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1840年
南京大屠杀
南京沦陷
九一八事变
东三省沦陷
1931.9
1937.7
七七事变
北平、天津沦陷
1937.8-
1937.11
淞沪会战
上海沦陷
1937.12
中国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淞沪会战
武汉会战
长沙会战
豫湘桂战役
徐州会战
正面战场:主要指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与日军在正面作战的战场,
敌后战场:主要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 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的战场。
正面战场是抗战前期的主要战场
战役:在战争中的一个区域或方向上,于一定时间内按照一个总的作战企图和计划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
会战:指的是战争双方的主力或战区主力间进行的作战。
概念解读
素养目标
1
2
3
通过多源史料,了解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客观评价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的支柱作用,与敌后战场在相持阶段的主导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历史地图,定位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理解地理环境对作战方式的影响;将中国战场置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实证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的战略地位。(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全民族抗战的史实,体会全民族在抗日战争中共御外辱、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精神价值,树立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怀。(家国情怀)
壹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正面战场的抗战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
太原
平型关
1937年9月,向山西进犯的日军华北方面军板垣师团,企图夺取内长城线上的平型关要隘,与自大同南下的日军会和,攻占太原。
平型关有何战略地位?
平型关,长城的一个关口,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东连北京西面的紫荆关,西接雁门关,彼此相连结成一条严固的防线,是北京西面的重要军事重地
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壹 正面战场的抗战
1.平型关大捷
①背景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
意义
1937年9月
山西平型关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
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5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征战。”
——蒋介石致朱德、彭德怀贺电
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日军汽车100余辆,缴获一批辎重和武器
首战平型关
威名天下扬
壹 正面战场的抗战
1.平型关大捷
②概况
徐州是陇海铁路(兰州到连云港)和津浦铁路(天津到南京对岸的浦口)的交汇点。向南可以到达国民政府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
一部分日军从山东半岛登陆,沿胶济线西进,企图与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的一部分,
也是徐州会战中最著名的战役
思考:日军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
壹 正面战场的抗战
2.台儿庄大捷
①背景
时间
地点
指挥
结果
影响
1938年3月—4月
山东台儿庄
李宗仁
歼敌1万余人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
1938年5月,为避免被日军合围,中国军队放弃徐州。
台儿庄战役
为何会胜利?
壹 正面战场的抗战
2.台儿庄大捷
②概况
北平北、东和南面都被日军包围
卢沟桥成为北平的唯一出口。
材料 台儿庄战役打响后,负责指挥作战的李宗仁和白崇禧邀请周恩来共话战局。李宗仁的“杂牌军”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他们放下自私,携手共赴国难;中共则组织鲁南老百姓,冒着炮火,把大刀、弹药、粮食等送上前线,再将大批伤病员运往后方救治。……六里石村,百多户人家,只不过是京杭大运河畔的小村落,却是大战时的后勤基地之一……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②中国军队不怕牺牲、英勇作战;
③李宗仁军事指挥得当;
④全民族团结抗战、有力配合。
壹 正面战场的抗战
2.台儿庄大捷
思考: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 武汉被称为“九州通衢” ,位于平汉、粤汉铁路与长江水道交会处,军事位置十分险要。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将部分重要军政机构迁到武汉,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材料二 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中国抗日战争全记录(1931-1945)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交通中心,是将南方港口运来的援助物资运往内陆的枢纽。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日本为了迫使中国政府屈服,尽快结束战争,发动武汉会战。
平
汉
线
粤
汉
线
武汉
武汉会战
壹 正面战场的抗战
3.武汉会战
①背景
时间
地点
指挥
兵力
战术
战役
意义
1938年6月—10月
武汉及武汉外围地区
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蒋介石
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给予重创
日本(30多万+空军、海军)VS中国(100万)
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
东北
华北
华中
壹 正面战场的抗战
3.武汉会战
②概况
整个战场形势不利,中国军队于10月有序撤出。
1938年9月28日至10月10日,历时12天,中国军队在抗日名将薛岳指挥下,巧设"口袋阵",在万家岭打死打伤侵华日军106师团万余人,日军遭到毁灭性打击,被歼1万多人,被俘百余人,满山遍野皆为敌尸、弃械。这次战役是赣北战场上的空前恶战,也是空前的胜利。是中国战场唯一一次全歼日本整个师团的战役。
壹 正面战场的抗战
3.武汉会战
材料一 (日本政府)为在昭和13年(1938年)内解决事变而实施的攻占武汉作战,武汉是攻下了,但在政略方面并未得到预期效果。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材料二 我国在抗战之始,即决定持久抗战,故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抗战之决心......
