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天下为公”
——第8课 中国同盟会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通过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等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姓名:
号:
化名:
评价:
孙文
逸仙
中山樵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任务一:结合教材40页,完成右图人物名片。
孙中山
壹、革命之志,先行救国
爱好:
少年时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
孙中山大事记 时间 清政府大事记
———— 1864年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孙中山出生农民家庭,读私塾 1866年 ————
从美国檀香山回国, 在香港、广州学习医学 1883年 中法战争爆发
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 1892年 ————
上书李鸿章提倡改革 成立兴中会号召革命 1894年 李鸿章未见孙中山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发动广州起义失败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伦敦蒙难 1896年 ————
任务二:结合教材40-41页,补充孙中山早年大事年表。
任务三:结合以下材料,分析孙中山思想的形成及变化。
材料一:革命思想之成熟固予长大后事,然革命之最初动机,实予在幼年时代与乡关宿老谈话时已起。
——孙中山
材料二: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
——孙中山《复翟理斯函》
材料三:“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
——孙中山《在广州岭南学堂的演说》
材料四: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仿行西法以筹自强……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材料五: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恶。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
——孙中山《在广州岭南学堂的演说》
反清革命思想萌发
向西方学习
“医人”
“改良”
“革命”
“医国”
1894年
1895年
成立兴中会
广州起义
名称 兴中会
时间 1894年
地点 檀香山
创建者 孙中山
宗旨 振兴中华
性质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结合教材填写兴中会成立简表相关信息。
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
陆皓东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孙中山
驱除鞑虏
推翻满清政府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贰、众志合力,振兴中华
孙中山与革命党人如何继续实现“天下为公”的理想?
章炳麟
邹容
陈天华
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以美国为蓝本,建立“中华共和国”。
——邹容《革命军》
1.传播革命思想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不能讲勤王。
——陈天华《警世钟》
2.成立革命团体
光复会
华兴会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孙君逸仙者,……吾敢下一断辞曰:是吾四万万人之代表也,是中国英雄中之英雄也!斯言也,微独吾信之,国民所公认也。
——陈天华《纪念东京留学生欢迎孙君逸仙事》
3.确定革命领袖
自主学习:结合教材42-43页,梳理同盟会成立概况并思考其意义。
名称 中国同盟会
时间 1905年
地点 日本东京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总理 孙中山
机关报 《民报》
地位(性质)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成立中国同盟会
意义: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同盟会成立后,不期年而加盟者逾万人,支部则亦先后或立于各省。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里,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孙中山《革命原起》
叁、思想之光,天下为公
民族
民权
民生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核心
5.提出三民主义
地位: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孙中山与革命党人如何继续实现“天下为公”的理想?
自主阅读教材,完成下表
事件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影响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广西起义
广州黄花岗 起义
事件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影响
萍浏醴起义
1906年冬
刘道一
失败
同盟会成立后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声望由此大振
萍浏醴起义
《挽刘道一》
半壁东南三楚雄,
刘郎死去霸图空。
……
几时痛饮黄龙酒,
横揽江流一奠公! ----孙中山
刘道一
面对严刑拷问,刘道一怒斥道:“士可杀,不可辱,死即死耳!”
1、萍浏醴(lǐ)起义
事件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安庆、绍兴起义
1907年夏
徐锡麟
秋瑾
失败
安庆起义
徐锡麟
(1873—1907)
麟囚于枷,至市,剜[wān]其肉,剐[guǎ]其体肤,剖心斩首而死。
——《清史稿》
2、安庆、绍兴起义
秋瑾是一个带头打破“三从四德”这种封建束缚的“新女性”,是一个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驱者”
——周恩来
事件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影响
萍浏醴起义
3、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
1911.4
孙中山
黄兴
失败
黄花岗起义
起义失败后,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因此,这次起义也被称作“黄花岗起义”。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影响: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分析黄花岗起义有什么影响?
黄兴与《绝命书》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林觉民《与妻书》
“徐锡麟本可以是一个锦衣玉食、前途光明的人。但他却为了民族大义放弃了家庭,成为了一个义无返顾的旧民主主义激进革命家。”
——绍兴文史专家林文彪
“本日即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不敢有负诸贤之期望……绝笔于此,不胜系恋!” ——黄兴《绝命书》
这些革命志士有什么样的品质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22岁就义
24岁就义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百折不挠、勇于为理想献身
革命者用鲜血在唤醒着祖国大地上更多的人们,虽然屡战屡败,但每一次的战败都在扩大“三民主义”的影响,在革命者前赴后继的呐喊中,终于迎来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风暴。
1.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创始人在《章程》中最先发出”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由此可知 ,开启了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想先河的历史人物是( )。A.孙中山 ? B.李鸿章 ? C.康有为 ?D.陈独秀??
2.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以下最能体现“民生主义”的一项是( )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A
D
革命思想的传播(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及代表作品)(思想基础)
时间、地点、领导人、机关刊物、政治纲领
性质、影响
中国同盟会
国外求学——“医人”“医国”
成立团体——兴中会、广州起义失败(陆皓东)
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奋斗目标
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孙中山早期活动:
发展:
同盟会:
影响:
上书改革——转向革命
三民主义:
内涵、局限性
革命团体的建立(华兴会、光复会成立)
(组织基础)
革命志士的奋斗:
萍浏醴(lǐ)起义、安庆绍兴起义、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及牺牲的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