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 课件(共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北京的春节 课件(共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7 16:1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1 北京的春节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老舍
生字学习
蒜瓣 高醋 饺子 摆摊 杂拌 眨眼
元宵 燃放 小贩 彼此 贺年 轿车
骆驼 恰好
易写错的字
热情 自傲 鞭炮 眨眼 守岁 小贩 彼此 贺年 恰好 一律 彩绘 燃放
白云观(ɡuàn) 骡(luó)马 娴(xián)熟 火炽(chì)
词语认读
规矩 掺和 骆驼 饺子
吆喝 风筝 零七八碎儿
摆摊儿 杂拌儿 玩意儿
红色字体的字注意读轻声和儿化
词语认读
万象更新 独出心裁 分外热闹 悬灯结彩
有声有光 各形各色 灯火通宵 不许间断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残灯末庙
红色字体的字为多音字
fèn
jié
jiàn
词语认读
零七八碎儿
杂拌儿
爆竹
玩意儿
——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棒子、栗子等)与蜜钱掺和成的
——风筝、空竹、口琴、年画
北京口语
梳理课文内容
齐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梳理课文内容
老北京的春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作者围绕春节都写了哪些日子及哪些活动?
时间 段落 人们的活动
时 间 段 落 习 俗 活 动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过了二十三
正月初六
腊八
正月初一
1,2,3
4,5
6
7
8
9,10
11
12,13
14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上年货摆摊
孩子们:
大人们:预备过年的物品
买杂拌儿,爆竹,玩意儿
祭灶王
大扫除、预备年货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全城休息、男人拜年、女人待客
铺户开张,逛庙会,逛天桥、听戏。
处处悬灯结彩、放花炮、吃元宵
孩子上学、大人照常做事,春节结束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北京春节的各种活动的?
时间顺序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忙碌
热闹
喜庆
团圆
时 间 习 俗 活 动 内容主次
腊八
腊月初九至 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 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上年货摆摊
孩子们:
大人们:预备过年的物品
买杂拌儿,爆竹,玩意儿
祭灶王
大扫除、预备年货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全城休息、男人拜年、女人待客
铺户开张,逛庙会,逛天桥、听戏。
处处悬灯结彩、放花炮、吃元宵
孩子上学、大人照常做事,春节结束
主要内容
次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次要内容
次要内容
次要内容
老舍先生选取这几个时间段的民俗活动,来向我们展现他记忆中的老北京的春节,但并没有样样铺开来细细描述,他在内容上分了主次,请你想想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呢?
时间 习俗活动 内容主次 详略处理
腊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上年货摆摊儿 主要内容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孩子们:买爆竹、杂拌儿、玩意儿 大人们:预备过年的物品 次要内容
腊月二十三 祭灶王 主要内容
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预备年货 次要内容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主要内容
正月初一 全城休息、男人拜年、女人待客 主要内容
正月初六 铺户开张,逛庙会,逛天桥、听戏。 次要内容
正月十五 处处悬灯结彩、放花炮、吃元宵 主要内容
正月十九 孩子上学、大人照常做事,春节结束 次要内容
详写
详写
详写
详写
详写
略写
略写
略写
略写
内容主次决定文章的详略处理,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
老舍先生为什么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人们的习俗和活动
联系课文P15交流平台
老舍先生围绕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人们的习俗和活动,体现了“忙碌、热闹、喜庆、团圆”的节日气氛,在老舍先生浓墨重彩的这几天里,字里行间蕴含着他怎样的情感呢?
忙碌、热闹、喜庆、团圆的北京春节习俗的背后,是人们对生活温馨与美好的期盼和祝福,是老舍先生对中国节日习俗的认同和喜爱。
读“腊月二十三”部分,作者是如何详写“祭灶王”这一习俗?
主要通过描写吃糖这一习俗
8.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有感情地朗读
比较句子
1.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2.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而成,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孩子们是如何过春节的?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开始
彩排
第一个高潮
第二个高潮
第三个高潮
结束
腊月初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详写
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
印象深刻。
梳理课文结构
今天,我们学习了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我们不仅透过老舍先生的文笔看到了一副老北京的民俗画卷,感受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我们更懂得了要如何依据表达的中心确立内容的主次,篇章的详略处理。我们还感悟到了一些将主要内容写详细的方法。
同学们生活多姿多样,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同样是写春节的民俗,每个人要表达的中心不同,所选择的民俗和描写的内容也就不一样。
请同学们读一读斯妤笔下的这段文段,看看同样是描写除夕,斯宇和老舍写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呢?
除夕(节选)——斯妤
我于是猛地想起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记忆中这个日子在老外婆手里是从凌晨三点开始的。凌晨三点外婆就赤着脚下床,然后开始向楼着腰紧张而麻利地忙着。
今天是腊月二十九。是围炉的日子,迎新送旧的日子。
在闽南老家,这一天是大忙特忙的日子。要擦桌擦床擦门洗地板,要蒸桌面那样大的白糖年糕、红糖年糕、咸味年糕,要炸成缸的“炸枣”,做整盆的五香肠,还要换上新浆洗的窗帘床单,铺上雪白的台布。然后,要开始热气腾腾地忙围炉的年饭。
夜幕降临时,大家便团团围坐在圆桌前。外婆开始祷告,舅舅们开始祝酒,小孩子们开始整段整段地往嘴里塞五香肠。
妈妈和老外公开始悠悠扬扬地哼起乡剧来。
于是,除夕避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避里啪啦大笑着离去。
拓展阅读:
《过年》 梁实秋
《异乡记》 张爱玲
《过年》 丰子恺
《忆湘西过年》 沈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