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7 12:2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理解·孝亲敬老】
1.学校将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翻开孝的甲骨文,仿佛看见一幅动人的画卷:上面是张开双臂的老人,如母鸡护雏般将孩子拢在羽翼之下□下面是在庇(  )护中成长的孩“子”,恭敬地搀扶着衰弱的长辈。这简单的笔画里,藏着中国人最朴素的生存哲学——_______的抚育与反哺(  ),_______的温暖承诺。
孝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是跨越岁月的 _______。父母以躬身教huì(  )传递生存的智慧,子女用陪伴与照料回馈岁月的恩情。孝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你养我小,我养你老”。“教”与“孝”本是一体,“教者,孝之文也”。前者是文明xīn(  )火的传递,后者是反哺之心的践行,二者在时光长河中交织,让尊老爱幼的伦理 _______。
最深刻的“孝”,终将超越血缘。当一个人学会对生命的来处心怀慈悲,便会对世间万物温柔以待。
(1)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A.bì bǔ 诲 薪
B.pì bǔ 侮 鑫
C.pì pǔ 侮 鑫
D.bì pǔ 诲 薪
(2)将下面四个词语依次填入文段中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①绵延千年
②代代相传
③血脉相连
④双向奔赴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3)文段中□处应该填入的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A.逗号
B.分号
C.句号
D.顿号
(4)下面是小语和小文读了以上文段后,关于“孝”的内涵的探讨。请补充对话。
小语:结合文字和图片,我觉得“孝”的本义是:①   
小文:是啊,“孝”就是子女对父母之恩的反哺。具体来说,就是子女对父母的陪伴与照料。
小语:“孝”还有更深刻的内涵呢。
小文:我的理解是,一个真正懂得“孝”的人,不仅能对自己的父母陪伴和照料,还会②   
【宣传·孝亲敬老】
2.学校团委准备邀请“孝亲敬老楷模”王女士,来学校作一次主题讲座。请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是小文拟写的邀请函,有两处格式方面的错误,请找出并提出修改建议。
邀请函 尊敬的王女士: 为引领青少年孝亲敬老,传承中华美德,我校将于5月15日上午九点在校报告厅举行‘孝亲敬老,传承家风’主题系列活动。诚挚地邀请您届时来我校作一次主题讲座,期待您能拨冗前来参加。 2025年4月25日 XX中学团委
(2)听完报告,同学们纷纷与王女士交流。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您讲得很有趣,态度也很和蔼,我们都觉得挺不错。期待您再次光临!
B.您有今天的成就,定与家父家母当年的教导分不开。您一定要再来!
C.您的讲座很精彩,让我们懂得了亲情的可贵。期待您再次光临!
D.谢谢您聆听我们的心声,解答我们的疑惑。您一定要再来!
【践行·孝亲敬老】
3.学校团委将于28日上午组织同学们到本地“南山居敬老院”开展敬老活动,上午九点在学校操场集合后一齐出发,团委张书记请你转告同学小语一块参加。你将怎样对小语说呢?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4.默写填空。
诗中有风景。韩愈笔下的“草树知春不久归,    ”荡漾晚春风情;杜甫笔下的“    ,    ”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诗中有情味。李商隐《贾生》中的“    ,不问苍生问鬼神”,讽刺了君王荒于政事、昏聩弃贤的现实;而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    ”则嘲讽了晚唐统治者的醉生梦死、荒淫误国。
诗中有理趣。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的“    ,一山放出一山拦”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揭示了人生的曲折与艰难;而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    ”则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就会迎来转机。
(一)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终南山
王维
太乙①近天都②,连山接海隅③。白云回望合,青霭④入看无。
