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4 11:31:33

文档简介

人教新课标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
1.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 )21cnjy.com
A.小篆 B.隶书 C.草书 D.楷书
2、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白”,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更有“得意忘形”的至高境界。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结论中有误的一项是
A.这种画风主要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B. “留白”的技法体现了道家的哲学观
C. 中国古代山水画重视对意境表现
D.国画主要有文人画、山水画、人物画等
3.对以下三幅中外美术作品(图1~3)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艺术特点:“境生象外画中诗”“捕捉光与色彩的变幻”“造型写实”
B.评价:体现了中国画的艺术成就西方古典美术的精华西方现代艺术的代表作品
C.类别:文人画印象画立体派
D.作者:宋朝法国西班牙
4.下图中的“福”字被称为“天下第一福”, 为清朝康熙皇帝御笔亲书。就其书体而言,这一书体的特征是( )21教育网
A.结构形体严整 B.笔画简约,勾连不断
C.注重写意传神 D.兼具审美和实用价值
5.李白有诗:“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这首诗赞颂的是

6.在研究中西方山水(风景)画时发现,中国早在魏晋时期就产生山水(风景)画了,而西方却要到15世纪才出现,但中西方山水(风景)画的发展方向却截然相反:西方始终是以形似为基本,可以形容为科学的绘画;而中国却从表现外物神韵转到表现内心意韵,可以形容为诗的绘画。以下对中西方山水(风景)画的比较分析正确的是
A.中国领先西方千年以上,且比西方更成熟更科学
B.国情决定了中国走向文人画与西方走向科学绘画
C.中西方在艺术上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对科学的态度
D.中西方的艺术差异决定世界艺术的多姿多彩
7.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8.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书法等都讲求“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朝的五彩瓷,图案内容丰富,“画必有意,意必吉祥”
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C.中国书法注重表现精神面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
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
9.明永乐九年(1411)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21·cn·jy·com
A.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B.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C.文化专制开始影响了市民生活 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
10.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长期传承而不中断,汉字的推广无疑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你推测,西汉文书上的字体最有可能是www-2-1-cnjy-com
A.甲骨文 B.行书 C.隶书 D.楷书
11.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
12.清代书法家翁方纲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他所评论的书体是( )
A.小篆 B.楷书
C.草书 D.行书
13.“太”:现代汉语解释为“过于、很、高、大”等,在日语中有“粗、胖”之义,韩语中有“大的、最初”等意思。“祭”:现代汉语解释为“对死者表示追悼的仪式”,在日语和韩语中,除了这层意思,还增加了“节日”的用法,如“樱花祭”。可见中、日、韩三国
A.存在文化共通之处 B.曾经同族同宗同文
C.古代崇尚儒家思想 D.自古和睦形同一家
14.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15.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吴龙翰的《野趣有声画序》中提到:“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清代方薰也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材料中三人均强调( )2·1·c·n·j·y
A.绘画艺术的深远意境 B.诗歌的抒情性
C.诗、画具有互补作用 D.诗歌增强了绘画的审美空间
16.文人画是中国画的重要形式,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的思想。下列各项最契合文人画特色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17.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18.明末清初画家朱耷有一首题画诗写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体现此特点的绘画作品是
A.《墨兰图》 B.《游春图》
C.《清明上河图》 D.《洛神赋图》
19.下列四幅画中,明显属于明清时期文人画的是( )
20.对中国古代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总结,以下理解不准确的是
A.“晋人尚韵”从本质上体现了东晋士人超然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
B.“唐人尚法”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C.“宋人尚意”是城市变化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文人们矛盾心理的反映
D.“元明尚态”为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时代文人们缺乏创新的一种体现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昆曲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瑰宝,被誉为“百戏之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宋时期,南安太守杜宝独生女杜丽娘与一名年轻书生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梦不得,抑郁而终。杜丽娘临终前将自己的画像封存并埋入亭穷。三年之后,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发现杜丽娘的画像,掘坟开棺使得杜丽娘复活。柳梦梅高中状元后,两人在金銮殿之上终成眷属。www.21-cn-jy.com
——《汤显祖<牡丹亭>简介》维基百科
材料二 “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今千灯镇),精于南辞,善作古赋。扩廓帖木儿闻其善歌,屡招不屈……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
