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27 15:2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古代壁画是人类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壁画所处的环境相对封闭、幽暗、潮湿,易滋生微生物,导致壁画受损。如图所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出高速喷射带负电的粒子杀灭微生物的机器人来保护壁画,该粒子可能是(  )
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2.(2分)下列做法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拍打衣服除尘 B.跳远时助跑
C.坐车系安全带 D.将盆中的水泼出
3.(2分)优美的词句可以勾画出人与自然的美妙与和谐,下列词语中描述扩散现象的是(  )
A.波涛汹涌 B.烟雨蒙蒙 C.花香四溢 D.落叶纷飞
4.(2分)如图所示,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二号”实验室天和核心舱机械臂正在抓取物件。下列工具在使用时与机械臂抓取物件属于同一类杠杆的是(  )
A.天平
B.筷子
C.羊角锤
D.核桃夹
5.(2分)如图,将装满纯净水的桶(约40cm高)开口朝下放在水中,结果是(  )
A.桶内的水将流出一部分
B.桶内的水将全部流出
C.仍然是满桶水
D.无法判断
6.(2分)如图所示,重为1N的磁性板擦吸附在竖直黑板上静止时,黑板对板擦的吸引力为2N,则下列关于板擦受到摩擦力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1N,竖直向上 B.1N,竖直向下
C.2N,竖直向上 D.不受摩擦力
7.(2分)如图所示,2025年4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在返回舱减速下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返回舱的动能增大
B.返回舱的重力势能减小
C.返回舱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返回舱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8.(2分)一个普通的中学生,双脚站在地面上时,他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  )
A.1.5×102Pa B.1.5×103Pa C.1.5×104Pa D.1.5×105Pa
9.(2分)我国南北朝时期成书的《关尹子 九药篇》中说:“瓶存两孔,以水实之,倒泻;闭一则水不下。”意思是瓶上有两个小孔,闭住一个,水就流不出来,主要是由于(  )
A.摩擦力的作用 B.浮力的作用
C.液体压强的作用 D.大气压强的作用
10.(2分)下列有关机械做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效率越高的机械,功率越大
B.越省力的机械,其功率就越大
C.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效率越高
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
11.(2分)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国重器”频频进入我们的视野。下列有关“大国重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的“脚”较为宽大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B.“运﹣20鲲鹏”运输机在高空飞行时利用了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大的原理
C.“奋斗者号”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过程中受到海水的压强不变
D.“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后加速上升过程中动能保持不变
12.(2分)将新鲜度不同的甲、乙两鸡蛋放入水中,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乙体积相等,甲受到的浮力小
B.若甲、乙质量相等,甲受到的浮力大
C.向杯中加盐水后,甲可能上浮
D.向杯中加盐水后,乙可能下沉
13.(2分)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有以下四步实验操作,最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丙→甲→丁→乙
C.甲→丙→乙→丁 D.丁→丙→乙→甲
14.(2分)2025年6月5日,临沂市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比赛圆满落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击打排球时,力只改变了排球的形状
B.排球离开手后,由于受到惯性作用,在空中继续飞行
C.排球在空中飞行时,运动员对球没有做功
D.排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处于平衡状态
15.(2分)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150N的拉力,使重为1200N的物体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绳重及轮与轴的摩擦),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物重的0.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该滑轮组可以省功
B.动滑轮所受的重力为60N
C.工人拉力做功的功率为30W
D.增大物体的重力,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变
二、填空与作图题:本题共5小题,填空每空1分,作图1分,共15分。
16.(3分)如图甲所示,放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用方向不变的力F向右推物体,推力F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0~2s推力做功为     J;2~4s物体受到的推力     摩擦力(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第5s时,推力的功率为     W。
17.(3分)小明在公园散步时,发现园艺工人正在修剪绿植。如图是园艺工人修剪树枝时使用的剪刀,锋利的刀刃可以     ;如果树枝太硬不容易剪断,园艺工人常把枝条尽量往轴心“O”点处     (选填“靠近”或“远离”);把手间的弹簧被压缩时,可以储存一定的     能。
18.(3分)杆秤是凝聚了华夏智慧的产物,与尺、斗并称中国传统度量衡三大件,小明自制了一把杆秤,如图所示,使用时将货物挂在A点秤钩上,用手提起秤纽C或D,移动秤砣N在秤杆上的位置(秤砣最远可移至B点),当秤杆水平平衡时,根据秤砣的位置可以在秤杆上读出货物的质量。秤杆、秤钩和秤纽的质量忽略不计。已知秤砣的质量是0.4kg,AD长为2cm,DC长为3cm,CB长为20cm。(g取10N/kg)求:
(1)用手提起秤纽C,当货物重12N时,秤砣到C点的距离为     cm;
(2)用手提起秤纽     (选填“C”或“D”)时,杆秤可称量的货物质量最大,可算出这个最大质量是     kg。
