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密码:实验深度突破考点提分训练(五)过滤

文档属性

名称 满分密码:实验深度突破考点提分训练(五)过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29 20:54:4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提分训练(五)过滤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过滤操作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玻璃棒末端要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B.过滤操作前应先让浊液静置,然后过滤上层清液
C.用玻璃棒在漏斗内搅拌,以加快过滤速度
D.过滤后的液体可能含有可溶性杂质
2.下列各组混合物可用过滤法进行分离的是(  )
A.酒精和水 B.食盐和泥沙 C.食盐水 D.铁粉和铜粉
3.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可使滤液浑浊
B.改进实验方法后过滤,滤液仍然是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
C.澄清的滤液是混合物
D.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为了使过滤更快
4.过滤器的制作和过滤装置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制过滤器时加水湿润,是为了使滤纸能紧贴漏斗内壁
B.过滤时,滤液不能高于滤纸边缘
C.过滤时,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在漏斗内搅拌
D.过滤后的液体中可能会含有可溶性物质
5.某学习小组制作的净水器如图,关于该净水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能把天然水进行初步净化 B.能除尽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C.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D.小卵石也起一定的净水作用
6.在日常生活的下列做法中,没有利用过滤原理的是(  )
A. 捞饺子 B. 做豆腐要用纱布 C. 高速路边的铁丝网D. 沥茶水
7.下列有关过滤操作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滤纸要紧贴在漏斗内壁上——为了加快过滤速度
B.倾倒液体时烧杯尖嘴要紧靠在玻璃棒上——防止冲破滤纸
C.玻璃棒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防止弄破滤纸
D.漏斗下端要紧靠在烧杯内壁上——防止滤液溅出
8.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实验小组利用普通漏斗、小卵石、细沙、活性炭、棉布等制作简易过滤器,并使用过滤器净化天然水。下列操作或评价合理的是( )
A.小卵石、细沙、活性炭、棉布等各种材料堆积越紧密,过滤速度越快
B.过滤时,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不具有过滤作用
C.用食盐晶体代替细沙比较卫生,过滤效果更好
D.反思:可在合适位置添加杀菌消毒层,使天然水净化程度更高
二、实验探究题
9.某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其作用是   。
(2)过滤操作中液体液面必须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滤纸边缘。
(3)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固体颗粒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还可能是   。
(4)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
①   ;
②   。
(5)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你同意该同学的看法吗?    。(填“同意”还是“不同意”)理由是   。
(6)若要制得纯水,需要采用的净化方法是   。
10.实验室使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回收二氧化锰,可供选择的仪器和用品如图。
(1)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制取氧气时,用a仪器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优点是 (填序号);
A.便于控制反应快慢
B.定量添加药品更方便
C.生成氧气质量更大
(3)回收二氧化锰,需要进行过滤操作,除如图仪器以外,过滤还需要的仪器是   ;
(4)过滤时,   (填序号)的末端要轻轻的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其作用是   ,生活中可以替代滤纸的物品是   (填一种);
(5)回收的二氧化锰,还可以在上述反应中反复使用,其原因是   。
答案详解
1.C
【解析】A、玻璃棒要紧靠三层滤纸的一边,以免滤纸破损,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过滤操作前应先让浊液静置,然后过滤上层清液,能加速过滤速率,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过滤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但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则得到的液体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B
【解析】A、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A不符合题意;B、食盐和泥沙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B符合题意;C、食盐水可用蒸发分离,C不符合题意;
D、铁粉和铜粉可以用磁铁吸引分离,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3.D
【解析】A、过滤操作中没用玻璃棒引流,可能会在倾倒液体时引起液体从滤纸和漏斗的内壁间隙留下,导致滤液浑浊,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B、滤液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滤纸将起不到过滤作用,该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C、澄清的滤液中可能还含有可溶性杂志,属于混合物,该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D、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的目的是为避免造成滤液溅出烧杯,该解释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4.C
5.B
6.C
【解析】A. 捞饺子是将固液进行分离,利用了过滤原理,故不符合题意;B. 做豆腐过程中纱布将固液进行分离,利用了过滤原理,故不符合题意;C. 高速路边的铁丝网的作用不是对固液进行分离,没有利用过滤原理,故符合题意;D. 沥茶水是将茶叶和茶水进行分离,利用了过滤原理,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7.B
8.D
9.(1)玻璃棒;引流
(2)低于
(3)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4)滤纸破损;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合理即可)
(5)不同意;此时水中还含有可溶性物质
(6)蒸馏
【解析】(1)图中缺少玻璃棒,作用是引流,防止过滤时液体溅出。(2)过滤操作中液体液面必须低于滤纸边缘。(3)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固体颗粒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还可能是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中间留有气泡。(4)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5)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还含有可溶性的杂质,属于混合物,不是纯水。
(6)若要制取纯水,还需采用的净化方法是蒸馏,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得到的蒸馏水属于纯水。
