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 古诗三首 寒食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 古诗三首 寒食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7 16:2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3 古诗三首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寒食节
七夕节
中秋节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 食
【唐】韩翃
hóng

hóu
了解作者
韩翃(719—788),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公元754年)考中进士。
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寒食节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是古代的重要民俗节日之一。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1-2天。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了解习俗
知识链接
传说春秋时,介子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在晋文公重耳逃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下腿上的肉,为晋文公充饥,后来励精图治成为一代明君,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逼介子推出山,于是下令放火烧山,结果不愿出山的介子推和母亲被烧死在绵山的一棵柳树下,晋文公感念他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并修祠立庙。还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要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节。
吃冷食
插柳条
担酒上坟
节日风俗
(皇帝赐给权贵大臣,以示恩宠)
赐火
理解诗意
读古诗前两句思考、讨论:诗的开头描绘春天长安城怎样的画面?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
白天的
长安城
白天的长安无处不飞花,那夜晚的长安是怎样的情景呢?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意:暮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晚上的
长安城
本来寒食节禁火,可是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这是诗人对腐败的政治现象作出委婉的讽刺。
体会情感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
唐 林杰
元 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部编版小学语
文六年级上册
十五夜望月
王建(768-825):
唐代著名诗人,颍(y nɡ)川(今河南许昌)人。与张籍齐名,被世人称“张王”。王建出身寒微,从军走马十三年,晚年曾任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
走近作者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停顿。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作者看到的
听到的
作者感受到的
“树栖鸦”应该是作者听到的,它衬托了什么?
让夜显得更加宁静。
“冷”写出的是月夜的冷清,还表现了什么?
作者的心也是清冷的。
3 古诗三首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上的鸦雀停止了活动,进入了梦乡。
夜已经很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句表达作者的相思
作者将感情寄托于 ,表达了作者
之情。
月亮
对朋友思念
齐读诗的后两句,思考诗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译文: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写景
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风又绿江南,明月何时照我还?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