分野⑤中峰变,阴晴众壑珠。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①太乙,终南山的别称,终南山,秦岭主峰之一,②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③海隅:海边。④青霭:山中的良气。霭:云气,⑤分野:古天文学名词。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连山接海隅”与《望岳》中的“齐鲁青未了”都运用夸张,将山岳连绵起伏的雄浑气势推向极致。
B.颔联以细腻笔触描绘山间云雾变幻,运用“白”“青”等词语极富画面感,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C.颈联写终南山地域广阔,一峰之隔便分野不同,各山谷阴晴各异。与《望岳》中“阴阳割昏晓”有异曲同工之妙。
D.此诗与杜甫的《望岳》两诗都运用了即景抒情的方式,均于尾联处直抒胸臆。
(2)王维《终南山》与杜甫《望岳》均为咏山名作,请从诗人情感的角度比较两诗的异同。
(二)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亭记(节选)
王守仁①
阳明子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架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②而出,遇伏③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时;清风时至,玉声珊然④,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注释】①王守仁;号阳明,明代文学家、哲学家。正德元年,被贬贵州,在此建造了一座何陋轩,后又建了君子亭。②蛰:惊蛰。出:春笋破土而出。③伏:伏天。④珊然:珮玉相击,音节舒缓。
(1)下列对选文中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明子既为何陋轩”中的“为”是“做”之意,根据语境可引申为“建起”。
B.“而名之曰‘君子’”与“有山则名”(《陋室铭》)中的“名”意思不同,前者为“命名、称呼”,后者为“出名”。
C.“通而有间”与“中通外直”(《爱莲说》)中的“通”意思相同,都可译为“通透、贯通”。
D.“雨雪晦明无所不宜”与“宜乎众矣”(《爱莲说》)中的“宜”意思相同,均可译为“应该”。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自古以来,君子常将个人的志趣寄托于外物上,这种表现手法就叫作“托物言志”。请结合选文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竹”之特点
“竹”之象征
中虚而静,通而有间 ①   
②    (用原文回答) 君子坚韧不拔、坚守自我的品行
应蛰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 ③   
三、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第一双凝望太空的眼睛
杨学义
①当《环球人物》记者同杨利伟面对面坐在一起,印象最深的是他那双眼睛。那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第一双从宇宙归来的眼睛,瞳孔中,仿佛仍然映射出星光点点。
②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细节。在等待火箭发射的最后两个小时里,杨利伟的心率保持在76次/分钟,与他平时72—73次/分钟的心率相差无几。当时还没有中国人上过太空,面对前方未知的世界,他竟如此镇定。杨利伟说:“即便有什么突发情况,为了国家、民族,贡献就贡献了,牺牲就牺牲了。”有个情景一直深深印在他脑海里:出征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来给他壮行,他敬完军礼,转身往侧门走。马上到门边了,他又回过头,他看到胡总书记向前迈了两步,向他挥手的同时,眼睛里闪烁着泪光……这是祖国在送别即将出征的游子,游子一定会平安回来!
③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经过一天的太空遨游,神舟五号终于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腹地。经过一系列准备后,杨利伟顺利出舱。他曾经想象过这个场面,本来设计的出舱动作是向迎接他归来的首长和战友挥手致意。
④但他刚出来,就愣住了。在荒凉的大草原上,人群黑压压挤成一片。记者一边拍照,一边兴奋地喊着:“中国万岁!”喊声并不整齐,还有些嘈杂,因为这不是提前安排的,而是在场的人自发的。现场本来有一条维持秩序的黄线,但杨利伟下来后,这条黄线不见了,工作人员、武警、警察……所有人都一起向杨利伟的方向跑去。
⑤太高兴了!那一刻,不分职级高低、男女老少,大家都是以一名普通中国人的身份奔向杨利伟。一名离杨利伟最近的记者提醒他:“利伟,你赶快说句话!”杨利伟还在愣着,下意识地说出:“我为祖国感到骄傲!”他对《环球人物》记者说,如果那个场景重来一次,让他深思熟虑地再说一遍,他还是会说这一句。“那是一种油然而生的感受,谁也设计不出来!”这是杨利伟人生中最难忘的场面之一,也让他一直思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让大家一反常态,如此忘情呼喊?
