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27 19:0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1.他是光的色散的发现者,由“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为了纪念他对物理学的贡献,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力的单位。他是( )
A. 伽利略 B. 阿基米德 C. 牛顿 D. 爱因斯坦
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测数据比较合理的是( )
A. 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 B.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C. 橡皮从课桌掉落到地面用时约 D. 中学生跑步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3.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汤姆孙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 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C.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丝绸的电子会转移到玻璃棒上
D.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4.哪吒中结界兽的造型元素主要来源于三星堆的金面罩人头铜像和青铜纵目面具。黄金可以做成面罩,主要是利用了黄金的( )
A. 导电性好 B. 硬度大 C. 延展性好 D. 密度大
5.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B. 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C. 射箭运动员将弓拉弯,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 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6.如图是我国运动员参加冬奥会比赛时顽强拼搏的英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图中,滑冰运动员正在匀速通过弯道时,他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乙图中,自由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腾空到最高点时,处于非平衡状态
丙图中,运动员在冰壶前方用力刷冰,使冰面形成一层水膜,是为了减小摩擦
丁图中,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向前滑行,是受到惯性的作用
A. B. C. D.
7.如图所示为与气体压强相关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如图甲,做覆杯实验时,纸片和水不会掉下,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B. 如图乙,在常规教室内不能用水代替水银来做托里拆利实验
C. 如图丙,在烧瓶底部浇冷水使水重新沸腾,是通过减小液面上方气压来降低沸点
D. 如图丁,在“估测大气压”的实验中,若针筒漏气会造成测出的大气压强值偏大
8.“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其配置有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为万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福建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
B. 当舰船上的舰载机起飞后,“福建舰”所受浮力不变
C. 当舰船上的舰载机降落后,“福建舰”排开液体的质量增大
D. “福建舰”由海水密度低的海域驶入密度高的海域后,所受浮力变大
9.两个相同的量杯分别装有水和某种未知液体,用电子天平测出量杯和水的总质量为、量杯和未知液体的总质量为,并分别读出水和未知液体的体积为、。如图所示,在图像中标出点和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量杯质量为
B. 该未知液体密度为
C. 该未知液体的质量为
D. 液体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体积成反比
10.物理实践活动中,小明用试管、胶管、塑料管、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水艇模型。将模型放入水中,可实现上浮或下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潜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所受的浮力实现浮沉的
B. 向外拉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艇上浮
C. 向内推注射器活塞,瓶内气体压强变大,模型将下沉
D. 让原本在较浅处悬浮的模型下潜至更深处悬浮,应使瓶内的水先增加后减少
11.如图所示,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拉力和的作用,和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图丙,木块的运动状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B. 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C. 时,木块受到的合力大小是,合力方向水平向右
D. 在这个时间段,若桌面变得绝对光滑,木块将匀速直线运动
12.如图甲所示,物体是边长为的正方体,力传感器固定在容器底部,用硬杆紧密连接传感器和物体,力传感器能够显示出硬杆所受的压力或拉力。现缓慢向容器中加水至刚好浸没,力传感器的示数随水深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不计传感器、硬杆的质量与体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图乙中点的数据为
B. 物体的重力为
C. 当轻杆受到的压力为时,水深为
D. 当物体刚好浸没时,硬杆对物体的拉力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
13.中医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图甲:“艾灸”时,闻到艾草药香是因为分子在______;图乙:“针灸”的针头做得尖是为了增大______;图丙:“拔火罐”时,玻璃罐能紧紧“吸附”在皮肤上是______的作用;图丁:“刮痧”时,在人体上涂一层精油是为了减小______。
14.如图所示是常见物质的微观结构导图。一定带正电的是质子和______填字母,下同,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核子是______。在探索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______,进而认识到原子可分。
15.物理学习中要注重方法的学习:
学习物理概念时,将一个物理量与另一物理量的比值定义为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叫作“比值定义法”。请写出本学期学过的一个使用该方法定义的物理量名称:______,对应的表达式为______,该物理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_;
