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北师大版2024】生物 七上(新教材)第一单元第1章 认识生物和生物学 单元测试(基础)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北师大版2024】生物 七上(新教材)第一单元第1章 认识生物和生物学 单元测试(基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27 14:14:47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2024】生物 七上(新教材)第一单元第1章 认识生物和生物学 单元测试(基础)
一、选择题
1.(2024七上·衡阳月考)观察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适合采用观察法的是(  )
A.探究响尾蛇是如何放走猎物的 B.森林资源清查
C.人口普查 D.观看蚂蚁的行走路线
2.(2025七上·东莞期末)“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该诗句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由细胞构成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生长发育 D.生物能繁殖后代
3.(2022七上·高明月考)《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著作,该书中记录了大量昆虫的生活习性及特征,作者在著书过程中使用了观察法,下列不符合观察法要求的是(  )
A.不用思考 B.全面细致 C.科学测量 D.实事求是
4.(2023七上·疏勒期中)以下哪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A.含羞草 B.狮子 C.蘑菇 D.流感病毒
5.(2018七上·肇源期末)收看新闻联播时,首先看到转动的地球呈现绿、白、蓝三种色彩,它们分别是生物圈的(  )
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6.(2025七上·南海期末)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运动员身披中国红,手举国旗乘坐游船在塞纳河巡游,热烈的氛围让网友直呼“最耀眼的中国红”。其中属于生物的是(  )
A.塞纳河 B.游船 C.运动员 D.中国红
7.(2025七上·沅江期末)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就像一座座神秘的宝库,吸引着人们去探究和发现。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 B.钟乳石 C.珊瑚 D.花生
8.(2024七上·昭阳月考)观察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B.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C.科学观察有时需要较长的时间, 要有计划、 有耐心
D.科学观察不可以直接用肉眼, 必须借助观察工具
9.(2024七上·松原月考)据报道,已经有AI教师在学校“正式上岗”。AI教师是一款基于生成式AI技术的人形机器人,会说三种语言,能与学生互动。可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的是(  )
A.能否自由行走 B.能否进行语言交流
C.能否生长和繁殖 D.能否进行思维活动
10.(2025七上·白云期末)“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是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对斑蝥的描述,斑蝥的这种行为属于生物的哪种特征(  )
A.生物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能进行呼吸 D.生物能生长繁殖
11.(2025七上·岳阳期末)草履虫、酵母菌和衣藻都是仅有一个细胞的“袖珍”生物,都能进行独立的生活,这体现了(  )
A.它们都属于最低等的植物 B.它们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它们都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D.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2.(2025七上·射洪期末)某学习小组准备调查某水域鱼类生存状况,预测“被污染水质会影响鱼类生存”属于(  )
A.发现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订计划 D.得出结论
13.(2025七上·射洪期末)荷花是遂宁的市花,花色有红色、粉色、白色等。这体现了(  )
A.细胞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14.“一只雄黑猩猩飞快下了树,并且不慌不忙地向我走来。当走到离我两三步远时,它站住了,毛发耸立起来,样子凶暴可怕……”这是珍妮·古道尔对黑猩猩的一段记录。此时,珍妮·古道尔运用了哪种研究方法(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量法
15.(2025七上·武威期末)巍巍中华,壮美辽阔,美不胜收。下列对“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表述中,蕴含生命现象的是(  )
A.松花江畔雾凇凝结 B.云南石林异石林立
C.漓江岸边树木苍翠 D.长江三峡两岸峭壁遮天
16.(2024七上·兴宁月考)“腐肉生蛆”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甲、乙两同学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如下图),他们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把一块鲜肉切成大小相同的两块,分别放在相同的两个广口玻璃瓶里,将上述两组瓶子分别标上A和 B,在A玻璃瓶口覆盖纱布,B玻璃瓶口敞开,并把A、B两瓶同时放在有苍蝇出没的条件适宜的地方,这样就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数日后,A、B两瓶中的鲜肉均腐败,在A 玻璃瓶的腐肉中未发现蛆。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把一块鲜肉切成大小相同的两块,分别放在相同的两个广口玻璃瓶里,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B.对照组为B瓶
C.实验的结果支持了甲同学的观点
D.为了提高该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可以采用重复实验的方法
17.(2025七上·自贡期末)豆豆养了两只小仓鼠,每天定时投喂食物,一个月后小仓鼠长大了不少,从一开始看到人就躲,到现在和豆豆成为了好朋友。以上对小仓鼠的叙述,体现了生物特征中的(  )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③生物能够繁殖后代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2024七上·澄海期末) 2023年春晚吉祥物“兔圆圆”的原型是哺乳动物“安徽模鼠兔”。下列与兔相关的事例与其体现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
选项 事例 生物特征
A 兔子爱吃萝卜,消化后食物残渣排出 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B 听到虎啸,兔子快速奔跑 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 兔妈妈生出可爱的小兔 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 小兔长大后与父母很相似 生物具有遗传的特征
A.A B.B C.C D.D
19.(2024七上·珠海期中)以下科学家的工作成就与其意义对应有误的是(  )
A.林奈创立分类学——统一生物的命名法
B.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C.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对生物细胞进行显微观察
D.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单螺旋结构——标志着生物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
20.(2024七上·柴桑月考)我们都知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长出了四条腿,尾巴也逐渐变短直至消失。这些变化最符合下列哪一特征(  )
A.遗传 B.变异 C.发育 D.繁殖
21.(2023七上·永定期中)以下图片中体现的生物特征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A.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B.种子的萌发
C.破壳而出的巨鳄
D.蘑菇的生长
22.(2024七上·兴宁月考)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里有维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等条件
B.包括大气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下层
C.有一个生生不息的生物世界
D.包括多种生态系统
23.(2023七上·永年期中)“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中的树、儿童、黄蝶、菜都是生物,下列不属于这些生物都具有的特征是(  )
A.能进行呼吸作用 B.能进行光合作用
C.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4.(2022七上·诸城月考)下面所述的生命现象与其实例不相符的是(  )
A.生物具有遗传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生物能影响环境——仙人掌的叶呈刺状
C.生物具有应激性——朵朵葵花向太阳
D.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人体排汗
25.(2025七上·自贡期末)科研人员在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拍摄了金丝猴的活动情况。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比较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二、实验探究题
26.(2024七上·丰城开学考)为了探究发霉变质的食物是否会对小白鼠的肠道产生危害,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①取若干只体重为100g,生理状态、健康状态等方面良好且基本相同的小白鼠。
②把小白鼠随机分成5组,雌雄各半,并平均分为A、B、C、D组。
③向A组小白鼠体内灌入新鲜的牛奶,将不同霉变程度的牛奶分别灌入B、C、D组小白鼠体内。除喂养的食物外,四组小白鼠的生存条件相同且适宜,统计小白鼠腹泻数量。
组别 小白鼠数量(只) 处理方式 腹泻的小白鼠数量(只)
A 10 灌服新鲜的牛奶_____毫升 0
B 10 灌服霉变50%的牛奶50毫升 3
C 10 灌服霉变75%的牛奶50毫升 6
D 10 灌服霉变100%的牛奶50毫升 9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科研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
(2)该实验的变量是    。
(3)A组的作用是   ,其处理方式为灌服新鲜的牛奶    毫升。
