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 浙教(2024)版七上《1.1科学并不神秘》(学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 浙教(2024)版七上《1.1科学并不神秘》(学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27 17:53:24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了解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科;了解科学的发现可以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开始;理解科学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了解科学是发展的;
科学思维: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活动,初步感受科学就在身边,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初步感悟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态度责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初步形成对科学的向往。
【课前预习】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以自然界各种现象为研究对象,发现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学习科学,研究各种客观事实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并对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及其变化做出解释和预测。
3、科学研究要善于观察,勤于实验。
二、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1、科学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3、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改变生活的同时,必须尽可能地减少滥用科技发明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例如:白色污染、汽车尾气的污染、核电站泄漏造成的污染、克隆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
三、科学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1、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科学发展密切相关。
2、学好科学,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3、人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会发现新的问题,因此,科学是无止境的。
【课中研学】
1.思考与讨论:大自然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绚丽的彩虹、划过夜空的流星、难以预计的火山喷发、奇妙的极光、神秘的黑洞……人们不但对大自然的各种神奇现象惊叹不已,而且强烈渴望认识其背后的原理。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现象 图示 问题 小组探讨
绚丽彩虹 彩虹为什么是绚丽多彩的
夜空流星 流星是怎么形成的
火山爆发 火山为什么会爆发
奇妙极光 极光为什么只在两极出现
2.探索活动:玻璃罩内哪根蜡烛先熄灭
(1)在一只密封的玻璃罩内放置两根长短不同的点燃的蜡烛,一段时间后,观察哪根蜡烛先熄灭。
(2)有同学认为蜡烛熄灭的顺序与玻璃罩的大小有关。不妨试一试,并和同学们交流结果。
1.问题探究 科学改变了我们对自然的哪些认识?
2.[问题探究] 科学不仅改变了我们对自然的观念,还有什么作用?
1.思考与讨论:塑料袋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但在它产生百年以后,塑料却被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就塑料产生的利和弊,谈谈你的观点。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2025七上·德清期末)广袤浩瀚的宇宙,蕴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探索太空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下列有关太空的问题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太阳系中哪颗行星最漂亮 B.流星是如何形成的
C.物质质量在太空中是否改变 D.太空育种的种子是否会变异
2.(2025七上·鄞州期末)科学以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为研究对象,发现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火山喷发 B.划过夜空的流星 C.绚丽的极光 D.神舟飞船升空
3.(2025七上·海宁期末)科学的核心是发现,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制造。据此分析,风力发电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A.风是如何形成的 B.风能如何转化为电能
C.如何建造风力发电站 D.如何将风电并入电网
4.(2025七上·上城期末)2024年8月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对月壤研究发现氢和含铁的矿物在高温下能生成铁和水,这是一种全新的月壤生产水的方法。一吨月壤就能产生51-76公斤的水,有望为未来月球科研站和空间站的建设提供重要的设计依据。下列有关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科学家对月壤研究发现氢和含铁的矿物在高温下能生成铁和水,属于科学原理
②建造未来月球科研站和空间站需要多种技术支持,属于工程
③建造未来月球科研站和空间站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更多有关月球的信息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5.(2024七上·杭州期中)有下列现象:A.夏天雨后美丽的彩虹;B. “神舟19号”上天;C.海岛附近看到美丽的“海市蜃楼”;D.含羞草开花;E.俄乌战争;F.火山爆发; G.种子发芽;H.大雁南飞;I.昆虫蜕皮,青蛙冬眠。其中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有   。
【课后练习】
1.(2024七上·秀洲期中) 小明同学跨入初中学习时,发现这个学年开设了新的《科学》课,小明很喜欢。要进入科学世界,下列做法和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多做小实验
B.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