在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小华用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图中所测物体的重力为______。记录多组物体质量、重力数据后,可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方法一:计算重力与质量的______,发现接近为一个定值。方法二:通过描点连线,作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得到结论:______。
16.小明到江南古镇旅游时发现,某店铺用内径相等的两个竹筒如图所示分别量取米酒和酱油。当两个竹筒都盛满时,筒内米酒和酱油的质量相等。则竹筒用来量取______选填“米酒”或“酱油”,竹筒与竹筒筒身的高度之比为______。
17.如图,将一实心铁球从点由静止释放,它在空气中下落、并最终落入正下方的水杯中。已知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会随着其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下落过程中的、、、四点中,铁球所受合力最大的是______点,该铁球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______点。
18.如图,水平桌面上有一柱形盛水容器中,密度均匀的木块和冰块漂浮在水面上。木块恰好有的体积浸没在水中,则该木块的密度为______。一段时间后,冰全部熔化成水。在冰块熔化的过程中不考虑蒸发、升华的影响,冰块受到的浮力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容器中的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______,容器对桌面的压强______。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19.按要求作图,如图,乒乓球漂浮在盛水的烧杯中,烧杯静止于斜面。请画出乒乓球的受力示意图。
20.如图,小球用钢管固定在小车的支架上,小车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画出小球受力的示意图。
21.如图所示,货物随传送带一起加速斜向上运动,请画出货物的受力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9分。
22.用乒乓球完成以下实验:
如图甲,球拍击打乒乓球,击球的这个力是由______的形变产生的。
如图乙,从倒置的漏斗管口向下吹气,乒乓球不会掉落,是因为乒乓球上方的气体流速______,压强______。
如图丙,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乒乓球,球会被吸引。下列现象中的“吸”与之原理相同的是______。
A.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会“吸”在一起
B.磁体靠近铁块,铁块被“吸”引
C.投向半空的篮球,被地球“吸”回地面
D.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被梳子“吸”引
如图丁,将乒乓球压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会上浮。在露出水面之前,乒乓球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小明、小华利用以下器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甲、乙、丙三次实验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做______运动,从而测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乙、丙两次实验中,测得木块所受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图像如图戊所示,其中______选填“”或“”图线表示实验丙中与的关系。
小华用如图丁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当水平向左拉长木板时,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测力计______选填“”或“”的示数反映木块与长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下列事例中,用到甲、乙两次实验所得结论的是______填字母。
A.在行李箱下安装滚轮
B.压路机配备的碾子质量很大
C.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
D.手握矿泉水瓶在竖直方向静止要用很大的力
24.如图所示是探究“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情景。图甲中,橡皮筋下端系有两根细线,其中一根细线上挂三个钩码等效为拉力,另一根细线向上跨过滑轮后挂一个钩码等效为拉力,此时皮筋下端伸长到点;图乙中,仅在皮筋下端的细线上挂钩码等效为拉力。
本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方向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与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
为了说明是和的合力,的作用效果应该是______,因此图乙中细线上需要挂上______个钩码。
图甲中,去掉等效为的钩码,则橡皮筋______选填“伸长”“缩短”或“不变”
25.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如图乙与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实验如图甲在实验过程和方法上有很多类似之处。
图甲实验中,我们通过:步骤不断抽出瓶内空气、步骤听到的声音不断减弱,最终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对比发现:图乙实验与图甲实验中步骤类似的做法是______;与步骤类似的现象是______。
图乙实验发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选填“快”或“慢”,继而推理:当水平面绝对光滑且足够长时,小车将______。
基于图乙实验结论,小明继续思考:如图丙为实心球掷出后的运动轨迹,若运动到点时实心球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它将______选填“保持静止”“曲线下落”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6.小张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本实验通过观察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比较______两图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如图丁,将小桌和砝码沿海绵向右平移,此时海绵的凹陷程度与图丙中相比______选填“更深”“更浅”或“一样深”。
如图戊,小张将密度均匀的物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她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她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如图己,两个密度均匀的正方体、放在两块相同的海绵上,分析可知______
A.正方体的密度一定比小
B.正方体对海绵的压力一定比大
C.正方体的质量一定比小
D.正方体对海绵的压强一定比小
27.小晴利用以下器材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小晴发现丙、丁两次实验中测力计示数不同,于是得出结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你认可小晴的观点吗?______,理由是:______。
在原有器材的基础上,增加一杯盐水,就可以探究浮力大小与______的关系。
基于从甲图到丙图实验的连续多次数据记录,小晴分别绘制了“测力计对金属块的拉力”、“金属块所受浮力”随“金属块浸入水中深度”变化的图像如图戊。
曲线______选填“”或“”描述的是“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