(4)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牛奶的霉变程度越   ,腹泻小鼠的数目越多。由此可知:腐败变质的食物对小白鼠的肠道   (填“会”或“不会”)产生危害。
27.(2024七上·昭通期末)2023年5月31日是第35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青少年,远离传统烟草产品和电子烟。”为了了解烟草对生物的危害,小李和同学们开展了“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具体过程如下:
①用香烟和蒸馏水制成烟草浸出液,通过稀释,得到25%、50%、75%的烟草浸出液;
②取5个大培养皿,编号,铺上卫生纸,均放入结构完整、大小相当的50粒黄豆种子:
③在培养皿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将装置放在室温条件下;
④每天向培养皿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相应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和蒸馏水;
⑤5天后统计种子的发芽率。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黄豆种子数 烟草浸出液浓度 第5天的发芽率
A 50 100% 26%
B 50 75% 44%
C 50 50% 64%
D 50 25% 82%
E 50 蒸馏水 96%
(1)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蒸馏水这个组别(E组)在实验中起   作用。
(2)步骤②每组放入结构完整、大小相当、数量相同的黄豆种子的目的是   。
(3)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的萌发有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4)吸烟有害健康,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如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   。(写出1条即可)
三、综合应用题
28.(2024七上·孝南期中)中华诗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强烈的跨学科性。在许多诗词中涉及对生命现象的准确描绘。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作答。
(1)红杏的枝条能够受到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伸出墙外,表现出红杏具有能   的特征。
(2)红杏伸到墙外的枝条可以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   的特征。
(3)红杏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这反映了红杏的生活需要   。
(4)红杏可以从空气中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说明红杏可以进行   。
(5)这棵杏树是由一粒种子发育成幼苗,再长成了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讲,红杏具有   的特征。
(6)红杏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杏而不是梨,这属于   现象;同一株杏树上结的杏酸甜各异,这属于   现象。
29.(2024七上·宝安期中)阅读以下材料,请从生物学的角度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4年5月22日,在2023—2024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总决赛第四场比赛中,辽宁男篮客场104比95战胜新疆男篮,以总比分4比0夺得赛季总冠军,从而实现CBA总决赛三连冠,建立了“辽篮王朝”。总决赛过程中,辽宁男篮几位国内主力球员表现出色,例如:后卫赵继伟能够根据队友跑动位置精准传球,被誉为“球队大脑”;中锋韩德君尽管年龄已经是37岁,但依然能实现多次盖帽(封盖对方的投篮);小前锋张镇麟不惜体力盯防对方外援,在场上挥汗如雨,几乎打满全场。
材料二辽篮夺冠完全是依靠团队力量。辽篮教练组每场比赛结束后,不顾疲劳,经常连夜通过录像,研究对手主力球员的运动规律和技术特点,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策略。辽宁队的保障团队配备有队医、康复师、营养师、训练师、录像分析师等,在引入康复设备同时还为队员引入营养专用补剂,这些都是有力的后勤保障。
(1)材料一中,给队友的精准传球、对对方投篮的“盖帽”,都体现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运动员在场上挥汗如雨,体现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
(2)材料二中,营养师为队员提供科学饮食并引入营养专用补剂,这体现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
(3)录像师录制对方的技战术特点和球员的技术动作,这属于科学方法中的   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A.探探究响尾蛇如何放走猎物,仅靠观察难以全面、深入了解其生理机制和行为逻辑,往往需要结合实验法(如设置对照实验、模拟猎物等 )、推理法等,单纯观察无法清晰探究该过程,A错误。
B.森林资源清查,是对森林的种类、数量、分布等进行全面调查统计,主要运用调查法(包括实地勘测、数据统计等 ),并非观察法,B错误。
C.人口普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等调查方法,不是观察法,C错误。
D.观看蚂蚁的行走路线,可以在自然状态下直接用眼睛观察,适合采用观察法,D正确。
故选D。
【分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2.【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新燕啄春泥” 是燕子筑巢,筑巢是为了繁殖后代(产卵、育雏 ),体现了生物能繁殖后代的特征,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具有多种特征,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
3.【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A.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需要积极思考,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因此“不用思考”不符合观察法的要求,A错误。
B.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要全面、细致地记录观察对象的各个方面,因此“全面细致”符合观察法的要求,B正确。
C.为了更好地观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C正确。
D.科学观察要实事求是,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要及时用文字描述或绘图等形式记录下来。观察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所感知的事物,D正确。
故选A。
【分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4.【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 含羞草是一种植物,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具体来说,含羞草由多种细胞类型组成,包括表皮细胞、叶肉细胞、导管细胞等,这些细胞共同协作,完成植物的各种生理功能,A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狮子是一种动物,动物体同样是由细胞构成的。狮子的身体由数以亿计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包括肌肉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等,它们共同维持着狮子的生命活动,B选项也不符合题意。
C. 蘑菇是一种真菌,真菌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蘑菇的菌体由菌丝组成,而菌丝则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而成的。这些细胞具有真菌特有的结构和功能,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以及细胞质等,C选项同样不符合题意。
D. 流感病毒则是一种病毒,病毒与细胞有着本质的区别。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除病毒外,所有的生命形式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所有生命形式的基础,也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
5.【答案】A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绿色是地球上的植物颜色,代表岩石圈;白色是大气在阳光下的白茫茫的颜色,代表大气圈蓝色是海水的颜色,代表水圈。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圈的范围:
①大气圈的底部:主要生活着能够飞翔的鸟类和昆虫,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
②水圈的大部: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③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6.【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塞纳河是自然界中的一条河流,由水、河床、河岸等非生物成分组成,不具备生物的特征,如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A错误。B、游船是一种交通工具,由金属、塑料、木材等非生物材料制成,同样不具备生物的特征,B错误。
C、运动员是人类,具有生物的所有特征,如新陈代谢(呼吸、消化等)、生长、繁殖、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C正确。
D、“中国红”是一种颜色描述,它本身不是物体,更不是生物,只是人类用来描述物体颜色的一种方式,D错误。
故选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7.【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A错误。
B.钟乳石是自然界中由碳酸钙等矿物质沉积形成的,不具备生物体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B错误。
C.“珊瑚”是成千上万的珊瑚虫骨骼(由碳酸钙组成)在数百年至数千年的生长过程中形成,故珊瑚没有生命,不属于生物,C错误。
D.花生是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具有生长繁殖等生命现象,属于生物,D正确。
故选D。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8.【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只有明确了观察目的,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知道观察什么、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A 不符合题意。