——魏良辅《南词引正》
材料三 在“生”这个家门中,又分为官生、巾生、鞋皮生、雉尾生,用以表演不同的角色人物。官生一行,扮演做了官的成年男子,其中由于年龄大小、身份高低不同又分大、小官生。……官生与巾生的表演有所不同:巾生饰演风流儒雅的年轻书生,清洒飘逸,歌唱要求真假嗓结合,假嗓成份较大,清脆悦耳;官生在表演上要洒脱大方,大官生更要富于气派,在唱法上也是真假嗓结合,但真嗓落在比巾生用真嗓时更高的音域,以洪亮为美。旦行也细分为老旦、正旦、作旦、四旦、五旦、六旦。但实践中还有一个贴旦,共为七个家门。
——《昆曲的角色行当昆曲六百年》
(1)据材料一,指出昆曲《牡丹亭》的文学风格。结合时代背景,说明“《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的原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昆曲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昆曲表演艺术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2.戏剧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戏剧艺术在元代走向了成熟,是中国戏曲第一个繁荣期。到了明代尤以传奇成就最为显著,产生了不少批判现实政治的作品,成为中国戏曲的第二座高峰。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  21*cnjy*com
——段亚婷《浅谈明代戏剧的基本格局》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版的外国戏剧集有76部,其中现代主义戏剧竟占一半以上。可以说,当时西方已经出现的各现代主义戏剧流派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几乎无所遗漏地被介绍了过来。【来源:21cnj*y.co*m】
——杨文华《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对中国戏剧的深层影响》
材料三 商业戏剧在西方是戏剧发展的主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很多戏剧家认识到,中国戏剧的发展要面向市场的需求。到90年代中期,因为独立戏剧制作人的出现激活了演出市场,陆续推出《别为你的相貌发愁》、《谁都不赖》、《冰糖葫芦》等剧,并且其发展的空间和势头均被看好。【版权所有:21教育】
——胡星亮《戏剧现代性的追求与失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戏剧在元代走向成熟的标志。分析明代戏剧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主义文学的两大特征。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知识分子大量介绍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目的是什么?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阅读材料三,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商业戏剧发展的原因。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商业戏剧发展的看法。
23.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末著名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京剧胡琴演奏家……梅兰芳在其五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不但把京剧生旦净末丑的优秀唱腔作为学习的蓝本,还向中国的曲艺学习,向国外的歌剧和芭蕾舞剧学习……首创京剧唱腔南都子,在京剧的表演、服饰道具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方法…【出处:21教育名师】
梅兰芳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广大地区,他先后编演了京剧《抗金兵》和《生死恨》…当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他毅然告别了舞台,先后隐居香港和上海,蓄须明志誓死不为日本侵略者演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61年病逝于北京。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梅兰芳成为一代京剧艺术大师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梅兰芳一生所作的重要贡献。在他身上体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
24.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一直受到世人的瞩目,近年来更是受到世人的青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1-c-n-j-y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阐述图一、图三、图四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对欧洲社会发展进程重大影响?
(2)材料二的著名艺人指同治、光绪年间十三位著名京剧艺术表演家,回答京剧在清朝时期由兴起到繁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京”字属于哪一种字体? 2001年,以“唐装”为代表的丝绸文化再掀热潮,中国丝绸大量外销源于何时?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则关于某绘画作品的描述:南宋初,画有变,风俗画,题广泛;有大师,张择端,上河图,成长卷。北宋朝,汴梁城,百工业,最繁荣;人物众,前后拥,车马船,尽集中。有酒铺,有茶棚,有铁匠,有木匠,有木工;卖花女,算命翁,桥上下,俱畅通。建筑群,起楼层,熙攘间,笔画清;杂不乱,步步精,古都市,入眼中。
材料二:
(明)杨柳青绘画《连年有余》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依据材料一的描述,写出这一绘画作品的名称。从绘画的发展史和风格上看,它属于什么画?这类画在北宋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1*cnjy*com
(2)材料二中的绘画属于什么画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人教新课标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
1.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 )2-1-c-n-j-y
A.小篆 B.隶书 C.草书 D.楷书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即“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故本题应选C项。
2.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白”,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更有“得意忘形”的至高境界。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结论中有误的一项是
A.这种画风主要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B. “留白”的技法体现了道家的哲学观
C. 中国古代山水画重视对意境表现