C.要留心观察自然现象,认真思考
D.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要经常背诵
2.(2024七上·杭州期中)奥斯特因注意到小磁针“意外”偏转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改良了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时,四位同学分别提出了如下看法:
甲说:“小小的疑问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乙说:“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丙说:“科学的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丁说:“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到的。”
针对以上讨论,你最不同意谁的看法(  )
A.甲 B.乙 C.丙 D.丁
3.(2024七上·义乌期中)妈妈要给小科网上买衣服,用卷尺量他胸围。小科则找条塑料带,在同一位置绕了一周,然后用米尺测这一周的长度,测量结果与妈妈一致。小科用了科学一种重要的方法,这方法是(  )
A.等效替代法 B.微小放大法 C.控制变量法 D.模型法
4.(2024七上·义乌期中)入冬之后,银杏树叶逐渐变黄,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小科同学在欣赏美景时提出很多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入冬后银杏叶为会什么会变黄
B.不同地点的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为什么不同
C.哪个季节的银杏叶更有观赏价值
D.银杏叶变黄后是否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5.(2024七上·杭州期中)下列不属于自然科学问题的是(  )
A.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B.辛亥革命发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C.鸡蛋孵出小鸡需要哪些条件
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
6.(2024七上·柯桥月考)学习科学最基本的方法是(  )
A.阅读,作笔记和练习 B.观察,讨论和交流
C.观察,实验和思考 D.阅读,实践和应用
7.科学与技术的目的是不同的。关于科学与技术,下列理解中正确的是(  )。
A.科学是发明,技术是发现
B.科学是综合利用知识的研究,技术指创造知识的研究
C.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
D.科学提供物化的现实,技术提供物化的可能
8.(2024七上·海曙期中) 下列关于科学史的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
A.法拉第发明了白炽电灯 B.袁隆平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9.(2024七上·海曙期中) 科学来自生活实践,又高于生活。要正确地进入科学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科学能解决所有问题
B.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学好书本知识即可
C.科学发现源于观察,只需留心观察即能学好科学
D.科学需在已积累的知识上,不断探索和发现问题
10. 科学以自然界   为研究对象,发现它们产生、发展的   和   。学习科学,研究各种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并对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及其变化做出   和   。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自然界各种现象 产生、发展
客观事实和规律 善于观察,勤于实验
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科学技术 科学发展 科学探究 无止境
课中研学
任务一:
问题一:
彩虹产生:光的色散
流星产生:摩擦生热
火山爆发:地壳运动
极光:太阳风暴与地球磁场的摩擦
问题二:
(1)长的先熄灭,短的后熄灭
(2)短的先熄灭,长的后熄灭
任务二:
1.(1)人类的地球观的改变;(2)人类的宇宙观的改变;(3)人类的物质构成观的改变;(4)人类的生命产生观的改变。
2.(1)望远镜的利用:人们制造了巨大的望远镜,从而把研究目光投向更加深邃的宇宙;
(2)电子显微镜的利用: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小的粒子
任务三:
利:塑料袋方便装东西,利于保存食物。塑料制品轻便,牢固,经久耐用;弊:塑料因为不易分解,造成“白色污染”的危害。
课堂练习
1.【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活动过程。
【解答】A 、“太阳系中哪颗行星最漂亮”,“漂亮” 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看法,没有一个客观的、统一的评判标准来确定哪颗行星最漂亮,无法通过科学实验、观察等方法进行客观的验证和解答,所以不属于科学问题。
B 、“流星是如何形成的”,可以通过天文学的观测、理论研究等科学方法,从流星体的来源、进入地球大气层后的物理过程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解释,属于科学问题。
C 、“物质质量在太空中是否改变”,可以通过在太空中进行相关的物理实验,利用质量测量仪器等手段来进行验证和研究,根据质量的定义和物理规律来判断物质质量在太空环境下是否会发生变化,属于科学问题。
D、“太空育种的种子是否会变异”,可以通过在太空进行育种实验,然后将种子带回地球进行种植和观察,与在地球上正常环境下培育的种子进行对比,通过生物学的检测和分析等方法来确定种子是否发生变异以及变异的情况,属于科学问题。
故答案为:A。
2.【答案】D
【知识点】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自然现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如月有阴晴圆缺,四季变化,气候的冷暖,刮风下雨,白天黑夜等。主要有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命现象三大类。
【解答】A、B、C三项都属于自然现象。
D、神舟飞船升空是人类在科学领域不断探索的结果,不属于自然现象。
故答案为:D。
3.【答案】A
【知识点】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科学探索的意义在于它不断推动人类知识的边界,促进技术的进步,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保护地球环境,加强国际合作,并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参与。通过科学探索,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从而更有效地应对全球性挑战,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可持续的未来社会。
