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案
(一)课标及其解读
课标: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解读:王安石变法对当时的北宋朝廷和社会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在经济方面,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限制了大商人对物价的操纵及牟取暴利,抑制了豪强兼并的势力,发展了生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其次,在军队方面,节省了军费开支,同时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有效的解决了冗兵的问题。王安石变法使得宋朝的国力由弱转强,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王安石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王安石变法触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特权和利益,因此遭到了他们强烈的反对和攻击。同时王安石变法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任用非人,一些投机分子趁机混入,同时支持变法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赏罚也不够公正,此外,支持变法的宋神宗本身也摇摆不定,不时的动摇妥协。然而导致变法失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真正给农民以更大的利益,因而不可能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也不可能很好的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变法失败了,王安石也随之被流放,新法也全部被废除。
在改革中,由于守旧派的攻击,王安石两度被罢相,却依旧能积极的进行改革,这种不懈的精神和斗争的勇气是值得嘉许和发扬的。同时,面对众人的攻击,能将自己的私利置于一边,不顾自己的生死,这也需要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同时,王安石自小就认为“男儿少壮不树立,夹此穷老将安归?材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睎”。这种少壮时就确立以天下为己任,立志为社会作贡献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与继承的。
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抚,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回答:王安石针对“士、吏、兵、农、商”的改革措施各是什么?
士:改革科举、整顿太学
吏:惟才用人
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农:青苗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商:市易法、均输法
【讲授新课】
一、变法的命运
1、失败的原因
A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及商人、高利贷者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对(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
B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引起民间不满(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
C宋神宗变法态度的动摇;
D根本原因: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真正给农民以更大的利益,因而不可能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也不可能很好的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
2、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
【感悟历史】从王安石身上,你觉得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又给我们怎么样的启示?
精神:
A忧国忧民精神。
B创新和改革精神。
C面对困境毫不动摇的精神。
启示:
A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B改革的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C改革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二、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探究学习】学生阅读教材第56页和第57页,完成下列表格。
表格1:积贫局面的改变
措施
成效
局限
作用
农田水利法
水利工程的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A促进生产发展。B增加财政收入。C社会矛盾有所缓和。D一定程度上改变积贫局面。
方田均税法
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青苗法
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沉重
免役法
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
市易法均输法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表格2:积弱局面的改变
措施
成效
作用
保甲法
加强了农村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保证兵源。
A增强国力,一定程度上改变积弱的局面。B巩固封建统治秩序。C增强军队的战斗力。D部分消除了冗兵现象。
设置军器监
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提高;
保马法
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
将兵法
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精简军队
加强军队战斗力,节省了不少军费;
三、对王安石变法的整体评价
1、目的与性质
【探究学习】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有哪些?根本目的是什么?由此判断其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目的:缓和社会矛盾、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
A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B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C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3、局限性
A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B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C变法过程上,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探究学习】比较王安石变法和商鞅变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
A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B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C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D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
不同点
背景:商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根本目的:商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则是为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性质: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结果:商鞅变法成功;王安石变法最终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