——蒋介石《告全国国民书》
武汉会战
1938.10
七七事变
1937.7.7
1943年7月,
开始转入反攻
日本投降
1945.8
战略
防御
战略
相持
战略
反攻
①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②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③意义
壹 正面战场的抗战
3.武汉会战
北平北、东和南面都被日军包围
卢沟桥成为北平的唯一出口。
七七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1937年7月平津沦陷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1938年12月广州、武汉沦陷
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陷入敌手
壹 正面战场的抗战
3.武汉会战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战役,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长沙是湖南省会,南京、武汉失守后,长沙成为湖南乃至西南大后方的军事屏障,成为中日反复争夺的战略要点。
长沙
长沙会战,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以湖南长沙为主的系列战役的总称。分别如下:
第一次长沙战役(1939年9月-1939年10月)
第二次长沙战役(1941年9月-1941年10月)
第三次长沙战役(1941年12月-1942年1月,)
壹 正面战场的抗战
4.第三次长沙战役
①背景:国内
1941年12月8日,日军进攻香港,日军驻武汉集团军决定再次发动对长江以南中国军队的进攻,从而牵制中国军队增援广东方向,阻止中国军队援助英军保卫香港;同时企图打通粤汉铁路。为此,武汉日军再次进攻长沙。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军事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力量;12月9日国民党正式对日本宣战。
珍珠港事件
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加入二战
太平洋战争初期,美、英盟军接连败退。
壹 正面战场的抗战
4.第三次长沙会战
①背景:国际
第三次长沙会战
时间
实力对比
指挥官
经过
结果
意义
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盟军在亚洲战区的首次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抗日战神”薛岳
长沙军民庆祝会战胜利
壹 正面战场的抗战
材料一 数周以来,贵国之长沙伟大之战绩,非仅为中国之胜利,抑且为所有同盟国共同之胜利,而为打击整个轴心之胜利。
--美国诺克斯《告中国人民书》
材料二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
----英国《泰晤士报》
4.第三次长沙会战
②概况
1941年12月
中方约120万pk日方10余万
第九区总司令薛岳
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并打退来援敌人。在中国军队的搏杀下,歼灭大批日军
敌军伤亡5.6万人,我军伤亡2.8万人,获得胜利
日军一路势如破竹,同盟国军队接连败北。在此形势下,国民党军队取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此后不久,美国宣布将向中国贷款5亿美元,同盟国亦决定任命蒋中正为盟军“中印缅战区”最高统帅。美英两国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
会战胜利的国际影响
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
——美国总统罗斯福
在此远东阴云密布之际,唯有长沙上空之云彩确切光辉夺目。
——英国媒体报道标题
第三次长沙会战影响重大
壹 正面战场的抗战
4.第三次长沙会战
结果:
时间:
1944年
失败原因: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等省大片土地。
壹 正面战场的抗战
5.豫湘桂战役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军队
50-60万
空军基地和飞机场
43个
城市
146座
沦陷
人口
6000万
5
结果
合作探究:如何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材料一 自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的八年中,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6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
材料二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迷梦,始终牵制着日军总兵力一半以上的部队,使130万日军在中国战场疲于奔命,有效阻止了日军北上侵略苏联;延缓了日本南进的步伐。
积极:
①在全面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策略,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重要条件。
②正面战场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消极: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丧失大片国土。
壹 正面战场的抗战
贰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敌后战场的抗战
