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2
鸦片战争
开始沦为
1
3
4
6
5
7
8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改良派
义和团运动
农民阶级
第二次鸦片战争
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
完全沦为
民族危机
救亡图存
“屡战屡败”根源何在?
腐朽落后的清政府!!
如何
自强?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1年
第9课 辛亥革命
素养目标
1
2
3
运用史料,分析武昌起义爆发的条件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辛亥革命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了解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通过学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前后反专制的斗争,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1911.10.10
1912年
狭义
1894.11
广义
指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革命全过程。
辛亥革命的概念
为
何
革
命
?
概念解读
1911年
壹 武昌起义
结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材料 据统计,1895—1910年间设立的资本在10000元以上的厂矿共有326家,资本总额近1亿元。企业数量和资本总额都超过1872—1900年间的一倍。在1905—1908年间,一度还出现了设厂办矿的热潮,4年当中新设厂矿工238家,资本总额6129万元。
①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危机加剧
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③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建立
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
时间 名称 领导人
1894 兴中会 孙中山等
1904 华兴会 黄兴等
1905 中国同盟会 孙中山等
壹 武昌起义
1.背景
结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壹 武昌起义
1.背景
保路运动先驱
辛亥秋保路
死事纪念碑
保路运动亦称“铁路风潮”。1911年5月,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 ,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
清政府下令镇压。1911年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逮捕保路同志会代表,枪杀数百请愿群众;第二天又下令解散各处保路同志会。1911年荣县独立,荣县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成为武昌起义的先声。
⑤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昌兵力空虚,为起义提供了条件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壹 武昌起义
2.概况
1911年10月10日晚
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主力:
时间:
发动者:
经过:
起义爆发
占领
武昌全城
进攻总督衙门
夺取军械库
成立湖北军政府
武汉三镇获胜
汉阳、汉口、武昌
起义官兵在军政府大门前合影
湖北军政府旧址
黎元洪
壹 武昌起义
2.概况
甲午战后,清政府为加强陆军力量,下令创立新式陆军,史称“新军” 。湖北新军中大量军官曾官费留学日本,因而遍布革命党人。当中以共进会及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渗透最广。本是为了巩固清王朝统治的湖北新军,后来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之一。
孙中山没有直接参与武昌起义!
知识拓展:黎元洪作为清王朝旧官僚,摇身一变却成为了革命党人的高级领袖,这反映了革命党的什么问题?
黎元洪
(1864—1928)
武昌起义前夕,由于革命机关被破获,起义重要领导人刘复基等遇害,孙武受伤,蒋翊武被迫逃亡。黄兴、宋教仁等革命领导人也不在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
不久后,湖北的政权、军权逐步完全落到以黎元洪为首的旧官僚手上。
用枪逼出来的都督
壹 武昌起义
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不彻底性
结合教材,谈谈武昌起义后的革命形势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汉口
汉阳
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独立的省份很多是由
旧军阀、资产阶级主导
革命不彻底
壹 武昌起义
3.结果
1911年
中华民国建立与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贰
辛亥革命形势图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急需统一的中央政府,稳定局势
假设你是当时参与革命的人,你会想到由谁来担当这个大任,做些什么呢?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孙中山
讨论筹建统一中央政府事宜
贰 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建立
①背景
阅读教材P54,完成中华民国建立的相关概况
时间:
领导人:
国都:
国旗:
纪年:
立法机构:
1912年1月1日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临时副总统:黎元洪
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汉
满
蒙
回
藏
南京
五色旗
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改用阳历
临时参议院(各省代表任参议员)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1.中华民国建立
贰 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概况
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
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的换算
年份 民国年份
1912年 民国元年
1913年 民国二年
1914年 民国三年
1915年 民国四年
1916年 民国五年
…… ……
公元xx年=1911+民国N年
民国N年=公元xx年-1911
中华民国成立于___________年,这一年就被称为民国元年。
1912
A.1921年 B.1922年
C.1931年 D.1932年
例题:下图所示南通大生公司股份凭据。该凭据上的时间是公元( )
贰 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建立
D
行政权
(总统、国务员)
司法权
(法院)
立法权
(参议院)
制衡
可否决参议院法案
可任命法官
可宣布总统违宪
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
任命法官需参议院确认
1.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2.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3.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4.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起责任,法院行使司法权,司法独立等。
自由平等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有效防止专制独裁
责任内阁制
贰 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内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性质
贰 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意义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
1911年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与二次革命
叁
袁世凯
(1859—1916)
叁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1.袁世凯其人
袁世凯(1859年-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早期现代化改革,是大地主、大买办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在辛亥革命前的十几年中,他以叛卖维新派而获得慈禧的信任,以血腥镇压义和团和出卖主权而博得帝国主义的欢心,一直是清政府和帝国主义所倚重的人物。武昌起义成功后,袁世凯奉命率军南下镇压革命,先后攻陷汉口、汉阳,湖北军政府被迫与其交涉。
1.袁世凯其人
清政府
支持
外国列强
革命党人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立宪派和旧官僚