B: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全面是指要观察到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不能遗漏重要信息;细致是要注意到细微的变化和特征;实事求是是指观察到什么现象就记录什么现象,不能主观臆造或歪曲事实,B 不符合题意。
C:科学观察有时需要较长的时间,要有计划、有耐心。因为很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C 不符合题意。
D: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观察工具。在观察一些微小的物体或结构时,就需要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D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9.【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BD、“能否自由行走”、“能否进行语言交流”、“能否进行思维活动”都不能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不符合题意;
C、“能否生长和繁殖”才是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的标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些特征是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生物的重要依据。
10.【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斑蝥在受到手指按压时,会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是一种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属于生物的应激性。A正确。
故选A。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11.【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三种生物中只有衣藻属于植物,并且较为低等,A不符合题意。
B.三种生物中只有衣藻属于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草履虫和酵母菌都必需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B不符合题意。
C.三种生物属于不同的生物类群,形态结构特征差异较大,遗传物质也存在较大差异,C不符合题意。
D.三种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并且能够完成呼吸、营养、排泄、生殖等生命活动,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的种类很多,既有单细胞植物,如衣藻,也有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细菌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中的酵母菌也是单细胞的。它们的共同点是: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12.【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A.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B.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肯定或否定回答。某学习小组准备调查某水域鱼类生存状况,预测“被污染水质会影响鱼类生存”,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作出假设,故B符合题意。
C.制定计划包括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组等,故C不符合题意。
D.通过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分析等得出结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13.【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 A. 细胞的多样性是指在生物体内,同种细胞由于基因突变、表观遗传修饰、环境影响等因素,在形态、功能、代谢和行为等方面产生的差异,A不符合题意。
B.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B不符合题意。
C. 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所以荷花是遂宁的市花,花色有红色、粉色、白色等。这体现了生物圈中的遗传多样性,C符合题意。
D.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4.【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题目中珍妮·古道尔记录的是黑猩猩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飞快下了树”“毛发耸立”等),属于在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对象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符合观察法的定义;而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均未体现题目中的研究方式特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观察法: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工具,对研究对象的行为、特征等进行观察记录的方法。
调查法:针对某一问题,通过访谈、问卷、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信息,再进行整理分析的方法。
实验法: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施加影响,探究变量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测量法:使用特定工具对研究对象的长度、重量、数量等可量化指标进行测量记录的方法。
15.【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BD.松花江畔雾凇凝结、云南石林异石林立、长江三峡两岸峭壁遮天都是一种自然现象,没有体现出生命现象,ABD不符合题意。
C.“漓江岸边树木苍翠”这句话描述的是漓江两岸的树木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体现出生命现象,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和辨识。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6.【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A. 把鲜肉切成大小相同两块,放相同广口瓶,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除了瓶口处理不同,其他条件相同 ),保证实验结果是由变量引起的, A选项正确。
B.A瓶用纱布封口,B瓶不封口,苍蝇不能落到A瓶内,能落到B内,并把A、B两瓶同时放在有苍蝇出没的适宜条件下,B瓶为对照组,A瓶为实验组,B选项正确。
C.因为蛆是苍蝇的幼虫,只有苍蝇产卵后才有可能出现。肉类腐烂是腐败细菌作用的结果。实验结果:数日后,A、B两瓶中的鲜肉均腐败,并在B玻璃瓶的腐肉上发现了蛆,A玻璃瓶内则没有蛆,因此实验的结果支持了乙同学的观点,C选项错误。
D. 重复实验可避免偶然因素影响,提高实验准确性和可靠性, 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17.【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根据题目描述,豆豆养的两只小仓鼠在一个月内长大了不少,这体现了生物的生长发育特征(②)。每天定时投喂食物,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①)。小仓鼠从一开始看到人就躲,到现在和豆豆成为了好朋友,这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④)。题目中没有直接提及小仓鼠的繁殖后代,因此③不适用。B正确。
故选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包括: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题目中描述了小仓鼠的生长、对食物的需求以及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这些都直接关联到生物的基本特征。
18.【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食物残渣排出属于排遗,不属于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符合题意;
B、虎啸对于野鹿来说相当于外界刺激,野鹿迅速逃跑是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C、兔妈妈生出可爱的小兔说明生物能繁殖,不符合题意;
D、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小兔长大后与父母很相似说明生物具有遗传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19.【答案】D
【知识点】生物学家及其贡献
【解析】【解答】A.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他创立了生物分类学,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故A不符合题意。
B.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这是进化论的核心理论,故B不符合题意。
C.1674年,列文虎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光学显微镜,并利用这台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血细胞,故C不符合题意。
D.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林奈、达尔文、列文虎克、沃森和克里克都是生物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的科学成就对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题文描述的是青蛙幼体蝌蚪变态发育成青蛙成体,此过程主要是”发育“过程,而不是”遗传“、”变异“和”繁殖“,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21.【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一特征,符合题意 。
B、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的特征 ,不符合题意。
C、破壳而出的巨鳄,鳄鱼由小长大、从蛋壳中钻出,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的特征 ,不符合题意。
D、蘑菇的生长,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
故选A。
【分析】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
