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教学设计
和义学校
张冬伟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通过猜想“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着重培养学生猜想与分析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感知浮力、浮力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原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大小四个方面。本节课为探究课,其中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的重点,通过探究性实验来完成,目的是让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探究有初步的认识,并从探究过程中得到启示和乐趣。
三、学生分析
学生对浮力现象并不陌生,对浮力也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步的认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片面、错误的认识。但因与浮力有关的现象随处可见,学生并不特别注意,一般学生不会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等深层次的问题。因此通过一些小实验感知浮力,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对学生正确理解浮力概念纠正错误认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关于对物理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在探究性实验中,如何猜想并排除干扰因素是本节课重点训练的技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展开。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应用进行有关浮力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观察,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2)通过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参与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把乒乓球
乒乓球放水里,松手后上浮
死海不死—浮力
可知:浮力是真实存在的
把乒乓球换成铜块,松手后下沉
提问:铜块受不受浮力?教师启发:手托铜块,弹簧测力计实数变小。
(给铜块受力分析)然后让学生动手探究
学生观看乒乓球上浮过程学生猜想:
“受”或“不受”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动手探究,铜块是否受浮力。
感知浮力现象。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从而达到创设情境、设疑激趣的目的,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浮力概念
找一小组简述铜块浸没水后的实验现象一、浮力的概念1、定义: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2、方向:竖直向上3、施力物体:液体对浸没水中的铜块做受力分析:4、测量浮力:根据受力平衡可知
F浮=G-F拉(称重法)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做受力分析和老师共同总结浮力的知识由学生回答
纠正学生错误认知,同时引入新知:浮力的有关概念。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提问:物体为什么会受到向上的浮力先观察一组实验现象
看完视频后,对照图片和ppt,完成学案找一名同学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向下的压力的合力。总结浮力第二个计算公式:F浮=F合=F2-F1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给2分钟完成学案分析浮力是如何产生的根据浮力产生原因总结浮力的第二个公式。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自学能力。
三、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浮力大小可能与深度h、液体密度、物体密度、物体体积、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等等有关。教师引导学生有根据的猜想,并先排除一些干扰的无关因素。排除后剩下的猜想:深度h、液体密度、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研究对象与多个因素有关时采用的研究方法 探究1:浮力与深度的关系控制变量是?自变量是?因变量是?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回答问题。探究2: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变量是?自变量是?因变量是?找一名同学代表回答。教师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回答问题。探究3:浮力与浸入水中的体积的关系找一名同学代表回答:控制变量是?自变量是?因变量是?教师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回答问题。结论汇总—科学家们大量实验表面: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水的体积有关四、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关系1.如何测量浮力?2.如何测量物体排开水的重力?(1)需要的器材:
(2)实验的步骤:
、
、
教师介绍溢水杯及实验注意事项。找两名同学实验,底下同学记录实验数据。物体重G物/N浸没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N浮力F浮/N小桶重G桶/N小桶和水的总重
G桶+水/N排出水的重G排/N 结论:F浮
G排水阿基米德原理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收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表达式:F浮=G排介绍科学家阿基米德课堂小练
学生进行猜想学生回答:控制变量法学生回答。学生认真观察浸没水后改变深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学生完成学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案。学生观察鸡蛋在盐水和水中受浮力的情况。学生讲结论总结在学案上。学生独立完成学案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讲结论总结在学案上。学生:称重法弹簧测力计、小空桶。先测小桶重力、桶和水的总重力、相减。在教师指导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填写数据并概括总结结论。了解物理学史、科学家对学科所做的贡献。
重点训练学生有根据的猜想,并且排除无关干扰的能力。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巩固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控制变量的意识。巩固应用所学新知。唤醒旧知。学生自己发现数据得规律,经历信息处理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总结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向往
六、巩固新知1、如图一物体挂在弹簧秤下的读数是6N,将它全部浸没在酒精中时的读数
是1.5N,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N。2、橡皮膜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1=3N,下表面受到的压力F2=8N,则橡皮膜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N。3、潜水艇由水面下200米下潜到300米的过程中,它受到的压强将____,浮力将_____。(填“变大”,“变小”
“不变”)4、关于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就越大。
B.物体越重,所受的浮力就越大。C.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越深,所受的浮力就越大。D.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就越大。5、一物体浸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200g,求此物体所受的浮力。(g=10N/kg)
对本节内容消化吸收课堂反馈
小结
1、什么是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3、阿基米德原理
板书设计
4.6浮力
三、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一、浮力概念
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水的体积有关
1、定义: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方向:竖直向上
四、阿基米德原理3、测量浮力:F浮=G-F拉(称重法)
表达式:F浮=G排二、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向下的压力的合力。F浮=F合=F2-F1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