⑥有一个原因是肯定的:那时的杨利伟,代表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实现。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后,地面指挥刚告诉他能在舱内活动了,他就第一时间冲到了舷窗。那是中国人此前从未拥有过的视角,他代表全体中华儿女望向浩瀚的太空。他最先望向的是地球,“那个时候你首先会感受到人类很伟大。”但当他的视线看向更远的宇宙,没了大气层的折射,星星不再闪烁,每一颗都明亮得耀眼,像黑色天鹅绒背景上的晶莹宝石。这时,他再望向地球,又感觉人类很渺小。
⑦杨利伟当时想了很多,情感是复杂的:既然人类渺小,为何又能将自己乘坐的神舟五号这重达8吨的庞然大物送上来?文明为何可以在宇宙中生生不息?刚用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他,脑海中这种关于生存和探索的思考更加强烈。入选中学课本的《太空一日》详细记录了这个过程——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了强烈的共振。这种低频共振叠加了一个6G的超重负荷。杨利伟感觉五脏六腑就快被震碎了,这个过程持续了26秒。这段时间里,杨利伟只有一个想法:“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地面工作人员也很着急,与他朝夕相处的领导、专家和队友忍不住哭了出来。直到看见杨利伟眨了眨眼,并且报告:“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正常打开!”所有人才如释重负。
⑧经历过这些,再站到外太空和地球之间,杨利伟的感触更加强烈:壮观的万家灯火下,是人类顽强的生命力。人类能在浩瀚宇宙中繁衍生息,中国能在这颗蓝色星球上不断发展,一定是有深刻原因的。
⑨飞行结束后,杨利伟参加了很多活动。他来到“飞天”壁画所在地敦煌,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领着杨利伟一个洞窟一个洞窟地看,详细讲述每一个洞窟的精彩故事,杨利伟听得入迷了。洞窟壁画上,有“飞天”的仙女;而洞窟中,是实现飞天梦想的杨利伟。那一刻,杨利伟顿悟了,那个在神舟五号上的疑问和谜团被解开。眼前的一切,就是人类、就是中国能在浩瀚星海中生生不息、不断繁衍的理由!飞行在浩瀚太空时思索的谜题,竟在脚下千年的黄沙戈壁中得到答案。记者忍不住和他探讨:“中国人深厚的乡土意识和奔向宇宙的浪漫探索,是矛盾而统一的吗?”杨利伟凝望着远方,深邃的眼睛似乎依然在仰望太空,憧憬着更遥远的未知。
⑩从此,中国空间站承载着满满的乡愁,中国航天员奔赴星辰大海,既是征程,也是归途。
(1)阅读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概括事例,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品读文中以下细节,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在等待火箭发射的最后两个小时里,杨利伟的心率保持在76次/分钟,与他平时72—73次/分钟的心率相差无几。(为什么要强调在等待火箭发射最后两小时心率与平时相差无几?)
②杨利伟还在愣着,下意识地说出:“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如果那个场景重来一次,让他深思熟虑地再说一遍,他还是会说这一句。(句中加点部分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请通读全文,完成对话。
小语:杨利伟最先望向地球时觉得人类很伟大,然而看向更远的宇宙后再望向地球,又感觉人类很渺小,不矛盾吗?
小文:并不矛盾,因为     。
(二)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沙漠玫瑰
岑晴
①那天去花市选花。正值夏天,花圃里青翠如染,芳菲深深浅浅,占尽妖娆。
②在花市粉黛的三千“佳丽”中间,我注意到几盆绿植出落得颇为与众不同。它们有着青褐色的茎座,粗壮得像一个攥紧的拳头,上面盘桓着小蛇一样的虬枝。茎座上生长出七八条挺拔的枝丫,枝丫顶端三五片叶子横斜着,似小小芭蕉扇,肥厚嫩绿。这一副虎头虎脑的模样,在一众莺啼燕语的“娇娥”里,倒像是翩翩公子。
③我问园工:这是什么树?园工笑答:沙漠玫瑰。
④我一脸狐疑,这看起来哪有玫瑰的半点绰约风情?园工又笑道,这花很好养呢,不用经常浇水,开花也很漂亮。我点点头,暗自思忖,既是来自沙漠的精灵,性情必是彪悍坚忍,与我这种放养型的牧花人甚是相得益彰。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带了一盆回家。
⑤家中原本有一盆江南玫瑰,我将两盆花肩并肩摆放在阳台上。一个细枝弱叶,一个粗枝大叶;一个风来轻舞,一个正襟危坐;一个顾盼生姿,一个沉默倔强。
⑥我由此相信,沙漠玫瑰是顽强刚毅的,对它的照料就偷懒一些。有一次,连着五六天没有浇水,夏天的太阳又极毒辣,它也只是不动声色地黄了几片叶子,整体照样蓬勃如初。黄叶子轻轻触碰就掉下了,叶辞树都辞得十分干脆利落。它粗壮的茎干,如同驼峰,蕴藏着丰盛的力量,来抗衡艰难困苦的境况。我有时候看着它,又觉着似一座小山峰,曲线棱角分明,任天地间风吹雨落,自是巍然伫立。
⑦大约一个月后,沙漠玫瑰顶端的叶片间悄悄冒出三四个“青豆粒”来,渐渐抽长成拇指般大小的花苞,小酒瓶状。苞身青中泛红,尾巴是一小段卷合着的花瓣,尖尖的,绛红色,仿佛在酝酿着什么。我将掌心轻轻托着它,细细观赏,不禁痴想,如果我去吻一下这美丽的“小瓶子”,花苞会不会“噼啪”一声打开,里面坐着一位可爱的拇指姑娘?
