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以中山命名的道路
以中山命名的大学
以中山命名的公园
以中山命名的音乐堂
以中山命名的医院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894年-1911年
第8课 中国同盟会
素养目标
1
2
3
了解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及其早年的革命活动。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的相关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知道孙中山创立中国同盟会的史实。归纳革命志士奋斗的事实,理解辛亥革命的爆发不是偶然性。(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家国情怀)
壹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阅读教材P46-47,简要介绍孙中山的早期经历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879年
1883年
1892年
1894年
赴美檀香山就读教会学校
回国在香港、广州学医
毕业行医(澳门、广州)
弃医从政,走革新政治道路
思考:孙中山的人生道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医人到医国
檀香山意奥兰尼书院旧址
澳门国父纪念馆/行医一年
读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医校读书。
壹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思想转变
根据材料,分析孙中山救国道路有何变化?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思考:与材料一相比,孙中山的思想有什么变化?
思考:孙中山为什么选择革命道路?
(1)自身条件:孙中山接受过西方资本主义教育,思想进步;报国无门,救国主张遭冷遇。
(2)中国国情: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王朝的腐朽专制统治。
壹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2.道路抉择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思考: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什么思想?结果如何?
希望清政府变法自强,走上富强道路
李鸿章并未回应
变法图强(改良) 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革命)
自主探究:阅读课本P46,完成下列表格
成立兴中会 建立者
时间
地点
宗旨
性质
孙中山
1894年11月
檀香山
振兴中华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口号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组织成员
会员秘密宣誓的地方
兴中会誓词
壹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3.成立兴中会
兴中会会旗
1895年
广州
孙中山、陆皓东等人
起义消息泄露,起义失败
陆皓东
(1868—1895)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的第一人
时间:
地点:
人物:
结果:
流亡日本时的孙中山(中)
流亡英国时写的
《伦敦蒙难记》
流亡美国时被
旧金山移民局关押
壹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4.广州起义
知识拓展:孙中山的流亡生涯
往返日本、香港、广东等地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1897~1900,31岁~34岁
流亡日本时的孙中山(中)
远赴伦敦,遭遇清政府绑架
1896.30岁
流亡英国时写出《伦敦蒙难记》
檀香山加入洪门致公堂,在欧美宣传革命,组织革命团体
1904,38岁
流亡美国时被
旧金山移民局关押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清政府通缉,被港英当局驱逐出境。从此,他断发改装,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①思想转变
②成立团体
③发动起义
④流亡海外
壹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贰
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①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贰 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条件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
场景
②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章炳麟
(1869-1936)
邹容
(1885-1905)
陈天华(1875-1905)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革命军》
《警示钟》
《猛回头》
公历未名,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
——《革命军》
我们要想拒洋人,
只有讲革命独立。
——《警世钟》
贰 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条件
他们的著作有什么共同思想?
宣传民族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全国各地广泛设立示意图
革命团体 时间 领导人 地点
兴中会 1894年 孙中山 檀香山
公强会 1901年 梅际郇、童显懋 重庆
华兴会 1904年 黄兴、宋教仁 长沙
光复会 1904年 蔡元培、陶成章 上海
易知社 1904年 张惟圣、邓文晕 江西
岳王会 1905年 陈独秀、柏文蔚 安徽
日知会 1906年 刘静庵、曹亚伯 武昌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全国各地广泛设立列表(部分)
③组织基础: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华兴会、光复会)
贰 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条件
武装反清
成立
兴中会
成立
兴中会总会
领导
广州起义
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向“医国”,从改良到投身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成立革命团体,建立政党,发动武装起义。
继续发展
革命组织
贰 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条件
④领导基础: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阅读教材P48,梳理中国同盟会的基本情况
中国同盟会 时间
地点
政治纲领(三民主义)
领导
机关报
性质
意义
1905年8月
日本东京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为总理,建立领导机构
《民报》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力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贰 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中国同盟会会徽
中国同盟会纲领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称“三民主义”。
贰 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拓展延伸: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是什么?
民族
主义
民权
主义
民生
主义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
核定全国地价,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民族革命(前提)
社会革命
(补充和发展)
政治革命(核心)
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是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是政治纲领的另一种表述。
局限性: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
贰 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的比较
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建人 纲领(或誓言) 性质
兴中会
中国 同盟会
1894
美国檀香山
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5
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日本东京
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鞑虏”是指清朝统治者,而非整个满族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贰 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素养提升
叁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阅读教材P49-50,完成下面表格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广西起义
黄花岗起义
起义名称 时间 领导人
萍浏醴起义
1906年
刘道一、
蔡绍南
安庆起义
1907年
徐锡麟、秋瑾
镇南关起义
(广西起义)
1907年
孙中山、
黄兴
黄花岗起义
(广州起义)
1911年
孙中山、
黄兴
叁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1.起义概况
阅读教材P49,完善萍浏醴起义概况
刘道一
(1884—1906)
蔡绍南
(1865—1910)
萍浏醴起义示意图
浏阳
萍乡
醴陵
湖南
江西
《挽刘道一》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孙中山写给刘道一
3万人
时间 地点 结果 意义
1906
湘赣
交界
失败
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武
装起义(人数最多);
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同盟会为革命流血牺牲第一人
2.萍浏醴起义
叁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阅读教材P49,简要介绍安庆起义概况
1907年夏
安庆
徐锡麟、秋瑾
失败
“鉴湖女侠”秋瑾
(1875—1907)
徐锡麟
(1873—1907)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秋瑾《对酒》
3.安庆起义
麟囚于枷,至市,剜[wān]其肉,剐[guǎ]其体肤,剖心斩首而死。
——《清史稿》
秋瑾(1875-1907),性豪侠,习文练武,性格刚烈、嫉恶如仇, 提倡男女平等,曾在上海创刊《中国女报》,提倡女学女学 ,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1907年,她与徐锡麟拟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32岁从容就义。
第一位女革命家
叁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黄花岗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经过:
结果:
1911年4月
广州
黄兴等
失败
攻入两广总督衙门
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
材料研读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
阅读材料,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①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②起义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准备了条件。
4.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阅读教材P49-50,简要介绍黄花岗起义概况
起义失败后,人们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作“黄花岗起义”。
叁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时间:1905年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机关报刊:《民报》
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
成立兴中会
领导广州起义(失败)
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意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黄花岗起义——均失败
课堂小结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宜宾中考)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政治纲领。这说明,此时资产阶级( )
A.具备成熟的革命条件
B.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C.开始了思想宣传
D.明确了革命任务
D
中考再现
2.(河北中考)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它使革命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民主革命的鲜明旗帜。“它”指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扶清灭洋”
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
C
中考再现
3.(济南中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其中“民生主义”就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D
中考再现
4.(泰安中考)“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材料评价的是( )
A.萍浏醴起义
B.广西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C
中考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