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
1.2015年4月29日,新华科技网发表刘芳宇《一张图看懂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见下图。这四次工业革命(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煤碳始终是最重要的能源 B.不断优化人类的生存环境
C.将人类的活动扩展到空间 D.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2.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www.21-cn-jy.com
A.资源因素 B.劳动力因素
C.市场因素 D.资金因素
3.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2-1-c-n-j-y
A.缓解了人口压力 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4.据统计2015年“双十一”一天网购交易额仅天猫一家就达912亿元,在庆祝会上,马云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
这说明互联网( )
A.取代了传统商业模式 B.方便了人们交流交往
C.提升了人们消费能力 D.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
5.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蒸汽机 B.计算机
C.牛顿经典力学 D.达尔文进化论
6.19世纪70年代到一战之间,德国步入了工业化的快车道,尤其是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机器制造业等部门的产量增长很快,并跃居到世界第二工业强国的地位。与此相关的因素有(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①实现国家统一
②注重科技创新
③确立共和政体
④对外殖民扩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家庭功能是家庭多方面满足人和社会的多种需求,它总是与社会变化密切相关。工业革命后逐步呈现出日趋明显弱化的家庭功能是( )21*cnjy*com
A.经济功能 B.生育功能
C.情感功能 D.休息功能
8.1819年,瓦特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把功率计算单位定为“瓦特”(Watt)。下列有关瓦特蒸汽机问世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来源:21cnj*y.co*m】
①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 ②为交通运输业发展铺平了道路
③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④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 )
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10.根据17~20世纪自然科学与科技成果统计表,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20世纪上半期
20世纪50~80年代
成果数量
106项
756项
546项
961项
2000多项
重大成果
牛顿运动
三大定律
瓦特改良
蒸汽机
贝尔发明
电话
莱特兄弟的飞机
电脑
网络
①科技发展史上美国创新能力始终领先于英国
②科技成果都直接运用到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力
③20世纪下半期的成果数量有超过前300多年总和的趋势
④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C.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D.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12.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下不属于互联网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的是( )21cnjy.com
A.信息社会开始出现
B.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C.提高了工作效率
D.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13.《西方文明史》认为:“经过长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这一现象开始于( )21·cn·jy·com
A.牛顿建立力学体系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14.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办了主题为“一个世纪的进步”世界博览会。围绕这个主题大会修建了名为“科学馆”的展览馆,适合陈列在该馆的展品有( )
① 珍妮纺纱机 ② 内燃机 ③ 电话 ④ 计算机
A.①② B.①④ C. ③④ D.②③
15.下图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图中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海外殖民地的拓展 D.外来移民的涌入
16.有学者认为英国“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包括(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 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② 英国率先开辟新航路
③ 圈地运动的开展 ④ 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据《世界经济千年史》记载,在1850年以前,帆船占世界航运的比重高达99%以上,而在 1899年时却不到1/4。推动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21*cnjy*com
A.钢铁工业的进步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动力技术的革新 D.化学工业的突破
18.19 世纪50 年代马克思曾经预言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己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这里的“革命力量”把人类带入( )www-2-1-cnjy-com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小康时代
19.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具体表现为( )
A.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
B.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
D.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20.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型规模集成电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2000年以来微电子技术迅猛发展。下列图片是微电子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体现。微电子技术所导致的经济发展趋势必然是( )
A.第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产业
B.第二产业追平第一产业
C.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D.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材料解析题
21.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农业革命使文明成为可能,但是,一旦前进了这一大步,农业就没再作出进一步的贡献。科学则相反,恰好借助于它的研究法而不断地稳步发展。……科学的真正的、合法的目标只在于这一点,即人类生活因新的发现和力量而丰富。……发明者的成果虽是一种不太壮观和炫耀的东西,却是到处都被感觉到且永远存留下去。结合近代世界科学的发展,回答下列问题。
(1)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物理学方面“发明者的成果”有哪些?
(2)物理学方面“发明者的成果”“到处都被感觉到且永远存留下去”。试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方面带来的变化加以说明。
(3)结合电气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的史实,说明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科技因素。
(4)借鉴人类文明的进步,你认为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应如何加强软实力建设?