D.国画主要有文人画、山水画、人物画等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准确理解及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可知体现了道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所以B正确。
3.对以下三幅中外美术作品(图1~3)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艺术特点:“境生象外画中诗”“捕捉光与色彩的变幻”“造型写实”
B.评价:体现了中国画的艺术成就西方古典美术的精华西方现代艺术的代表作品
C.类别:文人画印象画立体派
D.作者:宋朝法国西班牙
【答案】C
【解析】A项错在图3的特点,写实属于现实主义作品。现代主义的特点是反传统、反理性,强调主观感受。B错在图2,图2属于印象画派。图1属于中国的文人画,图2属于印象画,图3属于现代主义美术,亦即立体派,故C正确;本题主要考查中外美术作品。依据所学,赵孟钍窃??模?蔇错误。所以应选C。2·1·c·n·j·y
4.下图中的“福”字被称为“天下第一福”, 为清朝康熙皇帝御笔亲书。就其书体而言,这一书体的特征是( )
A.结构形体严整 B.笔画简约,勾连不断
C.注重写意传神 D.兼具审美和实用价值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汉字,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图片内容该“福”字属于行书,具有楷书和草书优点,兼具审美和实用的价值,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项是指楷书,B项是指草书,排除C项。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5.李白有诗:“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这首诗赞颂的是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怀素的《食鱼》符合“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的草书的风格,故C项正确;A项行书;B项小篆;D项楷书。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
6.在研究中西方山水(风景)画时发现,中国早在魏晋时期就产生山水(风景)画了,而西方却要到15世纪才出现,但中西方山水(风景)画的发展方向却截然相反:西方始终是以形似为基本,可以形容为科学的绘画;而中国却从表现外物神韵转到表现内心意韵,可以形容为诗的绘画。以下对中西方山水(风景)画的比较分析正确的是
A.中国领先西方千年以上,且比西方更成熟更科学
B.国情决定了中国走向文人画与西方走向科学绘画
C.中西方在艺术上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对科学的态度
D.中西方的艺术差异决定世界艺术的多姿多彩
【答案】B
【解析】在世界绘画史上以中国文人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与西方现代派绘画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两大绘画体系。中国文人绘画将中国绘画推向了一个更加文学性、生活性和世俗性的艺术高度在绘画上往往以真、草、隶、篆的诗文题跋和写意绘画来表达他们的才情,侧重于画家内心的感怀世界与绘画传统的传承和积淀开启了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大门。而西方现代派绘画大师们则以光学的色彩学为绘画艺术语言革命的突破口,使西方绘画远离了圣经故事和文学性的描述,从而在视觉上更为纯粹。更加有冲击力。由于东西方艺术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中国以文人画为代表的艺术潮流和西方以现代派为代表的现代派绘画在艺术表现方面各有特点,往往在相同问题上持有不同的观点,一步步拉开了东西方绘画艺术的距离。所以选择B,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不同的国情。
7.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书法艺术,探讨书法家地位的确立原因。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博采众长、自成一家,“飘若游云,矫若惊蛇”,被历代书法家公认为“书圣”。它的书法适合了初唐清新雄健的气象,经唐太宗推崇,确立了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犯了绝对化错误,排除A、B、D。
8.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书法等都讲求“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朝的五彩瓷,图案内容丰富,“画必有意,意必吉祥”
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C.中国书法注重表现精神面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
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
【答案】B
【解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的五彩瓷,“画必有意,意必吉祥”,故A项正确,排除。宋代的风俗画是以写实为主的,反映世俗的审美情趣,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中国书法注重表现精神面貌,以形写神,故C项正确,排除。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故D项正确,排除。
9.明永乐九年(1411)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B.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C.文化专制开始影响了市民生活 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反映了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强调理学儒家伦理道德,影响了文化政策,故A项正确。“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不能说明君主专制走向反动,故B项排除。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在明朝之前就有,故C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故D项排除。
10.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长期传承而不中断,汉字的推广无疑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你推测,西汉文书上的字体最有可能是
A.甲骨文 B.行书 C.隶书 D.楷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西汉文书上的字体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字体是隶书,故C项正确。甲骨文属于商代文字,故A项排除。行书在魏晋时期出现,故B项排除。楷书主要在魏晋时期出现,故D项排除。
11.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推理的能力,从图片中“年”字的构成为“禾”,可以缩小选择的范围,A项与此没有联系故可以排除;从B、C、D中选择,根据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可以推测出“有年”即“丰收之年”,“大有年”应该是“大获丰收”的意思;而B、D虽与收获有关,但与材料的主题意思还有一定差距,故选C。
