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习题课件(3份打包)人教版(2024)地理 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习题课件(3份打包)人教版(2024)地理 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8 05:53:56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节
人口
要点梳理
一、世界人口大国
1.______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人口总数约为______亿
(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数)。
2020
14.12
2.我国人口政策:2021年开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____个子女的政策
并配套支持措施。

二、人口分布不均
1.人口分布:________人口稠密,________人口稀疏。
东南部
西北部
2.人口地理分界线:黑龙江______—云南______。
黑河
腾冲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从以乡村人口为主转为以______人口为主。
城镇
基础过关
右下图示意我国2014—202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普查情况,读图完成
1~2题。
1.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C
A. 2012年 B. 2016年 C. 2021年 D. 2023年
2.2016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呈递减趋势,主要原因是
( )。
B
A. 生育政策调整 B. 生育观念改变
C. 生态环境恶化 D. 自然资源短缺
右下图示意2010年与2020年我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
读图完成3~5题。
3.0~14岁少儿比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 教育水平提高 B. 医疗设备改进
C. 传统习俗延续 D. 生育政策调整
D
4.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可能会导致( )。
A
A. 用工成本增加 B. 就业压力增大
C. 养老负担减轻 D. 生态环境恶化
5.为了促进人口年龄结构的均衡发展,我国应该( )。
C
A.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 优化生育措施,力推“少生”“优生”政策
C. 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采取鼓励生育措施
D. 延长工作时间,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步伐
银色经济主要指为老年人专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商品,提供各种
专门社会服务的经济活动。右下图示意2010年和2020年我国65岁以上人
口主要收入来源占比,读图完成6~7题。#1
6.相比2010年,202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主要收入来源占比增加最多的
是( )。
B
A. 劳动收入 B. 离退休养老金
C. 最低生活保障金 D. 家庭其他成员供养
7.近年来我国银色经济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A
A. 人口老龄化 B. 基础设施完善
C. 老年人的消费水平低 D. 敬老爱老的社会思潮
下表示意四个省级行政区的面积与人口(2023年),读表完成8~9题。
省级行政区 山东 江苏 青海 西藏
面积/万千米 15.81 10.72 72.23 122
人口/万人 10 123 8 526 594 365
8.表中四个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
D
A. 山东 B. 江苏 C. 青海 D. 西藏
9.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原因有( )。
A
A. 经济发达、城镇密集 B. 与多个国家隔海相望
C. 交通基础设施落后 D. 地形复杂、气候干旱
素养提升
10.下图示意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和相关统计数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示意中国人口密度分布,读图可知,我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
是黑龙江省的A______市至云南省的B______市一线。从图中可知,人
口密度超过500人/千米 的省级行政区有台湾省、________、江苏省、
________等,人口密度最小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填全称)。
黑河
腾冲
山东省
河南省
青海省
西藏自治区
(2)乙图示意1996—2024年中国总人口、城镇人口、乡村人口变化情
况,读图可知,我国总人口增长趋于______,乡村人口数量持续______,
城镇人口快速______。自2010年以来,城镇人口______(多于/少于)
乡村人口。
缓慢
下降
增长
多于
(3)读丙图,我国东部地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____%,人口却占全
国总人口的____%;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____%,人口只占全
国总人口的___%。
43
94
57
6
拓展延伸
【研究主题】探究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
【研究背景】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中国历史
上曾多次经历人口迁移,最终形成现在的人口分布格局。某地理兴趣小
组开展了以“探究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
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示意
【收集信息】
1.根据专家提供的研究资料,说出影响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政治、宗教、文化、战争和灾荒等。
【分析研究】
2.“安史之乱”引发了北方人南迁至江南,使南方地区人口______
(增加/减少)。
增加
3.中国近代的三次人口迁移。
“闯关东” 山东省(简称____)、河北省居民迁移到东北地区。
“走西口” 山西省居民迁移到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
“下南洋” 广东省、福建省居民为了生存到东南亚地区谋生,这里
的“南洋”是指____海(我国濒临的海洋)。