【解答】A、“风是如何形成的”是对自然现象背后原理的探索,属于科学发现的范畴;
B、“风能如何转化为电能”涉及到能量转化的技术手段,属于技术发明;
C、“如何建造风力发电站”是关于发电站的建设,属于工程制造方面;
D、“如何将风电并入电网”是关于风电并网的操作和实施,也属于工程方面。
故答案为:A。
4.【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技术是关于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手段和技能的总和,工程是人们利用自然和控制自然过程中,在特定环境中,应用科学和技术的一种有目标的活动。
【解答】①科学家对月壤研究发现氢和含铁的矿物在高温下能生成铁和水,属于科学;
②建造未来月球科研站和空间站需要多种技术支持,属于工程;
③建造未来月球科研站和空间站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更多有关月球的信息,属于科学。
故答案为:D。
5.【答案】BE
【知识点】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自然现象是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而产生的各种现象。
【解答】A.夏天雨后美丽的彩虹,不属于自然现象。
B. “神舟19号”上天,不属于自然现象。
C.海岛附近看到美丽的“海市蜃楼”,属于自然现象。
D.含羞草开花,属于自然现象。
E.俄乌战争,不属于自然现象。
F.火山爆发,属于自然现象。
G.种子发芽,属于自然现象。
H.大雁南飞,属于自然现象。
I.昆虫蜕皮,青蛙冬眠,属于自然现象。
故答案为:BE。
课后练习
1.【答案】D
【知识点】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科学研究要有正确的方法、严谨的态度.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为观察和实验。
【解答】 A、科学研究要从小处入手,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平时多做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确;
B、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是科学智慧的结晶,我们要科学继承、灵活运用,正确;
C、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
D、对书本知识我们要抱着科学的态度去学习,但不是盲目地崇拜,要敢于质疑,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验证其科学性,错误。
故答案为:D。
2.【答案】D
【知识点】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根据对科学探究需要的基本方法、态度以及意义的掌握进行分析。
【解答】甲、对待科学规律,需要有怀疑的态度,小小的疑问是科学探究的起因,探究的过程既可以解释疑问,也可能有科学的发现,此观点正确;
乙、科学的发现不在大小,从身边的小事、身边的问题着手同样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此观点正确;
丙、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勤于动手、勤于思考、勤于观察,此观点正确;
丁、偶然的发现可能孕育巨大的发现,但科学的发现不一定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出,此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D。
3.【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解答】要得到胸围的长度,既可以直接测量,也可以找条塑料带,在同一位置绕一周,然后用米尺测这一周的长度进行间接测量,测量结果是相同的。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故答案为:A。
4.【答案】C
【知识点】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
【解答】A、银杏叶在入冬后变黄,是因为叶子中含有的叶绿素减少,叶黄素就会慢慢的显露出来,因此入冬后银杏叶为会什么会变黄属于科学问题,A不符合题意;
B、由于南北地理位置、种植气候、海拔高度等不同,不同地点的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会不同,因此不同地点的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为什么不同属于科学问题,B不符合题意;
C、哪个季节的银杏叶更有观赏价值属于美学问题,不属于科学问题,C符合题意;
D、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因此银杏叶变黄后是否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科学问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B
【知识点】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自然科学问题通常涉及对自然现象、物质、能量等的研究和解释。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ACD选项涉及植物生长条件、生物孵化条件和光的折射现象,均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故A、C、D不合题意;
B涉及历史事件的社会背景,属于社会科学问题,不属于自然科学问题,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C
【知识点】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1)观察是获取科学事实和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自然现象、获取事物特征等。
(2)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假设、探究因果关系、发现新规律等。
(3)思考是对观察和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归纳、推理,从而得出科学结论、构建科学知识体系。
(4)阅读、作笔记和练习是学习过程中的辅助手段,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积累,但不是最基本方法。
(5)讨论和交流能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思维拓展,但依赖于观察和实验获取的知识基础,不是最基本方法;实践和应用是在掌握知识后的运用,并非最基础的学习方法。
【解答】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充分地控制实验的环境,创设一定的实验条件,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以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故答案为:C。