12.清代书法家翁方纲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他所评论的书体是( )
A.小篆 B.楷书
C.草书 D.行书
【答案】B
【解析】由“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意思是改变隶书的圆笔,加上钩提等结构,但是还保存着古隶书的横和竖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这评论的是楷书,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是在隶书之前;C项没有保持隶书的横与竖;D项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与隶书无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3.“太”:现代汉语解释为“过于、很、高、大”等,在日语中有“粗、胖”之义,韩语中有“大的、最初”等意思。“祭”:现代汉语解释为“对死者表示追悼的仪式”,在日语和韩语中,除了这层意思,还增加了“节日”的用法,如“樱花祭”。可见中、日、韩三国
A.存在文化共通之处 B.曾经同族同宗同文
C.古代崇尚儒家思想 D.自古和睦形同一家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出中日韩三国文化中有许多相似之处,故A项;中日韩属于不同民族,不是同宗同族,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日韩古代崇尚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中日之间也出现战争冲突,并不是自古和睦形同一家,故D项错误。21·世纪*教育网
14.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答案】B
【解析】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政治的体现,服务于政治。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把七国文字统一为小篆,这不仅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也巩固了统一。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隶书、楷书和行书都出现与小篆之后,故 A项、C项和D项错误。
15.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吴龙翰的《野趣有声画序》中提到:“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清代方薰也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材料中三人均强调( )【出处:21教育名师】
A.绘画艺术的深远意境 B.诗歌的抒情性
C.诗、画具有互补作用 D.诗歌增强了绘画的审美空间
【答案】C
【解析】题意为“绘画无法表达的可以借助诗歌,诗歌无法表达的借助于绘画”,强调的绘画和诗歌的相互作用,单强调一方面的作用不全面,故A、B、D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强调了双方的互相作用的只有C项,故C项正确。21cnjy.com
16.文人画是中国画的重要形式,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的思想。下列各项最契合文人画特色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解析】文人画强调的是借景抒情,《天王送子图》体现了唐代雍容华贵的风气,不属于文人画,故A项错误;《游春图》是隋朝展子虔的作品,属于风景图,不属于文人画,故B项错误;《洛神赋图》是魏晋时期顾恺之的作品,注重强调“以形写神”,不属于文人画,故C项错误;《墨梅图》借梅花表达作者的气节,与文人画的特点相符,故D项正确。
17.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21*cnjy*com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答案】C
【解析】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犯了绝对化错误,应该排除。艺术的价值需要自身来体现,还要符合时代需要。王羲之的艺术成就和唐太宗时代选择更全面更符合题意。
18.明末清初画家朱耷有一首题画诗写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体现此特点的绘画作品是
A.《墨兰图》 B.《游春图》
C.《清明上河图》 D.《洛神赋图》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明末清初”、“题画诗”、“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可知此应为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写意画。ABCD四项分别属于写意画、山水画、风俗画和山水人物画。故排除BCD三项,故选A。【来源:21cnj*y.co*m】
19.下列四幅画中,明显属于明清时期文人画的是( )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文人画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我国古代的文人画集绘画、书法、文学、篆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所以符合这一特点的应为《墨兰图》,所以D符合题意。A属于宫廷画,BC为风俗画,所以排除ABC。故选D。
20.对中国古代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总结,以下理解不准确的是
A.“晋人尚韵”从本质上体现了东晋士人超然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
B.“唐人尚法”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C.“宋人尚意”是城市变化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文人们矛盾心理的反映
D.“元明尚态”为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时代文人们缺乏创新的一种体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书法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东晋时期玄学盛行,当时的士人普遍追求超然和空灵,所以A理解正确;唐代国力强盛,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人拥有强烈的自信和用于开拓的精神,所以B理解正确;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宋人尚意”表现了当时文人注重情绪表达的心理,而非矛盾心理,所以C理解不正确;元明时期封建社会进入衰落阶段,君主专制加强,思想束缚严重,当时的文人缺乏创新,所以D理解正确。故选C。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昆曲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瑰宝,被誉为“百戏之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宋时期,南安太守杜宝独生女杜丽娘与一名年轻书生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梦不得,抑郁而终。杜丽娘临终前将自己的画像封存并埋入亭穷。三年之后,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发现杜丽娘的画像,掘坟开棺使得杜丽娘复活。柳梦梅高中状元后,两人在金銮殿之上终成眷属。
