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标: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人民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
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失败、边疆危机与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点:这个时期面临的内外困境以及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边疆危机
《天朝田亩制度》
19世纪末的甲午中日战争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两场运动:
1853年
1883年
1856年
1851年
金田
起义
定都
天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清政府
收复新疆
中法战争
两个纲领:
天京
陷落
1878年
1885年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64年
《资政新篇》
两个阶段的侵略:
一个趋势:
列强侵略加剧使中华民族的危机加深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1895年
《马关条约》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探索:
侵略:
一、太平天国运动
1.原因: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鸦片泛滥
——白银外流
五口通商
——洋货倾销
——手工业者破产
外国侵略
激化
民族矛盾
1)外部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激化民族矛盾
巨额赔款
——官府剥削
——百姓困苦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阶级
矛盾
2)根本原因:
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自然灾害
激化
3)直接原因:
自然灾害严重
2.理论组织:
对世世代代沉溺于愚昧之中的千百万小农来说,宗教语言是最容易理解的语言,神秘的力量是最可信赖的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理论准备:
洪秀全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
2)组织准备:
冯云山到广西紫荆山号召民众加入拜上帝会,团结了许多贫苦农民
3.过程:
太平天国(1851-1864)
金田起义
1851.1.11
永安建制
1851.9
定都天京
1853.3
《天朝田亩制度》
军事鼎盛 1856
北伐—失败
西征—胜利
天京事变1856年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太平天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逐步呈衰落态势
重建
领导核心
洪仁玕
《资政新篇》
浦口、三河大捷、安庆战役
天京陷落
1864年
4.纲领文件:
文件 内容 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落后性:
小农经济国家蓝图仍会催生封建专制主义政权
革命性:
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脱离实际
反映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资政新篇》
(1859年)
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核心内容: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开始了国家建设的新探索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
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是彼此抵制,相互矛盾的。
探究:区别《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项目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不同点 经济
主张
群众
基础
相同点
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小农经济
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未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缺乏群众基础
都具有反封建的历史作用,有鲜明的革命性;都缺乏实行的社会条件,具有空想性;都是为了巩固农民政权
5.失败原因与历史作用:
为什么国家出路的探索不成功?
根本原因
农民阶级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两个纲领
天京变乱
没有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拜上帝教
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
农民阶级
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核心
思考:天国所占领区域有何特点?
清政府财富主要来源地
意义:沉重打击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
权力结构的变化,催生洋务运动
晚清四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官至 军队名称
左宗棠(1812-1885) 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 楚军
李鸿章(1823-1901) 直隶总督、军机首辅 淮军
曾国藩(1811-1872) 直隶总督、两江总督 湘军
张之洞(1837-1909) 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首辅 新军
湘淮系官僚
集团的崛起
地方势力的崛起
中央权力下移
二、洋务运动---地主官僚的“洋务梦”
1.背景与目的:
思考:洋务运动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的?指导思想和目的?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 年)
太
平
天
国
两次鸦片战争
19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形势
内忧外患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镇压农民起义,抵御外来侵略,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
上海轮船招商局
上海机器织布局
开平煤矿
②近代民用工业(求富)
创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北洋舰队
③建立新式海军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局
①近代军事工业
(自强)
性质:官办
内容:军事工业
性质:官督商办
内容:民用企业
京师同文馆
2.内容:
阅读教材与地图,指出洋务运动的内容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中央)
主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外需和戎,内需变法”
(地方)
3.评价:
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和失败原因
(清政府)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运动的目的就是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全
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失败。
积极: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
化的尝试。有利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抵制外侵
局限: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对封建制
度的修补,失败是必然的。
失败的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边疆危机:
19c60年代后,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安全遇到严重危机
引发了清廷内部“海防”和“塞防”之争
1.西北边疆
1)1864年英国支持阿古柏
入侵新疆
2)沙俄出兵占领伊犁
3)1878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4)1884,在新疆正式建省
2.西南边疆
1)1883—1885,中法战
争(不败而败)
2)陆上:1885年,镇南关
大捷, 法军战败
3)签订《越南条款》,承
认法国对越南的占领
1)1879,日本吞并琉
球,宗藩体系的逐
渐瓦解
2)中法战争马尾海战,
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3)1885,在台湾设省
3.东南边疆
2.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①既定国策:明治维新后,日本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企图对外扩张(大陆政策)
②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日本借口出兵朝鲜
2)过程:
1894.8丰岛海战
1894.9平壤战役
1894.9黄海海战
辽东战役
1895.2威海卫战役
3)结果: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条款 影响
让步
割地
赔款
开埠
设厂
承认朝鲜“独立”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2亿两白银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日本可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1)把中国社会推向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深渊。
2)甲午中日战争的失
败,证明了洋务运
动的破产
3)客观上推动中国近
代变法图强、救亡
图存的斗争
1895年5-10,刘永福的留台清军展开反割台斗争
意义: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
日本的坚强意志。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2.瓜分狂潮:
①政治: 划分势力范围,
强租租借地
②经济: 争相成为中国
债主;掠夺铁
路和工矿利权
《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
漫画《三国干涉还辽》
俄国: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英国:长江流域
德国:山东
法国:广东广西云南
日本:福建
“民族复兴是最大的中国梦!”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看,没有任何一个梦想像“中国梦”那样打动人心、激励人心、凝聚人心,也没有任何一个梦想像“中国梦”那样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之牺牲、为之探索、为之奋斗的伟大追求。
课堂总结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瓜分中国的狂潮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天国之兴 背景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天国之衰
天京事变、
后期重要领导核心、
《资政新篇》
天国之亡
天京陷落、
评价
背景与目的
兴起
内容和口号
评价
边疆危机
西北危机
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
过程
结果
影响
划分势力范围
三国干涉还辽
天国之盛
探索出路
危机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