延安: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第一块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部队发展到50万人,还有大量地方武装和民兵;加上陕甘宁边区,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已拥有1亿人口。
——步平《中国抗日战争史》
贰 敌后战场的抗战
1.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抗日根据地 创 建 者
晋察冀 聂荣臻
晋冀鲁豫 刘伯承 邓小平 徐向前
晋绥 贺龙 关向应
苏南 陈毅
江北 张云逸
到1940年,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华南创建了16块根据地,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
材料 “自前年以来,尽管集中了华北方面军的所有施策,努力剿灭中共势力,但中共势力却日益增大,扩大到华北全境。因此,今后要找到共产党军队的组织和根据地,集中统一实施我军事、政洽的各种策略,努力迅速剿灭之……一切施策均集中剿灭中共势力。”
——1940年8月日本华北方面军《第二期肃正建设要纲及实施要领》
贰 敌后战场的抗战
2.百团大战
①背景
贰 敌后战场的抗战
2.百团大战
②概况
百团大战
时间
目的
指挥
主要目标
结果
地位
1940年8月至次年1月
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军据点。
彭德怀
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敌方交通线近2000千米,拔掉据点近3000个。
破坏敌人的铁路交通线
贰 敌后战场的抗战
2.百团大战
②概况
日本防卫厅编写的《华北治安战》一书提到百团大战时说:“共军乘其势力的显著增强,突然发动的‘百团大战’,给了华北方面军以极大打击。“日方从未想到中共势力竟能扩大到如此程度”。……这次战役,使我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声誉大增。……边区广大民兵英勇参战,群众热烈支前,涌现出无数感人事迹。
——《聂荣臻元帅回忆录》节选
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 日、伪军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1940年8月至次年1月 1800多次 4万多人 近2000千米 近3000个
贰 敌后战场的抗战
2.百团大战
③意义
日军受到打击后,对八路军及抗日根据地实施报复性“扫荡”,敌后军民进行艰苦的反“扫荡”作战。
贰 敌后战场的抗战
开展人民游击战争,敌后军民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使敌人疲于奔命。
麻雀战:三五成群,目标小、速度快
破袭战:破坏交通线、补给线
地雷战:利用地形,灵活选择埋雷地点
地道战:形成内外联防
贰 敌后战场的抗战
3.反“扫荡”作战
贰 敌后战场的抗战
3.反“扫荡”作战
地雷战:是晋察冀根据地的民兵在反“扫荡”中创造的。当年,河北安国县民兵无意间将两枚手榴弹埋入地下,炸伤了两个日本兵,群众欣喜之余,纷纷仿效,利用瓷瓶子、瓦罐子等装上炮药或炸药,埋在田边地头、 井台路面,打击前来“扫荡”的敌人。
贰 敌后战场的抗战
3.反“扫荡”作战
麻雀战:抗战期间,抗日军民通常编成若干个战斗小组,出没于山野密林、狭谷隘口、地道暗洞、街头巷尾,如同麻雀啄食,避实击虚,伺机而动,逐步消耗敌人有生力量。敌人反击时,就立即撤离,隐蔽得无影无踪。后来,这种战法被刘伯承元帅总结为“麻雀战”,是广大地方武装打击日本鬼子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游击战法。
贰 敌后战场的抗战
3.反“扫荡”作战
“麻雀”虽小威力大,闹得鬼子难招架。
5
英国
结果
合作探究: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合作探究:
比较项 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 敌后战场(共产党军队)
区别 抗战 路线
作战 方式
影响
片面抗战路线,只依靠政府和军队,不敢发动人民群众
全面抗战路线,发动人民群众
阵地战和防御战
游击战和运动战
①抗战初期的主战场,粉碎了日本 “速战速决”的既定策略,振奋了民族精神,提高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①提升了共产党的声誉和地位,有力支援了正面战场抗战。
联系: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积极反共,消极抗日,致使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
素养提升
②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叁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坚持全民族抗战
广州、武汉沦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物力财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改变了侵略策略。
1931.9.18,
九一八事件
1938年
武汉会战
1937.7.7,
七七事变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的侵华政策有哪些?
战线过长、兵力
不足、国内资源
紧张等。
叁 坚持全民族抗战
1.背景
日军
国民党:
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中国共产党:
加紧进攻根据地
占领区:
加强军事统治,加紧经济掠夺
“三光”政策
奴化政策
叁 坚持全民族抗战
2.日本的侵略策略
面对日军对华策略的改变,中国各方的态度如何?