22.【答案】B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 A: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维持生命所需的空气、水、阳光等条件,是生物生存的基础,A 正确。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而不是大气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下层 ,B 错误。
C: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物,这些生物生生不息,构成了活跃的生物世界,C 正确。
D: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多种生态系统 ,D 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是所有生物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3.【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题干中提到的树、儿童、黄碟、菜等都能进行呼吸作用、都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具有应激性,而选项中,树、菜属于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儿童和黄碟属于动物,体内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不是题干中提到的生物所具有的特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基本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即生物具有应激性,生物能生长发育,能繁殖后代,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能适应并能影响或改变环境。
24.【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属于遗传现象,遗传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相似,A正确。
B.仙人掌能够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错误。
C.朵朵葵花向太阳,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C正确。
D.人体排汗说明体能够排出身体的废物,属于排泄,说明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5.【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科研人员在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拍摄金丝猴的活动情况,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因为科研人员没有对金丝猴的活动进行任何干预或控制,而是通过红外相机这一辅助工具,对金丝猴的自然行为进行记录和观察,以获取关于金丝猴活动情况的信息。这种方法符合观察法的定义,即在自然状态下,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
故选B。
【分析】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文献法、调查法等。其中,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来验证假设的方法。比较法是通过对比不同对象或同一对象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来发现规律或差异。文献法是通过查阅、分析、综合文献资料,来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某一现象或问题的方法。
26.【答案】(1)发霉变质的食物会对小白鼠的肠道产生危害吗
(2)牛奶的霉变程度
(3)对照;50
(4)高;会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从实验的目的和设计可以看出,该科研小组提出的问题是发霉变质的食物会对小白鼠的肠道产生危害吗?因为实验中通过给不同组的小白鼠灌服不同霉变程度的牛奶,来观察小白鼠的肠道反应。
(2)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实验中唯一不同的条件是牛奶的霉变程度,所以实验的变量是牛奶的霉变程度。A组灌服新鲜牛奶,B组灌服霉变 50% 的牛奶,C组灌服霉变 75% 的牛奶,D组灌服霉变100%的牛奶。
(3)A组灌服新鲜的牛奶,在实验中作为对照,与其他三组形成对比,以突出不同霉变程度的牛奶对小白鼠肠道的影响。B、C、D组灌服牛奶量为50毫升,为保证单一变量原则,A组处理方式也应为灌服新鲜的牛奶50毫升。
(4)由实验结果可知,随着牛奶霉变程度的增加,即从B组的霉变50% 到D组的霉变100%,腹泻小鼠的数目从3只增加到9只。这表明牛奶的霉变程度越高,腹泻小鼠的数目越多。由此可以推断出腐败变质的食物对小白鼠的肠道会产生危害。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1)从实验的目的和设计可以看出,该科研小组提出的问题是发霉变质的食物会对小白鼠的肠道产生危害吗?因为实验中通过给不同组的小白鼠灌服不同霉变程度的牛奶,来观察小白鼠的肠道反应。
(2)实验中唯一不同的条件是牛奶的霉变程度,所以实验的变量是牛奶的霉变程度。A组灌服新鲜牛奶,B组灌服霉变 50% 的牛奶,C组灌服霉变 75% 的牛奶,D组灌服霉变100%的牛奶。
(3)A组灌服新鲜的牛奶,在实验中作为对照,与其他三组形成对比,以突出不同霉变程度的牛奶对小白鼠肠道的影响。B、C、D组灌服牛奶量为50毫升,为保证单一变量原则,A组处理方式也应为灌服新鲜的牛奶50毫升。
(4)由实验结果可知,随着牛奶霉变程度的增加,即从B组的霉变50% 到D组的霉变100%,腹泻小鼠的数目从3只增加到9只。这表明牛奶的霉变程度越高,腹泻小鼠的数目越多。由此可以推断出腐败变质的食物对小白鼠的肠道会产生危害。
27.【答案】(1)烟草浸出液浓度(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照
(2)控制单一变量
(3)抑制
(4)自己不吸烟,劝告别人也不要吸烟(远离二手烟;积极宣传吸烟对自身和他人健康的危害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1)该实验除了烟草浸出液浓度(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实验变量是烟草浸出液浓度(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蒸馏水这个组别(E组)作为对照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2)步骤②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每组放入结构完整、大小相当、数量相同的黄豆种子。
(3)通过分析数据,随着烟草浸出液浓度的增大,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可以得出结论: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4)吸烟有害健康,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自己不吸烟,劝告别人也不要吸烟;远离二手烟;积极宣传吸烟对自身和他人健康的危害等。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8.【答案】(1)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繁殖
(3)营养
(4)呼吸
(5)生长发育
(6)遗传;变异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1)红杏的枝条能够根据阳光的方向生长,这是植物对外界刺激(如光)作出反应的典型例子,这种现象称为向光性。
(2)开花结果是植物繁殖的一种方式,通过产生种子来延续后代,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3)生物需要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红杏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说明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4)红杏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这说明它进行呼吸作用。植物在呼吸作用中消耗氧气,释放能量以维持生命活动。
(5) 红杏从一粒种子发育成幼苗,再长成大树,这体现了生长发育的特征。植物从种子开始,通过细胞分裂和生长,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6)红杏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杏而不是梨,这属于遗传现象,因为它继承了亲本的遗传信息。同一株杏树上结的杏酸甜各异,这属于变异现象,说明在遗传的基础上,环境因素或基因的不同组合导致了性状的差异。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1)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红杏伸出墙外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植物通过开花和结果来繁殖后代。红杏可开花结果,反映了红杏具有繁殖的特征。
(3)生物需要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红杏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说明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4)红杏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这说明它进行呼吸作用。植物在呼吸作用中消耗氧气,释放能量以维持生命活动。
(5) 红杏从一粒种子发育成幼苗,再长成大树,这体现了生长发育的特征。植物从种子开始,通过细胞分裂和生长,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6)红杏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杏而不是梨,这属于遗传现象,因为它继承了亲本的遗传信息。同一株杏树上结的杏酸甜各异,这属于变异现象,说明在遗传的基础上,环境因素或基因的不同组合导致了性状的差异。
29.【答案】(1)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观察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1)运动员在场上挥汗如雨,汗液是人体排出的废物( 水、无机盐、尿素等 ),这体现出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这一基本特征 。
(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利用植物等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为食物。可见营养师为队员提供科学饮食并引入营养专用补剂,这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录像师录制对方的技战术特点和球员的技术动作,是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去感知、记录研究对象,这属于科学方法中的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不断产生各种废物,如汗液、尿液和二氧化碳等,并通过呼吸、排泄等方式将这些废物排出体外。运动员在场上挥汗如雨,正是生物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的具体表现 。