【迁移应用】
近些年来,我国人口迁入地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
经济发达地区。
4.说明形成该人口迁移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因素的影响,人口从乡村向城镇迁移,从内陆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迁移,以获得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共29张PPT)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疆域
要点梳理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____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
位于____半球。


2.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____,南部部分地区位于______,
没有地区位于寒带,光热条件适宜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北温带
热带
3.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____部,太平洋的____岸,海陆兼备。

西
二、海阔陆广的大国
1.领土四端。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__________附近。
最北端:黑龙江省________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________高原上。
最东端:黑龙江省________与__________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曾母暗沙
漠河市
帕米尔
黑龙江
乌苏里江
2.疆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_____万平方千米;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约
_____万平方千米。
960
300
3.疆界绵长:陆上国界线长约2.2万千米,与____个国家接壤;大陆海岸
线长约1.8万千米,与___个国家隔海相望。
14
8
4.临海及主要岛屿: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为______、黄海、______、
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________;______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主要岛屿有________、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等。
渤海
东海
太平洋
渤海
台湾岛
三、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____(自治区、直辖市)、____(市、自治县)、乡
(镇、民族乡)。


2.34个省级行政区:23 个省、___个自治区、___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
政区。
5
4
3.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______。
北京
同步练习
基础过关
下图示意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读图完成1~4题。
1.我国在地球上位于( )。
A. 北半球、西半球 B. 南半球、西半球
C. 北半球、东半球 D. 南半球、东半球
C
2.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地区位于( )。
A. 热带 B. 北温带 C. 北寒带 D. 南温带
B
3.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 )。
B
A. 亚洲的东部、西临太平洋 B. 亚洲的东部、东临太平洋
C. 亚洲的西部、东临太平洋 D. 亚洲的西部、西临太平洋
4.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我国带来了( )。
D
①单一的气候 ②便利的海运 ③众多的邻国 ④丰富的海产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我国陆地面积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 )。
A
A. 俄罗斯、加拿大 B. 美国、巴西
C. 俄罗斯、巴西 D. 美国、加拿大
6.与我国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的国家是( )。
B
A. 俄罗斯、韩国 B. 朝鲜、越南
C. 印度、菲律宾 D. 蒙古、日本
邮戳是邮局在信件、包裹上加盖的戳记。各地邮局常会结合地域文
化景观设计纪念邮戳。下图示意我国部分邮局的位置和营业时间,读图
完成7~8题。
7.同样是北京时间,①地和②地开始营业的时间分别为上午8:00和10:
00,两地开始营业的时间不同是因为( )。
A
A. 我国东西跨经度大 B. 我国南北跨纬度大
C. 各地地形复杂多样 D. 各地生活习惯不同
8.邮局③在信件上加盖的邮戳是( )。
B
A. B. C. D.
9.粤菜、鲁菜、湘菜都是我国著名的菜系,它们分别发源于( )。
C
A. 广东省、河北省、湖南省 B. 四川省、广东省、山东省
C. 广东省、山东省、湖南省 D. 广东省、山东省、湖北省
10.下图示意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轮廓,读图填写下列表格。
图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省级行政 区名称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行政中心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
简称 ____ 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 ____
广东省
湖北省
云南省
陕西省
黑龙江省
山东省
广州
武汉
昆明
西安
哈尔滨
济南


云或滇
陕或秦


素养提升
11.下图示意中国省级行政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的全称。
①A__________既是我国最北端,也是我国最____端的省级行政区。
②B______________是我国跨______(经度/纬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
③C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④D________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
黑龙江省

内蒙古自治区
经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重庆市
(2)E、F两岛中,________(填岛屿名称)为我国第一大岛,______
___(填岛屿名称)为我国第二大岛。
(3)钓鱼岛和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它们分别位于____海
和____海。
台湾岛
海南岛


