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道周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语境,补写古诗文名句(10分)
(1)《桃花源记》中写老人孩子生活幸福、安然自得的语句是: , 。
(2)《子衿》中通过动作描写刻画女子等待恋人焦灼状态的诗句“ , 。 ”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描绘洞庭湖壮阔气势:“ , 。”
(4)《关雎》中“ , ”两句,通过对男子翻来覆去无法入眠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绵绵不断的思念之情。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10分)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 )的民间文化。鲁迅难忘那( )在临河空地上的戏台和笼着①(jiǎo) 洁月色的社戏,令人流连忘返;吴伯箫记忆网里挤着那静②(mù) 的、暖融融的灯笼,承载着情愁和沧桑,令人感慨万千;贺敬之心中那不曾变味的糜子、米酒和悠扬高③( kàng ) 、粗(guǎng) 奔放的“信天游”,令人沉醉不已;刘成章笔下那气势磅礴、壮阔豪放的安塞腰鼓,令人( )。通过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让我们感触到多样与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4分)
(2).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
A.传承 屹立 叹为观止 B.传承 伫立 惊心动魄
C.传诵 屹立 惊心动魄 D.传诵 伫立 叹为观止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让我们感触到多样与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
B.通过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我们感受到多样与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
C.通过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我们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
D.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让我们感触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
3.今年四月,班级举行“读经典、学经典”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5分)
(1)任务一:根据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在①②两空横线上填入相应选项,第③空填写书目名称,使主要内容与书目相符。
展览卡片:《经典常谈》阅读推介
书目 主要内容
《说文解字》 ①
《战国策》 ②
③ B
A.这部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书。
B.本书作者担任太史令和中书令,著述历史。他在书中据事实录,使善恶自见,完成了这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收录九千多个汉字,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提供了研究字形、字音、字义的依据。
D.由于各诸侯国关系紧张,战争频繁,担负外交的策士受到重用。策士们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他们的言辞被此书收录。
(2)任务二: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原句 原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好比加工象牙,切了还得磋,使其更加光滑;好比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使其更加细腻。 ①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②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要善于借助别人(或听取别人的意见)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二,阅读理解(65分)
(一)诗歌鉴赏,完成4-5题(7分)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埃。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4.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B. 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
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D.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5.《蒹葭》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17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雨中上韬光庵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注】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日光下澈
