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密码:实验深度突破及考点提分训练(十三)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文档属性

名称 满分密码:实验深度突破及考点提分训练(十三)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29 20:41:1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提分训练(十三)配制溶液
一、选择题
1.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氯化钠溶液,下列仪器中需要用到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A.②④⑥⑦ B.①④⑤⑥ C.①③⑤⑦ D.①③④⑥
2.20℃时,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称量 B.量取 C.溶解 D.装瓶
3.下面是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g,水的体积为90mL(水的密度为1g/mL)
B.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90mL的水倒入盛有氧化钠的烧杯中
C.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
D.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贴上标签
4.实验室需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
A.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称量NaCl固体时,砝码放在左盘,但没有使用游码
D.配制好的溶液转移时有洒落
5.某同学配制125g 8%的NaCl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配制溶液的正确顺序为③②①⑤④
B.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固体的溶解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会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6.某同学在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量取水时选用100mL的量筒
B.稀释时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装瓶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试剂瓶,余下溶液的浓度不变
D.若用量筒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9.8%
二、实验与探究题
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粗盐(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g 20%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如图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仪器a的名称是 。
(2)操作①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 。
(3)操作⑤对应的实验中,停止加热的恰当时机是 ,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该同学实验中缺少________操作(填操作名称)。
实验二:乙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 g 20%的氯化钠溶液。
(5)配制结束后,请为试剂瓶贴上标签,完成标签内容:
(6)若其他操作均正确,采用如图⑥所示观察方式量取水,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或“=”)20%。
8.实验室将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密度为 1.84 g/cm3)配制成 100 克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硫酸。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   保持水平。量取 98%的浓硫酸时,若俯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稀释操作如图所示,“a 烧杯”中所装物质是   (填“浓硫酸”或“水”),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配制好的 10%的稀硫酸应装入   (填“E”或“F”)中。
9.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仪器进行“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
(1)按实验要求,图1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填名称),该仪器的作用是   。
(2)小婧按图2的操作称取氢氧化钠,小民发现小婧的操作有错误。你认为小婧操作中的错误是   ;若按正确方法操作,在称量的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右侧,此时应该   。
A.减少砝码 B.调节平衡螺母
C.减少氢氧化钠 D.增加氢氧化钠
(3)小民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4)配制好的溶液装瓶存放,在细口瓶上写上标签内容,从微观角度看,该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是   。
(5)若正确称量氢氧化钠,配制该溶液过程中,会导致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溅出
B.称量氢氧化钠的过程中,操作过慢
C.砝码缺角
D.量水的体积时,俯视量筒
E.称量前天平指针偏左
10.高锰酸钾沾到白色的实验服上,会出现棕褐色的污渍,难以清洗。某学习小组经查阅资料了解到可用草酸溶液(添加少量稀硫酸)进行清洗,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对去除棕褐色污渍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进行实验】将均匀染上棕褐色污渍的布条平均分为5份后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中使用的水、草酸溶液、硫酸溶液的密度均视为1 g/mL)
实验 编号 温度 洗涤试剂及用量/mL 布条褪色 所用时间/s
水 2%草酸溶液 0.5%硫酸溶液
① 20℃ 109 10 1 189
② 20℃ 89 30 1 158
③ 20℃ 59 60 1 120
④ 30℃ 59 60 1 95
⑤ 40℃ 59 60 1 80
说明:本实验中,溶液总体积可看作是各液体的体积之和。
【解释与结论】
(1)配制草酸溶液的操作如下图所示。
草酸溶液的溶剂是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2)①②③的目的是   。
(3)③④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①中,若将草酸溶液体积改为5mL,则布条褪色所用时间   (填“>”或“<”)189s。
(5)补做实验探究0.5%硫酸溶液的用量是否会影响反应速率。实验方案如下:20℃时,用2%的草酸溶液60mL、   配制成洗涤试剂,清洗污渍程度相同的布条,记录布条褪色时间。
答案解析
1.B
【解析】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氯化钠溶液时所需要的仪器为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即①④⑤⑥。故答案为:B.