22.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材料一 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 [在工业革命中]虽然按人口平均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手织机织工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恶化。21教育网
──勃里格斯《 英国社会史》
材料三 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们一直在以矿物燃料的形式(煤、石油、天然气)把各种形态的碳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燃烧使之转化为热量、H2O(水蒸气)、CO2,少量的SO2、CH4和其他气体,并释放出来……使全球空气中CO2的体积比节节上升:从前工业化时代的约280ppm上升到目前的360ppm。
──格里宾《历史焦点》(上卷)
请回答:
(1)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的科技革命以及主要标志性发明。概括说明科学技术在上图A、B两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的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谈谈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以及我们可以吸取什么教训
23.工业革命引发了不同的反响,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部分)
时间
发明者
国别
发明成就
1733年
凯伊
英国
1765年
哈格里夫斯
英国
手摇纺纱机
1690年
巴本
法国
活塞
1782年
瓦特
英国
联动式蒸汽机
1807年
美国
汽船
1814年
史蒂芬孙
英国
蒸汽机车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对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家,主要有以下看法:傅立叶认为,工业化大生产把一切都交给资本家,他们肆意剥削工人,工人变成了劳动的奴隶,致使劳动成为贫困和痛苦的根源。资本家财富的丰裕是以工人的贫困为代价的。亚当·斯密认为,资本家追求个人利益,不仅意味着个人财富的增加,实际上也是国民财富的增长,神奇般实现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和谐。资本家并非总是不顾一切唯利是图,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他们都在为追求私利辛勤工作,若不如此,在市场交换中必败无疑。2·1·c·n·j·y
——据李宏图等《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整理
材料三:江南制造局的这批蒸汽机译著一经出版,便开始了传播和吸收的过程。有相当的群体阅读过这批书籍。在19世纪晚期,这批书籍被分别收录入一系列西学丛书,并随着这些丛书流传到日本。21·世纪*教育网
——摘自孙磊《江南制造局蒸汽机译著的研究》
(1)完成材料一中表格的填空,并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的三个方面成就。
(2)工业文明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对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家,您更认同材料二中的哪种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不说理由不得分)【出处:21教育名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制造局蒸汽机译著的影响。
24.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
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实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金属、化学、电力领域里,导致新产品的出现。人
口增加和生活水准的改善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反过来又增加了产量。同时增加产量的要求又迫使人们进行重大改组以使更自由地提供资本、确保更有效率的劳动力。
——罗伯特.E.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
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烟囱多于教堂”的理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技术应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的具
体影响。
(3)材料三中“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说明了什么? “经济上的隔离消
失”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4)据以上材料,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概括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对于科技的利
用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
25.阅读下面一组图片: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的机器是谁发明的?这项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图二的发明者是谁?这项发明有何意义?
(3)图二的发明能够运行是依靠什么动力?它能够取代图一的蒸汽动力的原因有哪些?
(4)上述两项发明分别出现在第几次工业革命中?由此你对科学技术有什么认识?
