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
(2)利用图表分析教材重点
(3)通过问题探究细化难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2)改革充满了阻力,过程是艰难的,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成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2、教学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
三、教学方法
1.依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2.对教材比较明晰叙述内容,以学生阅读为主。
3.培养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材料。
四、教具准备与课时
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多媒体课件
2、1课时
[导入]
欣赏诗词,感受历史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变法前景象).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变法后的农民生活)
一民之生重天下,君子忍与争秋毫?(王安石《收盐》
)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浪淘沙》王安石)
北宋中期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为了挽救封建统治,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王安石变法面临怎样的命运?变法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1.角色扮演,神入历史
(1)假如你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农民,王安石变法给你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有哪些?为什么?
(2)假如你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富商,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为什么?
(3)假如你正在当时军队服役,王安石变法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的变化主要有哪些?为什么?
(4)假如你是当时社会的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中下层士人,王安石变法会给你带来什么变化?为什么?
2.具体分析变法措施对应的作用
(1)积贫局面的改变
富国之法的措施
作用和成效
局限
农田水利法
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国库充裕,积贫的局面大大改变了
方田均税法
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青苗法
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免役法
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许多人为支付免役钱家破人亡。
市易法和均输法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积弱局面的改善
强兵之法的措施
作用和主要成效
保甲法
加强了农村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节省了大量的训练费用
主要表现:
西部边境的巩固和开发
设置军器监
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提高
保马法
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
将兵法
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精简军队
加强军队战斗力,节省了不少军费
(3)人才选拔的改变
取士之法的措施
作用和主要成效
改革科举制
废除明经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
选拔大量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
整顿太学
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受官。
使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惟才用人
重视官员的选拔任用,按资升迁的成规被打破。
培养了改革的中坚力量。
二、变法的命运
1、提问:
(1)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商人为什么反对变法?
(2)面对阻力,王安石提出了“三不足”思想,对变法进程起了什么作用?
(3)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宋神宗态度的变化对变法产生了什么影响?
2、阅读材料,归纳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课本“学思之窗”
材料二: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
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
材料三: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后来,为了能够大权独揽,
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王安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一些私人信件抛出。
归纳:
1.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利益,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挠和破坏。
2.推行新法操之过急。
3.变法中用人不当。
4.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5.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3、启示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2)改革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改革中注意合理的用人。要处理好改革派内部及改革派与守旧派间的关系。
教学小结:
阅读材料,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材料一
朱熹说,王安石变法是“引用凶邪,排摈忠直,使天下之人丧其乐生之心,流毒四海。”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变法的评价
(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
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3)局限性
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课堂练习:
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
(1)背景: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2)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3)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不同点
(1)中心内容不同:庆历新政—整顿吏治
(2)王安石变法—理财
(3)改革程度不同:庆历新政-局部改革
(4)王安石变法-全面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