(2)俶尔远逝
(3)益信声无哀乐也
(4)恨僧少可语耳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8.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9.甲文“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传达出了作者 心情。【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 的情绪。(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3题(20分)
粽叶飘香时
熊代厚
①A.石榴花红了,栀子花白了,端午到了。
②街上的摊点开始吆喝起各式各样的粽子,商场的大楼挂满了斑斓的条幅,营造着端午的氛围。我穿行于这节日的森林里,开始想念故乡的粽香。
③故乡在一个遥远的乡村,门前有一条蜿蜒的小河,两边是连绵的青山。河水清澈,映着青山和白云,河边长着极茂盛的芦叶和苇草。
④为包出最好的粽子,母亲在端午的前一天就去河边采芦叶和苇草。她起得很早,赶在太阳出来之前,赶着芦叶挂着晶莹的露水。芦叶细长锋利,母亲的脸和手常被划破,但她并没有在意。
⑤选上好的糯米,先要泡上一宿,然后堆在一个大铁脸盆里。青青的芦叶和苇草放在旁边,闪着亮光。
⑥母亲系上围裙,坐下来,左边是芦叶和苇草,右边放着糯米。她熟练地将两张芦叶交叠在一起,然后在右手握成一个斗形,左手抓半把糯米,轻轻地一松手,把米填进去。约莫加到一半时,将准备好的红枣或是红豆,或是一块咸肉丁放入,接着,在侧面再插入一片芦叶,然后继续加糯米直到装满斗形,用拇指轻压一下,粽子就变得严实。
⑦米全部填好了,她折过侧面的芦叶来封口。B.她的嘴里含着苇草的一端,用拇指拉紧另一端,顺着整个粽子一绕,一拉,一扣,一结,一个鲜绿漂亮的三角粽就在她的手中诞生了,整个动作是那样的连贯和优美。
⑧包好的粽子以8个为一组,被拴在了一起,再一排一排地挂起来,沉沉实实的,等待着下锅。
⑨天暗了下来,粽子全包完了,一个个饱满而结实。看着眼前的粽子,母亲的脸上荡漾着满足的笑容。她把包好的粽子一个个地放入锅中,密实而紧凑。她在上面还要压一块重的小青石,防止水滚开后,粽子浮起来煮不透。
⑩灶膛里放进早已晒干的树根,熊熊的火焰开始“舔”着锅底,发出呼呼的声音。大火把锅里的水煮沸后,母亲改用温火慢慢煮,不然,粽子会爆馅。她不时地去灶膛加柴或是减柴,时刻检查锅里的水。
白白的雾气开始氤氲起来,慢慢地飘出浓浓的芦叶的清香和糯米的甜味。两个时辰后,撤掉柴火,让底火来闷。一勾新月挂上树梢,滑嫩芳润、清香醇厚的粽子终于新鲜出锅。
那一个晚上,村子里每家都在煮粽子,粽子的清香从每一个角落飘散出来,弥漫着院落,沁润在心里。
粽叶飘香的日子,另一件值得巴望的就是吃鸭蛋。
母亲选一个结实的瓦缸,先在里面装满了黄泥,然后加粗粒的盐和花椒,倒一点白酒,把它们搅匀。然后挑出最好的鸭蛋,把它们洗干净,在每一个蛋上小心地糊上一层层薄薄的黄泥后,整齐地放进缸里。
腌鸭蛋,时间太早,等到端午会太咸;迟了未免又少了些成色,不够入味。母亲把时间把控得正好,她腌的蛋咸淡适中,剥开,红黄油的淋漓,吃在嘴里,沙朗得很。
鸭蛋是和粽子一道煮的,需提前拿出来,不然时间长了会全部爆破。她把白净净或绿粉粉的鸭蛋用冷水浸一下,干了之后,在上面涂上红黄的颜料,然后装进一个小小的络子里,给我们姐弟挂在胸前。
这个小小的络子是用彩色皮筋结的,专门用来装鸭蛋,大小正好。村里的每一个孩子的胸前几乎都挂着一个鸭蛋,大家见面了,一个个捧着相互撞击,谁不被击破,就是胜者。
家里的鸭蛋更多的是拿到街上卖,换一些油盐酱醋,挂在胸前的常舍不得吃。吃的时候很小心,先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壳薄明晰,玲珑剔透,我们用它来装萤火虫。
夜色降临,小伙伴们都出来了。在树丛里,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像天上的星星。我们伸出手掌,轻轻捏入拳内,手心的亮光便闪烁不定。
我们小心地从蛋壳破口将它送入,一个蛋壳可以装十几只。最后用蛋膜粘口水糊住蛋口,分明就是一盏小小的灯笼。我们提着它,穿行于村口巷尾、田野麦场,那一丝丝忽明忽暗的光,引得我们小小的心柔软而温暖。玩累了,放在枕边,看着看着,一起潜入了梦乡。
故乡像一场清远的梦,童年也早离我远去。如今的市场里各种粽子琳琅满目,招揽声不绝于耳。鸭蛋更是随处可见,它们常有着精美的包装。可无论是粽子还是鸭蛋,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
(选自《春风花草香》,有删改)
10..作者说:“我穿行于这节日的森林里,开始想念故乡的粽香。”阅读文章,看看作者围绕这份想念写了哪些事情,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并仿照表中示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4分)
11.圈点批注是阅读时常用的方法,请你为文中划线的A、B两组句子,从语言特点、行文作用、描写方法、写作技巧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加以批注。(6分)
A.石榴花红了,栀子花白了,端午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她的嘴里含着苇草的一端,用拇指拉紧另一端,顺着整个粽子一绕,一拉,一扣,一结,一个鲜绿漂亮的三角粽就在她的手中诞生了,整个动作是那样的连贯和优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人认为:第③段宕开一笔转而写“故乡”,影响了前后文段的连贯性,应该删去。你赞同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阅读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请你对这两处文章结尾加以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6分)