该金属圆柱体浸没时所受浮力为______,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
28.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可以用压强计形管两侧液面的______来显示。从结构上看,图甲中压强计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在探究液体密度对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时,应将橡皮膜盒分别放在图乙中______选填字母两个位置处进行实验。
图丙中,竖放的两根玻璃管底部口径相同,且下端所封橡皮膜情况完全相同,在两管中装入不同质量的水,薄膜鼓起的程度不同。据此小林猜想:液体的压强与管内液体的质量有关。为证明小林的猜想不正确,仅利用图丙中器材可以进行如下操作:______后对比两管橡皮膜的鼓起程度。操作时两管底面始终在同一高度
29.小天利用图中所示器材测量两块不同小石块的密度。
图实验过程如下:
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如图甲所示,则平衡螺母应向______调节;
如图乙,天平调平后测出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
如图丙可测量小石块体积,则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
小天继续利用家中的电子秤、水、水杯和记号笔,来测量另外一个小石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图所示。选择合适的数据,较准确地测出了石块的体积是______,密度是_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30.图中某四脚智能机器人的质量为,其脚与水平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在水平地面上工作时,所受阻力是机器人重力的倍。求:
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移动时受到的牵引力。
六、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31.兴趣小组用装有适量水的小瓶制作“浮沉子”,使其开口朝下漂浮在大瓶内的水面上,拧紧大瓶的瓶盖使其密封。两瓶内均有少量空气,通过挤压大瓶可实现小瓶的浮与沉,挤压过程中,小瓶不接触大瓶瓶壁。如图,小瓶可视为圆柱形容器底和壁的厚度可忽略,其质量为,底面积为,高为。小明用适当大小的力挤压大瓶,当小瓶开口处到大瓶内液面的距离为时,浮沉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小瓶内液面未画出。小瓶内外液面高度差为。
此时小瓶内液面______选填“高”“低”或“相平”于大瓶内液面。
求此时“浮沉子”受到的浮力。
继续用力挤压大瓶,直到稳定为时,小瓶内外水面的高度差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利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说明太阳光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牛顿由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为了纪念牛顿的杰出贡献,把他的名字命名为力的单位。故C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选:。
2.【答案】
【解析】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故A符合题意;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故B不符合题意;
C.橡皮从课桌掉落到地面用时约,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跑步时对地面的压力约为,与地面间的接触面积约为,中学生跑步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3.【答案】
【解析】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
B.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故B正确;
C.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玻璃棒的电子会转移到丝绸上,丝绸带等量的负电,故C错误;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宇宙无边无际,没有中心,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故D错误。
故选:。
4.【答案】
【解析】黄金可以做成面罩,主要是利用了黄金的延展性非常好,故C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选:。
5.【答案】
【解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故A错误;
B.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发生力的作用,例如磁力、重力作用等,故B错误;
C.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分别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变,拉弓时,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正确;
D.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两个因素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之外,比如均匀圆环的重心在环心,故D错误。
故选:。
6.【答案】
【解析】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甲图中,滑冰运动员正在匀速通过弯道时,他的方向改变,则运动状态改变,故错误;
乙图中,自由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腾空到最高点时,只受到重力作用,处于非平衡状态,故正确;
丙图中,运动员在冰壶前方用力刷冰,使冰面形成一层水膜,是为了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故正确;
丁图中,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向前滑行,是由于惯性,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力,不能说惯性的作用,故错误;
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
7.【答案】
【解析】做覆杯实验时,纸片和水不会掉下来,是因为纸片下方有大气压在向上托着纸片,故A正确;
B.水银的密度大约是水密度的倍,如果用水代替水银做托里拆利实验,根据公式可得,水的高度大约是水银高度的倍,约为,在教室内不能用水代替水银做托里拆利实验,故B正确;
C.在烧瓶底部浇冷水使水重新沸腾,是由于浇水后导致瓶内水蒸气液化,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液体的沸点会降低,因此水又重新沸腾,故C正确;
D.在“估测大气压”的实验中,若针筒漏气会导致测量的气压偏小,故D错误。
故选:。
8.【答案】
【解析】航母此时所受的浮力约为。故A错误;
B.航母漂浮在海面上,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舰载机起飞后,航母的自重减小,则所受的浮力减小,故B错误;
C.当舰船上的舰载机降落后,航母的自重增加,所受的浮力增加,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福建舰”排开液体的重力增大,“福建舰”排开液体的质量增大,故C正确;
D.“福建舰”由海水密度低的海域驶入密度高的海域后,航母一直漂浮,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重力不变,则浮力不变,故D错误。
