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标: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重点:明朝至清中叶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变化。
难点:理解明朝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以及
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
一、经济发展及时代局限:落日余辉
1.农业领域:
高产农作物引进与推广
多种经营方式日益兴盛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1)现象:
玉米
甘薯
2)原因:
①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②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农业是国之大计
政策
重视农业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清朝开荒执照
结果
农业生产恢复
并有较大发展,为清朝前期兴盛奠定基础
3)表现:
①土地方面:
②水利方面:
③种植方面: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边远地区得到开发
对黄河、淮河等大河及大运河进行治理,组织人力修建堤坝、渠堰、海塘
①改进粮食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高产作物
②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4)作用:
①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②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手工业:
①经营方式:开设工场经营
②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③发展概况:规模大分工细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卷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出现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态又称资本主义萌芽
3.商业领域:
①白银流入,普遍使用;
②长途贸易、大额贸易;
③商帮形成,会馆出现;
④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晋商遗产:乔家大院、 王家大院 徽商遗产:徽商大宅院
晋商:
晋商俗称“山西帮”,
亦称“西商”“山贾”。在漫
长的历史中,晋商以山西富有
的盐、铁、麦、棉、皮、毛、
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
贩运,设号销售,套换江南的
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范围,形成了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晋商真正崛起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发展到鼎盛。特别是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
徽商:
徽商与晋商齐名,徽商又称新安
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帮”它是旧徽
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
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
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
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一
代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
经营文房四宝,走出一条日后教科书上才有的贸易路线:东进苏杭无锡常,抢滩芜湖商道,掌控长淮水运口,南达湘、蜀、云、贵、川,往来京、晋、冀、鲁、豫间,远涉西北、东三省。最后,西进赣、湘,沿东南达闽、粤两省,直至扬帆入海与日本进行贸易。此时的徽商达到鼎盛时期,“无徽不成商”开始叫遍天下。
时代局限
1.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2.专制统治僵化,压制和阻碍社会进步和转型 (重农抑商、
海禁闭关)
材料一:美国学者珀金斯认为,从三部中国农书来看:王祯的《农书》(1313
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28年)、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
(1742年)。后面两部书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全是前一本书的重复。
材料二:国家太平日久,人口户口百倍于前。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
山无不采之木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为商为贾,奔走四方;又百
工技术,吴人为众,而常若不足。
材料三:明初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自后赋税日增,徭役日重,民命
不堪,遂皆迁 业。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以六七分去农矣。
然而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正当西方国家大步迈入近代工业文明的时候,中国社会仍旧迟滞不前,埋下了落后挨打的伏笔。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承古萌新陆王心学
1.陆王心学:
1)陆九渊+王阳明:
世界观:
方法论:
评 价:
陆九渊
王守仁
心即理,心即万物本原。
发明本心/内心反省
良知即天理
致良知;知行合一
于人生日常处体悟理
①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②以内心为准则,隐含平等和叛逆色彩。
③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探究:对比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学派 代表 对世界本原看法 求知方法 产生的影响
程
朱
理
学
陆
王
心
学
二程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格物
致知
发明 本心
致良知
元明清时期的统治思想, 影响海内外
古代重要思想影响海内外
2.进步思想:
1)明末:离经叛道的李贽
①提倡个性自由
②蔑视权威和教条
③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材料一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
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材料二 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谓
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 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纲常礼教的道学
先生,也不过是借理学这块敲门砖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罢了。李贽
斥责他们“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材料三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
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称赞武则天是
“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李 贽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①观点:
顾炎武—亭林先生
黄宗羲—梨洲先生
王夫之—船山先生
其父反对宦官专权死于诏狱。赴京讼冤途中,以铁锤伤仇人。抗清失败后隐居著述。
早年反对宦官专权,后屡次落第而绝意科举。抗清失败后游历各地,著书立说。
自小留心时务志在经世。抗清失败后,隐居于衡阳石船山著书立说。
共同生活背景:处在动荡年代,都参加了抗清斗争
黄宗羲
抨击君主专制;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顾炎武
为学务实,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
批判高度集权专制;理在气中;情感欲望、私利合理
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儒家思想范畴
政治上,都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经济上,都重视手工业和商业
思想上,都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②局限:
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为什么中国的民主批判思想没能实现社会的转型?
1.经济:
2.政治:
3.思想:
4.民众: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有力的物质基础。
专制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缺乏政治基础。
礼教纲常,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想的传播,
缺乏思想文化基础。
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
三、小说与戏曲:精神家园
1.回归人性:明清小说
1)繁荣原因:
①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②专制制度加强,封建制度衰落
③印刷术的发展,文化知识普及
2)代表作品:
时间 作者 代表作品 历史地位/意义 内容题材
元末
明初 施耐庵
罗贯中
明中期 吴承恩
清中期 吴敬梓
曹雪芹
《水浒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
《西游记》
《儒林外史》
《红楼梦》
我国最早的长篇白话小说
开创章回体写作体裁
神话小说
讽刺小说
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享誉世界的名著。
农民起义
政治军事斗争
人民斗争
揭露科举制
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社会面貌
明后期,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
鲁提辖
拳打镇关西
武松打虎
2.自然本性:明清戏曲
1)戏曲创作:
趋长篇化,情节更曲折复杂,
明汤显祖《牡丹亭》,清孔尚任《桃花扇》
2)舞台演出:
《桃花扇》女主角李香君“不慕虚荣,不畏强权,忠于国家民族;为了抗拒自己不喜欢的婚事,她不惜以命相搏,以头撞桌,鲜血飞溅。”
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后起死回生,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昆曲:长期流行;
京剧:道光年间形成,并逐渐成为全国最流
行的剧种。
四、科技进步与西学东渐:东西交汇
1.科技成就:
作者 作品 成就 特点
李时珍
徐光启
宋应星
徐弘祖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徐霞客游记》
东方医学巨典
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①经验总结性著作多
②以实用科技为主
③西方近代科技传入
2.典籍编撰:
1)明成祖时:类书《永乐大典》
2)乾隆后期:丛书《四库全书》
《永乐大典》(局部)书影
3.西学东渐:
1)明后期,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时,也传播了
西方科技
2)清前期,传教士帮助清绘制了全国地图
《四库全书》(局部)书影
李之藻、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本课小结
落日余辉:经济发展及时代局限
承古萌新:陆王心学与进步思想
精神家园:小说兴盛与戏曲新高
东西交汇:科技进步与西学东渐
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
局限:小农经济;专制统治
陆王心学:陆九渊,王阳明
进步思想:李贽,三大家
明清小说
戏曲艺术
科技成果
西学东渐
典籍编撰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