(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利用植物等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为食物。可见营养师为队员提供科学饮食并引入营养专用补剂,这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因此,录像师录制对方的技战术特点和球员的技术动作,这属于科学方法中的观察法。
1 / 1【北师大版2024】生物 七上(新教材)第一单元第1章 认识生物和生物学 单元测试(基础)
一、选择题
1.(2024七上·衡阳月考)观察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适合采用观察法的是(  )
A.探究响尾蛇是如何放走猎物的 B.森林资源清查
C.人口普查 D.观看蚂蚁的行走路线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A.探探究响尾蛇如何放走猎物,仅靠观察难以全面、深入了解其生理机制和行为逻辑,往往需要结合实验法(如设置对照实验、模拟猎物等 )、推理法等,单纯观察无法清晰探究该过程,A错误。
B.森林资源清查,是对森林的种类、数量、分布等进行全面调查统计,主要运用调查法(包括实地勘测、数据统计等 ),并非观察法,B错误。
C.人口普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等调查方法,不是观察法,C错误。
D.观看蚂蚁的行走路线,可以在自然状态下直接用眼睛观察,适合采用观察法,D正确。
故选D。
【分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2.(2025七上·东莞期末)“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该诗句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由细胞构成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生长发育 D.生物能繁殖后代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新燕啄春泥” 是燕子筑巢,筑巢是为了繁殖后代(产卵、育雏 ),体现了生物能繁殖后代的特征,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具有多种特征,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
3.(2022七上·高明月考)《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著作,该书中记录了大量昆虫的生活习性及特征,作者在著书过程中使用了观察法,下列不符合观察法要求的是(  )
A.不用思考 B.全面细致 C.科学测量 D.实事求是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A.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需要积极思考,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因此“不用思考”不符合观察法的要求,A错误。
B.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要全面、细致地记录观察对象的各个方面,因此“全面细致”符合观察法的要求,B正确。
C.为了更好地观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C正确。
D.科学观察要实事求是,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要及时用文字描述或绘图等形式记录下来。观察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所感知的事物,D正确。
故选A。
【分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4.(2023七上·疏勒期中)以下哪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A.含羞草 B.狮子 C.蘑菇 D.流感病毒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 含羞草是一种植物,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具体来说,含羞草由多种细胞类型组成,包括表皮细胞、叶肉细胞、导管细胞等,这些细胞共同协作,完成植物的各种生理功能,A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狮子是一种动物,动物体同样是由细胞构成的。狮子的身体由数以亿计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包括肌肉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等,它们共同维持着狮子的生命活动,B选项也不符合题意。
C. 蘑菇是一种真菌,真菌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蘑菇的菌体由菌丝组成,而菌丝则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而成的。这些细胞具有真菌特有的结构和功能,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以及细胞质等,C选项同样不符合题意。
D. 流感病毒则是一种病毒,病毒与细胞有着本质的区别。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除病毒外,所有的生命形式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所有生命形式的基础,也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
5.(2018七上·肇源期末)收看新闻联播时,首先看到转动的地球呈现绿、白、蓝三种色彩,它们分别是生物圈的(  )
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绿色是地球上的植物颜色,代表岩石圈;白色是大气在阳光下的白茫茫的颜色,代表大气圈蓝色是海水的颜色,代表水圈。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圈的范围:
①大气圈的底部:主要生活着能够飞翔的鸟类和昆虫,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
②水圈的大部: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③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6.(2025七上·南海期末)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运动员身披中国红,手举国旗乘坐游船在塞纳河巡游,热烈的氛围让网友直呼“最耀眼的中国红”。其中属于生物的是(  )
A.塞纳河 B.游船 C.运动员 D.中国红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塞纳河是自然界中的一条河流,由水、河床、河岸等非生物成分组成,不具备生物的特征,如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A错误。B、游船是一种交通工具,由金属、塑料、木材等非生物材料制成,同样不具备生物的特征,B错误。
C、运动员是人类,具有生物的所有特征,如新陈代谢(呼吸、消化等)、生长、繁殖、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C正确。
D、“中国红”是一种颜色描述,它本身不是物体,更不是生物,只是人类用来描述物体颜色的一种方式,D错误。
故选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7.(2025七上·沅江期末)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就像一座座神秘的宝库,吸引着人们去探究和发现。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 B.钟乳石 C.珊瑚 D.花生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A错误。
B.钟乳石是自然界中由碳酸钙等矿物质沉积形成的,不具备生物体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B错误。
C.“珊瑚”是成千上万的珊瑚虫骨骼(由碳酸钙组成)在数百年至数千年的生长过程中形成,故珊瑚没有生命,不属于生物,C错误。
D.花生是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具有生长繁殖等生命现象,属于生物,D正确。
故选D。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8.(2024七上·昭阳月考)观察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B.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C.科学观察有时需要较长的时间, 要有计划、 有耐心
D.科学观察不可以直接用肉眼, 必须借助观察工具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只有明确了观察目的,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知道观察什么、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A 不符合题意。
B: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全面是指要观察到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不能遗漏重要信息;细致是要注意到细微的变化和特征;实事求是是指观察到什么现象就记录什么现象,不能主观臆造或歪曲事实,B 不符合题意。
C:科学观察有时需要较长的时间,要有计划、有耐心。因为很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C 不符合题意。
D: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观察工具。在观察一些微小的物体或结构时,就需要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D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9.(2024七上·松原月考)据报道,已经有AI教师在学校“正式上岗”。AI教师是一款基于生成式AI技术的人形机器人,会说三种语言,能与学生互动。可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的是(  )
A.能否自由行走 B.能否进行语言交流
C.能否生长和繁殖 D.能否进行思维活动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BD、“能否自由行走”、“能否进行语言交流”、“能否进行思维活动”都不能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不符合题意;
C、“能否生长和繁殖”才是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的标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些特征是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生物的重要依据。
10.(2025七上·白云期末)“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是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对斑蝥的描述,斑蝥的这种行为属于生物的哪种特征(  )