人教新课标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
1.2015年4月29日,新华科技网发表刘芳宇《一张图看懂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见下图。这四次工业革命( )
A.煤碳始终是最重要的能源 B.不断优化人类的生存环境
C.将人类的活动扩展到空间 D.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四次工业革命不断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同时影响着人类生产生活的变革,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项中的“始终”表述错误;B工业革命的发展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2.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资源因素 B.劳动力因素
C.市场因素 D.资金因素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展,传统的手工生产已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导致改良型蒸汽机的出现并逐渐取代手工生产,故选C。21·cn·jy·com
3.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
A.缓解了人口压力 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答案】D
【解析】机器人的使用并没有得到普及,故A项错误;机器人的使用尚未形成强大的生产力,故B项错误;机器人的使用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机器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其使用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4.据统计2015年“双十一”一天网购交易额仅天猫一家就达912亿元,在庆祝会上,马云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
这说明互联网( )
A.取代了传统商业模式 B.方便了人们交流交往
C.提升了人们消费能力 D.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互联网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现实购物与虚拟购物同时并存,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马云所说的话,方便人民的交流是互联网的功能之一,但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是经济水平的提高提升了人们的消费能力,不是互联网,故C项错误;根据虚拟购物人数的暴增,并结合马云的话,故D项正确。
5.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
A.蒸汽机 B.计算机
C.牛顿经典力学 D.达尔文进化论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材料“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反映的是工业革命中使用蒸汽动力,这与A直接相关。C对工业革命动力变化有着间接影响,B和D产生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故本题选A。
6.19世纪70年代到一战之间,德国步入了工业化的快车道,尤其是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机器制造业等部门的产量增长很快,并跃居到世界第二工业强国的地位。与此相关的因素有( )
①实现国家统一
②注重科技创新
③确立共和政体
④对外殖民扩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在1871年建立了帝国,实现了国家统一,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并开始加强对科技的重视,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发展生产,并积极对外殖民扩张,因此①②④正确,③错在德国不是共和政体,而是君主立宪制,故正确答案为B。【来源:21cnj*y.co*m】
7.家庭功能是家庭多方面满足人和社会的多种需求,它总是与社会变化密切相关。工业革命后逐步呈现出日趋明显弱化的家庭功能是( )
A.经济功能 B.生育功能
C.情感功能 D.休息功能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工业革命之前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而工业革命后人们开始走出家庭,在工厂进行经济生产,这说明了家庭的经济功能在弱化,故选A。而B、C、D工业革命后仍然继续存在。
8.1819年,瓦特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把功率计算单位定为“瓦特”(Watt)。下列有关瓦特蒸汽机问世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 ②为交通运输业发展铺平了道路
③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④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瓦特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改进的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为交通运输业发展铺平了道路 ,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因此①②③ 正确;解开工业革命序幕的是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此后出现了使用机器的热潮,工业革命展开。故选B。www.21-cn-jy.com
9.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 )
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表明了开始转化阶段周期长的原因,以后随着该原因的改善转化周期就越来越短,故A项错误;,与材料中“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表明随相关条件的改善,转化周期会逐步变短,故B项正确;先有“法拉第发现”即科学理论的突破,但“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与材料“旨在说明”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分析法拉第的发现“应用”的滞后,没有涉及法拉第的发现“源于”什么,故D项错误。
10.根据17~20世纪自然科学与科技成果统计表,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20世纪上半期
20世纪50~80年代
成果数量
106项
756项
546项
961项
2000多项
重大成果
牛顿运动
三大定律
瓦特改良
蒸汽机
贝尔发明
电话
莱特兄弟的飞机
电脑
网络
①科技发展史上美国创新能力始终领先于英国
②科技成果都直接运用到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力
③20世纪下半期的成果数量有超过前300多年总和的趋势
④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在十九世纪以前,科技创新成果最多的是英国;②项错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科技与生产的关系进一步密切;③项正确,20世纪下半期的成果数量有超过前300多年总和的趋势,材料体现了2000多项成就,几乎相当于以前300年的总和;④项正确,科技的创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现在向着信息时代发展。所以答案选D。
11.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C.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D.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曼彻斯特从17世纪到1841年人口、工厂迅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故B项正确。城市化的进程的主要原因不是殖民扩张,故A项排除。大企业制度的出现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C项排除。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D项排除。21教育网
12.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下不属于互联网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的是( )
A.信息社会开始出现
B.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C.提高了工作效率
D.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答案】D
