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试卷 (含解析)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试卷 (含解析)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27 15:1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5吉林吉林·二模]日常生活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通过做功方式实现的是(  )
A.生火取暖 B.摩擦生热
C.冰敷降温 D.暴晒加热
2.如图示意了某种物体常见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从乙状态到甲状态,分子间的引力变大
B.甲状态时,物体的流动性最明显
C.甲状态时,物体最容易被压缩
D.甲状态时,分子的位置固定,不会运动
3.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C.物体升高的温度越高,它的比热容越大
D.比热容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4.[2025陕西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期末]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阳光下,我们看到灰尘飞舞,这是属于扩散现象
B.蓬松的棉花很容易被压缩,说明棉花分子间空隙很大
C.“破镜难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5.[2025湖北武汉·模拟]小笼包(如图所示)是武汉传统早点的经典美食,深受市民喜爱。在做包子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包包子时,能把包子皮捏在一起不分开,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B.包子放入笼屉蒸,包子温度逐渐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
C.包子熟了,打开锅盖锅内冒出大量“白汽”,“白汽”是蒸发形成的
D.包子出笼,将包子放入盘子里,盘子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6.[2023重庆合川·期末]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4,乙的比热容是甲的比热容的两倍,若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则甲、乙两物体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
A.8∶3 B.3∶8 C.3∶2 D.2∶3
7.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从图中看出(  )
A.液体A的比热容大 B.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相等
C.液体B的比热容大 D.无法比较
8.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B.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C.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D.丁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9.[2025江苏南京·一模]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密度 熔点/℃ 比热容
冰 0
铜 1083
铝 660
A.水凝固成冰,体积变小
B.0℃的冰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C.用来熔化铜的器皿可以用铝制作
D.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铝块,放出相同热量,铝块温度降低得较多
10.[2024四川成都中考B卷]某固态物体的质量为,其物质的比热容为,用稳定的热源对它加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到时刻停止加热,然后让其冷却。上述过程中记录不同时刻的温度,最后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时间段,该物体吸收的热量为
B. 在时间段,该物质的比热容先增大后减小
C. 在时间段,该物体放出的热量为
D. 该物质在时间段的比热容等于在时间段的比热容
二、填空题
11.[2025贵州遵义·期末]阳春三月,油菜花竞相绽放,山野田间充斥着浓郁的油菜花香,这属于 现象。
12.[2025江苏南京·期末]如图甲所示,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至充满。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发现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将 ,说明分子间有 ;如图乙所示,在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到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这一现象说明分子处在 ;如图丙所示,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用力压紧后,会粘在一起,这一现象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
13.如图是某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在同一天的气温变化曲线,内陆城市气温变化对应的曲线是 (选填“”或“”),这是由于沙石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吸收相同热量后沙石的温度变化较 (选填“大”或“小”)。
14.[2025湖南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曲水流觞”是古代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酒盏装有质量为50g的酒,在溪水上随溪流动时会降低酒的温度,这是通过 方式在改变酒的内能;漂流过程中酒的温度从30℃降低至25℃,会放出 的热量。
15.[2025安徽安庆·模拟]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为1.5kg的水烧开需吸收热量为,则水的初温为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三、实验题
16.[2024山西十中·月考]小兰学习完分子热运动相关知识后,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如图甲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观察液面的位置,发现液体总体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该现象说明 。
(2)如图乙所示是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经5秒后观察到 _(选填“热水”或“冷水”)中墨水扩散的快,该现象说明 越高,分子运动越 (选填“剧烈”或“缓慢”)。
(3)如图丙所示,小明在注射器筒内先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将筒内空气排出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口,再用力推活塞,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表明水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力。
17.[2025广东广州·一模]如图所示,用规格相同的加热器给初温均为的甲、乙液体(甲、乙质量保持不变且)加热,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两种液体的温度—加热时间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1)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 ;
(2)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乙的温度为 °C ;
(3)甲液体第30s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35s的内能;
(4)根据图丙中0至30s图线及题目所给信息得出: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液体的 (选填“大”“相同”或“小”),判断依据是 。
四、计算题
18.[2025山东济南·二模]护城河雾霭升腾,坐上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游船,围炉煮茶,恍若穿越千年时光。茶壶中装入0.5kg初温为20℃的水,用火炉加热至100℃,已知c水=4.2×103J/(kg·℃),求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19.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沙子和水谁的吸热本领大”时,选用了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都是200 的沙子和水加热。他们绘制出沙子和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是,求:
(1)加热满2 时,水吸收的热量。
(2)沙子的比热容。
参考答案
1.【答案】B
【详解】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一种是通过做功的方式。生火取暖、冰敷降温、暴晒加热都属于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而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物体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故A、C、D不符合题意。
2.【答案】A
3.【答案】D
【详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反映了物质吸热或放热的能力。比热容的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物体的质量以及物体温度的变化都无关。
4.【答案】D
【详解】A.阳光下看到的灰尘飞舞属于宏观运动的范畴,扩散现象的本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属于微观运动,所以不属于扩散现象,A错误;
B.蓬松的棉花很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棉花的结构蓬松,其数量级远远大于分子直径的数量级,因此不能用分子间存在间隙来进行解释,B错误;
C.“破镜难圆”现象中,分子间距的数量级远远大于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也属于宏观现象的范畴,不能用分子间存在斥力来解释,C错误;
D.由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可知,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且这两种力同时存在,D正确。
5.【答案】D
【详解】A.包包子时,能把包子皮捏在一起不分开,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故A错误;
B.包子放入笼屉蒸,包子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故B错误;
C.包子熟了,打开锅盖锅内冒出大量“白汽”,“白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包子出笼,将包子放入盘子里,盘子从包子吸收热量,盘子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D正确。
6.【答案】B
【详解】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4,由
得甲、乙两物体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7.【答案】C
8.【答案】D
【详解】内能的大小与物质的量、温度、体积等因素决定,从图中知,甲与乙的质量相同,乙的温度高,故乙的内能比甲多。丙与丁的质量相同,丁的温度高,故丁的内能比丙多,乙与丁的温度相同,丁的质量大于乙,所以丁的内能比乙多,故丁杯中水的内能最大。故D正确,ABC错误。
9.【答案】D
【详解】A.水凝固成冰,质量不变,密度变小,由可知,体积变大,故A错误;
B.冰的熔点是0℃,处于熔点是,可能是固态、液体、固液共存态,故B错误;
C.由于铜单独熔点高于铝的熔点,因此熔化铜的器皿不可以用铝制作,故C错误;
D.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铝块,根据可知,铜块和铝块的质量之比是,比热容之比是,当放出相同热量,根据可知,铝块温度降低得较多,故D正确。
10.【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图像为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在时间段,该物体的温度由升高至,物质的比热容为,物体吸收的热量为,在时间段,物体熔化的过程继续吸收热量,所以时间段,该物体吸收的热量大于,故错误;由图可知,该物体在时间段,均处于液态,物体的状态不变,其比热容不变,故错误;由于该物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等于该物体凝固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在时间段,该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在时间段吸收的热量,该物体在时间段吸收的热量为,由题意知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即,解得,故错误;由图可知,该物体在时间段处于固态,该物体在时间段也处于固态,物体的状态相同,比热容相同,故正确。
【关键点拨】
解答此题需要对比热容图像有充分理解,对于正在熔化的时间段的物理量,可以利用“单位时间热源放热相等”来求解。
11.【答案】扩散
【详解】油菜花竞相绽放,山野田间充斥着浓郁的油菜花香,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油菜花分子永不停歇地做无规则运动。
12.【答案】变小;间隙;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引力
【详解】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至充满,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若发现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隙,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可以相互进入对方分子间的空隙,从而导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在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到红墨水在水中散开为扩散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用力压紧后,两个铅块不会分开,粘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3.【答案】 大
14.【答案】热传递;
850J
【详解】酒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环境。
根据公式可知,放出的热量为
15.【答案】40
【详解】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t=100℃,t0 为水的初温。由 Q吸= cm(t - t0) 可得水的初温为。
16.【答案】(1)变小;分子之间有间隙(2)热水;温度;剧烈(3)斥
【详解】(1)如图甲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发现液体总体积变小,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间隙中。该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2)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经5秒后观察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该现象说明,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小明在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在注射器筒内先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将筒内空气排出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嘴,再用力推活塞,如图丙所示,结果她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一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17.【答案】(1)秒表
(2)58
(3)小于
(4)大;见解析
【详解】(1)根据转换法,用相同的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故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秒表。
(2)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温度计分度值为1℃,温度为58℃。
(3)物体从30s到35s时,一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变大,即甲液体第30s的内能小于第35s的内能。
(4)由图可知,在0~60s内,甲、乙变化图像是重合的,即甲、乙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相同的温度,由于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根据可知,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
18.【答案】1.68×105J
【详解】水吸收的热量
19.【答案】(1)J;
(2)
【解析】解:(1)由b图象可知,水的温度从20 ℃上升到70 ℃,加热满2 min时水吸收的热量=×0.2 kg×(70 ℃﹣20 ℃)=J
(2)相同时间内酒精灯燃烧放出相同的热量,在2分钟的时间内,沙子吸收的热量
J
又因为加热满2 min,沙子的温度从20 ℃上升到250 ℃,沙子升高的温度
=250 ℃﹣20 ℃=230 ℃
沙子的质量
沙子的比热容
=
答:(1)加热满2min,水吸收了 J的热量;
(2)沙子的比热容为。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