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8 17:0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十单元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特区成立前,从梧桐山俯瞰深圳
◎特区成立四十年,从梧桐山俯瞰深圳
这是一条怎样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课程导入
|1976年|
官方正式公布了逮捕“四人帮”的消息。这消息使成千上万的人欢乐无比,激动地涌上全国各个城市的街头。连续几天,首都主要街道上挤满了游行的队伍。——《邓小平传》
叶剑英
华国锋
文革后的社会状态
毛主席为我们党制定了一条清楚、明确的、正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这就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的路线。毛主席要我们时刻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毛主席要我们这样做,我们就应该坚定不移地这样做。
——华国锋
“两个凡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逾地遵循!
实质:仍然坚持“左倾” 错误思想
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意义: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做了理论准备
1978年5月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发展线索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转折
新时期
1992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53
过渡时期
文革
1958
全面建设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路线: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组织路线:恢复民主集中制原则,强调民主法治,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伟大决策: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
①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伟大转折、新时期)
全会以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为指导思想
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原则: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平反冤假错案
1.“文革”中受到迫害干部、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陆续得到平反,恢复了名誉。
2.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将小商小贩、手工业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
3.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等等。
意义:拨乱反正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意义: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为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重要的思想基础。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时间:1981年6月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增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
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1982年宪法
序言
一.总纲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三.国家机构
四.国旗、国徽、首都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计划经济下的中国
农村
城市
人民公社
国有企业
国家
统一收购
统一收购
统销
人民公社体制下,平均主义分配,
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我们不能到处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农民有了粮食、棉花、副食品、油、糖和其他经济作物就都好解决了。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稳定了,天下就大定了。
——陈云(1978年12月)
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缺乏内在激励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原因:
1.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2.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生活贫困。
3.人民公社体制存在弊端(生产经营高度集中统一、分配过于平均),挫伤农民积极性。
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经营方式:集体生产→分户经营
分配方式:平均主义→按劳分配
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使用、经营权:包产到户
二、改革开放
1.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还搞起了养殖业、加工业、经济作物种植、农副产品运销等……很多农民还开始从事粮食种植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了向城市的流动,从事着商品零售、服务、修理等行业。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思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影响(意义):
农村: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城市:劳动力的行业流动与城乡流动,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国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提供了条件。
实质: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二、改革开放
1.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
二、改革开放
年代及农业政策 是否改变土地所有制 是否改变土地私有制 突出意义或问题
1950-1952土地改革 地主→农民 没有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953-1956农业合作社 农民→集体 改变
私有→公有 确立了农业的公有制
1958-1983人民公社化 无 提高公有化程度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1978年以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无 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变革或调整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1981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1983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1984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1985年,中央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有关部门相继出台针对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
——摘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简析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因,并概括其内容。
(2)简要评价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答案】
(1)原因:①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的弊端;②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③改革开放的推行;
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⑤农业的丰产;
内容:①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相结合;②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
③开展多渠道经营;④家产品实行合同定购。
(2)①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推动生产力发展;
②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③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④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
改革开放
二、改革开放
1.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
(2)城市:1984年。扩大企业自主权,承包经营责任制。
【材料】继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肯定“包产到户、包产到组”以来,家庭联产承包制……极大刺激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调节在农村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随着企业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借由市场力量异军突起,城市地区指令性计划的范围越缩越小,市场调节越来越多。由于城乡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超城市里数千个大中型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如果这几千个大中型国有企业不能摆脱僵化状态,就会削弱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当代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原则: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
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企业失去活力,阻碍生产力发展。
企业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意义:增强了国有企业活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企业也发展起来。
改革开放
二、改革开放
2.对外开放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78页
1978年我国人均GDP在有数据的137个国家里排名第135位,仅领先尼泊尔和索马里。
1978年深圳农民的年均收入是134元,一河之隔的香港新界农民的年收入却是1.3万港币,相差几乎是100倍!
改革开放
二、改革开放
2.对外开放
◎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区
①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②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长江沿岸开放城市
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改革开放
二、改革开放
3 深化改革
2001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十三大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
1987
十四大
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
十五届五中全会
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2000
1982
十二大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判断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
二、改革开放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提出
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指出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就姓“社”,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目标确立
基本框架确立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基本建立
到21世纪初,95%以上的商品和资源实现了市场配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理论完善
进一步完善
200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中共十六大得到进一步完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2年4月,按中央部署,山东诸城对150家市属独立核算企业进行审计,发现有103家亏损,其中43家资不抵债,同年10月,诸城市政府选择5家企业进行试点改革,涵盖小型国有工业企业,小型国有商业企业、小型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第一家试点改制企业—国营电机厂的改革方案由职工提出,其内容为:将企业净资产平均出售给每一位员工,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入股,让企业有偿使用,诸城市政府将之总结核定为“人人持股,平均持股”的股份合作制方案,准予实施,并在全市推广,至1994年7月,该市288家乡镇以上企业有272家实现改制、其中210家实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造。
1996年,中央对诸城改革进行调查,对其改革给于高度评价。诸成实行企业股份制改革后,经济活力迅速迸发,21世纪初期,吸引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落户,一跃进入中国百强县行列。
——摘编自迟福林主编《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城市企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诸城市企业改革的路径。
【答案】
(1)①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思想。②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③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④诸城市属企业亏损严重。
(2)①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②从小型企业试点起步,然后逐步推广;
③从公有制到股份合作制。
改革开放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阶段 理论 领导人 解决问题 写入党章 意义/地位
形成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 建设社会主义、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指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2002年
中共十六大 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
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2007年
中共十七大 集中体现、重大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2018年
写入宪法 继承和发展、最新成果、
重要组成部分、行动指南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980年国家农委的一份农村调查报告中写道:“‘尖头户站,滑头户看,老实户气得不愿干’的现象没有了”,“‘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就动手’的一年到头打疲劳战的现象也没有了”。这反映出
A.生产关系调整初见成效 B.农村社会风俗的改变
C.农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D.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结合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正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时期,说明生产关系调整初见成效,A项正确;题干内容与农村社会风俗无关,排除B项;这一时期尚未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排除C项;人民公社制度取消是在1984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中国的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经营的自主权,粮食产量增加,农业发展,A正确。1984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才完成,排除C。1980年并没有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排除D。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材料并没有涉及,排除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
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 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答案】A
【详解】1983 年,四家百货商场与主管部门签订经营承包合同,承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反映出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和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A项正确;此时国企改革尚未“全面展开”,B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的,C项错误;我国在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后才开始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项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