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3页PPT 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3页PPT 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7 16:5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革命军在街头剪辫子。
——刘志琴主编、罗检秋著《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3卷),插图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图片所示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什么事件之后?
你认为这个事件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辛亥革命
部编版八上历史 第三单元
武昌举义,全国呼应
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汉口
汉阳
重庆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
建立民国 制度变革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 ——《新陈代谢》,《时报》1912年3月5日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封建制度
颁布约法 制度变革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子民、臣民、蚁民
国民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地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主权在民原则
平等自由原则
三权分立原则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思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哪些影响?
一代枭雄 抢夺果实
对想做大总统的袁世凯来说,辩子去留,成为焦点,世人热议。迫于情势,最终同意蔡廷干替他剪护辫子。这一事件成为要闻趣闻。这就有了法国报纸上的这幅画。然而,蔡廷干曾向洋顾问莫理循抱怨,说袁“讨厌至极”,“连辨子都不肯剪掉”。
——钟秀:《法国报纸上的新闻:袁世凯剪辨子》,
载《北京日报》,2011-09-19
法国画报刊登的《袁世凯剪下他的辫子》
袁世凯剪辫
材料一:在武昌起义胜利后,北方半壁江山还在袁世凯领导的北洋军的手中。据统计,当时袁世凯的北洋系部队是当时全国最精锐的部队;而南方的革命军,大多缺乏训练、纪律涣散、装备落后。
材料二:清末,袁世凯被认为是“治世之能臣”,随着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凡一切拥护清廷和反对革命的人们都寄厚望于他。
材料三:英国政府致电北京公使朱尔典:“我们对袁世凯怀有很友好的感情和敬意...这样一个政府将得到我们能够提供的一切外交上的支持。
材料四: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之初的南京城 “库藏如洗”。“利用袁可以事半功倍”,正是南方革命党人的普遍心态。
军事实力强大
拥有旧官僚和立宪派的支持
帝国主义列强支持
革命党人希望利用袁世凯
帝国主义
的支持
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革命派软弱妥协、缺乏实力
对革命党人采取软硬兼施和欺骗的手段
对 清:
逼宫退位
对革命派:
迫孙中山让位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8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清帝溥仪退位
清帝退位诏书
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
临时大总统
3月10日袁世凯在
北京就任大总统
3月11日公布实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政府迁北京
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被袁世凯窃取!!!
袁世凯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标志性事件)
1912.1.1 孙中山于南京宣誓就职
1912.3.10 袁世凯于北京就任大总统
背景:
(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2)同盟会会员宋教仁等征得孙中山同意后,集合各政党组成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占据优势,袁世凯大为惊恐。
宋教仁
宋教仁联合其余政党,组成国民党
称帝幻梦 二次革命
开始:1913年3月底,孙中山由日本回到上海,召集会议,发动“非去袁不可”的二次革命
经过: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起义宣布独立,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相继独立。
结果:但是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孙中山、黄兴等人被迫流亡日本。
李烈钧
胡汉民
柏文蔚
根源
导火线
经过 孙中山、黄兴号召反袁
结果 被镇压,孙中山、黄兴流亡海外
定义 这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保卫民主共和的又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为“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轻易地镇压下去,这使袁得意忘形,私欲无限膨胀。他不再满足于临时大总统头衔,而渴望担任终身正式总统,以为最终称帝的目标做准备。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袁世凯想建立专制独裁
宋教仁被刺杀
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则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
民族革命
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封建帝制终结
中华民国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民主革命
革命失败 辩证评价
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
——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9课,第47页“知识拓展”
用手枪逼出来的都督
被迫出任都督后剪辫的黎元洪
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赵秀才消息灵,一知道革命党已在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
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只有一件可怕的事是另有几个不好的革命党夹在里面捣乱,第二天便动手剪辫子。
——鲁迅《阿Q正传》,鲁迅、王培元《鲁迅作品新编》
普通民众对于辛亥革命的认识说明了什么?
辛亥革命没有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袁世当国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不过修剪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颗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芽的。
——胡适《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树断了指的是什么?
树墩还在指的是什么
君主专制制度
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历史遗憾
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辛亥革命
结果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武昌起义
重要成果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1月1日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二次革命失败
辛亥革命的影响与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