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于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纪念大会,包括检阅部队。
这个标识的构成有哪些?分别代表了什么含义?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7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素养目标
1
3
了解日本逐步扩大侵华的过程;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及南京大屠杀重要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和意义;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优秀品质和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家国情怀)
2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壹
七七事变
1933年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
1935年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1932年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1936年日本不断增兵中国,部署发动全面侵华的计划;形势十分危急,战争一触即发。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件
卢沟桥
壹 七七事变
1.背景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间
地点
经过
结果
影响
1937年7月7日
北平卢沟桥
7月底,北平、天津失陷。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日军借口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日军炮轰中国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抗战。
国民党第二十九军
日军重兵占据
日本控制的伪蒙军
日本的控制区
平汉铁路
平绥铁路
卢沟桥
卢沟桥在地理上占着很重要的地位,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壹 七七事变
2.概况
壹 七七事变
第29军
副军长:佟麟阁
第132师师长:
赵登禹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
——赵登禹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佟麟阁
民族脊梁
壹 七七事变
3.中国军民的抵抗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贰
第二次
国共合作
北平失陷(1937.7.29)
天津失陷(1937.7.30)
七七事变后,日本将大批军队投入侵华战争,制定了企图速战速决的计划,叫嚣着用3个月灭亡中国。中日矛盾进一步升级。
贰 第二次国共合作
1.背景
根据材料,概括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对日政策的变化。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摘编自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国
共
赴
难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 “最后关头”演说,摘编自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1937年7月17日)
共产党号召全民族抗战
国民党决心抗日
贰 第二次国共合作
1.背景
贰 第二次国共合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改编成“八路军”与“新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
八路军
新四军
改编
改编
总 指 挥:朱 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军 长 :叶 挺
副军长:项 英
八路军臂章
新四军臂章
八路军总指挥
朱德
南方八省游击队
叶挺
贰 第二次国共合作
2.军队改编
贰 第二次国共合作
2.军队改编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材
料
研
读
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
贰 第二次国共合作
3.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叁
淞沪会战
北平失陷(1937.7.29)
七七事变
平津失陷
天津失陷(1937.7.30)
上海
南京
欲置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和南京最为重要!
——日本第三舰队司令
八一三事变
叁 淞沪会战
1.背景
叁 淞沪会战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淞沪会战
借口
时间
地点
双方实力对比
过程
英雄人物
结果
日本军官闯入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被中国守军击毙
1937年8月——11月(持续3个月)
姚子青、谢晋元
上海
日方约30万兵力,出动飞机坦克;中方70余万兵力,出动飞机。
1937年8月,日军轮番向上海进攻——中国军队多次击退日军,中国空军首次参战——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淞沪会战示意图
上海沦陷、国民政府迁往重庆
叁 淞沪会战
2.概况
①姚子青与宝山守卫战
98师第583团3营500人与日军决一死战
日军动用陆、海、空力量,付出惨重的代价方才占领。姚子青和第3营官兵血战宝山、与城偕亡。连凶暴的日本人也被中国勇士的精神折服,日军进城后将死者尸体收殓掩埋,并列队鸣枪致敬。
②谢晋元与四行仓库的战斗
为掩护数十万大军西撤,谢晋元带领八百壮士孤军坚守上海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以弹丸之地,抗击日军数万人,消灭日军200多人,激战四昼夜,后奉命撤出。
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坚守四行仓库阵地
叁 淞沪会战
3.事迹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
①打破了日本 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②让世界清楚中国政府的抗日立场,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
叁 淞沪会战
4.意义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肆
南京大屠杀
上海
南京
上海失陷(1937.11)
北平失陷(1937.7.29)
天津失陷(1937.7.30)
七七事变
平津失陷
上海失陷
攻陷南京
陪都重庆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肆 南京大屠杀
1.背景
南京大屠杀
人类历史上灭绝人性的最大暴行
项目
南京大屠杀
开始时间
持续时间
被屠杀者
屠杀手段
屠杀人数
1937年12月13日
6周
集体枪杀、焚烧、活埋、
砍头、军犬撕咬、杀人比赛等。
30万人以上
南京平民和被俘的中国士兵
南京大屠杀
人类历史上灭绝人性的最大暴行
肆 南京大屠杀
2.概况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余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余人。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遇难者达30多万人。
肆 南京大屠杀
5
结果
血的数字
南京大屠杀的罹难者手牵手站在一起,总距离长达320千米以上。
他们身上的血液总重量可达1200吨
尸体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南京大屠杀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哪些本质?
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穷凶极恶、残暴野蛮的侵略本性。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以史为鉴,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反对侵略,维护和平!!!
作为中国人,你对日军的侵略行为有何感想?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肆 南京大屠杀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共产党号召全民族抗战
国民党决心抗日
为什么卢沟桥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1)从日本方面来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将大批军队投入侵华战争,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
(2)从中国方面来说,事变发生后,随着日军的不断进攻,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统治,国共合作,各阶级、各阶层都踊跃参战,实行全国性的全民族的抗战已成定局。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南京大屠杀: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 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七七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时间 地点:1937年7月7日 北平 卢沟桥
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结果: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淞沪会战
时间:1937年8月—11月
主要事件:守卫宝山 四行仓库保卫战 中国空军首次参战
影响: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
的斗志
课堂小结
1.(云南中考)1937年7月8日,即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此“事变”指的是
(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一·二八事变
C
中考再现
2.(长春中考)“我军悉能以血肉之躯与日军相抗,其视死如归之精神可歌可泣。……打破日军阀三个月征服中国之迷梦,”材料描述的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枣宜会战
A
中考再现
3.(攀枝花中考)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访问南京,在与南京市政府代表团会谈时,公然怀疑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真实性,我方予以驳斥。如果由你提供证据,下列选项中最有说服力的是( )
A.近代学者相关研究成果
B.“南京大屠杀”相关影视资料
C.一位中国守军的回忆录
D.档案馆中保存的相关照片资料
D
中考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