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分数除法易错精选题-2025-2026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一、选择题
1.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对于人体比例的审美标准有“站七、坐五、盘三半”之说(如图),盘高和坐高的最简整数比是( )。
A. B. C. D.
2.为了得到2÷的结果,下面3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想法合理的是( )。
A.小千和小凯 B.小千和小北 C.小凯和小北 D.都不合理
3.可以根据图形( )来思考3÷的结果。
A. B.
C. D.
4.把8∶15的前项加上24,如果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
A.加24 B.加45 C.加60 D.乘3
5.与1分米的相等的是5分米的( )。
A. B. C. D.无法确定
6.a×=b÷=c×1=d÷(a、b、c均不为0),则( )最小。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7.4∶5==16÷( )=( )∶10=( )(填小数)。
8.是的( ),是的( ),里面有( )个。
9.0.125∶化简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10.在括号里填上“>”“<”或“=”。
( ) ( ) ( ) ( )
11.妈妈买来猕猴桃和柠檬共60个,其中猕猴桃占,吃去( )个柠檬后,猕猴桃与柠檬的个数比是4∶5。
12.甲数+乙数=28,甲数∶乙数=4∶3,甲数比乙数多( )。(填分数)
三、判断题
13.。( )
14.甲组人数调到乙组后,两组人数相等,原来甲、乙两组人数的比是9∶7。( )
15.军军家离学校千米,如果他每分钟走千米,那么他上学只要9分钟。( )
16.从A地开往B地,甲车需要4小时,乙车需要5小时,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4∶5。( )
17.如果(),那么。( )
四、计算题
18.直接写出得数。
8.4÷0.4= 4+0.6= = 40×0.05=
= 2-= = 12∶=
19.计算下面各题。
(1) (2) (3) (4)
20.解方程。
五、解答题
21.一个排球60元,一个排球的价格是篮球的,一个篮球多少钱?(列方程解答)
22.果园里有150棵桃树,是苹果树的,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梨树有多少棵?
23.某饲养场养了280只鸡。鸭的只数是鸡的,鸭的只数相当于鹅的,饲养场养了多少只鹅?
24.乐乐是个爱读书的学生,开学初就制定了自己的读书计划。一本童话书,他第一周读了全书的,第二周读了页,再读页就读了这本书的一半,这本童话书共多少页?
25.建筑队用水泥、黄沙和石子按一定比例配制成混凝土,已知水泥和黄沙的比是2∶3,水泥和石子的比是3∶8。
(1)要配制62吨混凝土,需要石子多少吨?
(2)如果石子足够多,水泥和黄沙各有18吨,配制混凝土时,当黄沙用完时,水泥还剩多少吨?如果要将水泥用完,至少还要补多少吨的黄沙?
26.甲乙丙丁四个工人共同完成一批零件,甲完成的个数是其他三人的,乙完成的是其他三人的,丙完成的个数与其他三人总数的比是1∶5,丁完成60个零件。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第3单元分数除法易错精选题-2025-2026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C B B A B
1.B
【分析】利用数格子方法,盘高大约3.5格,坐高大约5格,再利用比的意义,写成盘高∶坐高,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即可。
【详解】盘高是3.5格,坐高是5格。
3.5∶5
=(3.5÷0.5)∶(5÷0.5)
=7∶10
盘高和坐高的最简整数比是7∶10。
故答案为:B
2.C
【分析】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将分数除法可以转化成整数除法,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得到结果;也可以利用长度单位,先用线段表示出2米,因为1米的是米,看看2米包含几个米也可得到结果。
【详解】小千: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3,2÷=2÷(2÷3)=2÷2×3=3,小千的想法错误。
小凯:利用了商不变的性质,想法正确合理;
小北:利用了长度单位进行分析,想法正确合理。
故答案为:C
3.B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把每个图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总共有几个单位“1”就是几,看这些里面有几个阴影部分就用除法,据此即可逐项分析。
【详解】A.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阴影部分是其中的3份,每份是,有三个正方形,因此它表示的是3÷,不符合题意;
B.把一个五边形分成5份,阴影部分是其中的2份,每份是,有三个五边形,因此它表示的是3÷,符合题意;
C.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阴影部分是其中的2份,每份是,有三个长方形,因此它表示的是3÷,不符合题意;
D.把3米平均分成9份,阴影部分是其中的1份,每份是,因此它表示的是3×,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B