⑧过了三五天,在我的满心期待里,花瓣儿不疾不徐地吐露芬芳,成了小喇叭状。原先的绛红色褪去些许深沉,变成了明丽的桃红色。但整朵花儿不是一色红透,而是红白相间,是一种不单调的既清且艳之美。阳光的热情使之具有通透晶莹的质感,愈发楚楚可人。
⑨又是一个星期的斗转星移,花朵儿便相约在枝头竞相盛放了。一个枝头三四朵,七八个枝头连成一片,相互簇拥,衣香鬓影。远远望去,像一把撑开的花伞,又像一团彩云萦绕着青峰。这茎枝的苍劲有力衬托着花儿的娇憨如絮,自然流转出一种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的意态风韵,让人赞叹不已。
⑩这亦刚亦柔的绝美之姿,让我想到,这不正是世间事物展现出的最好状态么?
而作为世间万物之灵的人们,性情上既有阳刚之气,亦有柔和之美,在心思、言语、行为上自然地遵循刚柔相济的风格,不也正是立身处世的最佳境界吗?
刚,是一种风骨和韧劲,是坚守原则底线的正气,是面对逆境的勇敢顽强和面对顺境的初心不改,是不过分依赖的自立自强,是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寻;柔,是一种宽容和圆润,是上善若水的以柔化刚,是巧妙的婉转和智慧,是不伤及他人自尊的善良,是对世间的爱意和温暖。刚柔合和,柔而有骨,刚而有情,是人情练达的文章里跃然纸上的沙漠玫瑰,是自我保护和自我成长的最强铠甲。
(选自《文化周刊》,有删改)
(1)阅读①~⑨段,参照所给内容及语言格式,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沙漠玫瑰”的历程 “沙漠玫瑰”的特点
①    茎座粗壮,枝叶肥厚,如芭蕉扇
阳台比花 ④   
②    蓬勃如初,茎如驼峰,巍然伫立
③    ⑤   
竞相盛放 ⑥   
(2)联系上下文,从多个角度(修辞、用词、手法等)赏析文中画线句。
我将掌心轻轻托着它,细细观赏,不禁痴想,如果我去吻一下这美丽的“小瓶子”,花苞会不会“噼啪”一声打开,里面坐着一位可爱的拇指姑娘?
(3)本文的写作对象是沙漠玫瑰,作者却在第⑤段提及“江南玫瑰”,有何用意?
(4)学完《紫藤萝瀑布》后,有同学写了如下简评。请你参照示例,结合选文内容,给《沙漠玫瑰》这篇文章写一段评析。
示例:本文生动描写了紫藤萝花深浅不一的紫色、繁密茂盛的姿态,赞美了紫藤萝花旺盛而顽强的生命力,我们要像紫藤萝一样,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四、名著阅读
9.阅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同学们分享阅读成果,请你参与,完成下面小题。
(1)下面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关情节,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保尔初见丽达
②保尔救朱赫来被关进监狱
③保尔头部受重伤住进医院
④保尔结识冬妮亚
A.②③④①
B.④②③①
C.①④③②
D.②④①③
(2)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语提出:假如没有朱赫来的指引,没有和达雅结婚,保尔或许不会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英雄”。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名著内容阐述理由。
五、写作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本学期语文书中我们发现“美好”无处不在:鲁迅收到《山海经》,追寻到淳朴之爱的美好;《驿路梨花》中的小茅屋,让人感受到纯洁民风的美好;杨绛在生活最艰难时,体会老王的善良与人性的美好……其实,生活中的美好无处不有:鼓励的话语、点亮的灯火、绽放的花朵……只要用心体会,就能发现其中的美好。
请以“我发现了_________的美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在横线上填写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表达真情实感;(3)卷面整洁,书写认真,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理解·孝亲敬老】
1.答案:
(1)A
(2)D
(3)B
(4)①子女恭敬地搀扶、照料衰弱的长辈(或:子女对父母的反哺 ) ②对生命的来处心怀慈悲,对世间万物温柔以待
【宣传·孝亲敬老】
2.答案:
(1)称呼“尊敬的王女士”,应该顶格写;落款应该“××中学团委”在上一行,日期在下一行。
(2)C
【践行·孝亲敬老】
