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课件 (5)(共3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课件 (5)(共3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6 16:4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课程标准一、变法的命运
1.守旧派的指责:运用自然界的反常现象和__________指责变法。
2.王安石的态度:坚持“________”精神,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水旱灾害三不足3.宋神宗的态度:随着改革的深入,阻力越来越大,宋神宗动摇了,王安石被迫辞职。
4.结果:宋神宗死后,_______任宰相,最终废除新法。司马光特别提醒: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上述两点原因外,还与王安石用人不当,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过多利用国家行政权力聚敛财富,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等因素有关。它之所以遭到保守派贵族的激烈反对,是因为其改革的措施触及了大贵族、大官僚和大商人的既得利益。变法与反变法的斗
争,在统治阶级内部是不可避免的。
二、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1.积贫局面的改变
(1)原因
①农田水利法:有利于___________和防洪抗灾,使农业生产发展。
②方田均税法:使豪强地主据实纳税,____得到了实惠。农业灌溉民户③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⑤免役法:有利于__________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表现:政府的___________大幅度上升,一定程度上改变积贫局面。社会经济财政收入2.积弱局面的改善
(1)原因
①保甲法: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实现了____________,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
②设军器监:使武器的质量得以改进,产量大大增加。兵农合一③保马法:马匹的质量和数量得以提高,节省了政府的养马费用。
④将兵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_________的局面,战斗力有所加强。
(2)表现: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______局面有所改观。
3.历史地位: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____________实力的壮大。兵将分离积弱政治军事特别提醒:王安石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以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农民的处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各种赋役负担依然沉重。
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2.进步意义(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军事力量,使北宋的国力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2)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王安石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进行变法,这种大胆改革、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精神,值得肯定和学
习。
(4)王安石为了地主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
益,敢于抑制和打击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并在一定程度上顾及到社会下层的利益,这种不畏权势的做法值得赞扬。
3.历史局限
(1)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地兼并问题,生产关系未得到较好的调整,阶级矛盾未能完全解
决。
(2)变法措施意在抑制兼并和限制大地主、大官僚和富商的利益,而该阶层在北宋政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权势,他们坚决反对
变法。(3)变法在实践过程中的用人不当等问题造成贫苦百姓负担加重,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
(4)变法以维护封建统治为根本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1.原因
(1)保守势力强大,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等保守势力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2)改革派缺少凝聚力,不能团结一致地推行变法。
(3)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常常举棋不定,没有一贯地大力支持变法。
(4)王安石变法仅仅是封建社会内部当政的地主阶级代表主持的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没有触及导致社会危机加深的根本问题,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5)新法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执行不善等原因,不断出现违背变法本意的事件,引起农民的不满。
2.教训
(1)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充满阻力,这就要求改革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2)改革过程中用人要得当,善于执行具体改革措施。
(3)改革派领导集团要大公无私,团结一致,协调行动,才能促使改革成功。
典型例题 (2012·烟台一中月考)“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造……”这些言论实际上代表了(  )A.农民利益       
B.贫民利益
C.士族利益
D.大官僚、大地主利益
【命题分析】 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是关键。材料认为保甲法耗费了大量钱财,免役法造成农民失业,加重了人民负担,实质上是攻击变法措施,故D项正确。
【答案】 D
【技巧点拨】 做材料型选择题时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型选择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准确地进行知识迁移。跟踪训练
(2012·莱芜高二模块测评)保守派、大商人曾诬蔑王安石变法导致了物价暴涨,他们说在开封出现了“卖梳朴,梳朴贵;卖脂麻,脂麻贵”的局面。他们攻击的是(  )A.青苗法       
B.均输法
C.市易法
D.免税法
解析:选C。在王安石变法中,属于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的措施只有C项。
图文探究
某班在开展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影响的讨论时, 同学们对变法做出了不同的评价:
观点一: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政治改良运动,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变法使大地主阶层受到抑制,有利于中小地主阶层,而且没有加重对劳动人民的剥削。新法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进步起着促进作用。观点二:变法只是为了“制国用”的“敛钱
术”。青苗法绝非对广大农民的仁政,而是加强了对农民的搜刮。募役法与青苗法阻碍了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市易法使许多重要城市的商业正常发展受到了严重打击。
【综合探究】
你认为对王安石变法应坚持怎样的评价标
准?【思路引领】
本题涉及对评价标准的选择应用问题,可从以下几点考虑:
①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②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③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④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尝试答题】
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应在深入分析北宋社会发展要求和民众愿望的基础上,看他的改革措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不能以改革者个人命运的沉浮作为评价改革的标准。王安石的某些新法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意义。对他某些带有理想性而事实上无法推行的措施,既要指明它违反社会发展的规律,又要看到它作为优秀的历史遗产的重大价值。
一、学思之窗(教材P55)
从上述意见,你能看出他们对变法的不同态度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宋神宗的态度怎样?
提示:文彦博反对变法;王安石主张变法;宋神宗支持变法。因为他们代表不同集团的利益,因而对变法有不同的看法。二、本课测评(教材P58)
1.王安石变法被废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1)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挠和破坏是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2)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3)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4)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2.试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提示:(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3)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4)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
重。三、学习延伸(教材P58)
1.探究活动(略)
2.争鸣
你对此怎么看?你认为在不增加百姓负担的情况下,能增加国家的财富吗?
提示:王安石的观点是正确的。在不增加百姓负担的情况下,能增加国家的财富,但很难实现。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