【分析】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或比的前项加上前项的几倍,后项就加上后项的几倍,比值不变,据此分析。
【详解】24÷8×15=45
(8+24)÷8
=32÷8
=4
把8∶15的前项加上24,如果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45或乘4。
故答案为:B
5.A
【分析】根据题意,1分米看作单位“1”,用单位“1”乘,求出1分米的是分米;要求5分米的多少是分米,则要把5分米看作单位“1”,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即可。
【详解】1×=(分米)
÷5
=×
=
与1分米的相等的是5分米的。
故答案为:A
6.B
【分析】设a×=b÷=c×1=d÷=1,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分别求出a、b、c、d的值,再比较大小,即可找出最小数。据此解答。
【详解】a:1÷=1× =
b:1×=
c:1÷1=1
d:1×=
因为<1<<,所以b<c<d<a。
故答案为:B
7.4;20;8;0.8
【分析】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得到比值,比值也用分数表示;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将分数用除法表示;
根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商不变,求出除法算式;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求出比中的未知项;
根据分数化成小数可以分子除以分母其商用小数表示出来。
【详解】4∶5==4÷5=0.8
4÷5=(4×4)÷(5×4)=16∶20
4∶5=(4×2)∶(5×2)=8∶10
所以,4∶5==16∶20=8∶10=0.8
8. 32
【分析】(1)(2)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3)根据除法的意义,求里面有几个,用除法计算。
【详解】
是的,是的,里面有32个。
9. 1∶3
【分析】根据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进行化简;用最简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求出比值。
【详解】0.125∶
=(0.125×8)∶(×8)
=1∶3
1∶3
=1÷3
=
所以0.125∶化简成最简整数比是1∶3,比值是。
10. = > < >
【分析】一个数(0除外)除以1,等于它自己。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这个数;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0除外),商大于这个数。据此解答。
【详解】因为除数是1,所以=
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因为,>1,,所以>
11.6
【分析】已知猕猴桃和柠檬共60个,其中猕猴桃占,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猕猴桃和柠檬的总数乘,求出猕猴桃的个数;再用总数减去猕猴桃的个数,即是柠檬原有的个数;已知吃去若干个柠檬后,猕猴桃与柠檬的个数比是4∶5,即柠檬剩下的个数占猕猴桃的,把猕猴桃的个数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用猕猴桃的个数乘,求出柠檬剩下的个数;最后用柠檬原有的个数减去剩下的个数,即是吃掉柠檬的个数。
【详解】猕猴桃:60×=24(个)
原有柠檬:60-24=36(个)
吃去几个柠檬后还剩下的柠檬:
24×=30(个)
吃去的柠檬:36-30=6(个)
所以,吃去6个柠檬后,猕猴桃与柠檬的个数比是4∶5。
12.
【分析】甲数∶乙数=4∶3,把甲数看作4份,把乙数看作3份,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用两个数的差除以另一个数解答,用甲数、乙数的份数差除以乙数的份数即可解答。
【详解】(4-3)÷3
=1÷3
=
所以甲数比乙数多。
13.×
【分析】按照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法则,先把除法变成乘法,再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求出结果判断即可。
【详解】
故答案为:×
【点睛】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4.×
【分析】由于甲组人数调到乙组后,两组人数相等,可以设甲组人数有9人,即甲组调入乙组的人数:9×=2(人),则甲此时的人数:9-2=7(人),乙此时的人数也是7人,由于乙是增加2人后变成7人,则乙原来的人数为:7-2=5(人),据此即可求出原来甲、乙两组人数的比。
【详解】假设甲组人数有9人。
9×=2(人)
9-2=7(人)
7-2=5(人)
所以原来甲、乙两组人数的比是9∶5,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比的意义,可以假设出甲组的具体人数。
15.√
【分析】根据时间=路程÷速度;代入数据,求出军军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
=×10
=9(分钟)
军军家离学校千米,如果他每分钟走千米,那么他上学只要9分钟。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利用距离、速度和时间三者的关系,以及分数与分数除法的计算,进行解答。
16.×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总路程为单位“1”,甲的速度为,乙的速度为,再写出甲、乙两车的速度比即可解答。
