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重点叙述①列强侵略中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最终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概念解读: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二 )时间轴
一个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双重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三)主要矛盾——历史任务
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2.封建主义——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四)四条历史线索:
1.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2.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反侵略和反封建的抗争史
(1)鸦片战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3)甲午中日战争;(4)八国联军侵华;(5)日本挑起侵华战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3)左宗棠收复新疆;(4)黄海海战与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5)义和团运动;(6)辛亥革命;(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4.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教育、社会生活的发展史
(1)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商品化;
(2)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法制化;
(3)文化领域的科学化、理性化;
(4)社会生活领域的自由平等化。
(四)四条历史线索: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的探索史
(1)洋务运动;(2)戊戌变法;
(3)辛亥革命;(4)新文化运动;
(5)五四运动;(6)中国共产党诞生
罂粟花
罂粟果
鸦 片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
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主要史实和意义。(史料实证)
2.了解鸦片战争的概况以及中英《南京条约》等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运用辨证思维分析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认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唯物史观)
4.通过了解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等人物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家国情怀)
素养目标
鸦片走私与
林则徐禁烟
鸦片战争前的英国
1.鸦片走私的背景:
壹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
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在全国成为普遍现象。
吏治败坏,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点;国防空虚,军备废弛。
清政府用“四书”“五经”将人们的思想禁锢起来,对不满情绪或评议时政者,实行残酷镇压。
对外关系上,清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对外贸易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鸦片战争前世界与中国形势图
内
外
东南亚国家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阅读图文内容,说说清朝统治面临的局势。
(3)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2)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英国,向外进行殖民扩张。
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努力寻找新的资源及产品生存空间。
分析归纳当时中英贸易的特点。
壹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761—1800年,英方对华贸易逆差竟高达20943000镑。中国商品在西方有广阔的市场。中国固有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中国民众对商业性消费不感兴趣,对西方的舶来品也不感兴趣。因此,英国的呢绒、棉布等在中国亏本出售,目的是从中国购买茶叶等产品。
——柏杨《中国人史纲》
英国会采取怎样无耻的行径呢?
壹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鸦片:以罂粟为原料制成的毒品,有镇痛作用,易成瘾,吸食鸦片会引起体质衰弱和精神颓废,寿命缩短。过量使用鸦片还会造成急性中毒而猝死。
罂粟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罂粟果经割有白色的汁液流出,见光后氧化成褐色膏状,刮下即是烟膏。它是提取加工制作鸦片、吗啡、海洛因的主要原料。
2.鸦片输入的危害
壹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当时的中国,几乎社会各个阶层,无论是达官贵人、平民百姓,还是男女老幼,都染上了吸食鸦片的恶习。
臣窃见近来银价递增,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六百有零,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其初不过纨袴子弟,习为浮靡,尚知敛戢。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
——黄爵滋《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
“‘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不幸的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1.经济:白银大量外流,威胁清政府的财政 2.政治:吏治腐败
3.军事:军队战斗力削弱 4.健康:危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根据图文材料,概括鸦片走私的危害
(2)时间:
3.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25日
(1)人物:
林则徐
林则徐的禁烟奏折
说说你知道的林则徐的故事。
相关史事
虎门销烟的办法是林则徐经过多次试验后总结出来的。他命人在海滩挖两个大池子,灌上水,撒上盐,然后将鸦片投入池中。浸泡半日后,将生石灰抛入,顷刻池水便沸腾起来。再用铁锄、木耙来回翻搅,直到把烟土化尽。退潮时开启涵洞,销毁的鸦片随海浪被送进大海。
人物扫描
林则徐,福建侯官人。为官正直清廉,任湖广总督期间,在汉口、长沙等地捉拿烟贩,收缴烟土、烟枪,设禁烟局,配制戒烟药丸,勒令吸食者限期戒烟,取得明显成效。在广东禁烟期间,认为民心可用,发动民众抵抗英国
侵略。1842年8月被充军去新疆伊犁途中,吟诗一首留别家人,其中写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后人传诵。
壹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3)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屹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虎门销烟”
列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第一幅。碑刻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焚烧,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
虎门广场雕塑《较量》
虎门销烟的哪些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坚持正义、抗击外辱的爱国精神”
“破旧立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百折不挠、玉汝于成的斗争精神”
“放眼世界、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
壹、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纽约·林则徐广场
为纪念 “虎门销烟”,国际联盟将每年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6月,联合国改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
今天,青少年应如何正确对待毒品?