2.A
3.C
【解析】A:计算需氯化钠100g×10%=10g,水90g(即90mL),正确。B:称量后将氯化钠和水倒入烧杯,操作正确。C:溶解时搅拌仅加快溶解速率,不改变溶解度(溶解度与温度有关),错误。D:装瓶贴标签,操作正确。
4.A
5.C
【解析】A:配制顺序为③(取药)→②(称量)→①(倒入烧杯)→⑤(量水)→④(溶解),正确。B:溶解时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正确。C:俯视量水会使实际水量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D:烧杯润洗会残留水,导致溶液中水偏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6.D
【解析】在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故设:需要的浓硫酸质量为x,98%x=100g×9.8%,解得x=10g,则所需水的质量为100g-10g=90g。A、所需水的质量为90g,其体积为90mL,量取水时选用100mL的量筒,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稀释时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快速散发,防止酸液飞溅,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试剂瓶,余下溶液的浓度不变,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若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采用了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则量取的浓硫酸偏少,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9.8%,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7.(1) 蒸发皿
(2) 甁塞正立
(3) 蒸发皿中有大量固体析出 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液滴飞溅
(4) 过滤
(5)
(6) <
8.(1)凹液面的最低处;偏小
(2)浓硫酸;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
(3)F
9.(1)玻璃棒;搅拌、加速NaOH的溶解
(2)称量物(或氢氧化钠)和砝码放置位置放反了;D
(3)18%
(4)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水分子(或Na+、OH-、H2O)
(5)D
10.(1)水;C、D、A、B
(2)探究2%草酸溶液用量对布条褪色时间的影响。
(3)当2%草酸溶液和0.5%硫酸溶液用量一定时,温度越高布条褪色时间越短(反应速度越快)。
(4)>
(5)0.5%的硫酸溶液2mL,水58mL(合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十三)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实验深度突破
一、实验原理
1、溶质质量分数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
3、配制依据:通过称量溶质(NaCl)和量取溶剂(水)的质量,按比例混合溶解,得到目标浓度的溶液。
例: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需NaCl质量=50g×6%=3g,需水质量=50g-3g=47g(即47mL水)。
二、实验仪器与药品
仪器:托盘天平(带砝码、称量纸)或电子秤(称溶质)、量筒(100mL,量取水,精度1mL)、胶头滴管、烧杯(溶解容器,50mL或100mL)、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药匙(取NaCl)、细口瓶(贴标签保存溶液)
药品:氯化钠固体、蒸馏水
三、实验步骤(以配制50g 6%的NaCl溶液为例)
1.计算
溶质(NaCl)质量:50g×6%=3g
溶剂(水)质量:50g-3g=47g(换算为体积:47g÷1g/mL=47mL)
2.称量与量取
(1)称量NaCl:
调平托盘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称量纸。向右盘加3g砝码(或调节游码至3g),向左盘逐渐添加NaCl,直至天平平衡。
注意:若砝码与药品放反(左码右物),实际称量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会导致溶质偏少,浓度偏低)。
(2)量取水:
取100mL量筒,倒入约45mL水,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至47mL刻度线(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3.溶解
将称量好的NaCl倒入烧杯,沿量筒壁将量取的水缓慢倒入烧杯。
用玻璃棒顺时针搅拌至NaCl完全溶解(搅拌时玻璃棒不触碰烧杯内壁,避免液体溅出)。
4.装瓶贴标签
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至细口瓶,盖紧瓶塞,贴上标签(注明“氯化钠溶液6%”和日期)。
四、实验现象
溶解过程:NaCl固体逐渐消失,形成无色透明溶液,无沉淀或气泡产生。
注意:若搅拌后仍有固体残留,可能是称量错误或水量不足,需检查操作。
五、实验结论
通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等步骤,可准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任意取出部分溶液,其浓度与原溶液一致。
六、实验注意事项
1.仪器使用规范
托盘天平:
称量前调平,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需用称量纸,腐蚀性药品用烧杯称量)。
砝码用镊子夹取,避免污染。
量筒:
不能加热或溶解药品,量取时需放平,视线与刻度线垂直(仰视读数偏小,俯视读数偏大)。
玻璃棒:搅拌时轻柔,防止液体飞溅。
2.误差分析
操作失误 对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 原因
称量时NaCl撒出 偏低 溶质实际质量减少
量水时仰视刻度 偏低 实际水量偏多,溶液质量偏大
溶解时水溅出 偏高 溶剂实际质量减少
砝码生锈 偏高 砝码质量偏大,称得溶质偏多
3.安全事项
药品不得用手接触,避免误食;若NaCl不慎进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七、实验改进与创新装置
1.改进目的
简化操作流程,提高精度,或适应不同场景(如无托盘天平时)。
2.改进方案示例
(1)使用电子秤替代托盘天平
优势:直接显示质量,无需砝码和游码,减少操作误差。
