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课件(29张PPT 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课件(29张PPT 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7 11:3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黄埔军校1924年开学典礼真实录像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
1924年至1927年,在国共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
国民革命的高潮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素养目标
1
2
3
了解国共合作和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的主要过程,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等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通过搜集史料,分析国共合作的原因、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认识到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艰难与曲折。(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国共合作的实现
壹 国共合作的实现
1.背景
合作原因
中国
共产党
中国
国民党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使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孙中山多次领导革命运动,却屡战屡败,需要新的力量支持,补充新鲜血液。
共产党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
——中共三大宣言
国民党
二次革命
护国战争
护法运动
失败
成果被段祺瑞窃取
陈炯明叛变而失败
壹 国共合作的实现
1.背景
中共三大 时间
主要内容
国民党一大 时间
主要内容
意义
1923年6月
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924年1月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
建立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共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联共
扶助农工
联俄
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强调反帝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革命性质:反帝反封建
方法手段: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
壹 国共合作的实现
2.准备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目标) 三大政策
(方法手段)
民族主义 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强调反帝反封建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明确提出反帝要求
更广泛的民主
维护工农的利益
反帝反封建的一致性
壹 国共合作的实现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正门对联: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二门对联:
杀尽敌人方罢手
完成革命始回头
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间
地点
全称
领导人物
作用
总理
校长
政治部主任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壹 国共合作的实现
3.成果
材料一 统计自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黄埔军校共招收6期学员,共计2万多人。
——黄修荣:《国民革命史》
材料二 黄埔军校在广州培养学生近5000人……其中徐向前、林彪、左权、陈赓、许光达、周逸群、萧克、刘志丹、罗瑞卿、黄公略、周士第、宋时轮等将帅都毕业于黄埔军校。
——孙继业《伟人孙中山》
壹 国共合作的实现
3.成果
李宗仁
校务委员
白崇禧
校务委员
李济深
教练部主任
叶剑英
教授部副主任
陈毅
武汉分校政治部
聂荣臻
政治教官
何应钦
战术总教官
老 师
蒋先云 1期
陈赓 1期
徐向前 1期
左权 1期
胡宗南 1期
黄维 1期
杜聿明 1期
宋希濂 1期
卢德铭 2期
戴安南 3期
林彪 4期
刘志丹 4期
谢晋元 4期
张灵甫 4期
优 秀 学 员
廖耀湘 6期
赵一曼 6期
壹 国共合作的实现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享年59岁。
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离粤北上前,孙中山最后一次视察黄埔军校,临行前对蒋介石说:“若二三年前,余即不能死;今有学生诸君,可完成余未竟之志,则余可以死矣!”
壹 国共合作的实现

北伐胜利进军
广州国民政府
为了统一全国,1925年7月,在广州正式成立国民政府,汪精卫任主席。国民政府以黄埔军校为骨干,取消各地方部队名称,将所辖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计划北伐。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大会
国民革命是指1924—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
国民大革命运动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有农民运动、工人起义和北伐战争等,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中的高潮事件。
贰 北伐胜利进军
1.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
张作霖
兵力35万
吴佩孚
兵力20万
孙传芳
兵力20万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贰 北伐胜利进军
2.北伐概况
时间
目标
对象
总司令
初期主要战场
重要战役
英雄部队
主要战绩
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
1926—1927年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蒋介石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湖南、湖北
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铁军)
击溃吴佩孚和孙传芳主力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农民运动
工人运动
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量增加
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很大发展
口号:
打倒列强、除军阀
叶挺
第四军独立团(“铁军”)
叶挺(1896—1946年),广东惠阳人。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曾任孙中山侍卫营营长。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在北伐战场上,他率领的独立团发挥了尖刀作用,所向披靡,攻无不克,第四军也因此获得“铁军”的美誉。
桂系
滇系
混战四川
张作霖