3.首先明确传达关键信息,包括活动发起方(学校团委)、活动内容(到南山居敬老院敬老)、时间(28 日上午)、集合地点(学校操场九点集合),用简洁明了的话语,把这些信息有序传递给小语,让小语清楚知晓活动安排,便于其做好参与准备。注意语言表达流畅,符合口语的特征即可。
答案:
示例:小语,学校团委 28 日上午组织去“南山居敬老院”开展敬老活动,九点在学校操场集合一起出发,记得准时参加哦。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4.答案:
百般红紫斗芳菲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可怜夜半虚前席 隔江犹唱后庭花 政入万山围子里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注意“菲”“昏”“虚”“隔”的书写)
(一)
5.(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BC.正确;
D.有误,此诗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并未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描绘诗人想找地方住宿、隔水询问樵夫的场景,以景结情,含蓄地表达了对终南山景色的留恋与陶醉;而《望岳》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是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故选:D。
(2)本题考查诗歌对比阅读。两诗在情感上既有相通之处,又各具特色。相同点,两诗都借对山水的描绘抒发了对名山的赞美与敬畏。王维笔下的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展现出山峰高耸接天、山脉绵延至海的磅礴气势,字里行间满是对其雄伟壮阔的赞叹;杜甫的《望岳》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以问句起笔,写出泰山横跨齐鲁、青翠连绵的景象,同样流露出对泰山的崇敬与赞美。
不同点则体现在情感的侧重上。王维的诗洋溢着隐逸超脱的淡泊情怀。诗中“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描绘了山间云雾变幻的空灵之景,而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写诗人想找地方住宿,隔着水向樵夫询问,这一生活化的场景,尽显其沉醉于山水之间的闲适自在,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杜甫的诗则充满了青年时代的壮志豪情。“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出泰山景色的壮丽令人心胸开阔,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这句诗直抒胸臆,彰显了诗人积极入世、渴望攀登人生巅峰的远大抱负。
答案:
(1)D
(2)示例:相同:两诗均借景抒情,表达对名山的赞美与敬畏之情。
不同:王维诗以隐逸超脱为主,尾联“问樵夫”体现其淡泊闲适的山水之乐;杜甫诗则充满青年时代的壮志豪情,“会当凌绝顶”彰显其积极入世、攀登人生巅峰的抱负。
译文:
终南山的主峰太乙峰,高得仿佛接近天帝居住的都城;连绵的山脉一直延伸,仿佛连接着海边。回头望去,白云汇聚在一起,将登山的路径遮蔽;走近细看,山间的青雾却又消散不见,无从寻觅。中峰是划分不同星空区域的界限,主峰一带的天象随之改变;众多山谷间,有的晴朗,有的阴暗,景象各不相同。想要找个有人烟的地方投宿,便隔着河水向对岸的樵夫打听。
(二)
6.(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BC.正确。
D.有误,“雨雪晦明无所不宜”中的“宜”结合句意“无论雨雪阴晴都适宜生长”,应译为“适宜”;“宜乎众矣”中的“宜”结合句意“(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了”,应译为“应该”。两者意思不同,故该选项理解不正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重点词:焉,语气助词,不译;因,因此、因为;以,用;名,命名;愧,愧对、辜负。句意:我的亭子种了许多竹子,因为有竹而取名“君子”,“君子”之名是无愧于这个亭名的。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
①根据文章“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的内容分析,“中虚而静”体现了君子的谦虚,“通而有间”体现了君子的通达与有气节,据此得知:象征着君子谦虚、通达、有气节的品行。
