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三县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如表是某书第一章的目录。与“黄金年代”有关的是( )
百废待兴(公元618—683年) 篡位、叛乱与腐败(公元684—712年) 黄金年代(公元713—755年) 动荡时期(公元756—804年) 恢复时期(公元805—860年)
A.光武中兴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史学界有人认为: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经历了由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三个阶段。属于器物变革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段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培养了一大批中国近代需要的科技人才
B.洋务运动使中国进入完全意义的近代化
C.大大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4.文字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1921年,胡适提出:“东周以前的历史,是没有一字可以信的。”推翻胡适这一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元谋人门齿化石的出土 B.良渚遗址出土精美玉器
C.河南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D.殷墟遗址发现甲骨文字
5.中国人民凭借历时三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刷新了世界各国对新中国的认知。这次战斗的胜利( )
A.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B.保证了新中国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C.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6.下面是一本书的插图,你认为该书最有可能是( )
A.《洋务运动》 B.《绝版甲午:从海外史料揭秘中日战争》
C.《戊戌变法》 D.《血溅京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实录》
7.如表是研究西周灭亡原因的材料,由此可见( )
《诗经》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吕氏春秋》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
清华简(出土的战国楚简) 记载了周幽王主动进攻中国,中侯联络戎族打败周王,西周因而灭亡的事件,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A.文献记载都是真实历史 B.考古发现史料价值最高
C.史事全都没有统一定论 D.史学研究需要多重论证
8.汉代对70岁以上长者以及鳏、寡、独等实行诸如赐酒肉粟米絮帛、宽刑、免租税等优待措施,并给予孝顺父母者举孝廉、免除租役等待遇,皇帝还亲行养老礼。这反映出汉代( )
A.儒学影响增强 B.政治统治稳定
C.思想控制强化 D.吏治比较清明
9.“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服从性。”这一评价( )
A.对郡县制做出了肯定 B.客观评价了中国科举制
C.对科举制持否定态度 D.赞扬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10.某校九年级一班同学拟组织文物图片展览,下列一组文物图片的展览主题可以拟定为( )
A.见证曙光——承载中华文明初生时的秘密
B.王朝之始——开启通向夏商时代之“门”
C.青铜重器——商周时代的百科全书
D.秦汉四百载——文物中的大一统气象
二、综合题
11.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成功探索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材料一 1950年9月25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表彰工农兵劳模464名。1956年4月30日,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评选出了4703名先进生产者,包括一大批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纺织、教育、科技、卫生等行业的优秀技术人才,华罗庚、钱学森、林巧稚等榜上有名。
——据《新中国初期的劳模表彰及其社会效应》
(1)与1950年相比,1956年全国表彰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978年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1980年 1980年中央政府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1982年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年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进一步开放 14个沿海城市。
1990年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2年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分析上面表格,拟定一个探究性学习主题。
材料三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共二十大报告》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当前的中心任务和实现中心任务的方式。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危急形势下的自救运动。由于在内外战争中对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开始有所认识……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从而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辛亥革命把历来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推倒,把它彻底废除。《临时约法》破天荒第一次明确宣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普通老百姓从历来的“子民”、“臣民”、“蚁民”一下子变成国家的主人。
——摘编自胡绳武、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材料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创办的企业。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中于1911年10月10日爆发起义的城市。说明辛亥革命的进步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大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总结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主要目标。
三、材料题
13.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件
1866年 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
1892年 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
1894年6月 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
1894年11月 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
1905年8月 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1912年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1913年以后 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等革命斗争
1924年1月 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5年3月12日 逝世于北京
材料二 20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百年之际,海峡两岸同胞举办多项活动,共谒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台湾岛内多个团体代表共同纪念孙中山,呼吁两岸和平、社会共好、弘扬中山精神。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末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先生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所作的历史贡献。
(3)综上所述,分析在当今形势下海峡两岸共同纪念孙中山的现实意义。
14.某班级以“抉择”为探究主题,设计如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探究——人生抉择】
材料一“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1936年12月张学良
(1)请分别指出与材料中两位历史人物的抉择相关的历史事件。从两个事件中任意选择一个,说明该事件对当时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探究二——道路选择】
材料一 下表表示的是“马克思主义引领下国际共运史” 材料二“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选自《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革命道路
马克思主 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苏联(俄) 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夺取全国胜利
中国 ①
(2)写出材料一中①革命道路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民族复兴道路”是什么?
【探究三——回望来路】
(3)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以下关键词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请任选其中两个方面,结合所学知识,以“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为题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语句通顺,条理清晰,表述完整)
红船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
参考答案
1.D
2.A
3.D
4.D
5.D
6.B
7.D
8.A
9.B
10.B
11.(1)变化:代表行业范围扩大;表彰人数增多;重视技术人才;(任答两点即可)原因:一五计划的实施;新中国建设的需要;时代精神的影响等。(任答一点即可)
(2)主题: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历程。
(3)中心任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方式:中国式现代化。
12.(1)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任1点)作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任1点)
(2)城市:武昌。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拉开了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任1点)
(3)原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等。(任1点)意义: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重新确立了中国世界大国的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任1点)
(4)主要目标:发展工业化,实现近代化(向近代社会转型);反封建专制,追求民主;反侵略,挽救民族危亡,追求民族独立解放。(任1点)
13.(1)变化:从行医救人到主张政治改革再到革命救国。影响因素: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社会形势的变化等。
(2)孙中山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出“三民主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指导思想;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取得重大革命成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孙中山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为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提供了政治基础。
(3)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4.(1)事件:戊戌变法、西安事变。作用: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社会进步。在思想文化业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任选一例即可)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题目: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选择:红船精神、抗美援朝精神
论述:不同时期,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诞生了不同的民族精神。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形成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红船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伟大红船精神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辉煌的成绩,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朝人民英勇战斗,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等,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总之,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