链接材料: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社戏》的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气候的威力》选段,完成14-16题。(12分)
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 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 40 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 C -130 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
对于一般人来说,南极的气候确实是令人谈虎色变。然而,气象学家们却是喜出望外,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最理想的实验室,并且希望能从这里找出一把解开全球性气候变化之谜的钥匙。
南极地区的气候为什么会如此恶劣呢?主要是由于南极大陆本身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孤立的大陆,周围被一片茫茫的海洋所包围,远离其他大陆,海洋的热容量大,温度比较稳定,而南极大陆的热容量小,降温迅速,这就导致了南极地区的气候比其他地区更加寒冷。同时,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全年的平均气温在 - 25℃以下,最低气温达到 - 88.3℃。这样低的气温,使得南极大陆上的空气非常寒冷,密度很大,空气下沉,形成了极地高压带。在极地高压带的控制下,南极地区的风向总是从大陆中心吹向海洋,风速常常达到数十米每秒,甚至上百米每秒,形成了强大的极地东风。此外,南极大陆的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冰雪,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很高,大部分太阳辐射都被反射回太空,使得南极大陆能够吸收的太阳热量很少,进一步加剧了南极地区的寒冷。
14根据文章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3分)
A. 南极气候只表现在狂风、严寒和变幻莫测这三个方面。
B. 1970 年美国海军的六架运输机在飞往麦克默多基地途中都遭遇了特大暴风。
C. 第六架飞机在距离麦克默多基地 40 分钟航程时遭遇暴风,最终机毁人亡。
D. 南极气候的变幻莫测常让人难以提前防备,文中第六架飞机的遭遇就是例证。
15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16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阐述南极气候恶劣的原因?请举例说明。(4分)
读书行走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19题(9分)
【材料一】
今年暑期,看似与“遛弯儿”无异的Citywalk(又名:城市漫步)成为最受欢迎的旅行玩法之一。它强调松弛感与慢节奏,以漫步的方式探索城市,无需精心规划,只需随心而行,沉浸式感受城市的风土人情与发展脉搏。既可跟随导赏人员走特定路线,在社区街道、市井小巷中触摸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又可漫无目的地走走停停,一家小饭馆、一座老建筑、一次与当地居民的对话,都是旅途中偶遇的“风景”。Citywalk并非游客专属,对一座城市的居民来说,它同样颇受欢迎。居民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在夜间集市上逛逛、到滨河步道上散步吹风,这些日常化的城市漫步,能够帮助人们再次发现“消失的附近”,重新认识并爱上所在的城市,找回归属感和情感认同,建立深度链接的精神需求。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材料三】
作为感受城市烟火气的最佳方式之一,Citywalk为一座城市提供了发展的新契机。它需要文旅工作者挖掘、形成、推广一系列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地标或线路,形成属于每座城市独特的旅游产品;需要建设者在保护好城市历史旧迹的基础上,考虑街区改造与居民生活、人文深度与商业发展的平衡,盘活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还需要城市管理者活跃思维、统筹谋划,将优质服务与便利设施输送到大街小巷,提升城市的“漫步友好度”,让游客与市民在城市中慢下来、留下来,带动起漫步与消费的热潮。Citywalk对塑造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有着重大意义,促进城市的餐饮、购物、住宿、文化等产业的发展。
(摘编自《海报新闻》)
17.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Citywalk成为最受欢迎的旅行玩法之一,大多数人选择周末或节假日进行Citywalk。
B. Citywalk类型多样,景观类、人文历史类、网红打卡类属于较热门的Citywalk类型。
C. Citywalk是一种时尚旅游方式,参与者可以是外地游客,也可以是城市本地居民。
D. Citywalk可以使人感受到城市的烟火气,漫步其间无需规划路线,具有随意性的特点。
