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课件(30张PPT 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课件(30张PPT 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7 11:2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三课 太平天国运动
观看动画,了解洪秀全的“辛酸奋斗史”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中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到覆灭的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2.运用史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原因,认识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本课学习,感悟近代中国农民阶级面对列强侵略和清政府压迫的反抗斗争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素养目标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诱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壹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问题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矛 盾
列强入侵
自然灾害
化激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主观原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宗教和思想准备)
壹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加 剧
1851年
①开始:金田起义
1851年
1853年
1856年
1864年
金田起义(1851)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建号:
起义军:
1851年1月
广西桂平金田村
洪秀全
太平天国
太平军
壹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851年
①开始:金田起义
1851年
1853年
1856年
1864年
②永安建制—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九千岁
八千岁
七千岁
六千岁
五千岁
金田起义(1851)
永安建制
依照旧的封建体制进行内政建设,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初期,利于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同时为天王和东王的争权埋下了隐患。
壹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
金田
永安
桂林
长沙
武昌
南京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永安北上
长沙之战
攻克武昌
全州
全州之战
攻占南京
(冯云山战死)
(萧朝贵战死)
(1853.3)
南京改名天京作为都城同清王朝对峙。
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1851年
1851年
1853年
贰 定都天京
1.经过
内容
目的
评价
不能实现的原因:违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不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水平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①反映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有利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
②绝对平均分配(空想色彩),脱离社会实际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贰 定都天京
2.《天朝田亩制度》
武昌
安庆
天京
连镇
天津
北京
太平军北伐
太平军西征
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北伐失败,全军覆没
贰 定都天京
目的
结果
意义
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西征取得重大胜利
3.北伐和西征

天京陷落
材料一 太平军进入南京后,立即大兴土木,把两江总督衙门扩建为天王府,拆毁了大批民房,动用了成千上万的男女劳力,“半载方成,穷极壮丽”,旋因大火烧毁。1854年又在原址复建,周围十余里,官殿林苑,“金碧辉煌”。“侈丽无匹”。东王府的修建也是“穷极工巧,聘心悦目”。至如冠履服怖、仪卫舆马等,都备极奢华。此外,天王还不断选取民间秀女入官。
——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天王府不设太监,妃嫔与女官共有2300人之多,均为洪秀全一人所有。洪秀全一生共有88个后妃,都没有封号,统称为妻。在召见时以数字化依次编号,如“第25妻”、“第73妻”之称谓。
领导者从追求平等,到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叁 天京陷落




①逼
②杀
④杀
③责
⑤疑
⑥走
1856年
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
影响,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天京事变的经过
时间
影响
叁 天京陷落
天王
洪秀全
军事指挥
总理朝政
《资政新篇》
没有实施
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叁 天京陷落
·洪仁玕《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
政治上:提倡广开言路,实行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出兴建铁路、公路,仿制火车、轮船。
社会上:设立新式学堂、医院、福利机构。
外交上:主张与外国在平等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等,但不准干涉国内政治。
⑴进步性:先进中国人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急切愿望。
评价:
未实施
叁 天京陷落
⑵局限性: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不是农民革命的产物;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实行。
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时期 太平天国前期 太平天国后期
内容 ①平均分配土地 ②构建“四有二无”理想社会
评价 ①反映农民愿望,反封建色彩。 ②脱离社会实际,难以施行。
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①反映时代潮流,资本主义色彩。
②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未能实施。
合作探究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 与《资政新篇》
叁 天京陷落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安庆陷落。
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洋枪队和李鸿章所部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曾国藩组建湘军
美国人华尔率领洋枪队
李鸿章组建淮军
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回师救援,终未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冲入城内,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叁 天京陷落
曾国藩
湘军
李鸿章
淮军
洋枪队头目华尔
洋枪队
洋枪队,是由外国人训练的一支中国军队,专门用来镇压太平军。
金田
永安
天京
武昌
天津
长沙
天京事变
北伐
西征
天国之路
定都天京
①金田起义(1851)
②永安建制
③定都天京(1853)
④西征、北伐
⑤天京事变(1856)
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1843~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事件
4、失败
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三河镇大捷
湘军
安庆失守
淮军
清军
洋枪队
天京
天京沦陷
慈溪
上海
杭州
安庆
汉口
武昌
寿州
庐州
三河镇
失败
⑥天京陷落(1864)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43~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事件
问题探究: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 太平天国的出现使原本就已经行将就木的清王朝的统治力量进一步削弱,不得不起用汉族士大夫的力量来维持其最后几十年的国运。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鱼宏亮
材料二 太平天国占据了清王朝大片江山。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这就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壮烈篇章
叁 天京陷落
加速清政府权力结构变化,推动权力下移与汉族官僚崛起,
拓展延伸: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启示。
材料一:脱尽凡情顶高天,金砖金屋光焕焕,高天享福极威风,最小最卑尽绸缎,男着龙袍女插花。
——《太平天囯·天命诏旨书》
材料二: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
——李大钊
材料三:所有借师助剿……与英、法两国迅速筹商,克日办理。但于剿贼有利裨,朕必不为遥制。其事后如有必须酬谢之说,亦可酌量定议,以资联络。
——《元年正月十日(1862年2月8日)谕议政王大臣等》
①统治阶级腐化
②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曾国藩
(1811—1872)
奉命编练湘军
镇压太平军
李鸿章
(1823—1901)
奉命编练淮军
镇压太平军
洋枪队(绘画)
由外国人训练的中国军队,
专门用来镇压太平军
叁 天京陷落
问题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同以往历次农民运动相比较有何不同?
农民起义 时间 规模 口号或纲领 影响
陈胜、吴广起义 1年左右 几十万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黄巾起义 9个月 几十万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沉重打击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
李自成起义 15年 一百多万 均田免粮 推翻明朝统治
太平天国运动 14年 几百万 《天朝田亩制度》
性质不同
起义组织工具不同
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太平天国利用外来宗教,吸收了西方的“平等”思想
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
叁 天京陷落
解天京之围至全盛
金田起义
发展形势
1851
永安建制
1853
定都天京颁纲领
北伐又西征
天朝田亩制度
1856
天京事变
新纲领
新核心
1859
资政新篇
中外联合安庆失守
1862
1864
天京陷落
课堂小结
1.(镇江中考)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工业革命飞速发展的时代,洪秀全却怀着浓厚的复古情愫,将小农生活理想化、绝对化。”体现这一“情愫”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B.永安建制
C.《资政新篇》的颁布
D.定都天京
A
中考再现
2.(青岛中考)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纲》中写道:“正在这样的一个决定两个壁垒最终命运的关头,太平军方面乃有内讧的大事变发生。太平军自己来摧残自己的势力,使敌人有机会重新抬起头来向自己壁垒反攻,终归把自己扑灭了去。”材料中的“大事变”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D.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A
中考再现
3.(攀枝花中考)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而之后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变化( )
A.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D.适应了农民阶级需要
C
中考再现
4.(河南中考)太平天国严禁鸦片贸易,不承认西方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次拒绝外国提出的侵略要求。太平天国这样做( )
A.维护了国家权益
B.创新了斗争方式
C.动摇了清朝统治
D.打击了帝国主义
A
中考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