拓展延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蓝色国土”是指一个沿海国家的内水、领海和管辖海域
的形象统称。海南省受权管辖约2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
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的2/3。海南省受权管辖的海域不仅是我国重要的贸
易通道,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同时还具有重
要的军事战略地位。#1.1
请根据材料,说出“蓝色国土”在海南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
海南省受权管辖的海域面积广阔,能够为海南省经济发展提供便
利的海洋运输,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往来;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海底矿
产资源;促进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等等。(共21张PPT)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三节
民族
要点梳理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____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
%。少数民族共____个,其中人口最多的是____族。

55

2.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一律______。
平等
3.民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二、民族分布特点
1.我国民族分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2.____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人口相对集中在______、______
和______等地区。

西南
西北
东北
同步练习
基础过关
右下图示意50元人民币样币背面的景观和民族文字,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景观是( )。
B
A. 故宫 B. 布达拉宫 C. 长江三峡 D. 八达岭长城
2.该景观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为( )。
D
A. 回族 B. 壮族 C. 傣族 D. 藏族
3.人民币背面使用多个民族的文字是为了( )。
C
①彰显民族团结 ②比较文字差异 ③传承民族文化 ④促进民族交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
动会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右下图示意
运动会上仅限女性参加的竞赛项目——
秋千,读图完成4~6题。
4.图示秋千项目的朝鲜族参赛运动员主
要来自我国( )。
A
A. 东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东南地区 D. 西南地区
5.本届运动会,首次将在天然椰子树或人工制作的仿真椰子树上进行攀
爬的“攀椰竞速”作为增设竞赛项目。海南广种椰子树是因为地处
( )。
A
A. 热带 B. 北温带 C. 南温带 D. 南寒带
6.假如按民族人口数分配参赛名额,参赛运动员分配名额最多的少数民
族是( )。
D
A. 回族 B. 满族 C. 蒙古族 D. 壮族
香格里拉市是一个民族聚居区,境内居住有藏族、纳西族、汉族、
彝族等20多个民族。“雪山为城,金沙为池”,当地地貌按形态可分为山
地、高原、盆地、河谷。据此完成7~8题。
7.香格里拉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是( )。
C
A. 时尚的艺术中心 B. 古典的私家园林
C. 丰富的民族文化 D. 现代的城市建筑
8.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主要自然原因是( )。
B
A. 河流水源丰富 B. 地形崎岖闭塞
C. 自然灾害频发 D. 气候炎热多雨
素养提升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
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
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各
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方面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每逢节日,各族人民穿上盛装,载歌载舞,活动内
容丰富多彩。
A
B
C
D
(1)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和______地区。
西南
西北
东北
(2)填出与以上各图相对应的少数民族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A:______族,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区;
B:________族,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区;
C:______族,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区;
D:____族,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区。
朝鲜
东北
维吾尔
西北
蒙古
西北

西南
(3)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有利
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各民族相互交往,团结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拓展延伸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太古之民”独龙族聚居于独龙江流域,独龙江乡的独
龙村寨依山傍水,传统民居为木、竹结构的“干栏式”建筑,底部架空,
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或堆放杂物。独龙族纺织手工艺
比较发达,所织麻布线毯质地优良,色彩谐调,特色鲜明。#1.1
〔材料二〕 下图示意独龙江位置、独龙族传统民居。#1.2
1.简要说明独龙村寨的“干栏式”民居是从哪些方面来顺应当地自然环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面架空,上下分层利于通风、散热、防湿,适应炎热潮湿的天
气;建筑材料以木、竹为主,可就地取材;众多木柱打桩支撑起房屋,
适应地形起伏。
2.独龙江流域经济相对落后,乡村振兴驻村干部为独龙江流域社会经济
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①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②扩大特色纺
织手工业规模;③完善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加强对外联系。针对以
上建议,你会优先选择哪一条?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①,独龙江流域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独特,且当地生态环境
脆弱,宜加强山林、河流的保护,民俗风情的传承,进行特色生态旅游
开发。选择②,独龙族纺织手工艺传承历史悠久,所织麻布线毯质地优
良,特色鲜明,应适当扩大生产规模,打开销路,促进乡村振兴。选择
③,独龙族居住地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为促进当地经济的长远发
展,应加强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