【解析】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出现的。D项不属于互联网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符合题意。其它三项均是互联网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故答案为D。
13.《西方文明史》认为:“经过长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这一现象开始于( )
A.牛顿建立力学体系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答案】C
【解析】牛顿建立力学体系属于科学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属于工业革命,故AB项排除。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列,把新发明新创造用于生产,成为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其经济地位已经超过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英国。因此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使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故C项正确。第三次科技革命晚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D项排除。所以答案选C。 21*cnjy*com
14.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办了主题为“一个世纪的进步”世界博览会。围绕这个主题大会修建了名为“科学馆”的展览馆,适合陈列在该馆的展品有( )
① 珍妮纺纱机 ② 内燃机 ③ 电话 ④ 计算机
A.①② B.①④ C. ③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1933年”“一个世纪的进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3至1933年这一期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④是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排除;①是工业革命的成果,1765年发明的,不符合这一时期,排除;②③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正确。所以答案选D。
15.下图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图中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海外殖民地的拓展 D.外来移民的涌入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801~1901年正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各行业就业人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故B项正确;A项是引起变化的政治前提;C项是工业革命条件,但不是主要原因;D项材料没有反映出来。所以答案选B。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6.有学者认为英国“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包括( )
① 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② 英国率先开辟新航路
③ 圈地运动的开展 ④ 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l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才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兴起”可知,“种种有利力量”是指工业革命的条件;④项为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制度保障,③为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资金和自由劳动力;①项为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市场条件;②错误,西班牙、葡萄牙率先开辟新航路,排除;所以答案选C。
17.据《世界经济千年史》记载,在1850年以前,帆船占世界航运的比重高达99%以上,而在 1899年时却不到1/4。推动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钢铁工业的进步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动力技术的革新 D.化学工业的突破
【答案】C
【解析】1850年以前还没有进入到工业革命时代,人类航海主要依靠自然动力,1899年时则已经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和内燃机等人造动力的应用使人类已经不必依靠自然动力,故帆船的比重急剧下降,故选C项。钢铁工业与航海动力无关,故A排除。电力的广泛应用不属于航海动力,故B排除。化学工业也与航海动力没有联系,故D排除。
18.19 世纪50 年代马克思曾经预言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己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这里的“革命力量”把人类带入(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小康时代
【答案】B
【解析】由“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己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与“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不符;C项是取代了电气时代;D项是中国的生活奋斗目标,与题意不符。
19.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具体表现为( )
A.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
B.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
D.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研究朝向综合性方向发展,D项符合题意;A项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就有,B项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C项中的“学科越来越少”表述错误。
20.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型规模集成电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2000年以来微电子技术迅猛发展。下列图片是微电子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体现。微电子技术所导致的经济发展趋势必然是
A.第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产业
B.第二产业追平第一产业
C.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D.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答案】D
【解析】第一产业是农业,而微电子技术是高新科技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故A项错误;第二产业指的是工业,故B项错误;第一产业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故C项错误;结合现实生活可知微电子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其发展趋势必然是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故D项正确。
二、材料解析题
21.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农业革命使文明成为可能,但是,一旦前进了这一大步,农业就没再作出进一步的贡献。科学则相反,恰好借助于它的研究法而不断地稳步发展。……科学的真正的、合法的目标只在于这一点,即人类生活因新的发现和力量而丰富。……发明者的成果虽是一种不太壮观和炫耀的东西,却是到处都被感觉到且永远存留下去。结合近代世界科学的发展,回答下列问题。
(1)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物理学方面“发明者的成果”有哪些?
(2)物理学方面“发明者的成果”“到处都被感觉到且永远存留下去”。试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方面带来的变化加以说明。2·1·c·n·j·y
(3)结合电气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的史实,说明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科技因素。
(4)借鉴人类文明的进步,你认为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应如何加强软实力建设?
