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1840年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
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 的火炬,
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
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
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五四青年节
源于五四运动。为了弘扬五四精神,1949年12月,我国正式宣布每年的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每年的5月4日是什么节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1课
五四运动
1915——1919年
素养目标
1
2
3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学习五四运动,感悟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等精神。(家国情怀)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袁世凯为实现皇帝梦,接受日本“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1915年8月3日,袁世凯的宪法顾问、美国政客古德诺发表《共和与君主论》,鼓吹帝制。
1915年底,袁世凯下令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袁世凯称帝以后,率领大臣祭拜孔子
①列强侵略,军阀统治,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1.背景——政治上:
“在辛亥革命以前,我们曾经抱着一个美丽的幻想,以为革命后的中国一定是一个民主、独立、统一、富强的国家。但是现实嘲弄了我们,中国人民所碰到的不是民主,而是袁世凯的专制独裁;不是独立,而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蚕食和鲸吞;不是统一、富强,而是军阀们的争权夺利、鱼肉人民”。
——吴玉章《吴玉章回忆录》
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
辛亥革命后百姓门前的对联
刑场上观刑的麻木民众
我进北大的时候(注:1915年),北京的人还称它为大学堂,当时北大的大部分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们,都还认为上北京大学就是要得到一个“进士出身”,为将来做官的正途。
—冯友兰《我所认识的蔡子民先生》
②民众思想麻木,饱受封建思想文化的毒害。
1.背景——思想上:
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思想上:
材料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要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
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把人们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国民独立人格,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③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思想领域的革新运动。
唤醒民众的思想解放运动
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经济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这也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根本原因)
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2.开始的标志
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被称为“民族魂”
李大钊,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被军阀张作霖捕后,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于1927年英勇就义。
3.代表人物:
陈独秀,参加过辛亥革命,文学革命的先驱,文艺理论家、教授。在新文化运动的各个阶段都发挥过巨大的作用。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21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总书记。
胡适,现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史家、诗人。先后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一生共获得35个博士学位。1917年回国任北大教授,投身新文化运动。
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4.主要阵地
蔡元培,字鹤卿,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但却是这场运动最有力的支持者。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对学校进行整顿和革新,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原则,奠定了北大向近代大学转变的基础。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对学校进行整顿和革新,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原则,奠定了北大向近代大学转变的基础。
陈独秀
胡适
蔡元培
李大钊
鲁迅
传统国学大师辜鸿铭
佛教哲学家
梁漱溟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北大校徽·鲁迅设计
蔡元培
(1868-1940)
浙江绍兴人
从图片可以看见,持不同甚至相反政见的人同时在北大任教,有激进的胡适,也有保守的辜鸿铭,显示了北大博大的胸怀与新思想的魅力,所以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摇篮。
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狂人日记》
《孔乙己》
《药》
《祝福》
材料一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二 有一女子唐氏19岁,奉父母之命许配给并未见过面的张家二郎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县长给她修建贞节牌坊进行表彰。
——北京《中华新报》(民国初年)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化
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旧道德草菅人命
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5.主要内容
旧道德: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代表的封建礼教。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思想,要求从封建传统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的发展。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2)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民主和科学(核心)
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制度。
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法则。
材料三 德、赛两先生渐渐从黑暗中把西洋人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民主 = 民主制度 + 民主思想(反专制)
科学 = 科学知识 + 科学思想(反愚昧、迷信)
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5.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胡适
著作:《文学改良刍议》
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②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著作:《文学革命论》
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②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陈独秀
主张:
主张:
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新青年》从1918年1月第4卷第1号起开始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成为了当时第一个用白话文宣传新思潮的刊物。
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5.主要内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新文化“新”在哪里?
所谓新文化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旧者不根本打破,则新者绝对不能发生。
——汪叔潜《新旧问题》
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化,提倡西方科学民主思想,提倡白话文。
6.影响
运动前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孔子 157
2 孟子 61
3 孙中山 17
…… …… ……
运动后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孙中山 473
2 陈独秀 173
3 蔡元培 153
…… …… ……
14 孔子 1
儒家传统思想
民主共和思想
PK
材料一:
(1)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讨论:1.孔子和孙中山分别是什么思想的代表人物?
2.他们在新文化运动前后所得票数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6.影响
材料一 《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二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毛泽东
材料三 聚集在《新青年》周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著作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主力军……
—美国学者莫里斯
(2)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
——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素养提升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贰
五四运动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也派代表出席了和会。
顾维钧
巴黎和会中国代表
“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 ,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
①取消外国在华特权
②取消“二十一条”
③收回青岛主权等
中国提出正当要求:
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贰 五四运动的爆发
1.导火索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时 间
地 点
主力
形式
口 号 要 求
情 绪
1919年5月4日
北京天安门前
北京大学等校3000多名学生
罢课、示威游行
①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帝国主义——反帝
北洋军阀——反封建
②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③ 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爱国、无奈、愤怒……
④要求严惩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贰 五四运动的爆发
2.前期概况
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外对五四运动都有什么反应?
务往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罗家伦和《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贰 五四运动的爆发
3.扩大
6月3日,北京大学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
开始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 结果
爆发
扩大
1919.5.4
北京
学生
罢课、游行示威
1919.6.5
上海
工人
罢课、罢工、罢市
被镇压逮捕
直接目标实现
释放被捕爱国学生
罢免曹陆章三人职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第一次敢于对侵略者说“不”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
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4.后期概况
贰 五四运动的爆发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叁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
先进青年知识分子
彻底
反帝
反封建
广大人民群众参加
(1)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外争主权”,把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内除国贼”,把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全国工商各界”“开国民大会”,说明五四运动是一场社会各阶层普遍参与的运动。
叁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
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
——《每周评论》
(2)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
——《中国历史》
(3)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群众性
进步性
叁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
材料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
材料二 在五四运动中……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一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材料三 五四运动是在思想和干部上准备了1921年党的成立,又准备了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①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③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新的革命力量
新的革命思想
新的领导阶级
叁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意义
很少有哪场历史事件,像1919年的“五四”运动那样,将历史如此清晰明澈地划为两个时代,它既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端,也是一个没落时代的终局。
——《五四100年》
地位: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1840
1919
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近代史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奋斗目标:资本主义
新的领导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奋斗目标:
新的群众基础: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人民大众
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
叁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3.地位
5
五四精神的
时代内涵
爱国精神
进步精神
民主精神
科学精神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传承五四精神——强国有我
素养提升
核心
五四运动
新文化
运动
内容:
评价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口号:
民主、科学
进步性:
局限性: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五四
运动
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工人阶级
学生
1919年5月4日
爆发
经过:
意义: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导火线:
时间:
前期:
上海
北京
主力
中心
后期:
课堂小结
1.(湛江中考)“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领导这场理性批判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
A.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B.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康有为
C.陈独秀 李大钊 邹容 胡适
D.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陈天华
A
中考再现
2.(山西中考)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名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这说明( )
A.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
B.男尊女卑现象得以根除
C.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
D.男女平等已经完全实现
A
中考再现
3.(攀枝花中考)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各高校学生代表上千人集会,血书“还我青岛”,群情激愤;5月4日,学生齐聚天安门游行示威。材料表明五四运动中( )
A.工人阶级成为主力
B.商人市民纷纷响应
C.青年学生充当先锋
D.中共发挥领导作用
C
中考再现
4.(长春中考)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种“姿态”是指五四运动具有( )
A.追求民主共和的进步性
B.推翻清王朝统治的迫切性
C.发动武装起义的正义性
D.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D
中考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