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28张PPT 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28张PPT 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7 11:1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人们从各个角落涌出
向街上奔走
向广场奔走
……
……
笑呀!叫呀!
奔呀!跳呀!
舞蹈呀!拥抱呀!
——艾青《人民的狂欢节》
第19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素养目标
1
2
3
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基本史实。(时空观念)
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大历史意义。( 家国情怀)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
抗战的中流砥柱
1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 组织者和推动者。
2
中国共产党是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的提出者,对全国抗战方 略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3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最坚定的维护者
4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施行的各项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5
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壹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1)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郑重提出“全民族实行抗战”的主张。
材料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抗战宣言:“全中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材料二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确立了我军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利用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和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正确道路。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工作简史》
(2)1937年8月召开洛川会议,确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对国民党确定抗战路线起了推动作用。
(3)1937年11月后,中国共产党广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构成了抗击日寇的战略格局。
壹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1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 组织者和推动者。
(1)提出: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材料 最为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的检验雄辩地证明了抗日战争正是按照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设想的那样发展的。可以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持久战思想的伟大胜利。
(2)目的: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
(3)观点: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4)作用: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对全国抗战具有战略指导意义,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壹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2
中国共产党是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的提出者,对全国抗战方略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1)背景:①在战略相持阶段,日本调整侵华策略,逐渐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②国民党统治集团内投降、分裂、倒退活动日益严重,团结抗战的局面出现严重危机。
(3)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维护了统一战线的团结抗战大局。
材料一 1938年秋,日本相继占领武汉和广州,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为了扭转不利形势,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铺”,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坚决的“大扫荡“,实施“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
——编自要荣踪《纪念百团大战五十周年)等
材料二 1939年9月,面对国民党制造的一系列反共摩擦,毛泽东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
(2)应对:1939年7月,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
壹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3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最坚定的维护者
①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按照“三三制”原则,实行民主建政。
(1)措施:
抗日民主政权机构成员构成 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 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 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
1/3 1/3 1/3
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
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
八路军在南泥湾开荒
②推行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减轻人民负担。
③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壹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4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施行的各项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队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根据地民主政权成为全国政权建设的模范。
5
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坚 强
核 心
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抗战大局。
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 解放的坚强核心,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壹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1.观看视频,结合教材第115页相关内容,列表归纳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贰 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时间、地点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总结经验
制定党的
政治路线
选举中央领导机关
指导思想
总结了中共领导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共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1945年4月至6月 延安
意义:这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贰 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战略反动和日本投降
1.战略反攻
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有哪些?
国 外 因 素
(2)在美国、英国的连续打击下,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陷入困境
(4)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1)1945年5月,德国宣布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5)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出兵中国东北进攻关东军。
(3)中美英《波茨坦公报》,敦促日本投降,强调《开罗宣言》
叁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国 内 因 素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
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1.战略反攻
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有哪些?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报纸
八路军收复山海关
叁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观看视频《日本宣布战败时的真实影像》,说说日本投降的过程和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的史实。
叁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2.日本投降
2.日本投降
1945.8.15
1945.9.2
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台湾回归祖国怀抱
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
1945.10.25
叁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1901
抗日战争
1931-1945
(1)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叁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3.国内意义
(2)抗日战争的胜利,铸就了伟大抗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2020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叁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3.国内意义
材料 甲午战争期间,民众甚至为了几个劳逸费,帮助日军般运炮弹。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打响。……中共则组织鲁南老百姓,冒着炮火,把大刀、弹药、粮食、蔬菜、肉蛋、烧酒、食盐等。送上前线,再将大批伤病员运往后方救治。……六里石村,百多户人家,只不过是京杭大运河畔的小村落,却是大战时的后勤基地之一,一桶桶开水,一罐罐小米稀饭从这里送往前线。
——摘编自《南方周末》2015年4月9日第1624期《抗战地理二》
(3)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重要基础。
叁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3.国内意义
(美国)罗斯福: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英国)丘吉尔: 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苏联)斯大林: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4)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中华民族赢得崇高的声誉。
叁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3.国际意义
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政治前提)
③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与支持(外部条件)
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决定性因素)
(张乐平)抗战漫画:《军民抗战力量》
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飞虎队)
柯棣华
白求恩
拓展延伸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中国共产党是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的提出者,对全国抗战方略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施行的各项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速日本投降的因素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
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时间、地点:1945年4月至6月,延安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最坚定的维护者
内容:制定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中央领导机关、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发表《波茨坦公告》、美国投掷原子弹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国际意义:维护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课堂小结
B
中考再现
1.(2025·内蒙古中考)下表最有助于我们理解认识的内容是( )
A.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纲领
B.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
C.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政治路线
D.《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1937年7月前中日国力比较表 类别 国土 人口 钢铁 石油 飞机
日本 36.97万平方公里 0.9亿 580万吨 169万吨 1580架
中国 1141.82万平方公里 4.67亿 4万吨 1.31万吨 0
B
中考再现
2.(2025·广东中考)陕甘宁边区政府1938年开始注意自给工业的建设,1940年提出“半自给”政策,1942年又实行统一的、有计划的工业经营。这些措施( )
A.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有利于克服边区的困难
C.巩固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D.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B
中考再现
3.(2025·临沂中考)根据下图(来源:202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8页)及所学知识,这次会议( )
A.召开于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之后
B.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
C.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D.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A
中考再现
4.(2025·兰州中考)毛泽东说:“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斯大林曾言:“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避免两线作战”。这些论断一致认为中国抗战( )
A.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
B.助推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
C.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D.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