故选:。
9.【答案】
【解析】根据图像知道水的体积水的密度已知,水的体积为
水的质量为
则量杯质量为,故A错误;
B.已知未知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则未知液体的质量为
未知液体的密度为,故B错误;
C.该未知液体的质量为,故C正确;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故D错误。
故选:。
10.【答案】
【解析】潜艇模型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所以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得,潜艇模型受到水的浮力不变,潜水艇通过进、排水,改变潜水艇的重力大小实现浮沉的,故A错误;
B.向外拉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潜水艇的重力变大,当潜水艇的重力大于浮力时,可实现潜艇下沉,故B错误;
C.向内推注射器活塞,瓶内气体压强变大,当瓶内气压大于管外的液体压强时,管内的水会被排出,潜水艇的重力变小,当潜水艇的重力小于浮力时,模型将上浮,故C错误;
D.让原本在较浅处悬浮的模型下潜至更深处悬浮,应使瓶内的水先增加,使潜水艇的重力先大于浮力下沉,后减少,使潜水艇的重力等于潜水艇受到的浮力达到悬浮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
11.【答案】
【解析】A、由图丁可知,时小车的速度为,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合力为,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左的拉力和向右的拉力、静摩擦力的共同作用,这三个力的合力为;由图可知,此时的,,则静摩擦力为:,方向与的方向相同,水平向右,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为;由图可知,此时的,,则,方向与的方向相同,水平向右;时,大于,小车向左运动,小车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受到的摩擦力不变,为,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故B正确;
C、时,,,小车向左运动,摩擦力的方向向右,因小车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受到的摩擦力不变,仍为,此时的合力为:,合力的方向水平向右,故C错误;
D、在到这个时间段,若桌面变得绝对光滑,则小车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由于此时的两个拉力不同,则小车做变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
12.【答案】
【解析】由题图乙可知,当水深在时,硬杆受到物体的作用力不变,该作用力等于的重力,水深在时,硬杆受到物体的作用力逐渐变小,原因是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变大,据此可知,的长度为,点刚好浸没,则图乙中点的数据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水深为时,力传感器的示数为,说明此时物体的重力等于受到的浮力,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当轻杆受到的压力为时,受到水的浮力为,由得,此时排开水的体积为,水深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当物体刚好浸没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硬杆对物体的拉力为,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13.【答案】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压强 大气压 摩擦力
【解析】甲中“艾灸”时,闻到艾草药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乙中“针灸”的针头做得尖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丙中“拔火罐”时,玻璃罐能“吸附”在皮肤上是玻璃罐内的大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气压差的作用下,玻璃罐能紧紧“吸附”在皮肤上;
刮痧”时,在人体上涂一层精油,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了摩擦力。
故答案为: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压强;大气压;摩擦力。
14.【答案】
【解析】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证明原子可以再分,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所以是中子,是原子核,是电子,是原子。
则一定带正电的是质子和原子核。
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核子是中子。
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可分。
故答案为:;;。
15.【答案】压强;;; ;比值;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解析】物理学中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有许多,比如速度是路程与时间之比,对应表达式为,速度的单位为;密度是质量与体积之比,对应的表达式,密度的单位为;压强是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对应的表达式为,压强单位为;功率是做功多少与时间之比,对应的表达式为,功率的单位为;
利用悬挂法测量重力,重力与拉力是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故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分析数据,可以采用将两个物体量相除,即求重力与质量的比值,若比值接近换一个定值,则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也可以采取描点连线,作出重力与质量的图像,发现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故结论为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故答案为:压强; ;;;比值;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16.【答案】米酒 :
【解析】两竹筒、内径相等,即竹筒内横截面积相等,
由图可知竹筒的容积大于竹筒的容积,
根据可知,量取相同质量米酒和酱油时,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中液体的密度,
由题知,米酒的密度小于酱油的密度,故竹筒用来量取米酒;
盛满时,筒内米酒和酱油的质量相等,
根据和可得,,
则竹筒与竹筒筒身的高度之比:
::::。
故答案为:米酒;:。
17.【答案】
【解析】将一实心铁球从点由静止释放,此时没有空气阻力,只有重力,当它在空气中下落,速度越来越大,阻力越来越大,二力的合力等于重力减去阻力,阻力小于重力;
在水中下沉时,受到向上的阻力、浮力和向下的重力,由于最后停在底部,则下沉过程中,重力大于向上的力,合力小于重力;当停止杯底时铁球的合力为,故合力最大的是点,该由于停止杯底时铁球的合力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铁球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点。
故答案为:;。
18.【答案】 变小 不变 不变
【解析】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根据密度和重力公式可知重力
则,

