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学案
学习方法点拨
1.学习本课,首先要回顾上一课学习的内容,思考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的针对性及产生的作用。
2.对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一方面要结合教材明确导致其变法失败的因素,另一方面又不要受教材的局限,从更深层次探究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教材自学导引与解读
一、变法的命运
1.守旧派的指责:运用自然界的①
和②
指责变法。
2.王安石的态度:坚持“③
”精神,即“④
,⑤
,祖宗之法不足守”。
3.宋神宗的态度:⑥
。
4.结果:宋神宗死后,⑦
任宰相,最终废除新法。
【拓展点拨】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来看,改革是艰辛的,充满种种阻力。改革者要坚定信念且毫不动摇,改革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同是还要善于用人。评价王安石变法注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评价,从史实概括到理性分析都不要脱离改革变法的特定历史环境。
【自我校对】①反常现象;②水旱灾害;③三不足;④天变不足惧;⑤人言不足恤;⑥动摇;⑦司马光;
二、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1.积贫局面的改变
⑴原因
A.农田水利法:有利于①
和②
,使农业生产发展。
B.方田均税法:使③
据实纳税,④
得到实惠。
C.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⑤
垄断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D.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的⑥
。
E.免役法:有利于⑦
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⑵表现:政府的⑧
大幅度上升。
2.积弱局面的改善
⑴原因
A.保甲法:加强了⑨
秩序,维护了⑩
。实现了
,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
B.军器监:使武器的
得以改进,
大大增加。
C.保马法:马匹的
和
得以提高,节省了
。
D.将兵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
的局面,战斗力有所加强。
⑵表现:北宋的
得到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3.历史地位:促进了北宋
的发展和
实力的壮大。
【拓展点拨】王安石强兵之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二是增强军队战斗力。保甲法两个目的兼而有之,但更侧重于前者。保甲法的推行取得了两大成效:①加强了农村的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的社会治安。②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并节省了大量训练费用。
【自我校对】①农业灌溉;②防洪抗灾;③豪强地主;④农民;⑤大商人;⑥财政收入;⑦社会经济;⑧财政收入;⑨封建统治;⑩社会治安; 兵农合一; 质量; 产量; 质量; 数量; 养马费用; 兵将分离; 国力; 社会经济; 政治军事;
重点难点知识解析
一、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触犯了守旧派及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2.宋神宗的动摇。
3.司马光任宰相后废除新法。
4.王安石变法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用人不当,在新法推行过程中有危害百姓的现象。
5.根本原因:没有触及社会根本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社会根本矛盾,没有真正给农民更大利益,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二、王安石变法给我们的启示。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产物。
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3.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
三、如何理解王安石变法的效果?
1.作用:王安石变法取得了重大成效,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增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局面,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失败:触犯了大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这是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