【答案】(1)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普朗克提出量子论。(2)人类先后进入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城市化进程门益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改变,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若答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交通阻塞等,加1分,但本问得分不超过。(3)拥有爱迪生、贝尔、莫尔斯等发明家,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信息技术的基础。(4)弘扬传统文化,发展教育,重视科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国民素质。任意1点1分,其它言之成理皆可赋分)21*cnjy*com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1)本题考查的是物理学的成就,学生一定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学生根据课本答出即可;(2)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对人类的影响,学生结合“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的特点答出工业革命的影响即可;(3)本题考查美国崛起的经济因素,学生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科技发面方面予以回答即可;(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围绕着科技的进步、教育的发展等方面作答即可,言之合理即可。
22.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材料一 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 [在工业革命中]虽然按人口平均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手织机织工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恶化。
──勃里格斯《 英国社会史》
材料三 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们一直在以矿物燃料的形式(煤、石油、天然气)把各种形态的碳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燃烧使之转化为热量、H2O(水蒸气)、CO2,少量的SO2、CH4和其他气体,并释放出来……使全球空气中CO2的体积比节节上升:从前工业化时代的约280ppm上升到目前的360ppm。
──格里宾《历史焦点》(上卷)
请回答:
(1)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的科技革命以及主要标志性发明。概括说明科学技术在上图A、B两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的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谈谈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以及我们可以吸取什么教训
【答案】(1)A点对应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B点对应的是第二次 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图A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组织方式发生变化,从手工工场到机器生产的工厂;推进了城市化进程;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任答2点得4分)图B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任答2点得4分)
(2)消极影响:科技革命带来大量污染性气体排放,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社会矛盾尖锐,人类社会的不和谐;教训: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需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科技的同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科技的注意科技造福人类,改善民生,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解析】(1)据材料一可知,A点是1750年左右,B点是1900年左右,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的科技革命以及主要标志性发明:A点对应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B点对应的是第二次 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至于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说明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组织方式发生变化,从手工工场到机器生产的工厂;推进了城市化进程;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据材料二“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据材料三“经过燃烧使之转化为热量、H2O(水蒸气)、CO2,少量的SO2、CH4和其他气体,并释放出来……使全球空气中CO2的体积比节节上升:从前工业化时代的约280ppm上升到目前的360ppm”,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说明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科技革命带来大量污染性气体排放,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社会矛盾尖锐,人类社会的不和谐。至于教训,结合所学知识及概括说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需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科技的同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科技的注意科技造福人类,改善民生,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23.工业革命引发了不同的反响,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部分)
时间
发明者
国别
发明成就
1733年
凯伊
英国
1765年
哈格里夫斯
英国
手摇纺纱机
1690年
巴本
法国
活塞
1782年
瓦特
英国
联动式蒸汽机
1807年
美国
汽船
1814年
史蒂芬孙
英国
蒸汽机车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对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家,主要有以下看法:傅立叶认为,工业化大生产把一切都交给资本家,他们肆意剥削工人,工人变成了劳动的奴隶,致使劳动成为贫困和痛苦的根源。资本家财富的丰裕是以工人的贫困为代价的。亚当·斯密认为,资本家追求个人利益,不仅意味着个人财富的增加,实际上也是国民财富的增长,神奇般实现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和谐。资本家并非总是不顾一切唯利是图,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他们都在为追求私利辛勤工作,若不如此,在市场交换中必败无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据李宏图等《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整理
材料三:江南制造局的这批蒸汽机译著一经出版,便开始了传播和吸收的过程。有相当的群体阅读过这批书籍。在19世纪晚期,这批书籍被分别收录入一系列西学丛书,并随着这些丛书流传到日本。21·世纪*教育网
——摘自孙磊《江南制造局蒸汽机译著的研究》
(1)完成材料一中表格的填空,并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的三个方面成就。
(2)工业文明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对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家,您更认同材料二中的哪种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不说理由不得分)2-1-c-n-j-y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制造局蒸汽机译著的影响。
【答案】
(1)填空:飞梭;富尔顿。(2分)
成就:棉纺织业;动力;交通运输。(6分)
(2)认同傅立叶的看法。(2分)
