容的节选,对于我们学习和了解平等、自由、博爱等启蒙思想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传播有很多益处。通过上面的17条正文部分的内容,我们看到《人权宣言》不仅涉及到人民的权利、法治主义,对于国家的政权建设也有陈述。在人权方面,宣言宣称:“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并将基本人权界定为“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其中自由权包括人身、思想、信仰、言论、著作及出版自由。宣言不仅把财产列为天赋人权,并且郑重宣布“财产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对于法治主义,宣言认为政府唯有实行法治而不是专制和人治,才能够保障人民的基本人权不受侵犯,故而宣言宣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概言之,我们在《人权宣言》的17条正文部分看到了“社会契约”、“主权在民”、“权力分立”这些资本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立国原则都有一定程度的体现。
波旁王朝的封建等级制度
【史料原文】
米涅论法国的专制制度
从路易十四到革命爆发,法国的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不仅是专制的而且是很横暴的:因为君主有权做的事比他们通常做的事要多得多。对于滥施淫威的遏制力量是很薄弱的。国王可以用“密札”随意监禁或流放任何人,用充公的办法处置任何财产,用税捐征收任何人的收入。当然某些集团是有它们的自卫手段的,那就是它们的特权,但这些特权也很少受到尊重。高等法院有同意或拒绝注册新税令的特权,但国王可以亲临高等法院组成御临法院强迫它进行注册,并以流放令处分法院成员。贵族的特权是享受免税,僧侣的特权是要别人给予馈赠;有几个省实行包税制,还有些省是税捐自行摊派。这些就是在法国所能见到的一些微弱的保障,而就是这些保障,也都是有利于地位优越的阶级而不利于人民。此外,这个唯王命是从的法国是组织得很坏的;分配的不公平,使得法国社会上的弊病更加令人难以忍受。
整个民族分成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再分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许多阶层,人民备受专制压迫与社会不平等之苦。贵族分成几类,一是宫廷权贵,靠着国王的恩宠度日,也就是靠人民供养,他们得到的是某几省的军区长官或高级军职;另外一类是暴发户新贵族,他们充当行政长官,被授与巡按使之职,占据各种文官职位;还有一类是穿袍贵族,执掌司法,而且只有他们才可以担任此职;最后还有一类是地主贵族,他们运用在政治权利被取消后仍然保有的封建私法,对农村进行压迫。僧侣分成两个阶层,一个是收入丰厚的主教和大修道院长,一个是穷苦的布道传教者。第三等级,既受宫廷压榨,又受贵族欺凌,也分成许多按照各自利益组成、但互相敌对的行会。第三等级仅拥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而靠着这点土地,还要向领主缴纳封建地租,向教会缴什一税,向国王缴赋税。尽管它作出这样多的贡献,却享受不到任何政治权利,不得参与政事,也不得担任公职。
──米涅著《法国革命史》,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史料解读】
此处所引文字为法国历史学家米涅对于法国大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前夕,法国国内封建专制制度的叙述。波旁王朝统治下的法国是一个社会等级制度森严的国家,这种封建的等级制度最终了构成法国君主专制的基础。法国大革命时期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三级会议,最早就是这种封建的专制等级制度的产物。当时整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分为三个不同的等级:教士是第一等级,其职责是为人类的拯救而祈祷;贵族是第二等级,用刀剑保护其他社会成员是其基本职责;普通民众是第三等级,其职责就是劳动,从事物质生产及养活前面两个阶级。上述材料反映的就是封建社会法国社会的政治格局,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法国大革命前夕。
这段材料表明:①法国社会等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森严。整个社会除了分为三个等级之外,每一个等级又分成若干个阶层。②每一个等级的权利与义务极不合理。贵族把持着国家的政治权力机关,僧侣把持着精神统治,而第三等级不仅享受不到任何政治权利,而且负担了养活整个社会的任务,遭受各种压迫与剥削。因此,第三等级争取平等与自由的斗争具有必然性与合理性。
三、伏尔泰批判教会势力
【史料原文】
伏尔泰对于教会势力的批判
教会制定的法律,非经政府明白批准,不应有丝毫效力。
……
只有民政长官可以允许或禁止在宗教节日的劳动,因为教士的职务并不在于禁止人们去耕耘他们的土地。
关于婚姻的一切,应该完全决定于民政长官。教士本身应该限于为结婚祝福的庄严职务。
……
所有教士既是国家的臣民,一切就应受政府的支配。
以同胞给与一个教士的土地的头年收入献给一个外国教士的那种可笑而又可耻的惯例,应该永远予以废除。
教士不能以违反神律的罪名剥夺一个公民的丝毫权利,因为教士自己也是一个有罪的人,他应该为其他的罪人祷告,而不应裁判他们。
官吏、劳动者和教士既然都是同样地属于国家,便应同样地缴纳租税。
应该只有一种度量衡的标准和一种法律制度。
——伏尔泰:《哲学辞典》,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
【史料解读】
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一,其反封建的启蒙思想影响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展进程。波旁王朝统治下的法国,封建专制思想依然是社会的主流思想,代表封建顽固势力的法国天主教会未能经历宗教改革的彻底洗礼,它不仅是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而且不断地压制并迫害新教徒。面对这种不正常的社会现实,伏尔泰毕生致力于揭露和打击黑暗的封建制度特别是宗教统治。上述文字节选自伏尔泰的《哲学辞典》一书,体现了伏尔泰对于教会势力不遗余力的批判精神。
从上述文字我们可以看出:①伏尔泰将斗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强烈要求废除封建僧侣的各种特权。②伏尔泰对教会的批判摧毁了教会的威信,有利于唤醒法国民众,从而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年表
1789年5月5日
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1789年8月26日
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
1791年9月
制宪会议颁布《1791年宪法》,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
1791年9月30日
制宪会议解散
1792年8月21日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793年1月21日
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