②根据文章“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的内容分析,“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体现了君子坚韧不拔、坚守自我的品行,这里的“操”即指品行,据此得知:“竹”之特点用原文为“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
③根据文章“应蛰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时”的内容分析,“应蛰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体现了君子能根据时令和环境调整自身,体现出审时度势的智慧,据此得知:象征着君子应该有审时度势的聪颖。
答案:
(1)D
(2)我的亭子种了许多竹子,因为有竹而取名“君子”,“君子”之名是无愧于这个亭名的。
(3)①象征着君子谦虚、通达、有气节的品行 ②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 ③象征着君子应该有审时度势的聪颖
三、现代文阅读
7.(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第①空:根据文章第⑦段“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了强烈的共振。这种低频共振叠加了一个6G的超重负荷。杨利伟感觉五脏六腑就快被震碎了,这个过程持续了26秒。这段时间里,杨利伟只有一个想法:‘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直到看见杨利伟眨了眨眼,并且报告:‘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正常打开!’所有人才如释重负”的内容可知,火箭上升过程中,杨利伟经受强烈共振,承受巨大痛苦,但仍保持清醒,正常报告,完成飞行关键环节,所以可概括为“经受太空共振,正常飞行”。第②空:根据文章第⑨段“飞行结束后,杨利伟参加了很多活动。他来到‘飞天’壁画所在地敦煌,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领着杨利伟一个洞窟一个洞窟地看,详细讲述每一个洞窟的精彩故事,杨利伟听得入迷了……那一刻,杨利伟顿悟了,那个在神舟五号上的疑问和谜团被解开”的内容可知,杨利伟飞行结束后参观敦煌“飞天”壁画,在聆听讲解过程中,解开了之前在太空时的疑问,实现内心顿悟,故概括为“参观飞天壁画,内心顿悟”。
(2)①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根据文章第②段“在等待火箭发射的最后两个小时里,杨利伟的心率保持在76次/分钟,与他平时72—73次/分钟的心率相差无几。当时还没有中国人上过太空,面对前方未知的世界,他竟如此镇定”的内容可知,强调心率相差无几,一方面突出杨利伟在面临未知且极具风险的太空出征前,有着超乎常人的镇定,体现其心理素质过硬、意志坚定,随时准备为国家航天事业奉献乃至牺牲的精神;另一方面,用具体的心率数值,以客观数据呈现事实,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杨利伟的状态,增强内容的可信度,凸显新闻通讯基于真实、用细节展现人物的特点,据此得知,写杨利伟在最后两小时等待过程中心无杂念、镇定自若、内心坚定,体现了他平时准备充分,随时打算为国出征;同时,具体的数词凸显新闻通讯的真实性。
②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还在愣着”呈现出杨利伟面对众人自发欢呼时的状态,体现出场景给他带来的震撼;“下意识地说出”说明这句话是他内心感受的自然流露,未经刻意思考,真实展现其对祖国的骄傲感源于本能;“深思熟虑地再说一遍”从假设角度,强调即便经过理性思考,这份为祖国骄傲的情感也不会改变。三者结合,通过对杨利伟神态、语言相关细节的刻画,生动且深刻地表现出他爱国情感的真挚与强烈,让读者能切实感受到这份情感的纯粹,产生情感共鸣。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根据文章第⑥段“他最先望向的是地球,‘那个时候你首先会感受到人类很伟大。’但当他的视线看向更远的宇宙,没了大气层的折射,星星不再闪烁,每一颗都明亮得耀眼,像黑色天鹅绒背景上的晶莹宝石。这时,他再望向地球,又感觉人类很渺小”、第⑦段“杨利伟当时想了很多,情感是复杂的:既然人类渺小,为何又能将自己乘坐的神舟五号这重达8吨的庞然大物送上来?文明为何可以在宇宙中生生不息”的内容可知,说“人类伟大”,是因人类依靠科技能把“重达8吨的庞然大物(神舟五号)”送上太空探索宇宙,彰显科技实力与探索成就;说“人类渺小”,是相较于浩瀚宇宙,地球及人类在其中占比极小。二者对比,引出杨利伟对人类文明如何在宇宙延续的思考,所以并不矛盾。据此理解和概括回答即可。