19.(3分)临沂市八年级学生科学实验比赛即将拉开帷幕,如图所示,物理代表队的同学设计了、用滑轮组(图中没有画出)和一个大量程弹簧测力计测量电动车的重量的装置。电动车被匀速拉起30cm用时10s,绳子自由端的移动速度为0.09m/s。已知动滑轮总重为100N,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00N,不计绳重和摩擦,g取10N/kg,试分析:
(1)滑轮组中共有     段绳子承担物重;
(2)电动车的质量为     kg,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20.(3分)如图甲是一款电脑鼠标,它的按键可看作简单的杠杆,如图乙所示,AO为按键:
(1)此杠杆的支点是     点,是     杠杆;
(2)请在图乙中画出A点按下按键的最小动力F1。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共30分。
21.(8分)小明发现大多数深海鱼看上去只有薄薄的一片。为什么深海鱼类身体会扁扁的呢?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这与它们长期生活在深海有关。于是他想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利用如图甲所示的仪器探究液体的压强,空金属盒上蒙上橡皮膜构成的探头,发现U形管中液面左低右高,说明该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下一步应该     ;
(2)将探头放入液体中,发现橡皮膜发生形变,可以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的     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3)将探头放入水中不同深度的情况,如图乙、丙所示。分析实验现象,可初步得出结论:    ;
(4)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小明接着将浓盐水缓慢倒入图丙所示容器的水中(液体未溢出、探头位置不变),静置待盐水均匀混合后,观察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发生了变化,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小明得出结论的实验过程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的理由是     ;
(5)通过学习,小明利用掌握的液体压强知识测量实验所用盐水的密度,实验装置如图戊所示。
①向容器左侧倒入适量的水,橡皮膜向     凸起;
②再向容器右侧缓慢倒入盐水,直至橡皮膜恢复原状;
③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水面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为h1,盐水液面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为h2;
④则该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盐水=     。(用h1、h2和ρ水表示)
22.(6分)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浸入深度h/cm 2 4 6 8 10
测力计示数/N 2.8 2.6 2.4 2.4 2.4
(1)使用前将弹簧测力计在     (选填“竖直”或“水平”)方向上校零;
(2)把一个不规则小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出小石块的重力为G=3N。然后将小石块缓慢浸入装满水的溢水杯,并收集溢出的水,同时记录小石块在不同浸入深度时测力计的示数F,如上表所示,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中画出物块所受浮力F浮随h变化的图像;
(3)分析图像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深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4)分析数据可得: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
(5)若将小石块浸没在酒精中,重复上述实验,在浸没过程中,小石块在浸入深度相同时所受浮力F浮与在水中相比     (选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     。
23.(8分)如图,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1)实验前,如图甲所示,杠杆静止,此时杠杆     (选填“处于”或“不处于”)平衡状态;
(2)如图乙所示,杠杆恰好水平静止,若将底座左下角物块M取走后,不调节平衡螺母,杠杆     (选填“仍能”或“不能”)保持水平位置静止;
(3)如图丙所示,已知每个钩码重为0.5N,则A处竖直向下施力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若将两侧钩码、弹簧测力计的悬点均向支点O移近一格,要继续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高考扁担女生刘燕挑着行李回家引发热议,如图丁所示,某同学在挑水时,感觉后面水桶有些偏重挑不动。请你给出一种既能使水桶顺利挑起来,又不增大肩膀所受的压力的方案:    ;(合理即可)
(5)图戊是小明用细线吊起萝卜,调节细线位置,萝卜恰好在水平位置静止,以细线所在位置为界线切分萝卜,切开后两块萝卜的质量大小关系为mA    (选填“>”“=”或“<”)mB;
(6)学习了功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思考:实验记录表头上的:“F1l1/(N m)”的单位“N m”能否换成功的单位“J”,根据机械功的定义,你觉得可以换吗?说说你的看法。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换,因为     。
24.(8分)兴趣小组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1)他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让金属球从斜槽的某一高度静止释放,撞击木块,观察木块滑行距离。实验中探究的动能是指     (填序号);
A.小球在斜面上的动能
B.小球到达水平面撞击木块前的动能
C.小球撞击木块后的动能
D.木块被小球撞击后的动能
(2)分析甲、丙两图的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到的结论是:    ;
(3)①小球从斜面上由静止下滑,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     能;
②本实验中若有两次木块滑出桌面,将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探究目的。
③本实验除了应用控制变量法,还应用了     法。
(4)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木块所受的重力与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     (选填“相互作用力”或“平衡力”)。
(5)交通法禁止车辆超速、超载行驶,用甲、乙两图的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可以解释车辆     (选填“超载”或“超速”)行驶时危险性大的原因。
(6)为了验证同时超速和超载带来的交通危害更大,可以做第四次实验,让     。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3小题,共25分。