18. Citywalk和特种兵式旅游都是近年流行的旅行方式,小语周末想来福州旅游,下面两条路线你会向他推荐哪一条,请结合材料一或链接材料说说你的理由。(3分)
【链接材料】
特种兵式旅游是年轻游客中兴起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即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费用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
路线A:三坊七巷—福道—西禅古寺—中洲岛—烟台山商业区—青年会广场—上下杭
路线B:井大路(大斗烧麦、半天堂姜母鸭)—三牧坊
19. 微博超话#如何看待Citywalk兴起#引发热议,你赞成小语还是小文的观点?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谈你的看法。(3分)
小语:Citywalk是在轻松的步伐里,放空大脑、享受当下,是发掘街头触手可及的小确幸,是值得推崇和推广的生活方式。
小文:Citywalk不过是给散步、瞎逛、遛弯儿套上了个洋气的马甲,徒有虚名。
三 根据材料的提示,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二选一完成作文。(60分)
20.作文题一:读《小石潭记》有感
《小石潭记》中,柳宗元以细腻笔触描绘出清幽的小石潭景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未见其潭,先闻其声,那份惊喜跃然纸上。潭水清澈,游鱼仿若在空中浮游;四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柳宗元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内心的孤寂却愈发浓烈,因他仕途坎坷,借景抒情,将被贬谪后的抑郁愤懑融入这山水之间。
请你深入研读《小石潭记》,结合作者生平及自身对挫折、困境的理解,写一篇读后感。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 600 字;能精准把握文中情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悟,避免空谈。
作文题二:悟《诗经 蒹葭》之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蒹葭》以其朦胧优美的意境,传唱千古。诗中男子对 “伊人” 的苦苦追寻,在那深秋的芦苇荡间,充满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那蒹葭的摇曳、白露的清冷,营造出凄美又浪漫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与艰难。
阅读《蒹葭》,结合你对爱情、理想追求,人生哲理(困境中的追求与失落),怀念远方亲人或友人等方面的理解,写一篇读后感。要求: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 600 字;从诗歌意象、情感表达等角度深入剖析,结合自身经历或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抒发真实感悟 。
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答案
一:
1.(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3)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4)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1).皎 穆 亢 犷
(2).A (3).C
3.(1) ① C ② D ③ 《史记》 (2) ① 做学问(做事)精益求精/不断追求进步。 ②1 做事要有始有终。
4.D【解析】D项中“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表述有误,应是“求而不得的惆怅、伤感之情”。
5.这属于环境描写。作用是通过描写深秋清晨芦苇茂密、露水凝结成霜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清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朦胧、迷茫的情感基调,同时也衬托出主人公追寻伊人时的孤独与惆怅。
6.(1)穿透 (2)忽然 (3)更加 (4)遗憾
7.(1)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2) 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不息的水声,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
8.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9.贬谪后的孤寂悲凉 知音难觅的惆怅
【乙】译文:雨中上韬光庵,树丛雾气缭绕,如同轻纱,雨水从树梢滴落,好像江海倾覆。疲倦时可以蹲坐在石头上或靠着竹子休息。大致山的姿态因为有了树而美丽;山的结构因为有了石头而苍劲;山的精气因为有了水而生动;这些景象只有在上韬光庵的路上才能全都见到。刚到灵隐时,寻求所说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最终没有见到。到韬光庵才真正明明白白地见到这种景观。在韬光庵可以读白居易的碑文,可以听雨中的泉水声,只遗憾没有和尚可以交谈。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不息的水声,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更加确信声音本来不含有哀乐的感情。