答案:
(1)①经受太空共振,正常飞行;②参观飞天壁画,内心顿悟
(2)①写杨利伟在最后两小时等待过程中心无杂念、镇定自若、内心坚定,体现了他平时准备充分,随时打算为国出征;同时,具体的数词凸显新闻通讯的真实性。
②运用神态描写,写杨利伟不论是下意识还是深思熟虑都会说出:“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可见,极强的爱国情怀深植其心中,浓浓的爱国之情让读者动容。
(3)人类能够将神舟五号送上太空,探索宇宙空间,可见科技的发达,人类的伟大。然而面对浩瀚的星河,地球是渺小的,地球上的人类更是渺小,人类探索未知的旅程还很长。“伟大”和“渺小”作对比,引出杨利伟有关人类文明的思考。
(二)
8.(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与概括。
①根据“茎座粗壮,枝叶肥厚,如芭蕉扇”找到第②段,结合第①段“那天去花市”,第②段“我注意到几盆绿植出落得颇为与众不同”,仿照“阳台比花”“竞相盛放”可知,要概括成四字短语,根据地点和事件,可概括为“花市初遇”等。
④根据“阳台比花”找到第⑤段,结合“一个细枝弱叶,一个粗枝大叶;一个风来轻舞,一个正襟危坐;一个顾盼生姿,一个沉默倔强”可概括“沙漠玫瑰”的特点为:粗枝大叶,正襟危坐,沉默倔强;
②根据“蓬勃如初,茎如驼峰,巍然伫立”找到第⑥段,结合“对它的照料就偷懒一些。有一次,连着五六天没有浇水”可知,对它的照料很粗疏,可概括为:疏于照料。
③⑤空,结合第⑧段“花瓣儿不疾不徐地吐露芬芳,成了小喇叭状”“整朵花儿不是一色红透,而是红白相间,是一种不单调的既清且艳之美。阳光的热情使之具有通透晶莹的质感”可分别概括为“花瓣初开”“红白相间,既清且艳,通透晶莹”填空。
⑥根据“竞相盛放”找到第⑨段,结合“一个枝头三四朵,七八个枝头连成一片,相互簇拥”“自然流转出一种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的意态风韵”可概括为:连成一片,相互簇拥,刚柔相济。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第⑦段中,“我将掌心轻轻托着它,细细观赏,不禁痴想,如果我去吻一下这美丽的‘小瓶子’,花苞会不会‘噼啪’一声打开,里面坐着一位可爱的拇指姑娘”写沙漠玫瑰的花苞,要求从修辞、用词、手法等角度赏析。
从修辞手法来看,将花苞比作“小瓶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苞精致可爱的形态,体现作者对花朵的喜爱和期待。
从词语运用来看,“噼啪一声打开”,“噼啪”将视觉想象转化为听觉体验,增强画面动态感,具有现场感,富有童话色彩。
从表现手法来看,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托花观赏的动作,“里面坐着一位可爱的拇指姑娘”虚写拇指姑娘的童话想象,赋予植物童话般的生命力,生动体现作者对花朵的喜爱和期待之情。
(3)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
第⑤段“家中原本有一盆江南玫瑰,我将两盆花肩并肩摆放在阳台上。一个细枝弱叶,一个粗枝大叶;一个风来轻舞,一个正襟危坐;一个顾盼生姿,一个沉默倔强”,将沙漠玫瑰和江南玫瑰进行对比,从“一个细枝弱叶,一个粗枝大叶;一个风来轻舞,一个正襟危坐;一个顾盼生姿,一个心无旁骛”可以看出,对比体现在外形、姿态、神态等多个方面。突出了沙漠玫瑰与江南玫瑰的独特性格和气质。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沙漠玫瑰粗枝大叶、正襟危坐、心无旁骛的特点就被凸显出来了,与江南玫瑰形成强烈反差,让读者更清晰、深刻地认识到沙漠玫瑰独特的外在风貌以及内在气质。从情感表达上,体现出作者对沙漠玫瑰独特之处的特别关注,也流露出一种欣赏的态度。通过分别描述两者的外观和风姿,作者成功地表现出沙漠玫瑰的坚韧和独特,增强了读者对沙漠玫瑰独特之处的印象,加深了沙漠玫瑰独特个性和生存能力的理解。
答案:
(1)①花市初遇;②疏于照料;③花瓣初开;④粗枝大叶,正襟危坐,沉默倔强;⑤红白相间,既清且艳,通透晶莹;⑥连成一片,相互簇拥,刚柔相济
(2)比喻:将花苞比作“小瓶子”,形象生动,突出其精致可爱的形态。
拟声词“噼啪”:赋予花苞绽放以声音,使画面更具动态感,仿佛童话般神奇。
童话联想“拇指姑娘”:借用安徒生童话的意象,增添浪漫童趣,体现作者对花朵的珍视与美好想象。
(3)通过与江南玫瑰的对比,突出沙漠玫瑰粗犷刚毅的特点,反衬其顽强的生命力,为后文揭示刚柔相济的哲理作铺垫。