操作:电子秤归零后,直接称量3g NaCl至烧杯中,再量取水溶解。
(2)定容式配制瓶(适合批量配制)
装置:带刻度的细口瓶(如50mL容量瓶)。
操作:向瓶中加入3g NaCl,加水至接近50mL刻度线。振荡溶解后,加水至刻度线,摇匀即可。
优点:溶解和定容在同一容器中完成,减少转移损失。
(3)溶质质量分数速配器(自制教具)
原理:通过不同刻度的分液漏斗或注射器,按比例同时放出溶质和溶剂。
示例:用两个注射器分别量取3g NaCl(压实后体积约1.1mL)和47mL水,混合后摇匀。
八、实验应用与拓展
2.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农业:用16%的NaCl溶液选种(饱满种子下沉,空瘪种子漂浮)。
医疗:配制0.9%的生理盐水(模拟人体体液浓度)。
工业:电镀、印染等需精确浓度的溶液配制。
3.拓展实验设计
(1)探究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对比搅拌、加热、研碎NaCl对溶解速度的影响(控制变量法)。
(2)配制不同溶质的溶液:用蔗糖、硫酸铜等替代NaCl,观察溶液颜色并比较配制步骤异同。
中考命题探秘
一、考情分析
在历年中考化学中,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始终占据重要地位,是高频考点之一。此实验融合了化学计算、实验基本操作以及对溶液概念的理解,全方位考查学生的化学知识与实践能力。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中考试卷的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考查既能体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检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和考试评价体系里占据重要地位。
二、考查形式
1.选择题:考查对实验仪器的识别与选择,判断给定仪器能否完成溶液配制;考查实验操作步骤的正误判断,比如称量时药品和砝码的放置规范、量取液体时读数方法的正确性;围绕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如已知溶质、溶剂质量,计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或者根据给定的错误操作,分析其对溶质质量分数产生的影响。
2.填空题:要求准确填写实验所需仪器的名称,像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等;依据实验要求,计算并填写所需氯化钠的质量、水的体积等关键数据;填写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例如天平使用前的调平、称量时的左物右码规则,以及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等。
3.实验探究题:以溶液配制实验过程为背景,考查对实验原理的深度理解,如为什么要按照特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全面分析实验中出现的误差,探究导致溶质质量分数不准确的原因,包括称量误差、量取误差、溶解过程中的溶质损失等;要求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比如思考如何减少误差、提高实验效率。
4.计算题:给定溶液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精确计算所需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和溶剂水的质量;围绕溶液的稀释问题进行计算,如计算稀释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或者计算将浓溶液稀释成一定质量分数稀溶液时所需浓溶液和水的质量或体积。
三、中考所占分值或比例
在大多数地区的中考化学试卷中,若单独考查该实验,分值通常在3-5分。若与其他溶液知识、化学实验综合考查,分值可能会有所增加,整体约占中考化学总分的5%-10%。例如在某些强调实验探究和综合能力考查的试卷中,当与其他溶液性质、化学反应结合时,在综合题中可能会占到8-10分,凸显该实验在中考化学中的重要性。
四、中考预测
1.考查内容创新:未来中考对该实验的考查将更紧密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比如模拟医院配制生理盐水、农业上配制特定浓度的化肥溶液、工业生产中配制化工原料溶液等场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迁移性。
2.考查形式多元:考查形式将更加灵活多样,可能会借助实验视频分析、数字化实验数据处理等方式,考查学生对实验细节的观察、分析以及数据处理能力;在实验探究题中,设置更具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提出独特的实验改进方案。
3.综合考查强化:会加大与其他化学知识点的融合力度,如将溶液配制与酸碱中和反应、物质的分离提纯、化学实验安全、物质的性质探究等知识结合,考查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提升对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要求。
五、备考建议
1.扎实理论基础:深入理解溶液的概念、组成、性质,熟练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各种变形,透彻领悟配制溶液的实验原理,清晰每一个实验步骤背后的理论依据。比如理解为什么在计算溶质和溶剂的量时要依据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2.加强操作实践:亲自参与实验操作,熟悉从实验准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到装瓶贴标签的全过程,规范掌握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要注意先调平,左物右码,取用砝码要用镊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3.整理错题反思:系统整理平时练习和考试中涉及该实验的错题,仔细分析错误原因,若是对知识点理解不清,要重新学习相关内容;若是解题方法不当,要总结正确的解题思路;若是粗心大意,要在平时养成严谨认真的答题习惯。
4.拓展知识视野:关注实验在实际生活、工业生产、科研领域中的应用,通过阅读科普文章、观看实验视频等方式,拓宽知识面,增强知识迁移能力,学会将课堂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情境中。例如了解工业上大规模配制溶液的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思考其与实验室配制方法的异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