25.(8分)2025年4月28日,全球首艘高速可潜无人艇“蓝鲸号”下水,如图所示。其体积为12m3,依靠智能压载水舱系统进行浮沉调节,可实现数十米深的下潜、静态悬浮和水下航行。(近海海水密度取ρ海水=1×103kg/m3,g取10N/kg)求:
(1)“蓝鲸号”在近海悬浮时,距海面20m处的顶部受到海水的压强;
(2)“蓝鲸号”在近海浸没时,由最大深度处上浮10m的过程中,海水的浮力对潜艇做功;
(3)若“蓝鲸号”从近海水平潜行至远海,海水密度突变为1.03×103kg/m3时,至少应增加多少自重才能防止上浮。
26.(9分)如图所示,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用滑轮组提升物体A,工人对绳子的自由端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F为500N,物体A被竖直匀速提升1m,用时10s,动滑轮的重力为150N。不计绳重和轴摩擦。
(1)画出图中工人的受力示意图;(图形中O点为重心,所有的力都标在重心上)
(2)求绳端拉力的功率;
(3)求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若用该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B,物体B所受重力大于物体A所受重力,请你通过分析说明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如何变化。
27.(8分)桔槔(jiegao)俗称“吊杆”“称杆”,是一种原始的汲水工具。桔槔的结构,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杠杆。如图所示,其上端的横长杆相当于硬棒,横长杆的中间由竖木支撑或悬吊起来,相当于支点。横杆的一端用绳子与汲器(提水的容器)相连,另一端绑上或悬上一块重石头。
当不提水时,横长杆的绑重石端位置较低,横长杆的汲器端位置较高;当要提水时,人用力向下拉绳子使汲器下降到水面以下并让水流入汲器,与此同时另一端石头的位置则上升。当汲器装满水后,就让另一端石头下降,通过杠杆作用,就可将汲器提升。这样汲水过程的主要用力方向是向下,由于向下用力可以借助人的体重,因而给人以轻松的感觉,也就大大减少了人们提水的疲劳程度。这种提水工具,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主要灌溉机械。
(1)杠杆在生活及生产中无处不在,有的能省力,有的能省距离。人用力向下拉绳子时,桔槔的结构相当于一个     (选填“费距离”或“省距离”)杠杆;
(2)水桶在露出水面之前匀速上升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桶受到的重力     水桶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使用更大的水桶一次取更多的水时,为了更省力,在不改变末端重物的位置的情况下,末端重物的质量应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图乙是桔槔的模型,若BO=1m,AO=2m,空水桶重为20N,石头重为100N,则古人汲水时所用的竖直向下的最小力为     N;
(5)有同学说桔槔另一端绑上的大石头越重越好,这种说法正确吗?    ,理由是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D C C B C A B C D D A
题号 12 13 14 15
答案 C B C B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古代壁画是人类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壁画所处的环境相对封闭、幽暗、潮湿,易滋生微生物,导致壁画受损。如图所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出高速喷射带负电的粒子杀灭微生物的机器人来保护壁画,该粒子可能是(  )
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解答】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出高速喷射带负电的粒子杀灭微生物的机器人来保护壁画,该粒子可能是电子,原子核和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2分)下列做法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拍打衣服除尘 B.跳远时助跑
C.坐车系安全带 D.将盆中的水泼出
【解答】解:A、拍打衣服除尘,是利用灰尘的惯性来使灰尘与衣服脱离,故A不合题意;
B、跳远时助跑,是利用人的惯性来提高跳远成绩,故B不合题意;
C、坐车系安全带,可以防止紧急刹车时,人由于惯性向前冲而可能发生的伤害,故C符合题意;
D、将盆中的水泼出时,盆在手的作用下停止运动,水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是利用了水的惯性,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3.(2分)优美的词句可以勾画出人与自然的美妙与和谐,下列词语中描述扩散现象的是(  )
A.波涛汹涌 B.烟雨蒙蒙 C.花香四溢 D.落叶纷飞
【解答】解:A、波涛汹涌属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肉眼都能看到,不属于分子的运动,故A不合题意;
B、烟雨蒙蒙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肉眼都能看到,不属于分子的运动,故B不合题意;
C、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的香味,属于分子运动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
D、落叶纷飞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肉眼都能看到,不属于分子的运动,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4.(2分)如图所示,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二号”实验室天和核心舱机械臂正在抓取物件。下列工具在使用时与机械臂抓取物件属于同一类杠杆的是(  )
A.天平
B.筷子
C.羊角锤
D.核桃夹
【解答】解:机械臂抓取物件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
A、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属于等臂杠杆,故A不符合题意;
B、使用筷子夹取食物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B符合题意;
C、使用羊角锤拔钉子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C不符合题意;
D、使用核桃夹夹核桃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2分)如图,将装满纯净水的桶(约40cm高)开口朝下放在水中,结果是(  )
A.桶内的水将流出一部分
B.桶内的水将全部流出
C.仍然是满桶水
D.无法判断
【解答】解:大气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远高于40cm,所以桶中仍然是满桶水。除非桶内混入少量的空气,桶内的水才可能流出一部分,而桶内的水如果全部流出那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桶破了一个洞,与外界的空气连通了。
故选:C。
6.(2分)如图所示,重为1N的磁性板擦吸附在竖直黑板上静止时,黑板对板擦的吸引力为2N,则下列关于板擦受到摩擦力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1N,竖直向上 B.1N,竖直向下