10.(1)2H2O2 2H2O+O2↑;
(2)A;B
(3)铁架台
(4)f;防止玻璃棒捅破滤纸;纱布
(5)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解析】(1)实验室使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O2↑;
(2)制取氧气时,用a仪器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快慢、定量添加药品更方便,但不能增大生成氧气的质量,故A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
(3)回收二氧化锰,需要进行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和滤纸,上图中没有铁架台,则还需要的仪器是带铁圈的铁架台;故答案为:铁架台;
(4)过滤时玻璃棒要斜靠在三层滤纸一侧,防止玻璃棒捅破滤纸,从而保证过滤效果,生活中可以用纱布来代替滤纸;故答案为:f;防止玻璃棒捅破滤纸;纱布;
(5)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因此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故答案为: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过滤
实验深度突破
一、实验原理
过滤是利用滤纸多孔性将难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
原理核心:混合物中,固体颗粒粒径>滤纸孔径,无法透过滤纸;液体及可溶性物质粒径<滤纸孔径,可透过滤纸。
适用场景:分离泥沙与水、粗盐提纯、分离沉淀与溶液等。
二、实验仪器与药品
仪器: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2个)。
药品:浑浊的食盐水(或泥水)、蒸馏水。
三、实验步骤
1、组装仪器
将滤纸对折两次,展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约5mm),用蒸馏水润湿滤纸,轻压赶走气泡(确保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否则影响过滤速度)。
漏斗下端尖嘴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滤液溅出。
2、转移液体
用玻璃棒引流,将待过滤液体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间隙流下,导致过滤失败)。
3、观察过滤
静置观察,滤液经漏斗流入烧杯,滤纸上残留固体杂质。
4、清洗仪器
过滤完毕,用蒸馏水洗涤滤纸及漏斗,将洗涤液并入滤液(若需回收滤液)。
四、实验现象
初始状态:待过滤液体浑浊,含不溶性杂质(如泥沙)。
过滤过程:液体缓慢透过滤纸,滤纸上逐渐堆积固体杂质。
最终状态:滤液变澄清,滤纸上留有难溶性固体(如泥沙)。
五、实验结论
过滤可有效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证明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性质(溶解性)不同,可通过物理方法分离。
若滤液仍浑浊,需重新过滤(可能原因: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
六、实验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要点 具体要求 目的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无气泡 加快过滤速度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防止液体溢出或从滤纸边缘漏下
三靠 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漏斗下端尖嘴紧靠烧杯内壁; 待过滤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防止滤纸破损; 防止滤液溅出; 确保液体沿玻璃棒平稳流下
七、实验拓展与改进装置
1、拓展应用
(1)分离混合物:如二氧化锰与氯化钾溶液(二氧化锰难溶,氯化钾可溶,过滤后蒸发滤液得氯化钾)。
(2)简易净水器制作:用塑料瓶自下而上分层装入纱布、活性炭、石英砂、小卵石(每层用纱布隔开),可实现沉淀、过滤、吸附一体化净化。
(3)粗盐提纯:过滤后蒸发滤液得到精盐(需结合溶解、过滤、蒸发操作)。
替代品:生活中可以用筷子代替玻璃棒,碗、口杯代替烧杯,纱布代替滤纸进行过滤实验。
2、改进装置
(1)减压过滤:用抽气泵连接漏斗,降低漏斗内气压,加快过滤速度(适合实验室大量滤液分离)。
(2)多层过滤:若需更高纯度,可在漏斗中叠加多层滤纸或使用纱布(如分离胶体与浊液)。
3、操作分析
(1)滤纸破损:导致滤液浑浊,需更换滤纸重滤。
(2)未用玻璃棒引流:液体溅出或冲破滤纸,影响实验效果。
八、中考常见问题
1、过滤能分离可溶性固体与液体吗?
不能。过滤仅适用于难溶性固体与液体,可溶性固体需通过蒸发结晶分离,如从食盐水中提取食盐。
2、过滤速度过慢的原因?
(1)滤纸未紧贴漏斗,留有气泡
(2)滤纸或漏斗未润湿
(3)待过滤液体含杂质过多堵塞滤纸孔隙
中考命题探秘
一、考情分析
过滤作为初中化学的重要实验操作,在中考里是频繁考查的关键知识点。它常与水的净化、混合物的分离提纯等内容紧密相连,在整个初中化学知识体系里占据重要地位。从历年中考真题来看,考查形式多样,涉及多种题型,体现了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查。
二、考查形式
1.选择题:通常会考查过滤的基本原理,像滤纸的作用、过滤能分离的物质类型等;还会考查操作要点,如“一贴二低三靠”的具体内容,通过判断选项中关于过滤操作描述的正误,来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填空题:可能会让学生填写过滤操作所需的仪器名称,比如玻璃棒、漏斗、烧杯、铁架台等;也可能要求阐述实验步骤,或者根据给定的实验现象分析过滤操作是否规范、效果如何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
3.实验探究题:在综合性实验探究中,过滤常作为物质分离或提纯的关键环节。比如在粗盐提纯实验里,考查学生对过滤操作在除去不溶性杂质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如何正确搭建过滤装置、进行过滤操作以及处理过滤后的滤液和滤渣等,同时还可能结合其他实验操作和化学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三、中考所占分值或比例
在中考化学试卷中,过滤相关内容的分值占比会因地区和试卷结构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单独考查过滤知识点的分值大概在2-5分。要是在综合性实验题或工艺流程题里涉及,分值会依据题目整体的分值分布而变化,可能在3-8分左右。整体上,其分值占中考化学总分的3%-8%。
四、中考预测
展望未来中考,过滤知识点仍会是重点考查对象。随着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预计会更多地结合实际生活和生产场景,如污水处理厂中污水的净化流程、矿石冶炼前的原料处理等,考查学生对过滤原理和操作的灵活运用。此外,还可能与数字化实验、跨学科知识相融合,进一步提升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查力度。
五、备考建议
1.夯实基础知识:深入理解过滤的原理,牢记操作所需的仪器、“一贴二低三靠”的操作要点,以及每个要点不规范操作可能引发的后果,确保基础知识扎实。
2.强化实验操作:有条件的话,多进行过滤实验操作练习,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加深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记忆。如果没有实验条件,也可以通过观看实验视频,仔细观察实验细节。
3.加强习题练习:通过做历年中考真题和模拟题,熟悉各种考查形式和题型,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同时,认真分析错题,找出自己的知识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4.联系实际生活:关注过滤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如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家庭中简易的过滤装置等,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构建知识网络:将过滤与其他化学知识,如水的净化、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建立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便于在解题时能够灵活运用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