7.【答案】C
【知识点】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根据对科学和技术的区别和联系分析判断。
【解答】科学的主要目的是认识和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它侧重回答自然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和“能不能”等问题。科学活动的目的是逐步建立知识体系,对某种现象作出解释,为一些事件提供一个真实的描述,判断一些状态的性质。
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利用和改造,发明世界上尚没有的东西,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它侧重回答社会实践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有什么用”等问题。技术活动的目的是为实现人类的愿望提供便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8.【答案】A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及贡献分析。
【解答】 A、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电灯,故A错误;
B、袁隆平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故B正确;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C正确;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9.【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 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是要观察和发现,大胆质疑,认真实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得出科学结论。
【解答】 A、科学研究要从小处入手,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平时多做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科学能解决所有问题,故A错误;
B、对书本知识我们要抱着科学的态度去学习,但不是盲目地崇拜,要敢于质疑,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验证其科学性,故B错误;
C、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变化的规律;只留心观察,不能学好科学,故C错误;
D、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是科学智慧的结晶,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发现问题,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答案】各种现象;原因;规律;客观事实和规律;解释;预测
【知识点】认识科学
【解析】【分析】(1)根据科学的定义解答;
(2)根据学习科学的目的解答。
【解答】(1)科学以自然界各种现象为研究对象,发现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学习科学,研究各种客观事实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并对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及其变化做出解释和预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了解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科;了解科学的发现可以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开始;理解科学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了解科学是发展的;
科学思维: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活动,初步感受科学就在身边,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初步感悟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态度责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初步形成对科学的向往。
【课前预习】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以 为研究对象,发现它们 的原因和规律。
2、学习科学,研究各种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并对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及其变化做出解释和预测。
3、科学研究要 。
二、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1、科学改变了我们的 。
2、 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3、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改变生活的同时,必须尽可能地减少滥用科技发明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例如:白色污染、汽车尾气的污染、核电站泄漏造成的污染、克隆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
三、科学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1、人类社会的进步与 密切相关。
2、学好科学,学会 的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3、人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会发现新的问题,因此,科学是 的。
【课中研学】
1.思考与讨论:大自然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绚丽的彩虹、划过夜空的流星、难以预计的火山喷发、奇妙的极光、神秘的黑洞……人们不但对大自然的各种神奇现象惊叹不已,而且强烈渴望认识其背后的原理。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现象 图示 问题 小组探讨
绚丽彩虹 彩虹为什么是绚丽多彩的
夜空流星 流星是怎么形成的
火山爆发 火山为什么会爆发
奇妙极光 极光为什么只在两极出现
2.探索活动:玻璃罩内哪根蜡烛先熄灭
(1)在一只密封的玻璃罩内放置两根长短不同的点燃的蜡烛,一段时间后,观察哪根蜡烛先熄灭。
(2)有同学认为蜡烛熄灭的顺序与玻璃罩的大小有关。不妨试一试,并和同学们交流结果。
1.问题探究 科学改变了我们对自然的哪些认识?
2.[问题探究] 科学不仅改变了我们对自然的观念,还有什么作用?