C.2N,竖直向上 D.不受摩擦力
【解答】解:板擦吸附在竖直黑板上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竖直方向的受力情况是: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与之平衡的摩擦力,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为1N,方向相反为竖直向上。
故选:A。
7.(2分)如图所示,2025年4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在返回舱减速下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返回舱的动能增大
B.返回舱的重力势能减小
C.返回舱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返回舱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解答】解:A.减速降落阶段返回舱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动能减小,故A错误;
BCD.由题意知,返回舱下降速度急剧减小,这一过程中返回舱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减小,动能减小,所以机械能减小,此过程中动能没有转化为重力势能,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8.(2分)一个普通的中学生,双脚站在地面上时,他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  )
A.1.5×102Pa B.1.5×103Pa C.1.5×104Pa D.1.5×105Pa
【解答】解:中学生平均体重约为500N,两脚的总面积约为0.05m2,则他对地面的压强为:P1.0×104Pa。
故选:C。
9.(2分)我国南北朝时期成书的《关尹子 九药篇》中说:“瓶存两孔,以水实之,倒泻;闭一则水不下。”意思是瓶上有两个小孔,闭住一个,水就流不出来,主要是由于(  )
A.摩擦力的作用 B.浮力的作用
C.液体压强的作用 D.大气压强的作用
【解答】解:瓶上有两个小孔,两个小孔都不闭住时,瓶内、外气压相等,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出来;闭住一个小孔时,会使瓶内气压小于瓶外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就流不出来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2分)下列有关机械做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效率越高的机械,功率越大
B.越省力的机械,其功率就越大
C.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效率越高
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
【解答】解:A、功率与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两者之间没有关系,故A错误;
B、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与机械是否省力无关,故B错误;
C、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有用功较多,总功不确定,机械效率不能确定。故C错误;
D、功率描述的是物体做功的快慢,所以功率越大的物体,做功越快。故D正确。
故选:D。
11.(2分)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国重器”频频进入我们的视野。下列有关“大国重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的“脚”较为宽大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B.“运﹣20鲲鹏”运输机在高空飞行时利用了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大的原理
C.“奋斗者号”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过程中受到海水的压强不变
D.“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后加速上升过程中动能保持不变
【解答】解:A.月球探测器的“脚”较为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正确;
B.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运输机在高空飞行是利用此原理,故B错误;
C.“奋斗者号”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过程中,海水的深度增大,据p=ρgh知,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大,故C错误;
D.“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后加速上升过程中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12.(2分)将新鲜度不同的甲、乙两鸡蛋放入水中,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乙体积相等,甲受到的浮力小
B.若甲、乙质量相等,甲受到的浮力大
C.向杯中加盐水后,甲可能上浮
D.向杯中加盐水后,乙可能下沉
【解答】解:A.甲沉底,乙漂浮,若甲、乙体积相等,乙排开液体的体积小,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乙受到的浮力比甲小,故A错误;
B.若甲、乙质量相等,由G=mg可知,甲、乙重力相等,甲沉底,浮力小于重力,乙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则甲受到的浮力小,故B错误;
C.向杯中加盐水后,液体密度增大,由F浮=ρ液gV排可知,甲受到的浮力增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甲会上浮,故C正确;
D.向杯中加盐水后,液体密度增大,由F浮=ρ液gV排可知,乙受到的浮力增大,乙始终漂浮,不会下沉,故D错误。
故选:C。
13.(2分)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有以下四步实验操作,最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丙→甲→丁→乙
C.甲→丙→乙→丁 D.丁→丙→乙→甲
【解答】解:为了使小桶在接水之后可直接计算溢出水的重力,应先测量空桶的重,然后再测出石块的重力,并直接浸入水中观察测力计的示数,最后测排出的水和小桶的总重,求排出水的重力,因此,合理的顺序应为:丙→甲→丁→乙;
故选:B。
14.(2分)2025年6月5日,临沂市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比赛圆满落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击打排球时,力只改变了排球的形状
B.排球离开手后,由于受到惯性作用,在空中继续飞行
C.排球在空中飞行时,运动员对球没有做功
D.排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处于平衡状态
【解答】解:A.手击打排球时,力不但改变了排球的形状,也改变了排球的运动状态,故A错误;