理由:造成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资本家财富急剧增加,建立在肆意剥削工人的基础上;造成了工人的贫困;贫困人口不断增加;劳动成了贫困的根源而不是人们的需要。(8分,任答4点即可,满分不超过8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认同亚当·斯密的看法。(2分)
理由:资本家追求个人财富的同时,有利于增加国民财富,使每个人用同样收入可以获得更多的生活资料;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资本家追求财富,固然有逐利的一面,但也是受制于市场机制使然;资本家辛勤工作;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8分,任答4点即可,满分不超过8分。)【出处:21教育名师】
(3)影响:传播蒸汽机知识;推动洋务运动的开展;促进民族工业的兴起;推动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影响日本等国。(8分,任答4点即可,满分不超过8分。)
【解析】(1)第一小问表格的填空属于识记;第二小问成就,飞梭和手摇纺纱机用于纺织,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解决了动力的问题,汽船和蒸汽机车用于交通运输。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赞成任何一个的思想都对。赞成傅立叶的观点:傅立叶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他认为资本家的残酷剥削是造成工人极端贫困的根源,对大工业生产持否定的态度;赞成亚当·斯密的观点:亚当·斯密——“现代经济学之父”,代表作《国富论》,他认为社会化大生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由此主张追求利润具有正当性,同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市场)"使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状态。
(3)据材料三“江南制造局的这批蒸汽机译著一经出版,便开始了传播和吸收的过程。有相当的群体阅读过这批书籍。”可以得出有利于蒸汽机知识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据材料三“并随着这些丛书流传到日本。”可以得出这些书籍影响广泛,特别是日本;根据所学知识,江南制造总局属于洋务运动的军事企业,它的发展也就是洋务运动的发展,洋务运动的发展同时又诱导了近代民族企业的产生。
24.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
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实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金属、化学、电力领域里,导致新产品的出现。人
口增加和生活水准的改善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反过来又增加了产量。同时增加产量的要求又迫使人们进行重大改组以使更自由地提供资本、确保更有效率的劳动力。
——罗伯特.E.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
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烟囱多于教堂”的理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技术应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的具
体影响。
(3)材料三中“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说明了什么? “经济上的隔离消
失”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4)据以上材料,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概括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对于科技的利用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
【答案】
(1)理解:生产力高度发展(现代工厂制度确立);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由乡村转入城市);环境污染带来负面影响。(3分)21cnjy.com
(2)影响:新产品;高产量;垄断组织的形成。(3分)
(3)说明:世界各地之间联系加强。(1分)
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1分)
(4)特点: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3分)
态度:趋利避害。(1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实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城市化、环境的影响的角度进行作答。
(2)根据材料二中的关键词“金属、化学、电力”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故答题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进行作答。www-2-1-cnjy-com
(3)第一小问说明,根据材料三“……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之间的联系和交流的影响角度进行作答即可。第二小问趋势,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作答即可。
(4)第一小问特点,根据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成就进行作答即可。第二小问态度,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因而对待科技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待。
25.阅读下面一组图片: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的机器是谁发明的?这项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图二的发明者是谁?这项发明有何意义?
(3)图二的发明能够运行是依靠什么动力?它能够取代图一的蒸汽动力的原因有哪些?
(4)上述两项发明分别出现在第几次工业革命中?由此你对科学技术有什么认识?
【答案】
(1)是瓦特。影响:①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工厂建设不再受地理位置的制约;②促使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③交通运输业发生彻底变化,人们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紧密;④推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回答任意2点即可)(3分)【版权所有:21教育】
(2)是爱迪生。意义:人类开始告别油灯照明的时代,明亮的灯光驱散了夜晚的黑暗。(2分)
(3)依靠电力。原因:发电机的完善和改进;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电力具有方便、便宜、能量大的优势。(2分)
(4)分别出现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由此可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分)
【解析】(1)通过阅读图一注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能蒸汽机是瓦特发明的。万能蒸汽机的发明带来的影响可以从解决动力问题,工厂建设不再受地理位置的制约、提高生产力,促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交通运输业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回答。
(2)通过阅读图二注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耐用电灯的发明者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1879年10月,爱迪生成功制成了以碳化纤维作为灯丝的白炽灯泡,称之为“碳化棉丝白炽灯”,可持续点亮一千多个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这项发明使人类开始告别油灯照明的时代,明亮的灯光驱散了夜晚的黑暗。
(3)电灯能够运行是依靠电力。电力能够取代蒸汽动力和发电机的不断完善,长距离的输变电技术日趋成熟,不同地方的人们通过输电线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发电厂传输来的电分不开。还因为电力具有方便、便宜、能量大的优势,所以电力很快取代蒸汽动力,成为新的动力。
(4)万能蒸汽机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电灯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它们的出现都为人类提供了新的动力,促使机器生产广泛运用,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由此可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