【详解】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5∶4,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路程一定时,速度比和时间比是相反的。
17.×
【分析】根据题意,设a×=b÷=1(a>0,b>0),求出a和b的值,再进行比较大小,即可解答。
【详解】设a×=b÷=1
a×=1
a=1÷
a=1×3
a=3
b÷=1
b=1×
b=
3>
a>b
原题干如果a×=b÷=1(a>0,b>0),那么a<b,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设结果等于1,根据分数乘法、除法求出a和b的值,进而解答。
18.21;4.6;0.25;2
;1;;15
【解析】略
19.(1);(2);(3);(4)
【分析】(1)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2)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3)先把除法变为乘法,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4)先把除法变为乘法,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详解】(1)
=×
=
(2)
=0.6×
=0.15
(3)
=××3
=×3
=
(4)
=××
=2×
=
20.;;
【分析】,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然后计算即可求出x的值;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乘,然后计算即可求出x的值;
,根据比和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等于后项乘比值,所以,然后计算即可求出x的值。
【详解】
解:
解:
解:
21.80元
【分析】根据“一个排球的价格是篮球的”,可得出等量关系:篮球的价格×=排球的价格,据此列出方程,并求解。
【详解】解:设一个篮球元。
=60
=60÷
=60×
=80
答:一个篮球80元。
22.160棵
【分析】将苹果树的棵数看作单位“1”,桃树的棵数÷桃树的棵数对应苹果树的分率=苹果树的棵数,苹果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
【详解】150÷×
=150××
=200×
=160(棵)
答:梨树有160棵。
23.420只
【分析】由题意可知,是把鸡的只数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可得到鸭的只数;是把鹅的只数看作单位“1”,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用鸭的只数除以其对应的分率,即可得解。
【详解】
(只)
答:饲养场养了420只鹅。
24.页
【分析】设这本童话书共页,根据第一周读了全书的可知第一周读了页,根据第二周读了页,再读页就读了这本书的一半可知总共读了,即,最后解方程即可。
【详解】解:设这本童话书共页,
答:这本童话书共页。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数复合应用题,理解题意后准确找出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5.(1)32吨
(2)6吨;9吨
【分析】(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据此求出水泥、黄沙、石子三者之比。根据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需要石子的质量=混凝土的总质量×石子质量占混凝土的几分之几。
(2)水泥和黄沙的比是2∶3,把水泥看2份,黄沙看成3份,18÷3求出一份的量,再乘2,即可求出18吨黄沙用完需要多少吨水泥,再用18吨减去所用水泥吨数,求出剩多少吨水泥。
同理,水泥和黄沙的比是2∶3,把水泥看2份,黄沙看成3份,18÷2求出一份的量,再乘3,即可求出18吨水泥用完需要多少吨黄沙,再用黄沙的质量减去18吨就是还需要补多少吨黄沙。
【详解】(1)水泥和黄沙的比是2∶3,即黄沙和水泥的比是3∶2。
3∶2=(3×3)∶(2×3)=9∶6
水泥和石子的比是3∶8;
3∶8=(3×2)∶(8×2)=6∶16
则黄沙、水泥、石子之比是9∶6∶16。
62×
=62×
=32(吨)
答:需要石子32吨。
(2)水泥和黄沙的比是2∶3
18÷3×2=12(吨)
水泥还剩:18-12=6(吨)
18÷2×3=27(吨)
黄沙还需:27-18=9(吨)
答:当黄沙用完时,水泥还剩6吨。如果要将水泥用完,至少还要补9吨的黄沙。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要找到配制混凝土的水泥、黄沙、石子三者之比,再根据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利用分数乘法解答。也可以把比看作份数,求出一份数,再用一份数乘相应的份数求解。
26.240个
【分析】把这一批零件看作单位“1”,分析条件中比例关系确定甲、乙、丙完成量占总数比例。“甲是其他三人的”,甲占总数;“乙是其他三人的”,乙占总数;“丙与其他三人比是1∶5”,丙占总数;则丁占总数1---=,丁完成60个零件;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丁完成的数量除以其占总数的分率即可求出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详解】确定比例:甲占总数,乙占总数,丙占总数。
丁占总数的:1---=
60÷=60×4=240(个)
答:这批零件一共有240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