B.惯性是物体的基本属性,排球离开手后,由于惯性,在空中继续飞行,不能说是惯性作用,故B错误;
C.排球在空中由于惯性继续飞行时,没有推力的作用,运动员对球没有做功,故C正确;
D.排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只受到重力作用,是非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15.(2分)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150N的拉力,使重为1200N的物体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绳重及轮与轴的摩擦),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物重的0.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该滑轮组可以省功
B.动滑轮所受的重力为60N
C.工人拉力做功的功率为30W
D.增大物体的重力,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变
【解答】解:A、由功的原理可知,使用滑轮组不能省功,故A错误;
B、由题意可知,物体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f=0.2G=0.2×1200N=240N,
由图可知n=2,由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f+G动)可知,动滑轮的重力:G动=nF﹣f=2×150N﹣240N=60N,故B正确;
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nv物=2×0.2m/s=0.4m/s,
工人所用拉力做功的功率:PFv=150N×0.4m/s=60W,故C错误;
D、由物体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恒为物重的0.2倍可知,增大物体的重力后物体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增大,
由W有=fs物可知,物体移动距离相同时,有用功W有增大,额外功W额外不变;
由η可知,有用功W有增大,额外功W额外不变时,机械效率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与作图题:本题共5小题,填空每空1分,作图1分,共15分。
16.(3分)如图甲所示,放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用方向不变的力F向右推物体,推力F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0~2s推力做功为  0  J;2~4s物体受到的推力  大于  摩擦力(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第5s时,推力的功率为  8  W。
【解答】解:由图乙的v﹣t图象可知,在0~2s内,物体速度为零,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由W=Fs可知0~2s推力做功为零;
由图乙的v﹣t图象可知,由4~6s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由图乙可知对应的推力是2N,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推力平衡,大小相等,为2N;2~4s物体的运动速度增大,对应的推力是3N,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摩擦力大小不变,为2N,推力大于摩擦力;
第5s时,推力是2N,由图丙的v﹣t图象可知速度为4m/s,推力的功率:PFv=2N×4m/s=8W。
故答案为:0;大于;8。
17.(3分)小明在公园散步时,发现园艺工人正在修剪绿植。如图是园艺工人修剪树枝时使用的剪刀,锋利的刀刃可以  增大压强  ;如果树枝太硬不容易剪断,园艺工人常把枝条尽量往轴心“O”点处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把手间的弹簧被压缩时,可以储存一定的  弹性势  能。
【解答】解:修剪树枝时使用的剪刀,锋利的刀刃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如果树枝太硬不容易剪断,园艺工人剪树枝时,使树枝靠近轴心“O”点,减小了阻力臂,而阻力和动力臂不变,由F1L1=F2L2可知,动力会变小,可以省力。
把手间的弹簧被压缩时,发生弹性性能具有弹性势能。
故答案为:增大压强;靠近;弹性势。
18.(3分)杆秤是凝聚了华夏智慧的产物,与尺、斗并称中国传统度量衡三大件,小明自制了一把杆秤,如图所示,使用时将货物挂在A点秤钩上,用手提起秤纽C或D,移动秤砣N在秤杆上的位置(秤砣最远可移至B点),当秤杆水平平衡时,根据秤砣的位置可以在秤杆上读出货物的质量。秤杆、秤钩和秤纽的质量忽略不计。已知秤砣的质量是0.4kg,AD长为2cm,DC长为3cm,CB长为20cm。(g取10N/kg)求:
(1)用手提起秤纽C,当货物重12N时,秤砣到C点的距离为  15  cm;
(2)用手提起秤纽  D  (选填“C”或“D”)时,杆秤可称量的货物质量最大,可算出这个最大质量是  4.6  kg。
【解答】解:(1)秤砣的质量是0.4kg,重力为GN=mg=0.4kg×10N/kg=4N;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则有G×AC=GN×lN;
解得秤砣到C点的距离为

(2)用手提起秤纽D时,物体拉力的力臂减小,而秤砣的拉力的力臂变大,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秤砣重力一定时,物体的重力较大,当称取最大质量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则有
G大×AD=GN×BD
则最大重力为

则最大质量为

故答案为:(1)15;(2)D;4.6。
19.(3分)临沂市八年级学生科学实验比赛即将拉开帷幕,如图所示,物理代表队的同学设计了、用滑轮组(图中没有画出)和一个大量程弹簧测力计测量电动车的重量的装置。电动车被匀速拉起30cm用时10s,绳子自由端的移动速度为0.09m/s。已知动滑轮总重为100N,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00N,不计绳重和摩擦,g取10N/kg,试分析:
(1)滑轮组中共有  3  段绳子承担物重;
(2)电动车的质量为  80  kg,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8.9%  (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解答】解:(1)电动车被匀速拉起30cm用时10s,绳子自由端的移动速度为0.09m/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vt=0.09m/s×10s=0.9m=90cm,
绳子的段数为:
n3;
(2)不计绳重和摩擦,根据F(G+G动)可知,电动车的重力为:
G=nF﹣G动=3×300N﹣100N=800N,
电动车的质量为;
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η100%≈88.9%。
故答案为:(1)3;(2)80;88.9%。
20.(3分)如图甲是一款电脑鼠标,它的按键可看作简单的杠杆,如图乙所示,AO为按键:
(1)此杠杆的支点是  O  点,是  省力  杠杆;
(2)请在图乙中画出A点按下按键的最小动力F1。
【解答】解:(1)杠杆绕着O点转动,故支点是O点,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2)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动力越小;根据图示可知,支点在O点,因此OA作为动力臂最长,动力的方向应该向下,如下图所示:
(1)O;省力;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共30分。
21.(8分)小明发现大多数深海鱼看上去只有薄薄的一片。为什么深海鱼类身体会扁扁的呢?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这与它们长期生活在深海有关。于是他想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利用如图甲所示的仪器探究液体的压强,空金属盒上蒙上橡皮膜构成的探头,发现U形管中液面左低右高,说明该装置  不漏气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下一步应该  拆掉软管,重新安装  ;
(2)将探头放入液体中,发现橡皮膜发生形变,可以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的  高度差  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3)将探头放入水中不同深度的情况,如图乙、丙所示。分析实验现象,可初步得出结论: 同种液体中,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
(4)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小明接着将浓盐水缓慢倒入图丙所示容器的水中(液体未溢出、探头位置不变),静置待盐水均匀混合后,观察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发生了变化,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小明得出结论的实验过程是  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的理由是  没有控制液体深度相同  ;
(5)通过学习,小明利用掌握的液体压强知识测量实验所用盐水的密度,实验装置如图戊所示。
①向容器左侧倒入适量的水,橡皮膜向  右  凸起;
②再向容器右侧缓慢倒入盐水,直至橡皮膜恢复原状;
③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水面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为h1,盐水液面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为h2;
④则该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盐水=  ρ水  。(用h1、h2和ρ水表示)
【解答】解:(1)小明将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发现U形管内与大气相通一侧液面较高,说明U形管两端液面上方气压不同,说明压强计不漏气;接下来她应该取下软管重新安装,使得U形管两端液面上方气压均等于大气压,两端液面会变得相平。
(2)实验时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压强大小,这种实验方法叫转换法。
(3)比较乙、丙两图,液体密度相同,丙中探头深度较大,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较大,可得同同种液体中,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4)为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应控制深度不变,将浓盐水缓慢倒入图丙所示容器的水中(液体未溢出、探头位置不变),静置待盐水均匀混合后,观察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发生了变化,探头的深度不同,不能得到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结论,小明的结论是错误的。
(5)向容器左侧倒入适量的水,水对橡皮膜有向右的压力,橡皮膜向右凸起。
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观察到橡皮膜变平,则左右液体产生的压强相同,由p=ρgh得到ρ水gh1=ρ盐水gh2
液体的密度ρ盐水ρ水。
故答案为:(1)不漏气;拆掉软管,重新安装;(2)高度差;(3)同种液体中,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4)错误;没有控制液体深度相同;(5)右;ρ水。
22.(6分)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浸入深度h/cm 2 4 6 8 10
测力计示数/N 2.8 2.6 2.4 2.4 2.4
(1)使用前将弹簧测力计在  竖直  (选填“竖直”或“水平”)方向上校零;
(2)把一个不规则小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出小石块的重力为G=3N。然后将小石块缓慢浸入装满水的溢水杯,并收集溢出的水,同时记录小石块在不同浸入深度时测力计的示数F,如上表所示,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中画出物块所受浮力F浮随h变化的图像;
(3)分析图像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深度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4)分析数据可得:小石块的密度为  2.5×103  kg/m3;
(5)若将小石块浸没在酒精中,重复上述实验,在浸没过程中,小石块在浸入深度相同时所受浮力F浮与在水中相比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  在浸没过程中,小石块在浸入深度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酒精和水的密度不同。  。
【解答】解:(1)本实验是在竖直方向上测量力的大小,因此调零时,弹簧测力计应在竖直方向上调零。
(2)由表中数据可知,
当h=2cm时,F=2.8N,浮力F浮=G﹣F=3N﹣2.8N=0.2N,
当h=4cm时,F=2.6N,浮力F浮=G﹣F=3N﹣2.6N=0.4N,
当h=6cm时,F=2.4N,浮力F浮=G﹣F=3N﹣2.4N=0.6N,
当h=8cm时,F=2.4N,浮力F浮=G﹣F=3N﹣2.4N=0.6N,
当h=10cm时,F=2.4N,浮力F浮=G﹣F=3N﹣2.4N=0.6N,
利用描点法画出图像,如图所示:
(3)分析图像可知,浸入深度h为6厘米开始,测力计示数不变,由称重法,受到的浮力不变,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深度无关;
(4)分析图像可知:当横坐标增大时,纵坐标先增大后不变,即浸没前,h增加,F浮不断变大,浸没后,h增加,F浮不变。由G=mg得,小石块的质量为,
小石块的体积为V=120mL=120cm3=1.2×10﹣4m3,
小石块密度。
(4)在浸没过程中,小石块在浸入深度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因为酒精和水的密度不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所受浮力F浮与在水中相比不同。
故答案为:(1)竖直;
(2);
(3)无关;
(4)2.5×103;
(5)不同;在浸没过程中,小石块在浸入深度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酒精和水的密度不同。
23.(8分)如图,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1)实验前,如图甲所示,杠杆静止,此时杠杆  处于  (选填“处于”或“不处于”)平衡状态;