佩孚



阎锡山
冯玉祥
国民联军
广州国民政府
武汉国民政府
汪精卫
南京国民政府
蒋介石
北伐胜利进军形势图
贰 北伐胜利进军
材料一 北伐战争的胜利是共产党大力发动与组织工农群众奋起投身北伐的结果…工农运动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北伐战争的胜利,又促进了全国工农运动的进一步高涨。
材料二 根据当时敌众我寡和各派军阀既相互勾结,又貌合神离的情况,确定了集中优势兵力和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和远郊进攻分化隔离的策略原则,实践证明,这是正确的。
材料三 从军队数量说,北洋军阀大大超过了国民革命军。但他们反动腐朽,祸国殃民,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三大派之间矛盾重重,不可能协同作战。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①国共合作,共同推进
( 根本原因 )
②各地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广大工农群众对北伐的支持
④国民革命军具有正义性,
北洋军阀各自为战,力量涣散
工人纠察队
农民武装队伍
3.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贰 北伐胜利进军
③北伐军作战英勇,作战目的明确,方针正确
农民武装队伍
工人武装队伍
材料 毛泽东曾回忆道:“在1927年的革命刚刚由于无产阶级、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胜利之际,他们(大资产阶级)就一脚踢开了这些人民大众,独占胜利果实,而和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结成了反革命联盟”。
贰 北伐胜利进军
想一想: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触动了谁的根本利益?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上海街头悬挂被杀害者的头颅
上海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国共合作开始破裂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汪精卫
国民党右派又称国民党反动派,以蒋介石为代表。以反对孙中山三大政策,同列强合作,以达到反革命、反共目的。
在国民党的残暴统治下,大批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工农群众和其他革命者、民主人士被杀害。从1927年到1928年上半年,就有33万多人被杀。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叁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会议,决定“分共”。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叁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蒋介石代表了谁的利益?国民党右派为什么叛变?
北伐的胜利引起中外反动势力的恐惧,英、日、美等帝国主义除继续支持北洋军阀残余势力,进行直接的武装干涉之外,还分化破坏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暗中拉拢蒋介石作为它们新的代理人。蒋介石为谋求外国的“援助”以实现其军事独裁的统治,亦密谋和帝国主义勾结。在帝国主义、大资产阶级和流氓头目的支持下,蒋介石悍然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著:《中国抗日战争史 上》
北伐战争和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严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三者形成了反革命力量,支持国民党右派破坏革命;
共产党力量的壮大引起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的不满,欲排挤共产党以实现军事独裁。
蒋介石成为帝国主义在华新的代理人
1.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叁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时间
(2)人物
(3)地点
(4)性质
1927年4月18日
蒋介石
南京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
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南京国民政府旧址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仪式
宁汉合流,国民政府建都南京(1927年9月)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叁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奉系军阀张作霖
国民政府及其盟友
①1928年4月,蒋介石继续北伐。
②1928年6月,北伐军攻占北京、天津一带。
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
张作霖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南京国民政府
③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
至此,北洋军阀政府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皇姑屯事件
6月4日凌晨,当张作霖的列车经过沈阳附近的皇姑屯时,被日军埋伏的炸弹炸毁,张作霖伤重不治。
叁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3.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
北伐的目的是打倒北洋军阀,统一中国。但是蒋介石的上台,只不过是旧军阀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失败原因:
客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主观:共产党缺乏革命经验。
教训:
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合,民族兴,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等。
启示:
叁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924
1927
国民党一大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926
北伐
国共合作
1923
中共三大
黄埔军校建立
1928
东北
易帜
国民革命运动
经验教训
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
合作破裂
国共对峙
走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道路
课堂小结
1.(滨州中考)孙中山指出:“我今天来分别共产主义和民生主义,可以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基于这种认识,孙中山( )
A.提出三民主义 B.领导武昌起义
C.主张国共合作 D.创立黄埔军校
C
中考再现
2.(云南中考)孙中山对黄埔军校是抱有无穷希望的,他在军校的开学典礼上要求学生:“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军校的创办( )
A.是实业救国思想的实践 B.为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
C.沉重打击清王朝的统治 D.实现了社会习俗的变革
B
中考再现
3.(日照中考)1926年11月底,湖南农民协会会员达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增加到200万人,湖北全省农民协会会员1926年7月有3万多人,到11月增至20万人左右。这主要由于( )
A.土地革命的开展 B.二次革命的爆发
C.城市工会的影响 D.北伐的胜利进军
D
中考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