国民党亲日派:
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②国民党顽固派:
不断制造反共“摩擦”,1941年1月制造皖南事变。
国民党亲日派:汪精卫(集团)叛国
1940年3月,日本扶持下的
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所属部队9000余人奉命北移,突遭国民党8万多人的拦击。新四军血战七昼夜,除约2000人分散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遇难。
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
叁 坚持全民族抗战
3.国民党的态度
千古奇冤
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
相煎何急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
叁 坚持全民族抗战
4.中国共产党的态度
③中国共产党:
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揭露国民党当局破坏抗战的图谋,并重建新四军军部。
蒋介石迫于国内外压力,表示今后不再“剿共”。
皖南事变的政治解决,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青年学生
广大妇女
工人
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
文艺界
纷纷投笔从戎
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回国参战
成立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第三十三集团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抗战文艺》
叁 坚持全民族抗战
5.其他群体的态度
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材料 西南联大800多人从军。联大学生担当陈纳德飞虎队战地翻译。
兵工厂工人正在制造弹药
材料 1940年至1945年(重庆)钢迁会钢铁厂共生产生铁96057吨,钢28657吨,钢材15456吨,分别占抗战时期大后方铁产量的90%,钢的65%,钢材的40%。
叁 坚持全民族抗战
5.其他群体的态度
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3200多名华侨青年机工,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服务团”回国支援抗战,在滇缅公路上抢运军需、维护车辆,有力地支援了抗战,1000余名侨胞为了祖国的抗战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
以陈嘉庚为代表的海外上千万爱国华侨,积极支援祖国人民的斗争,他们在世界各地建立了2000多个救国团体,广泛开展为祖国捐款捐物的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头三年,华侨捐款总数相当于全国抗战费用的三分之一,捐献的飞机达200多架,救护车100多辆。
陈嘉庚率南洋华侨慰问团抵达延安
海外华侨为抗日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叁 坚持全民族抗战
5.其他群体的态度
抗日战争期间,台湾人民通过举行反战暴动、开展游击战争、抵制奴化教育等方式打击日本殖民统治和战争政策。七七事变后,大批爱国台胞回到祖国大陆参加抗战,为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回民支队
叁 坚持全民族抗战
5.其他群体的态度
台
湾
东
区
服
务
队
抗
日
肆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01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1941年12月
中、美、英、苏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02
1942年初
中国组编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仁安羌战役取得胜利、戴安澜师长殉国、最终取得入缅作战的胜利
03
1942年1月
《开罗宣言》: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应归还中国。
04
1943年
《联合国家宣言》
珍珠港事件
中国入缅作战的目的:
①解救缅甸被围英军
②确保滇缅公路国际
运输线
(1)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唯一战场。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中国贡献:
(2)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战与英美紧密配合,正面抗战,间接支援,谋划联盟,入缅作战。
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避免两线作战。”
罗斯福
丘吉尔
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斯
大
林
国际认可中国的贡献
◎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蒋介石任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最高统帅。
◎1943年废除旧约,签订新约。
中国战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全民族抗战
正面战场的
抗战
东方主战场
敌后战场的
抗战
反“扫荡”作战: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水上游击战……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坚持全民族抗战
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战
国民政府:消极抗日;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武汉会战: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台儿庄大捷: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
平型关大捷: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课堂小结
第三次长沙战役:取得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1.(常德中考)一位英国的记者在《泰晤士报》中写到:“这是1941年12月份以来同盟军唯一的决定性胜利”,还有人评价“这场战争的意义丝毫不逊色于台儿庄战争的意义,其指挥官薛岳将军更是因为这场战争得到了日本人的尊重,也得到了国民党派人士的尊重”。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D
中考再现
2.(苏州中考)1940年,某报社论称:“正太路自八月二十日被截断后,迄在游击军控制下,交通未能恢复,自然饶有价值,亦是最足令人兴奋的事态……日人倘使还想‘征服’中国,推行‘新秩序’,真是做梦了。”这篇社论反映出( )
A.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灭亡中国的迷梦
B.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C.百团大战振奋了国人抗战胜利的信心
D.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国内外的积极影响
C
中考再现
3.(连云港中考)1938年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后,大部分音乐工作者转入敌后或大后方,创作了《游击队歌》《八路军进行曲》等作品,之后这些作品被广大军民传唱。这反映了(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初步形成
B.正面战场取得巨大战绩
C.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日热情高涨
D.各条战线欢庆抗战胜利
中考再现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