想一想
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
知识拓展
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过程
阅读教材第6-7页,结合《鸦片战争形势图》和相关史实,归纳鸦片战争的基本历程,说出战争中抗英斗争的英勇事迹。
贰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贰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840年6月,英军封锁广东珠江口,发动战争。
北上攻陷浙江定海→天津大沽口
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和英军谈判。
强占香港岛→进攻虎门炮台→占领广州四方炮台
再次北上,厦门→定海→宁波→吴淞→镇江→南京下关江面
清政府屈服,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广东水师提督 关天培
定海总兵 葛云飞
寿春镇总兵王锡朋
处州镇总兵郑国鸿
京口副都统 海龄
三元里抗英
江南提督 陈化成
探究:结合教材和材料,分析英国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
“ (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
(1)直接原因
虎门销烟损害了英国侵略者的利益。
(2)根本原因
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成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的条件。”
——英国人安德鲁·韩德森
贰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2.鸦片战争爆发原因
无论有没有虎门销烟,都会爆发战争
经济:自然经济
经济:工业经济
军事:武备落后
政治:封建君主专制
政治:君主立宪制
军事:船坚炮利
对外:闭关政策
对外:殖民扩张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工业大国日趋强盛
中国
英国
原因:
①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
②其他原因:统治者昏庸愚昧,经济落后,武器装备陈旧,等等。
鸦片战争的性质: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贰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3.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南京条约》等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南京条约》签字盖章页
年号纪年法
公元纪年法
叁 《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条约签订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自主学习教材第三目内容,以表格形式整理《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每项内容的影响。
主要内容 影响
2.主要内容和影响
严重损害了中国关税自主权
便利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清政府财政更加困难,
人民负担加重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英商进出口货物所交纳的税款,必须由双方协议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赔款2100万银元
割香港岛给英国
分期付款
叁 《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3.性质:
条约开头一节写着“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虽然称之为和约,但其内容却全是英国单方面的要求。
——(日)海与帝国:明清时代
时事竟已至此,梦想所不到,古今所未有,虽有善者,亦无从措手矣。
——(清)左宗棠撰;左宗棠全集
时局如斯,彼谋国者之肉,宁足食乎?······吾既不能蹈海而亡,则惟有买山而隐耳。
——左宗棠传论
中外名士对《南京条约》的评价。
丧权辱国
不平等
叁 《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便利了列强扩大侵略权益
为列强后来建立租界提供了借口
领事裁判权,指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的特权。
最惠国待遇,指国际条约中,缔约双方互相享有对方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条约权利。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侵略者并不将此项待遇给予中国,所以说他们所享受的最惠国待遇是片面最惠国待遇。
叁 《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4.中英《虎门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美国、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其他侵略权益。
叁 《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5.其他条约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社会性质
社会经济
社会矛盾
革命任务
封建社会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并存
反对封建主义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结合《南京条约》相关内容,思考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叁 《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5.鸦片战争的影响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
叁 《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得到什么教训?
落后就要挨打
鸦片战争给当下的中国带来什么启示?
①必须保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先进性
②坚持对内改革开放,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③坚持对外开放交流,紧跟世界发展潮流
叁 《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根本原因
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
虎门销烟
中国战败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结果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
(资本主义强国)
中国
(落后的封建王朝)
课堂小结
1.(临沂中考)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一书中指出“中国政府在1837年、1838年和1839年采取了非常措施,这些措施的顶点是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和按照他的命令没收、焚毁走私的鸦片。”在这些“非常措施”中,影响最大的是( )
A.缉拿烟贩 B.没收鸦片
C.虎门销烟 D.对英作战
C
历史解释
中考再现
2.(牡丹江中考)“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由此可知。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是为了( )
A.维护鸦片贸易
B.打开中国市场
C.促进文化交流
D.加强友好往来
B
唯物史观
中考再现
3.(德阳中考)鸦片战争后,针对英国在广州强行租地的行为,广东人民提出了“不共戴天,誓灭英夷”的口号。这一口号表达了民众( )
A.对清政府的失望
B.反抗侵略的决心
C.变法维新的思想
D.反帝救国的主张
家国情怀
B
中考再现
4.(2024·湖南中考)19世纪40年代,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商业生产的作用。出现这一后果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历史解释
A
中考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