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王安石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方面的改革措施。
2.理解各项措施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
王安石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三、学习难点
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
2.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自主学习】
一、
起用王安石
1.原因:
(1)
庆历新政
夭折后,社会矛盾更尖锐。
(2)
王安石
提出变法的设想。
(3)宋神宗希望改变
积贫积弱
的局面,决定起用王安石
。
2.标志:
1069
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
参知政事
主持变法。
二、变法的主要内容
1.富国之法:
(1)目的:改变
积贫
局面,调整
封建国家
、
地主
和
农民
关系,发展生产。
(2)措施:
①
青苗
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
货款
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②
农田水利
法:政府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③
免役
法:以钱代役,不服役的
官僚地主
也要出钱。
④
市易
法:政府在东京设置
市易务
,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⑤
方田均税
法:政府核实地,按土地的
多少
和
肥瘠
收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⑥
均输
法:要求
发运使
依“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
2.强兵之法
(1)目的:改变
积弱
局面,巩固
封建统治
秩序。
(2)措施:
①
保甲
法:把农民编为
保甲
,闲时练兵,战时作战。
②
保马
法:百姓自愿申请养官马,可减免部分
赋税
。
③
将兵
法:设
将
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选派有经验的武官专管训练。
④设
军器监
:监督
制造兵器
,提高武器质量。
3.取士之法——为变法服务
(1)目的:为推行变法,选拔和培养
人才
。
(2)措施:
①改革
科举
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
经义
和
时务策
;设
明法科
,专考律令断案。
②整顿
太学
:重编教科书;太学生中的优异者可免试做官,开设新学科。
③
惟才用人
:提拔有志于改革的中下级官员。
【合作探究】
1.王安石变法和庆历新政的比较。
提示:
(1)相同点:①背景:都是为了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而出现的。
②目的:巩固封建统治和挽救危机。
③性质:都是地主阶级的封建改革。
④结果:都因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而失败。
(2)
不同点:①中心内容:庆历新政是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王安石变法是以理财为中心。
②改革程度:庆历新政是局部改革;王安石变法是全面改革。
2.简要叙述王安石变法经济和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
提示:经济措施: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军事措施: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
王安石主持变法的身份是(
B )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A.宰相
B.参知政事
C.三司使
D.市舶使
2.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者又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是(
A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3.
在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中与商业相关的措施是(
D )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方田均税法
④市易法 ⑤均输法
A.①⑧⑤
B.②④⑤
C.③⑤
D.④⑤
4.
王安石变法时所设立的市易务,主要职责是
(
D
)
A、负责市场税收
B、核准市场物价
C、管理对外贸易
D、调节市场物价和商品流通
5.
范仲淹改革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B
)
A.改革背景相同
B。改革措施相同
C.改革性质相同
D。改革结果相同
6.
王安石说:“……举天下之役人人用亩,苟不得其人而行,……。故免役之法成,则民时不夺而民均矣。”王安石所说的变法措施是
(
B
)
A.
青苗法
B.
募役法
C.
方田均税法
D.
市易法
7.
王安石颁布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
A
)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
限制大地主大官僚利益
C.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D.
巩固中央集权
8.
对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是
(
D
)
①它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
②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
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9.
“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这一材料说明王安石实行募役法的主要用意是(
C
)
A.
打击大商人
B.
增加政府收入
C.
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D.
打击高利贷
10.
下列涉及到封建生产关系调整的改革是(
B
)
①管仲改革
②王安石变法
③商鞅变法
④梭伦改革
A.
①②
B.
②
C.
③④
D.
③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务事札子》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制的?
教育思想:注重实用。
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