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7 11:1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大英博物馆有约2.3万件中国文物
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1
2
3
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了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内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和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素养目标
壹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签定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英法
修约
中国
提出
扩大权益
担心危及统治
拒绝
1.根本原因/根本目的
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壹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
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
“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走私船,曾在香港注册,但已经过期。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黄埔搜捕了船上的几名海盗和涉嫌船员。英国驻广州领事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要求中国方面释放被捕人员,并谎称中国士兵扯落英国国旗,要求向英方赔礼道歉。两广总督叶名琛( chen)为避免事态扩大,同意释放被捕人员,但拒绝道歉。
“马神甫”即马赖,法国天主教神父。他从广州非法潜入广西西林传教,为非作歹,1856年2月被当地官员逮捕处死。这就是所谓的“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
壹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直接原因(导火线):
“亚罗号”和“马神甫”事件
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英法联合出军,攻陷广州
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1856
1857
1858
广州
大沽
天津
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3.战争经过:
壹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阅读教材P11,完成《天津条约》相关内容表格。
签订时间
签订国家
条约内容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承认鸦片贸易合法
1858年
俄、美、英、法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壹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宁波
广州
厦门
福州
上海
营口
烟台
镇江
南京
汉口
汕头
琼州
淡水
台湾
九江
对比《南京条约》与《天津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变化?
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壹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贰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天津
北京
1860.8
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
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咸丰帝让奕 留守北京,自己逃往
承德避暑山庄
1860.9
1860.10
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
之后又放火烧毁
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
第二阶段
1.战争经过
贰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法国作家雨果这样说: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
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圆明园占地5200余亩、方圆20里,从康熙至咸丰150年,倾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建成一座举世闻名的大型皇家宫苑。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结晶,而且是世界上罕见的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珍宝馆,清朝皇家的宝物主要在此。西方誉之为
“万园之园”。
2.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
被纵火烧毁
被掠夺文物超过150万件
据统计,被掠和破毁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为了拿盒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针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泰晤士报》
这座万园之园要用150多年的时光和数不尽的人力、物力才能建起来,但毁掉它只需要一把火和一个野蛮的命令。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藏于大英博物馆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永乐大典》散存于大英博物馆、英国国家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图书馆等地
圆明园《四十景图》
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名称:虎卣
年代:商代晚期
藏于法国池努
奇博物馆
青铜器象尊
年代:殷商晚期
收藏地:法国吉美
亚洲艺术博物馆
景泰蓝麒麟
藏于法国枫丹白露宫
海晏堂:门前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由意大利籍清朝宫廷画家郎世宁设计,清宫廷匠师制作。每昼夜十二个时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
1860年10月18日,十二生肖兽首被英法联军掠夺后流落四方。其中鼠首与兔首被法国人收藏,2013年4月法国皮诺家族宣布归还;牛首(700万)、猴首(740万)、虎首(1400万)、猪首(600万)和马首(6000多万港币)铜像已由爱国人士出资抢救回国,收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龙首在台湾、蛇首、羊首、鸡首、狗首则下落不明。
1.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他们提出的条件,签订条约。(直接原因)
2.摧毁清朝统治者的意志。
材料:一开始额尔金(英国贵族)准备烧毁紫禁城,后来他经过几天深思熟虑,选择了圆明园为报复行动的目标;额尔金决定烧毁圆明园,另有深意。
圆明园当时并非仅是清帝的游乐行宫, 而是清廷的另一政治统治中心。焚毁圆明园,对于清帝的“骄傲和情感两方面,绝对是一个大打击”。
思考: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
贰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圆明园由“万园之园”变成残垣断壁,面对火烧圆明园的屈辱历史,你有何感受?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暴露英法联军的贪婪暴行。火烧圆明园是中华民族的耻辱。
·不仅给中华文明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一个民族只有强大才不会被欺凌。
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究竟毁掉了什么?