所以木块的密度
冰块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重力,在冰块熔化的过程中,冰块的重力变小,所以冰块受到的浮力变小。
冰块漂浮在水面上,冰块排开水的体积
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重力不变,由
可得,冰全部熔化成水的体积
所以,则冰熔化前后液面不变,由得,容器中的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总重力不变,所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故答案为:;变小;不变;不变。
19.【答案】
【解析】乒乓球漂浮在盛水的烧杯中,处于平衡状态,乒乓球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浮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二力的作用点都画在乒乓球的重心,从作用点分别沿力的方向画一带箭头线段,在箭头附近标上、,如图所示:
20.【答案】。
【解析】小球随小车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弯杆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过小球重心,分别沿竖直向下和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分别用和表示,作图时应注意两条线段长度要等长
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画力的示意图,首先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看物体受几个力,要先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按照画图的要求画出各个力。
21.【答案】
【解析】
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加速向上运动,使物体加速向上运动的动力是传送带对物体的摩擦力,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物体还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同时也受到斜面对其向上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传送带向上。
物体在此过程中货物受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22.【答案】球拍;
大;小;

不变
【解析】乒乓球所受的力是球拍给的,是由于球拍形变产生的。
根据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用力吹气,使漏斗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压强大,在向上的压力差作用下球不会掉下来。
用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乒乓球,球被吸引,是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A.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会“吸”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故A不符合题意;
B.磁体靠近铁块,铁块被“吸”引是因磁铁具有磁性,即吸引铁钴镍的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投向半空的篮球,被地球“吸”回地面是由于重力,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被梳子“吸”引,是因为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
根据浮力产生原因可知,乒乓球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即为浮力,乒乓球在露出水面之前,液体的密度不变,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由得,浮力不变,即乒乓球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不变。
故答案为:球拍;
大;小;

