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学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学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6 16:4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3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知道王安石各项变法法令的具体成效;理解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二、学习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三、学习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
以下列问题为线索预习课文,并找出问题的答案。一、变法的命运1.守旧派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如何?王安石对变法的态度怎样?(1)守旧派的指责:采用各种办法阻止变法。(2)王安石的态度:坚持“三不足”精神,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宋神宗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如何?变法的命运怎样?(1)宋神宗的态度:动摇。(2)命运: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最终废除新法。王安石变法的影响(一)积贫局面的改变1.积贫局面改变表现有哪些?北宋财政收入大幅度上升,政府府库储存的货物,可供政府20年的财政支出。2.请结合变法措施分析积贫局面改变的具体原因。(1)农田水利法:不仅保证了农业灌溉,对防洪抗灾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2)方田均税法:使豪强地主据实纳税,农民得到实惠。(3)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4)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5)免役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二)积弱局面的改善1.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有哪些?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2.请结合变法措施分析积弱局面改善的具体原因。(1)保甲法: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既实现兵农合一,又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2)军器监:使武器的质量得以改进,产量也大大增加。(3)保马法:马匹的质量和数量都得以提高,节省了养马费用。(4)将兵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战斗力有所加强。
1.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原因①触犯了守旧派及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②宋神宗的动摇。③司马光任宰相后废除新法。④王安石变法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用人不当,在新法推行过程中有危害百姓的现象。⑤根本原因:没有触及社会根本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社会根本矛盾,没有真正给农民更大利益,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教训:①改革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意志。②改革过程中用人要得当,内部要团结。
③改革应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2.如何理解王安石变法的效果?王安石变法虽然因为触犯了大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而失败了,但也取得了重大成效,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增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局面,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结与升华】
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2)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3)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4)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达标检测】
阅读下列材料: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然而,朱熹认为王安石变法“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庚,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也有这样的故事:将次天明,老妪起身,蓬着头同一赤脚蠢婢,赶二猪出门外。婢携糠秕,老妪取水,用木勺搅在木盆之中,口中呼:“罗,罗,罗,拗相公来。”二猪闻呼,就盆吃食。婢又呼鸡:“王安石来。”群鸡俱至。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则说:“呜呼,皋夔伊尹(均为古代贤相),遐哉邈乎(久远的意思),其详不可得闻,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指王安石)足以当之矣。”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变法是针对哪些社会现象?变法有什么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百姓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不同评价(或态度)的原因。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现象:社会矛盾尖锐,军队战斗力低下,财政异常困乏。
特点:以理财措施为中心的全面社会改革。
(2)原因: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措施为核心,与理学家尚义观念发生冲突,故遭到朱熹的批判;文学作品所有夸张之处,但王安石变法中因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百姓也会不满,梁启超为变法制造舆论,故对王安石高度赞扬。
说明:由于受时代环境、自身利益、观察角度、价值取向等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评价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