(4)示例:本文生动描写了沙漠玫瑰从茎座到花朵的形态变化,赞美了其刚柔并济的生命状态,启示我们要像沙漠玫瑰一样,立身处世因人、势、时而变,既要坚守原则底线,在逆境中不懈追求,也要懂得宽容之道,学会以柔化刚,刚柔并济。
四、名著阅读
9.(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情节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事件排列应为:
④保尔结识冬妮亚:出自第一部第三章,保尔钓鱼时偶遇冬妮亚,两人因冬妮亚的平等态度建立友谊。少年时期的纯真感情开端。
②保尔救朱赫来被关进监狱:出自第一部第五章,朱赫来教导保尔革命理论,被捕后保尔冒险相救,因此入狱。保尔革命意识的觉醒转折。
③保尔头部受重伤住进医院:出自第一部第八章,骑兵战役中弹片击中头部,右眼失明,被迫离开前线。身体重伤标志战斗生涯结束。
①保尔初见丽达:出自第二部第一章,伤愈后保尔调任共青团,丽达作为其政治指导员首次登场。丽达的干练与革命信念深刻影响保尔。
因此,正确顺序是④②③①。
故选:B。
(2)本题考查名著评价。需明确判断“没有朱赫来的指引和与达雅结婚,保尔就不会成长为真正‘英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结合名著具体情节,从朱赫来、达雅的影响及保尔自身因素阐述理由,体现对人物成长的深度解读。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同意。①朱赫来赋予保尔革命灵魂:他系统讲解阶级斗争,将保尔自发的反抗升华为自觉斗争,使其避免沦为“无旗帜的牺牲者”;②达雅重塑保尔生存价值:瘫痪后她的照料化解自杀危机,并协助完成小说创作。二者分别解决信仰与生存命题,外力不可或缺。
示例二:不同意。①保尔的反抗意志内生早于朱赫来:幼年质疑神父、痛斥剥削,其参军后重伤返岗源于自身信念;②瘫痪后他先拒抚恤金、自制工具写作,达雅仅辅助誊稿。英雄性如矿石含铁,外力仅加速淬炼。
答案:
(1)B
(2)示例一:同意。①因为朱赫来给保尔讲述以一些革命道理,培养了保尔的革命热情。后来,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参加了红军成了著名的骑兵师中最勇敢的士兵之一。朱赫来是保尔的精神导师,为他指明前进的方向;②保尔因失去战斗的能力,一度想到了自杀。他向达雅提出结婚,达雅答应了他。在保尔双腿完全瘫痪时,他提出要和达雅离婚遭拒,达雅善解人意,帮助保尔积极生活。这两人对保尔成为英雄是必不可少的。
示例二:不同意。①朱赫来虽引导保尔接触革命思想,但保尔在未受其直接影响时,已自发反抗压迫,如怒视神父、反抗资本家儿子等。参军后他多次重伤仍重返战场、拒绝疗养,以及克服自杀危机等抉择,均由于自身钢铁般的意志,远超朱赫来的直接指导。②达雅未出现时,已拒绝领抚恤金躺平;《暴风雨所诞生的》初稿丢失后,达雅协助誊抄,走出沮丧坚持下去主要是靠保尔自身的顽强毅力。
五、写作
10.例文:
我发现了乡村的美好
清晨,太阳公公挥起了它金色的长鞭,把沉睡的大地撵出梦的摇篮,山庄撩开缥缈的玉纱,揉着惺忪的睡眼醒来了。
看,田野里的禾苗挺立着,绿油油的,远远望去,就像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大地上,阳光下,禾苗泛着青绿的色泽,叶子上还沾着晶莹的露水,就像一颗颗珍珠,在太阳下闪闪发光。一阵风吹过,秧苗翩翩起舞,远远地朝我们招手,好似在迎接我们的到来。
听,田野里,小鸟亮出了自己清脆的歌声,牛儿们悠闲地吃着草,不时抬起头,发出哞哞的叫唤,清澈的小溪,潺潺地向前流淌,村子里,人们聚集在树下聊天,不时发出欢愉的笑声……鸟儿的歌声,溪水的欢唱,牛羊的叫声汇成小村里一首和谐美妙的交响曲。
村庄里,炊烟袅袅,一缕缕青烟慵懒地消散在风中,空气中飘着米饭的芳香,村民各忙各的,有的脚步匆匆,赶着买菜;有的端着木盆,去河边捣衣;有的从集市上回来,篮子里盛满了碧绿的青椒、鲜艳的西红柿以及各种水果,乡村里热闹极了。
小路两边的槐花开了,一串串,一簇簇,白的似雪,晶莹光滑,清香四溢,就那么舒展在五月的阳光下。地面上,也散落着层层槐花,有幼童在花下玩耍,一只狗撒着欢儿,一会儿闻闻地上的花瓣,一会儿跳开去,跑得没了踪影……
乡村的田园风光,就像一道彩虹,带给我快乐;就像一缕阳光,照进我的心灵。乡村真美,我觉得那就是一幅动态的水墨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相对于大城市的水泥楼房、大广场、大理石栏杆,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美,我喜欢乡村的这份淡然,这种美丽。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