(2)如图乙所示,杠杆恰好水平静止,若将底座左下角物块M取走后,不调节平衡螺母,杠杆  仍能  (选填“仍能”或“不能”)保持水平位置静止;
(3)如图丙所示,已知每个钩码重为0.5N,则A处竖直向下施力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1.5  N。若将两侧钩码、弹簧测力计的悬点均向支点O移近一格,要继续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  变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高考扁担女生刘燕挑着行李回家引发热议,如图丁所示,某同学在挑水时,感觉后面水桶有些偏重挑不动。请你给出一种既能使水桶顺利挑起来,又不增大肩膀所受的压力的方案: 将前面的水桶向前移动  ;(合理即可)
(5)图戊是小明用细线吊起萝卜,调节细线位置,萝卜恰好在水平位置静止,以细线所在位置为界线切分萝卜,切开后两块萝卜的质量大小关系为mA >  (选填“>”“=”或“<”)mB;
(6)学习了功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思考:实验记录表头上的:“F1l1/(N m)”的单位“N m”能否换成功的单位“J”,根据机械功的定义,你觉得可以换吗?说说你的看法。 不可以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换,因为  力与力臂的单位所代表的物理意义与功的单位所代表的物理意义不同  。
【解答】解:(1)杆平衡状态是指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图甲中杠杆静止,所以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图乙中杠杆水平静止,说明杠杆原来处于平衡状态。将底座左下角物块M取走后,杠杆的重心仍然在支点处,故杠杆能保持水平位置静止。
(3)设杠杆上一格的长度为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4×0.5N×3L=F×4L,解得F=1.5N,即A处竖直向下施力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5N。
若将两侧钩码、弹簧测力计的悬点均向支点O移近一格,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4×0.5N×2L=F′×3L,解得:F′1.5N,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
(4)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水桶顺利翘起来,又不增大肩所受的压力,可以将前面的水桶向前移动,这样前面水桶的力臂变大,在后面水桶重力和力臂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可以使杠杆平衡,同时肩所受压力不变。
(5)图戊中萝卜在水平位置静止,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粗的一端力臂小,细的一端力臂大,因为G=mg,所以粗的一端重力大,即mA大于mB。
(6)焦耳(J)是功和能量的单位,功W=Fs (s是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单位米m),1J=1N m,但这里的N m是力与力的方向上距离的乘积,和力与力臂(垂直距离)的乘积物理意义完全不同,故不可以将单位“N m”换成功的单位“J”。
故答案为:(1)处于;(2)仍能;(3)1.5;变小;(4)将前面的水桶向前移动;(5)>;(6)不可以;力与力臂的单位所代表的物理意义与功的单位所代表的物理意义不同。
24.(8分)兴趣小组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1)他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让金属球从斜槽的某一高度静止释放,撞击木块,观察木块滑行距离。实验中探究的动能是指  B  (填序号);
A.小球在斜面上的动能
B.小球到达水平面撞击木块前的动能
C.小球撞击木块后的动能
D.木块被小球撞击后的动能
(2)分析甲、丙两图的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到的结论是: 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
(3)①小球从斜面上由静止下滑,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  动  能;
②本实验中若有两次木块滑出桌面,将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探究目的。
③本实验除了应用控制变量法,还应用了  转换  法。
(4)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木块所受的重力与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  平衡力  (选填“相互作用力”或“平衡力”)。
(5)交通法禁止车辆超速、超载行驶,用甲、乙两图的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可以解释车辆  超载  (选填“超载”或“超速”)行驶时危险性大的原因。
(6)为了验证同时超速和超载带来的交通危害更大,可以做第四次实验,让  小球的质量比甲图中小球质量大(体现超载),下滑高度比甲图中小球下滑高度高(体现超速),观察木块滑行的距离,并与前面三次实验对比  。
【解答】解:(1)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的实验中,我们通过小球撞击木块,观察木块滑行距离来反映小球动能大小,这里探究的是小球到达水平面撞击木块前的动能,因为小球撞击木块前的动能才会对木块做功,使其滑行一段距离,故选:B。
(2)分析甲、丙两图,小球质量相同,丙图中小球下滑的高度小于甲图中小球下滑的高度,丙图中小球到达水平面的速度小于甲图中小球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且甲图中木块滑行的距离更远。这表明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3)①小球从斜面上由静止下滑,高度降低,速度增大,质量不变,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本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滑行的距离来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若有两次木块滑出桌面,就无法准确比较木块滑行的距离,不能达到实验探究的目的。
③本实验除了应用控制变量法,如控制小球质量或速度来探究动能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还应用了转换法,将小球动能的大小转换为木块滑行距离的长短来观察。
(4)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木块所受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木块) 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而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的力。
(5)甲、乙两图中小球下滑的高度相同,即速度相同,乙图中小球质量是甲图中小球质量的一半,乙图中木块滑行的距离更短。这说明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车辆超载时质量增大,动能增大,危险性增大,所以可以解释车辆超载行驶时危险性大的原因。
