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7 16:0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朱汉国在《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有重要意义》一文中指出:从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前六年是局部抗战,后八年是全国性抗战。其中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转折性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中共七大
2.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3.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指出:“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这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 )
A.建立东北抗日联军的目的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愿
C.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要求 D.团结御侮、一致抗日的诚意
4.下面是抗战期间某场战役的示意图。据图判断,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北平保卫战 D.七七事变
5.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曾感动地说:“淞沪之役,我军得民众莫大之帮助,近者箪食壶浆,远者输财捐助,慰劳奖饰,永不敢忘。此同仇敌忾之心,使吾人感奋欲涕。”而国内各阶层、各界人士,也因支援淞沪抗战,激发了民族精神。这说明淞沪会战( )
A.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B.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C.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救国斗志 D.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6.国家公祭鼎铭文:“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其中“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A.淞沪会战 B.八一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7.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深切愿望是( )
A.牢记历史,牢记仇恨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正视史实,告慰冤魂 D.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8.小明在复习“中国抗日战争”的内容时,利用年代尺梳理知识。他整理的这段历史,反映的最主要内容是( )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
9.国家公祭日是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每年的12月13日为国家公祭日,纪念30多万死难同胞。与该公祭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旅顺大屠杀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0.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该事件是( )
A. 济南惨案 B. 皇姑屯事件
C. 卢沟桥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11. 事变爆发后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指出平津与华北被日本侵略的危险已极端严重,要放弃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全民族联合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该“事变”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西安事变
12. 某校准备编写校本教材《中华民族英烈传》,目录如下。横线处应填写的人物是(  )
第二章 近代民族之魂 第一节 林则徐虎门销烟 …… 第五节      血战北平 第六节 姚子青血洒疆场
A. 关天培 B. 杨靖宇
C. 赵登禹 D. 谢晋元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七七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反映出(  )
A. 社会性质的变化 B. 中共地位的变化
C. 社会矛盾的变化 D. 领导阶级的变化
14.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表明(  )
A. 联合政府建立起来 B. 国共团结御侮局面开始形成
C. 抗日战场发生转折 D. 国共两党间的矛盾因此消失
15.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爆发于1937年的一次重要会战。此次会战(  )
A.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 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C. 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开始
D. 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6. 日军占领南京期间,德国人约翰·拉贝于日记中记载:“军队在进城后抢劫掠夺达数周之久……成千上万的无辜平民惨遭杀害……整个城市约有三分之一被日本人纵火焚毁……”这段记载说明(  )
A. 拉贝帮助过南京市民 B. 日军凶恶残暴的本质
C. 日本不承认侵华战争 D. 中日关系的曲折发展
17. 下面是抗战时期重庆的商号、百货店、工厂数量(家)变化示意图,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重庆(  )
A. 水陆交通便利
B. 注重发挥经济传统优势
C. 对外贸易发达
D. 成为国民政府的移驻地
18. 图一、图二分别为1933年和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分比例情况,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革命从农村转向城市
B.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 中国共产党得到农民拥护
D. 中共建立起新型民主政权
19.1936年,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剿共”方针;1937年7月,中共作出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同年9月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表明(  )
A. 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
B. 团结抗战是救国的需要
C. 国民革命社会基础扩大
D. 反抗国民党的力量增强
20.据载,山西太原前清举人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1937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
C.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1.“……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三十万同胞的遇难地点是( )
A. 东北 B. 北京
C. 上海 D. 南京
22.小明同学在一份资料上看到一张共产党的高级将领贺龙戴着国民党军帽,拍摄于1938年的照片,他得出的恰当判断应该是( )
A. 不可能有此事,照片是伪造的 B. 国民党加入了共产党
C. 工农红军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改编 D. 贺龙化装成国民党军官
23.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说: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百人的比赛……胜负难分,重新再赌谁先杀满150名中国人。这种暴行发生在( )
南京 B. 济南
C. 上海 D. 广州
24.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实现的主要背景是( )
A. 九一八事变爆发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 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5.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
A.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中华民族的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
C.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北侧举行军事演习。11时左右,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蛮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拒绝。日军随即炮击卢沟桥,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材料二 亲爱的同胞们!本党这种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与委曲求全的态度,早已向全国同胞在言论行动上明白表示出来,并且已获得同胞们的赞许。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入侵。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发生在哪一年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是如何应对的。
(3)材料三中日本的新闻报纸报道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下如何才能避免材料三中的悲剧重演。
27.近代以来,日本是侵略我国的主要国家。日本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探究任务。
[永定河的怒吼]
说起“卢沟桥”,老人眼中立刻闪烁着泪花,深邃的目光将我们带入他记忆中的1937年7月7日。那天夜里……日军扬言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并鸣枪示威。中国守军……拒绝日军入城。日军即于当夜炮击宛平城。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抡起大刀向侵华日军冲杀而去。
(1)上述材料是《我在卢沟桥保家卫国的日子》中的文字,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沟桥事变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危机中再合作]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于1937年9月22日,向全国公开发表了共产党于7月15日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
(2)材料中所说的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体现在哪些方面
[牢记侵略战争]
2023年12月13日上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约8 000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静静肃立默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具有世界意义和重大影响的历史教科书,将向所有世人和来者表明“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3)我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何意义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辈皆黄帝子孙,华族胄裔,生当其时,身负干戈,不能驱逐日寇出中国,何以为人!我们誓率全体红军,联合友军,即日开赴前线,与日寇决一死战,复我河山,保我民族,保卫国家,是我天职!”
——摘自《抗日誓师词》(1937年7月14日)
材料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材料三:2014年,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党中央、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其中包括下图中的纪念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誓师词》发布的背景。从中你能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做出的让步。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怎样的先进性?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纪念馆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的理由。
29.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材料二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报国。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一条命令,它是在什么时间、由哪个军队下达的什么命令?
(2)命令下达之后,前线官兵是如何坚决抵抗的?
(3)材料二中的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如何实现自己的诺言的?
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将领还有谁?人们是怎样纪念他们的?
答案
1-5CDDAC 6-10DDBDD 11-15BCCBA 16-20BDBBD 21-25DCACB
26.(1)七七事变。1937年。
(2)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国人民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3)南京大屠杀。我们要铭记历史,牢记耻辱,警惕和防范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言之有理即可)
27.(1)卢沟桥(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国共两党军队与日军作战,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3)提醒国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言之有理即可)
28.(1)背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精神: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领土安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和献身精神等。(答出一点即可)
(2)让步:取消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农村的土地革命;取消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辖。(答出两点即可)
先进性: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较个人得失和党派矛盾;始终代表中华民族和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等。(答出一点即可)
(3)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这座纪念馆是中国人民承载全民族灾难的遗址型专史纪念馆,它的修建,提醒世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29、(1)它是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的战幕拉开后,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发出的坚守卢沟桥的命令。
(2)守卫在铁路桥的两排中国士兵,面对数百名日军的进攻,毫无惧色,同敌人展开激烈的肉搏战,几乎全部战死在桥头。
(3)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他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激战中,腿部负伤,仍坚持指挥作战,壮烈殉国。
(4)二十九军师长赵登禹也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为了纪念他们,人们在北平将两条马路分别命名为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