A.生物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能进行呼吸 D.生物能生长繁殖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斑蝥在受到手指按压时,会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是一种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属于生物的应激性。A正确。
故选A。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11.(2025七上·岳阳期末)草履虫、酵母菌和衣藻都是仅有一个细胞的“袖珍”生物,都能进行独立的生活,这体现了(  )
A.它们都属于最低等的植物 B.它们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它们都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D.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三种生物中只有衣藻属于植物,并且较为低等,A不符合题意。
B.三种生物中只有衣藻属于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草履虫和酵母菌都必需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B不符合题意。
C.三种生物属于不同的生物类群,形态结构特征差异较大,遗传物质也存在较大差异,C不符合题意。
D.三种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并且能够完成呼吸、营养、排泄、生殖等生命活动,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的种类很多,既有单细胞植物,如衣藻,也有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细菌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中的酵母菌也是单细胞的。它们的共同点是: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12.(2025七上·射洪期末)某学习小组准备调查某水域鱼类生存状况,预测“被污染水质会影响鱼类生存”属于(  )
A.发现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订计划 D.得出结论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A.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B.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肯定或否定回答。某学习小组准备调查某水域鱼类生存状况,预测“被污染水质会影响鱼类生存”,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作出假设,故B符合题意。
C.制定计划包括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组等,故C不符合题意。
D.通过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分析等得出结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13.(2025七上·射洪期末)荷花是遂宁的市花,花色有红色、粉色、白色等。这体现了(  )
A.细胞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 A. 细胞的多样性是指在生物体内,同种细胞由于基因突变、表观遗传修饰、环境影响等因素,在形态、功能、代谢和行为等方面产生的差异,A不符合题意。
B.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B不符合题意。
C. 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所以荷花是遂宁的市花,花色有红色、粉色、白色等。这体现了生物圈中的遗传多样性,C符合题意。
D.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4.“一只雄黑猩猩飞快下了树,并且不慌不忙地向我走来。当走到离我两三步远时,它站住了,毛发耸立起来,样子凶暴可怕……”这是珍妮·古道尔对黑猩猩的一段记录。此时,珍妮·古道尔运用了哪种研究方法(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量法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题目中珍妮·古道尔记录的是黑猩猩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飞快下了树”“毛发耸立”等),属于在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对象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符合观察法的定义;而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均未体现题目中的研究方式特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观察法: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工具,对研究对象的行为、特征等进行观察记录的方法。
调查法:针对某一问题,通过访谈、问卷、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信息,再进行整理分析的方法。
实验法: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施加影响,探究变量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测量法:使用特定工具对研究对象的长度、重量、数量等可量化指标进行测量记录的方法。
15.(2025七上·武威期末)巍巍中华,壮美辽阔,美不胜收。下列对“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表述中,蕴含生命现象的是(  )
A.松花江畔雾凇凝结 B.云南石林异石林立
C.漓江岸边树木苍翠 D.长江三峡两岸峭壁遮天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BD.松花江畔雾凇凝结、云南石林异石林立、长江三峡两岸峭壁遮天都是一种自然现象,没有体现出生命现象,ABD不符合题意。
C.“漓江岸边树木苍翠”这句话描述的是漓江两岸的树木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体现出生命现象,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和辨识。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6.(2024七上·兴宁月考)“腐肉生蛆”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甲、乙两同学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如下图),他们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把一块鲜肉切成大小相同的两块,分别放在相同的两个广口玻璃瓶里,将上述两组瓶子分别标上A和 B,在A玻璃瓶口覆盖纱布,B玻璃瓶口敞开,并把A、B两瓶同时放在有苍蝇出没的条件适宜的地方,这样就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数日后,A、B两瓶中的鲜肉均腐败,在A 玻璃瓶的腐肉中未发现蛆。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把一块鲜肉切成大小相同的两块,分别放在相同的两个广口玻璃瓶里,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B.对照组为B瓶
C.实验的结果支持了甲同学的观点
D.为了提高该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可以采用重复实验的方法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A. 把鲜肉切成大小相同两块,放相同广口瓶,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除了瓶口处理不同,其他条件相同 ),保证实验结果是由变量引起的, A选项正确。
B.A瓶用纱布封口,B瓶不封口,苍蝇不能落到A瓶内,能落到B内,并把A、B两瓶同时放在有苍蝇出没的适宜条件下,B瓶为对照组,A瓶为实验组,B选项正确。
C.因为蛆是苍蝇的幼虫,只有苍蝇产卵后才有可能出现。肉类腐烂是腐败细菌作用的结果。实验结果:数日后,A、B两瓶中的鲜肉均腐败,并在B玻璃瓶的腐肉上发现了蛆,A玻璃瓶内则没有蛆,因此实验的结果支持了乙同学的观点,C选项错误。
D. 重复实验可避免偶然因素影响,提高实验准确性和可靠性, 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17.(2025七上·自贡期末)豆豆养了两只小仓鼠,每天定时投喂食物,一个月后小仓鼠长大了不少,从一开始看到人就躲,到现在和豆豆成为了好朋友。以上对小仓鼠的叙述,体现了生物特征中的(  )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③生物能够繁殖后代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根据题目描述,豆豆养的两只小仓鼠在一个月内长大了不少,这体现了生物的生长发育特征(②)。每天定时投喂食物,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①)。小仓鼠从一开始看到人就躲,到现在和豆豆成为了好朋友,这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④)。题目中没有直接提及小仓鼠的繁殖后代,因此③不适用。B正确。
故选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包括: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题目中描述了小仓鼠的生长、对食物的需求以及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这些都直接关联到生物的基本特征。
18.(2024七上·澄海期末) 2023年春晚吉祥物“兔圆圆”的原型是哺乳动物“安徽模鼠兔”。下列与兔相关的事例与其体现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
选项 事例 生物特征
A 兔子爱吃萝卜,消化后食物残渣排出 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B 听到虎啸,兔子快速奔跑 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 兔妈妈生出可爱的小兔 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 小兔长大后与父母很相似 生物具有遗传的特征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食物残渣排出属于排遗,不属于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符合题意;
B、虎啸对于野鹿来说相当于外界刺激,野鹿迅速逃跑是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C、兔妈妈生出可爱的小兔说明生物能繁殖,不符合题意;
D、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小兔长大后与父母很相似说明生物具有遗传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19.(2024七上·珠海期中)以下科学家的工作成就与其意义对应有误的是(  )