10.A.母亲备材料/母亲采芦叶和苇草、选泡糯米,不怕吃苦/勤劳肯干/精心准备(2分);B.鸭蛋/吃鸭蛋/蛋香(1分);C.做萤火虫灯/做鸭蛋灯笼 (1分)
11.A.“石榴花红了,栀子花白了”,运用景物描写,选取富有季节特征的两种花,自然点出“端午到了”,从而引出下面端午节有关粽子和鸭蛋的内容。/开头运用短句,语言质朴,简洁明了,快速切入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出下面有关粽子和鸭蛋的回忆。/景物描写,“红”和“白”从色彩角度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富有画面感。语言简洁,引出下文,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运用“含”“拉”“绕”“拉”“扣”“结”等一系列动词(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具体描写了母亲包粽子时的情景(动作的连贯和优美),表现了母亲包粽子技艺的娴熟和勤劳能干的特点/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12.不赞同。第③段承上段末的“故乡的粽香”而写,也自然引出下段中的“芦叶和苇草”,不仅不影响连贯性,还通过对记忆中故乡美丽景物的描写,为下文赞美故乡人、故乡事做铺垫,也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
13.相同点:两文结尾都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怀念,对记忆中人的怀念;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再有当年的情境,体会当年的心情。
不同点:《社戏》中“我”难忘的是平桥村人们那种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美好品质,还有优美的水乡风光,和自由自在的生活。《粽叶飘香时》作者怀念端午的粽子和鸭蛋,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对家乡的怀念。
14.答案:D
解析:A 选项,文中说 “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并非只这三个方面,A 错误;B 选项,前面五架飞机平安抵达,只有第六架遭遇特大暴风,B 错误;C 选项,第六架飞机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并非机毁人亡,C 错误;D 选项与原文表述一致,正确。
15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文章先通过美国海军运输机在南极遭遇暴风的例子,引出南极气候变幻莫测的特点,然后提出 “南极地区的气候为什么会如此恶劣呢” 的问题,接着从南极大陆的地理环境方面,如孤立的大陆、热容量小、寒冷的气温、极地高压带、冰雪覆盖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南极气候恶劣的原因,是按照从现象到本质、从结果到原因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16说明方法:
举例子:如 “1970 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 八名人员全部脱险”,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了南极气候的变幻莫测,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作比较:“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孤立的大陆…… 海洋的热容量大,温度比较稳定,而南极大陆的热容量小,降温迅速”,将南极大陆与海洋的热容量进行比较,突出了南极大陆热容量小的特点,进而推理出南极地区气候比其他地区更寒冷的原因。
列数字:“全年的平均气温在 -25℃以下,最低气温达到 -88.3℃”,用具体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了南极大陆气温极低的情况,为下文分析南极气候恶劣的原因提供了数据支持,使推理更具科学性。
17. D
18.
参考示例一:推荐A.A路线采用“特种兵式旅游”方式,通过精心规划行程,在有限的预算内最大化利用每一分的钱,在最短的时间内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或体验更多的活动。对身体健康和体能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和锻炼。
参考示例二:推荐B。B路线采用“Citywalk”旅游方式,选取了极具福州特色的街巷,以舒缓从容的姿态漫步街巷,既可以吃美食,还可以沉浸式感受福州的风土人情,体验身边生活的美好,还可能欣赏到偶遇的风景。
19. 参考示例:我赞成小语的观点。Citywalk是一种新兴的旅行方式,它强调松弛感与慢节奏,以漫步的方式探索城市,以贴近当地人日常生活的方式阅读城市,沉浸式感受城市的风土人情与发展脉搏,还可以帮助人们对城市形成归属感和情感认同,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此外,Citywalk也为城市提供发展的新契机,促进城市的餐饮、购物、住宿、文化等产业的发展,对塑造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我认为Citywalk是一种值得推崇和推广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