1.思考与讨论:塑料袋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但在它产生百年以后,塑料却被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就塑料产生的利和弊,谈谈你的观点。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2025七上·德清期末)广袤浩瀚的宇宙,蕴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探索太空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下列有关太空的问题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太阳系中哪颗行星最漂亮 B.流星是如何形成的
C.物质质量在太空中是否改变 D.太空育种的种子是否会变异
2.(2025七上·鄞州期末)科学以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为研究对象,发现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火山喷发 B.划过夜空的流星 C.绚丽的极光 D.神舟飞船升空
3.(2025七上·海宁期末)科学的核心是发现,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制造。据此分析,风力发电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A.风是如何形成的 B.风能如何转化为电能
C.如何建造风力发电站 D.如何将风电并入电网
4.(2025七上·上城期末)2024年8月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对月壤研究发现氢和含铁的矿物在高温下能生成铁和水,这是一种全新的月壤生产水的方法。一吨月壤就能产生51-76公斤的水,有望为未来月球科研站和空间站的建设提供重要的设计依据。下列有关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科学家对月壤研究发现氢和含铁的矿物在高温下能生成铁和水,属于科学原理
②建造未来月球科研站和空间站需要多种技术支持,属于工程
③建造未来月球科研站和空间站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更多有关月球的信息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5.(2024七上·杭州期中)有下列现象:A.夏天雨后美丽的彩虹;B. “神舟19号”上天;C.海岛附近看到美丽的“海市蜃楼”;D.含羞草开花;E.俄乌战争;F.火山爆发; G.种子发芽;H.大雁南飞;I.昆虫蜕皮,青蛙冬眠。其中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有   。
【课后练习】
1.(2024七上·秀洲期中) 小明同学跨入初中学习时,发现这个学年开设了新的《科学》课,小明很喜欢。要进入科学世界,下列做法和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多做小实验
B.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
C.要留心观察自然现象,认真思考
D.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要经常背诵
2.(2024七上·杭州期中)奥斯特因注意到小磁针“意外”偏转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改良了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时,四位同学分别提出了如下看法:
甲说:“小小的疑问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乙说:“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丙说:“科学的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丁说:“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到的。”
针对以上讨论,你最不同意谁的看法(  )
A.甲 B.乙 C.丙 D.丁
3.(2024七上·义乌期中)妈妈要给小科网上买衣服,用卷尺量他胸围。小科则找条塑料带,在同一位置绕了一周,然后用米尺测这一周的长度,测量结果与妈妈一致。小科用了科学一种重要的方法,这方法是(  )
A.等效替代法 B.微小放大法 C.控制变量法 D.模型法
4.(2024七上·义乌期中)入冬之后,银杏树叶逐渐变黄,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小科同学在欣赏美景时提出很多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入冬后银杏叶为会什么会变黄
B.不同地点的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为什么不同
C.哪个季节的银杏叶更有观赏价值
D.银杏叶变黄后是否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5.(2024七上·杭州期中)下列不属于自然科学问题的是(  )
A.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B.辛亥革命发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C.鸡蛋孵出小鸡需要哪些条件
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
6.(2024七上·柯桥月考)学习科学最基本的方法是(  )
A.阅读,作笔记和练习 B.观察,讨论和交流
C.观察,实验和思考 D.阅读,实践和应用
7.科学与技术的目的是不同的。关于科学与技术,下列理解中正确的是(  )。
A.科学是发明,技术是发现
B.科学是综合利用知识的研究,技术指创造知识的研究
C.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
D.科学提供物化的现实,技术提供物化的可能
8.(2024七上·海曙期中) 下列关于科学史的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
A.法拉第发明了白炽电灯 B.袁隆平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9.(2024七上·海曙期中) 科学来自生活实践,又高于生活。要正确地进入科学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科学能解决所有问题
B.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学好书本知识即可
C.科学发现源于观察,只需留心观察即能学好科学
D.科学需在已积累的知识上,不断探索和发现问题
10. 科学以自然界   为研究对象,发现它们产生、发展的   和   。学习科学,研究各种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并对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及其变化做出   和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