A.林奈创立分类学——统一生物的命名法
B.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C.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对生物细胞进行显微观察
D.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单螺旋结构——标志着生物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学家及其贡献
【解析】【解答】A.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他创立了生物分类学,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故A不符合题意。
B.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这是进化论的核心理论,故B不符合题意。
C.1674年,列文虎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光学显微镜,并利用这台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血细胞,故C不符合题意。
D.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林奈、达尔文、列文虎克、沃森和克里克都是生物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的科学成就对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024七上·柴桑月考)我们都知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长出了四条腿,尾巴也逐渐变短直至消失。这些变化最符合下列哪一特征(  )
A.遗传 B.变异 C.发育 D.繁殖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题文描述的是青蛙幼体蝌蚪变态发育成青蛙成体,此过程主要是”发育“过程,而不是”遗传“、”变异“和”繁殖“,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21.(2023七上·永定期中)以下图片中体现的生物特征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A.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B.种子的萌发
C.破壳而出的巨鳄
D.蘑菇的生长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一特征,符合题意 。
B、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的特征 ,不符合题意。
C、破壳而出的巨鳄,鳄鱼由小长大、从蛋壳中钻出,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的特征 ,不符合题意。
D、蘑菇的生长,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
故选A。
【分析】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
22.(2024七上·兴宁月考)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里有维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等条件
B.包括大气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下层
C.有一个生生不息的生物世界
D.包括多种生态系统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 A: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维持生命所需的空气、水、阳光等条件,是生物生存的基础,A 正确。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而不是大气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下层 ,B 错误。
C: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物,这些生物生生不息,构成了活跃的生物世界,C 正确。
D: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多种生态系统 ,D 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是所有生物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3.(2023七上·永年期中)“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中的树、儿童、黄蝶、菜都是生物,下列不属于这些生物都具有的特征是(  )
A.能进行呼吸作用 B.能进行光合作用
C.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题干中提到的树、儿童、黄碟、菜等都能进行呼吸作用、都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具有应激性,而选项中,树、菜属于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儿童和黄碟属于动物,体内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不是题干中提到的生物所具有的特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基本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即生物具有应激性,生物能生长发育,能繁殖后代,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能适应并能影响或改变环境。
24.(2022七上·诸城月考)下面所述的生命现象与其实例不相符的是(  )
A.生物具有遗传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生物能影响环境——仙人掌的叶呈刺状
C.生物具有应激性——朵朵葵花向太阳
D.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人体排汗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属于遗传现象,遗传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相似,A正确。
B.仙人掌能够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错误。
C.朵朵葵花向太阳,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C正确。
D.人体排汗说明体能够排出身体的废物,属于排泄,说明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5.(2025七上·自贡期末)科研人员在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拍摄了金丝猴的活动情况。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比较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科研人员在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拍摄金丝猴的活动情况,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因为科研人员没有对金丝猴的活动进行任何干预或控制,而是通过红外相机这一辅助工具,对金丝猴的自然行为进行记录和观察,以获取关于金丝猴活动情况的信息。这种方法符合观察法的定义,即在自然状态下,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
故选B。
【分析】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文献法、调查法等。其中,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来验证假设的方法。比较法是通过对比不同对象或同一对象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来发现规律或差异。文献法是通过查阅、分析、综合文献资料,来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某一现象或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探究题
26.(2024七上·丰城开学考)为了探究发霉变质的食物是否会对小白鼠的肠道产生危害,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①取若干只体重为100g,生理状态、健康状态等方面良好且基本相同的小白鼠。
②把小白鼠随机分成5组,雌雄各半,并平均分为A、B、C、D组。
③向A组小白鼠体内灌入新鲜的牛奶,将不同霉变程度的牛奶分别灌入B、C、D组小白鼠体内。除喂养的食物外,四组小白鼠的生存条件相同且适宜,统计小白鼠腹泻数量。
组别 小白鼠数量(只) 处理方式 腹泻的小白鼠数量(只)
A 10 灌服新鲜的牛奶_____毫升 0
B 10 灌服霉变50%的牛奶50毫升 3
C 10 灌服霉变75%的牛奶50毫升 6
D 10 灌服霉变100%的牛奶50毫升 9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科研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
(2)该实验的变量是    。
(3)A组的作用是   ,其处理方式为灌服新鲜的牛奶    毫升。
(4)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牛奶的霉变程度越   ,腹泻小鼠的数目越多。由此可知:腐败变质的食物对小白鼠的肠道   (填“会”或“不会”)产生危害。
【答案】(1)发霉变质的食物会对小白鼠的肠道产生危害吗
(2)牛奶的霉变程度
(3)对照;50
(4)高;会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从实验的目的和设计可以看出,该科研小组提出的问题是发霉变质的食物会对小白鼠的肠道产生危害吗?因为实验中通过给不同组的小白鼠灌服不同霉变程度的牛奶,来观察小白鼠的肠道反应。
(2)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实验中唯一不同的条件是牛奶的霉变程度,所以实验的变量是牛奶的霉变程度。A组灌服新鲜牛奶,B组灌服霉变 50% 的牛奶,C组灌服霉变 75% 的牛奶,D组灌服霉变100%的牛奶。
(3)A组灌服新鲜的牛奶,在实验中作为对照,与其他三组形成对比,以突出不同霉变程度的牛奶对小白鼠肠道的影响。B、C、D组灌服牛奶量为50毫升,为保证单一变量原则,A组处理方式也应为灌服新鲜的牛奶50毫升。
(4)由实验结果可知,随着牛奶霉变程度的增加,即从B组的霉变50% 到D组的霉变100%,腹泻小鼠的数目从3只增加到9只。这表明牛奶的霉变程度越高,腹泻小鼠的数目越多。由此可以推断出腐败变质的食物对小白鼠的肠道会产生危害。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1)从实验的目的和设计可以看出,该科研小组提出的问题是发霉变质的食物会对小白鼠的肠道产生危害吗?因为实验中通过给不同组的小白鼠灌服不同霉变程度的牛奶,来观察小白鼠的肠道反应。
(2)实验中唯一不同的条件是牛奶的霉变程度,所以实验的变量是牛奶的霉变程度。A组灌服新鲜牛奶,B组灌服霉变 50% 的牛奶,C组灌服霉变 75% 的牛奶,D组灌服霉变100%的牛奶。
(3)A组灌服新鲜的牛奶,在实验中作为对照,与其他三组形成对比,以突出不同霉变程度的牛奶对小白鼠肠道的影响。B、C、D组灌服牛奶量为50毫升,为保证单一变量原则,A组处理方式也应为灌服新鲜的牛奶50毫升。