不变。
23.【答案】匀速直线;

不需要;;

【解析】当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可知,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乙、丙两次实验中,丙实验的接触面毛巾表面比乙实验木板表面更粗糙,所以在相同压力下,丙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更大。在图像中,相同压力下,图线对应的摩擦力更大,所以图线表示实验丙中与的关系。
在图丁装置中,当水平向左拉长木板时,木块相对于地面静止,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木板对它的滑动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长木板无论是否匀速运动,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即平衡状态,所以不需要匀速拉动长木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反映了木块与长木板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甲、乙两次实验探究的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均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增大摩擦,是通过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故BCD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选BCD。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

不需要;;

24.【答案】相反; 橡皮筋下端也伸长到点;两; 伸长
【解析】图甲中,橡皮筋下端系有两根细线,其中一根细线上挂三个钩码等效为拉力,方向竖直向下,另一根细线向上跨过滑轮后挂一个钩码等效为拉力,方向竖直向上,所以本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与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
实验中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橡皮筋下端伸长的长度来表示,所以为了说明是和的合力,的作用效果应该是橡皮筋下端也伸长到点;
是和的合力,和的方向相反,则:

所以图乙中细线上需要挂上两个钩码;
和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当于两个钩码,图甲中,去掉等效为的钩码,只余等效为的三个钩码,则橡皮筋会伸长。
故答案为:相反;橡皮筋下端也伸长到点;两;伸长。
25.【答案】使小车所受阻力越来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来越长; 慢;一直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图甲实验中步骤不断抽出瓶内空气,是改变实验条件使传播声音的介质空气减少;图乙实验中让小车在不同粗糙程度表面运动,类似做法是使小车所受阻力越来越小。
图甲步骤听到声音不断减弱;图乙中类似现象是小车运动的距离越来越长,因为阻力越小,对运动影响越小,运动越远。
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长,说明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
推理出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即小车不受力,小车的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到点时实心球有水平方向的速度,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不受力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这里点有速度,所以是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使小车所受阻力越来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来越长;慢;一直匀速直线运动下去;做匀速直线运动。
26.【答案】海绵凹陷程度;
甲、乙;
更深;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一定;

【解析】由转换法,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甲、乙两图中受力面积相同,只改变了压力大小,可观察到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可以得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小桌和砝码向右移,对海绵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减小,根据可知,压强变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变大,海绵的凹陷程度与图丙中相比更深。
将密度均匀的物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不仅改变了受力面积,同时也改变了压力,没有使用控制变量法,因此她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一定。
由图可知,正方体使海绵凹陷的程度小于,正方体对海绵的压强一定比小,故D正确;
A.由图可知,正方体的边长大于,由于是均匀柱状物体,根据
可知,正方体的密度一定比小,故A正确;
B.由图可知,正方体的底面积大于,由可知,正方体对海绵的压力不一定比大,故B错误;
C.正方体对海绵的压力不一定比大,正方体的重力不一定比大,由可知,正方体的质量不一定比小,故C错误。
故选:、。
故答案为:海绵凹陷程度;
甲、乙;
更深;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一定;

27.【答案】不认可;丁中金属块接触了容器底; 液体密度; ;;
【解析】丙、丁两次实验中,丁中金属块接触了容器底,受到容器底的支持力,所有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所以不认可她的观点;
在原有器材的基础上,增加一杯盐水,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密度不同,可探究物体所受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由上面的分析,在浸没前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而增大,浸没后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大小不变,据此判断出描述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的图像是;
由图像可知,金属块的重力,浸没时的拉力。该金属圆柱体浸没时所受浮力为;
由得,金属块质量,
由得,金属块体积,
金属块的密度是。
故答案为:不认可;丁中金属块接触了容器底;液体密度;;;。
28.【答案】高度差;不属于; 、; 将号管中的水倒入号管,至两管液面相平
【解析】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无法直接观察,实验中可以通过压强计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
连通器是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图甲中压强计有一端没有开口,不属于连通器;
探究液体密度对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时,应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故应分别将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放在图乙中、两个位置处进行实验;
由图丙可知,在两管中装入不同质量的水,液体的密度相同,但深度不同,由于没有控制深度相同,所以小林的猜想是错误的,为证明小林的猜想不正确,将号管中的水倒入号管,至两管液面相平或将号管中的水倒出一部分,至两管液面相平将号管倾斜,至两管液面相平。
故答案为:高度差;不属于;、;将号管中的水倒入号管,至两管液面相平。
29.【答案】左;;; ;
【解析】从图甲中可知,指针偏右,说明天平右侧重,因此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
由图乙可知,有、的砝码各一个,标尺的分度值为,示数为,则该小石块的质量为
由图丙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未加入小石块时量筒中水的体积为,加入小石块后小石块和水总体积为,所以小石块的体积为
小石块的密度为
排开水的质量为
排开水的体积为
测的石块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即
石块的密度为。
故答案为:左;;;;。
30.【答案】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移动时受到的牵引力为
【解析】机器人的质量为,重力为;
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脚与水平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因为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二力平衡,牵引力等于阻力。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移动时受到的牵引力为。
答: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移动时受到的牵引力为。
31.【答案】低 此时“浮沉子”受到的浮力; 不变
【解析】浮力,总重力
此时浮沉子漂浮,浮力等于总重力,,则
即,所以此时小瓶内液面低于大瓶内液面;
当小瓶开口处到大瓶内液面的距离为时,浮力为:

浮力,
总重力,
由力的平衡得,则小瓶内外水面的高度差是一个定值,不变。
答:低此时“浮沉子”受到的浮力;不变。
第23页,共2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