施 压
军事进攻
政治欺骗
妥协退让
被迫重用
逼宫
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面临的局势
叁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发布退位诏书,清朝统治结束。
第一步
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孙中山提出辞职,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第二步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月,孙中山正式辞去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第三步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
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
清帝退位诏书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
叁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材料一 在革命派内部,妥协思想也已占上风……帝国主义干涉的阴霾更令革命党人气短(各国军舰在长江示威)……大多数革命党人终于在帝国主义的威胁下屈服。南北双方达成了一项协议:革命党人同意让出政权,袁世凯则同意宣布赞成“共和”,并逼清帝退位。
——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有效……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
——《中华民国成立孙大总统告友邦人士书》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
帝国主义的干涉
袁世凯善于玩弄政治权谋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
根本原因:当时中国正处于两半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叁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袁世凯能够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袁世凯在拟定内阁各部总长名单时,竭力排斥革命党人。在袁世凯组织的政府中,外交、内务、陆军、海军、财政等重要部门的总长,都是他的亲信,由革命党人任总长的,只有当时人们称之为“冷衙门”的教育、农林、工商、司法四部。
袁世凯
宋教仁
矛盾
杀
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临时约法》。
宋教仁被刺杀。
袁世凯本想以重金收买宋教仁,但宋教仁不为所动。袁世凯便密令国务总理赵秉钧策划刺杀宋教仁。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身中3弹,送医院后不治而亡,年仅31岁。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教仁案”。
为宪法流血第一人
揭露了袁世凯的独裁本质
叁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3.二次革命
①爆发原因
1913年3月底,孙中山由日本回到上海,召集会议,发动“非去袁不可”的二次革命。
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起义,宣布独立。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相继独立,孙中山和黄兴发布讨袁宣言和通电。
国民党力量涣散,
遭袁世凯镇压
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
失败
李烈钧
江西都督国民党籍
胡汉民
广东都督
国民党籍
柏文蔚
安徽都督
国民党籍
这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叁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3.二次革命
②概况
③
3.二次革命:
材料一:1913年3月,孙中山主张武力反袁。但是只有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等少数人拥护他的主张。……二次革命开始。虽有多省宣布独立讨袁。但革命党人却停留在观望,犹豫的态度上,没有把握形势。
材料二:当时由于北南双方在军力对比上敌强我弱,各地讨袁军又仓促应敌,作战缺乏统一指挥和战略协同,再加上一些国民党议员和整个民族资产阶级对这次讨袁不予支持,结果“二次革命”的战局很快就逆转不利,两个多月后即宣告失败。
材料三:1913年,袁世凯又向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 2500万英镑的“善后大借款”,用作武力消灭国民党的军费。
(1)革命党人力量涣散。
(2)国民党的软弱性;南北双方军事力量悬殊;革命党人仓促应战,
缺乏统一指挥。
(3)袁世凯实力强大,有帝国主义的支持。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
叁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材料一 (辛亥革命)是一场无与伦比的政治大变革……以极小牺牲换来了一个帝制时代的终结,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成功。
——马勇《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辛亥革命亲历者吴玉章语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②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成功
易错提醒: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非封建制度。
评价辛亥革命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
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阿Q正传》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不过修剪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颗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芽的。
——胡适
评价辛亥革命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结果: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各省纷纷响应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选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改用阳历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二次革命:“宋教仁案”,革命被袁世凯镇压,孙、黄流亡日本。
课堂小结
评价辛亥革命:意义以及局限性。
1.(北京中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得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当时中国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不是“自强”“求富”,而是“救亡”。此后资产阶级进行了两条路径的“救亡”探索,代表性的事件是( )
A.虎门销烟、金田起义
B.金田起义、洋务运动
C.洋务运动、百日维新
D.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D
中考再现
2.(攀枝花中考)叶圣陶在1911年的日记中写到:“10月12日,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26日,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广东亦有独立之说。”由此推知辛亥革命( )
A.基础广泛
B.发展迅速
C.结束帝制
D.取得成功
B
中考再现
3.(黄冈中考)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上述规定( )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
B.强化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标志着封建主义的彻底结束
D.反映了驱除鞑虏的革命理想
A
中考再现
4.(河北中考)某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自古以来,皇帝被看做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 ”这说明辛亥革命( )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C.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A
中考再现
5.(潍坊中考)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或燕尾服作为礼服。女子礼服,上装是对襟衫,下装是裙子。这一规定的实质是南京临时政府( )
A.重视服饰身份象征
B.强制推行服装统一
C.大力推进社会平等
D.全面学习西方文化
C
中考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