(4)由实验结果可知,随着牛奶霉变程度的增加,即从B组的霉变50% 到D组的霉变100%,腹泻小鼠的数目从3只增加到9只。这表明牛奶的霉变程度越高,腹泻小鼠的数目越多。由此可以推断出腐败变质的食物对小白鼠的肠道会产生危害。
27.(2024七上·昭通期末)2023年5月31日是第35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青少年,远离传统烟草产品和电子烟。”为了了解烟草对生物的危害,小李和同学们开展了“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具体过程如下:
①用香烟和蒸馏水制成烟草浸出液,通过稀释,得到25%、50%、75%的烟草浸出液;
②取5个大培养皿,编号,铺上卫生纸,均放入结构完整、大小相当的50粒黄豆种子:
③在培养皿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将装置放在室温条件下;
④每天向培养皿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相应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和蒸馏水;
⑤5天后统计种子的发芽率。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黄豆种子数 烟草浸出液浓度 第5天的发芽率
A 50 100% 26%
B 50 75% 44%
C 50 50% 64%
D 50 25% 82%
E 50 蒸馏水 96%
(1)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蒸馏水这个组别(E组)在实验中起   作用。
(2)步骤②每组放入结构完整、大小相当、数量相同的黄豆种子的目的是   。
(3)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的萌发有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4)吸烟有害健康,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如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   。(写出1条即可)
【答案】(1)烟草浸出液浓度(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照
(2)控制单一变量
(3)抑制
(4)自己不吸烟,劝告别人也不要吸烟(远离二手烟;积极宣传吸烟对自身和他人健康的危害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1)该实验除了烟草浸出液浓度(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实验变量是烟草浸出液浓度(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蒸馏水这个组别(E组)作为对照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2)步骤②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每组放入结构完整、大小相当、数量相同的黄豆种子。
(3)通过分析数据,随着烟草浸出液浓度的增大,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可以得出结论: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4)吸烟有害健康,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自己不吸烟,劝告别人也不要吸烟;远离二手烟;积极宣传吸烟对自身和他人健康的危害等。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三、综合应用题
28.(2024七上·孝南期中)中华诗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强烈的跨学科性。在许多诗词中涉及对生命现象的准确描绘。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作答。
(1)红杏的枝条能够受到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伸出墙外,表现出红杏具有能   的特征。
(2)红杏伸到墙外的枝条可以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   的特征。
(3)红杏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这反映了红杏的生活需要   。
(4)红杏可以从空气中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说明红杏可以进行   。
(5)这棵杏树是由一粒种子发育成幼苗,再长成了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讲,红杏具有   的特征。
(6)红杏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杏而不是梨,这属于   现象;同一株杏树上结的杏酸甜各异,这属于   现象。
【答案】(1)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繁殖
(3)营养
(4)呼吸
(5)生长发育
(6)遗传;变异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1)红杏的枝条能够根据阳光的方向生长,这是植物对外界刺激(如光)作出反应的典型例子,这种现象称为向光性。
(2)开花结果是植物繁殖的一种方式,通过产生种子来延续后代,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3)生物需要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红杏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说明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4)红杏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这说明它进行呼吸作用。植物在呼吸作用中消耗氧气,释放能量以维持生命活动。
(5) 红杏从一粒种子发育成幼苗,再长成大树,这体现了生长发育的特征。植物从种子开始,通过细胞分裂和生长,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6)红杏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杏而不是梨,这属于遗传现象,因为它继承了亲本的遗传信息。同一株杏树上结的杏酸甜各异,这属于变异现象,说明在遗传的基础上,环境因素或基因的不同组合导致了性状的差异。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1)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红杏伸出墙外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植物通过开花和结果来繁殖后代。红杏可开花结果,反映了红杏具有繁殖的特征。
(3)生物需要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红杏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说明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4)红杏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这说明它进行呼吸作用。植物在呼吸作用中消耗氧气,释放能量以维持生命活动。
(5) 红杏从一粒种子发育成幼苗,再长成大树,这体现了生长发育的特征。植物从种子开始,通过细胞分裂和生长,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6)红杏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杏而不是梨,这属于遗传现象,因为它继承了亲本的遗传信息。同一株杏树上结的杏酸甜各异,这属于变异现象,说明在遗传的基础上,环境因素或基因的不同组合导致了性状的差异。
29.(2024七上·宝安期中)阅读以下材料,请从生物学的角度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4年5月22日,在2023—2024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总决赛第四场比赛中,辽宁男篮客场104比95战胜新疆男篮,以总比分4比0夺得赛季总冠军,从而实现CBA总决赛三连冠,建立了“辽篮王朝”。总决赛过程中,辽宁男篮几位国内主力球员表现出色,例如:后卫赵继伟能够根据队友跑动位置精准传球,被誉为“球队大脑”;中锋韩德君尽管年龄已经是37岁,但依然能实现多次盖帽(封盖对方的投篮);小前锋张镇麟不惜体力盯防对方外援,在场上挥汗如雨,几乎打满全场。
材料二辽篮夺冠完全是依靠团队力量。辽篮教练组每场比赛结束后,不顾疲劳,经常连夜通过录像,研究对手主力球员的运动规律和技术特点,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策略。辽宁队的保障团队配备有队医、康复师、营养师、训练师、录像分析师等,在引入康复设备同时还为队员引入营养专用补剂,这些都是有力的后勤保障。
(1)材料一中,给队友的精准传球、对对方投篮的“盖帽”,都体现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运动员在场上挥汗如雨,体现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
(2)材料二中,营养师为队员提供科学饮食并引入营养专用补剂,这体现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
(3)录像师录制对方的技战术特点和球员的技术动作,这属于科学方法中的   法。
【答案】(1)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观察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1)运动员在场上挥汗如雨,汗液是人体排出的废物( 水、无机盐、尿素等 ),这体现出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这一基本特征 。
(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利用植物等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为食物。可见营养师为队员提供科学饮食并引入营养专用补剂,这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录像师录制对方的技战术特点和球员的技术动作,是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去感知、记录研究对象,这属于科学方法中的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不断产生各种废物,如汗液、尿液和二氧化碳等,并通过呼吸、排泄等方式将这些废物排出体外。运动员在场上挥汗如雨,正是生物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的具体表现 。
(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利用植物等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为食物。可见营养师为队员提供科学饮食并引入营养专用补剂,这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因此,录像师录制对方的技战术特点和球员的技术动作,这属于科学方法中的观察法。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