(6)为了验证同时超速和超载带来的交通危害更大,可以设计第四次实验,让小球的质量比甲图中小球质量大(体现超载),下滑高度比甲图中小球下滑高度高(体现超速),观察木块滑行的距离,并与前面三次实验对比。
故答案为:(1)B;(2)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3)动;不能;转换;(4)平衡力;(5)超载;(6)小球的质量比甲图中小球质量大(体现超载),下滑高度比甲图中小球下滑高度高(体现超速),观察木块滑行的距离,并与前面三次实验对比。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3小题,共25分。
25.(8分)2025年4月28日,全球首艘高速可潜无人艇“蓝鲸号”下水,如图所示。其体积为12m3,依靠智能压载水舱系统进行浮沉调节,可实现数十米深的下潜、静态悬浮和水下航行。(近海海水密度取ρ海水=1×103kg/m3,g取10N/kg)求:
(1)“蓝鲸号”在近海悬浮时,距海面20m处的顶部受到海水的压强;
(2)“蓝鲸号”在近海浸没时,由最大深度处上浮10m的过程中,海水的浮力对潜艇做功;
(3)若“蓝鲸号”从近海水平潜行至远海,海水密度突变为1.03×103kg/m3时,至少应增加多少自重才能防止上浮。
【解答】解:(1)受到海水的压强:p=ρ海水gh=1×103kg/m3×10N/kg×20m=2×105Pa;
(2)“蓝鲸号”在近海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F浮=ρ海水gV排=1×103kg/m3×10N/kg×12m3=1.2×105N;
上浮10m的过程中,海水的浮力对潜艇做功:
W=F浮s=1.2×105N×10m=1.2×106J;
(3)“蓝鲸号”在近海悬浮时,F浮=G=1.2×105N;
“蓝鲸号”潜行至远海,所受浮力:
F′浮=ρ′水gV排=1.03×103kg/m3×10N/kg×12m3=1.236×105N;
应增加的自重G′=F′浮﹣G=1.236×105N﹣1.2×105N=3.6×103N。
答:(1)受到海水的压强为2×105Pa;(2)海水的浮力对潜艇做功为1.2×106J;(3)至少应增加3.6×103N的自重才能防止上浮。
26.(9分)如图所示,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用滑轮组提升物体A,工人对绳子的自由端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F为500N,物体A被竖直匀速提升1m,用时10s,动滑轮的重力为150N。不计绳重和轴摩擦。
(1)画出图中工人的受力示意图;(图形中O点为重心,所有的力都标在重心上)
(2)求绳端拉力的功率;
(3)求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若用该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B,物体B所受重力大于物体A所受重力,请你通过分析说明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如何变化。
【解答】解:(1)由图可知,工人受到绳子自由端拉力、地面支持力和重力,受力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2)由图可知,n=3,绳子自由端的速度为:
v绳=nv物0.3m/s,
绳端拉力的功率为:
PFv绳=500N×0.3m/s=150W;
(3)根据F(GA+G动)可知,求物体A的重力为:
GA=nF﹣G动=3×500N﹣150N=1350N;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η100%=90%;
(4)若用该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B,物体B所受重力大于物体A所受重力,即提升物体的重力增加,做的有用功就变大,而额外功不变,故机械效率变大。
答:(1);
(2)绳端拉力的功率为150W;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
(4)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变大。
27.(8分)桔槔(jiegao)俗称“吊杆”“称杆”,是一种原始的汲水工具。桔槔的结构,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杠杆。如图所示,其上端的横长杆相当于硬棒,横长杆的中间由竖木支撑或悬吊起来,相当于支点。横杆的一端用绳子与汲器(提水的容器)相连,另一端绑上或悬上一块重石头。
当不提水时,横长杆的绑重石端位置较低,横长杆的汲器端位置较高;当要提水时,人用力向下拉绳子使汲器下降到水面以下并让水流入汲器,与此同时另一端石头的位置则上升。当汲器装满水后,就让另一端石头下降,通过杠杆作用,就可将汲器提升。这样汲水过程的主要用力方向是向下,由于向下用力可以借助人的体重,因而给人以轻松的感觉,也就大大减少了人们提水的疲劳程度。这种提水工具,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主要灌溉机械。
(1)杠杆在生活及生产中无处不在,有的能省力,有的能省距离。人用力向下拉绳子时,桔槔的结构相当于一个  省力  (选填“费距离”或“省距离”)杠杆;
(2)水桶在露出水面之前匀速上升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  不变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桶受到的重力  大于  水桶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使用更大的水桶一次取更多的水时,为了更省力,在不改变末端重物的位置的情况下,末端重物的质量应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图乙是桔槔的模型,若BO=1m,AO=2m,空水桶重为20N,石头重为100N,则古人汲水时所用的竖直向下的最小力为  30  N;
(5)有同学说桔槔另一端绑上的大石头越重越好,这种说法正确吗? 错误  ,理由是  增加大石头的重量可以减小人提起水桶时的拉力,但是,如果大石头过重,将水桶向下放入水中时,需要人施加更大的拉力  。
【解答】解:(1)当人将提水的容器往下压,人对桔槔施加的力为动力,重石对桔槔施加的力为阻力,由图知,此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桔槔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
(2)当汲器在露出水面之前上升的过程中,汲器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F浮=ρ液gV排可知,其受到的浮力不变;力向下拉绳子使汲器下降到水面以下并让水流入汲器,说明此时是自动下沉的,因而浮力小于重力;
(3)使用更大的水桶一次取更多的水时,为了更省力,在不改变末端重物的位置的情况下,即左右力臂不变时,为了使得左侧的拉力减小,故需要增大右侧重物的拉力,即重物的质量变大;
(4)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G桶+F)×LOA=G石×LOB,代入数据得:
(20N+F)×2m=100N×1m,解得:F=30N,则汲水时所用的竖直向下的最小力为30N。
(5)桔槔另一端绑上的大石头并不是越重越好。虽然增加大石头的重量可以减小人提起水桶时的拉力,但是,如果大石头过重,将水桶向下放入水中时,需要人施加更大的拉力,所以这种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1)省力;(2)不变;大于;(3)增大;(4)30;(5)错误;增加大石头的重量可以减小人提起水桶时的拉力,但是,如果大石头过重,将水桶向下放入水中时,需要人施加更大的拉力。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