英法联军毁坏了一座汇集中国人民智慧结晶、集古今中外艺术品而成的壮丽宫殿和园林,是人类文明的巨大损失。
西方列强毁坏了一个民族引以为傲的珍宝,毁掉了“天朝上国”的文化优越感。
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无声诉说着历史: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贰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北京条约》
1860年10月24日、25日,英法联军以焚毁紫禁城作为威胁,迫使恭亲王奕 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
《北京条约》:1860年 英、法
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
③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
④赔款额也大幅增加(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使列强权益合法化
——侵略势力渗透到统治中心附近
——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香港岛
九龙半岛南端
香港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加重了国家财政和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
贰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3.《北京条约》的签订
影响:《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继续和扩大,它不仅承认《天津条约》有效,而且资本主义列强从中攫取了一些新的权益。
叁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858年《瑷珲条约》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地区6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领土40多万平方千米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
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割占西北地区7万多平方千米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领土44万多平方千米
共割占中国领土
150多万平方千米
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相当于8个广东省(17.98万平方千米)。
叁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特点:
①趁火打劫;
②武力相逼,调停为诱;
③一纸定夺,强割强占;
④步步蚕食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对比结论
割地
赔款
通商
特权
影响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增开天津为商埠。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香港岛
2100万银元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定关税
割九龙半岛南端
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万两白银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丧失更多领土主权
加重财政危机和
人民负担
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
便利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通商口岸数量大大增加
从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
01
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02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03
·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04
叁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
战争性质 战争结果 侵略力量扩大
时间延长
区域扩大
影响加深
打开中国市场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英国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东南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继续
扩大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年
4年
两次鸦片战争的联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拓展延伸
2.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原因
1793年 马嘎尔尼使团访华
在英法联军在圆明园里到处搜抢珍宝时,他们却意外发现了一件让他们哭笑不得的事情,当年马嘎尔尼送给乾隆皇帝的那些礼品,如天体运行仪、地球仪、音乐钟,以及各种新式火炮、枪械都原封未动的堆放在那里,上面落满了灰尘。
“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
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拓展延伸
英、俄争夺西藏
1870年至1909年,沙俄先后派出13批“考察队”入藏刺探情报,与当地民众冲突不断。
英国于1888年和1903年先后两次发动侵略西藏的战争,获取了一些非法利益。
葡萄牙侵占澳门
1846年,葡萄牙人设立澳门总督,强行向中国居民征税。
1849年,葡萄牙人关闭澳门的中国海关,停止向清政府缴纳地租。
1887年,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准许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
中国人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作出反应,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第二次
鸦片战争
主凶
英法
帮凶
美俄
火烧圆明园
签订《北京条约》
马神甫事件
亚罗号事件
俄国
趁火打劫
第一阶段:签订《天津条约》
第二阶段:
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共150多万平方千米
《瑷珲条约》割占领土最多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进一步加深
课堂小结
1.(东营中考)《给葛罗男爵先生的训令》( 1857年5月9日)中说到:“因而我们所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路。”据此,可以判断出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鸦片战争中割占香港岛,建立了据点
B.广东水师搜查商船“亚罗号”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被处死
C
中考再现
2.(天津中考)作家冯骥才说:“从历史角度看,天津小洋楼是西方入侵的一目了然的证据。”在“西方入侵”过程中把天津开为商埠的是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C
中考再现
3.(绥化中考)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法国
B
课后练习
4.(湖北中考)1864年,美国传教士丁题良将其题译的《万国法原理》手稿呈贡到总理衙门。在校订手稿期间,普鲁士与丹麦两国因在华商船起了争议,总理衙门根据《万国法原理》提供的国际法知识妥善处理了该事件,验证了该书的价值,随即散发了三百本给各省。这反映当时( )
A.对外交往开始掌握主动权
B.近代外交观念逐渐影响中国
C.近代化努力取得丰硕成果
D.清政府盲目自大的心态消失
B
中考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