——《汤显祖<牡丹亭>简介》维基百科
材料二 “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今千灯镇),精于南辞,善作古赋。扩廓帖木儿闻其善歌,屡招不屈……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
——魏良辅《南词引正》
材料三 在“生”这个家门中,又分为官生、巾生、鞋皮生、雉尾生,用以表演不同的角色人物。官生一行,扮演做了官的成年男子,其中由于年龄大小、身份高低不同又分大、小官生。……官生与巾生的表演有所不同:巾生饰演风流儒雅的年轻书生,清洒飘逸,歌唱要求真假嗓结合,假嗓成份较大,清脆悦耳;官生在表演上要洒脱大方,大官生更要富于气派,在唱法上也是真假嗓结合,但真嗓落在比巾生用真嗓时更高的音域,以洪亮为美。旦行也细分为老旦、正旦、作旦、四旦、五旦、六旦。但实践中还有一个贴旦,共为七个家门。
——《昆曲的角色行当昆曲六百年》
(1)据材料一,指出昆曲《牡丹亭》的文学风格。结合时代背景,说明“《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的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昆曲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昆曲表演艺术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答案】(1)风格:浪漫主义。(1分)原因:明朝政治腐败,人们思想受到压抑。表达了剧中男女大胆追求爱情,广大女性对于封建礼教的抗争。(2分)21教育网
(2)原因:昆曲艺术家的改革和创新;昆曲演员对精湛技艺的追求;对于前代戏曲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5分)www.21-cn-jy.com
(3)特点:表演艺术分工细腻。(2分)影响:推动了昆曲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也使得昆曲脱离群众,曲高和寡。(2分)  21*cnjy*com
【解析】(1)据材料一“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发现杜丽娘的画像,掘坟开棺使得杜丽娘复活。柳梦梅高中状元后,两人在金銮殿之上终成眷属”即可指出昆曲《牡丹亭》的文学风格属于浪漫主义。结合所学明朝时代特征知识即可说明“《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的原因,即明朝政治腐败,人们思想受到压抑。表达了剧中男女大胆追求爱情,广大女性对于封建礼教的抗争。
(2)据材料二“精于南辞,善作古赋。扩廓帖木儿闻其善歌,屡招不屈……善发南曲之奥”,反映了昆曲艺术家的改革和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补充其他原因:对于前代戏曲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3)据材料三“分为官生、巾生、鞋皮生、雉尾生,用以表演不同的角色人物”、“ 旦行也细分为老旦、正旦、作旦、四旦、五旦、六旦”即可指出昆曲表演艺术的特点是表演艺术分工细腻。影响,可以一分为二的分析:一方面推动了昆曲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昆曲脱离群众,曲高和寡。
22.戏剧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戏剧艺术在元代走向了成熟,是中国戏曲第一个繁荣期。到了明代尤以传奇成就最为显著,产生了不少批判现实政治的作品,成为中国戏曲的第二座高峰。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
——段亚婷《浅谈明代戏剧的基本格局》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版的外国戏剧集有76部,其中现代主义戏剧竟占一半以上。可以说,当时西方已经出现的各现代主义戏剧流派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几乎无所遗漏地被介绍了过来。
——杨文华《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对中国戏剧的深层影响》
材料三 商业戏剧在西方是戏剧发展的主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很多戏剧家认识到,中国戏剧的发展要面向市场的需求。到90年代中期,因为独立戏剧制作人的出现激活了演出市场,陆续推出《别为你的相貌发愁》、《谁都不赖》、《冰糖葫芦》等剧,并且其发展的空间和势头均被看好。
——胡星亮《戏剧现代性的追求与失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戏剧在元代走向成熟的标志。分析明代戏剧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主义文学的两大特征。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知识分子大量介绍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目的是什么? 21·cn·jy·com
(3)阅读材料三,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商业戏剧发展的原因。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商业戏剧发展的看法。
【答案】(1)标志:元杂剧繁荣。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早期启蒙思想出现。(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2)特征:反传统;强调集中表现自我。(4分)目的:为了批判封建旧文化;宣扬西方民主思想;传播西方生活方式;提倡个性解放。(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3)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精神需求多样化;中共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看法:商业戏剧发展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突出,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分)(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1)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元杂剧的繁荣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重要标志,元杂剧融合了宋金以来的各种表演艺术形式,是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它的出现表现了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同时也适应了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
(2)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欧美兴起的一个文学流派,它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注重表现自我。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以反对中国传统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新文化运动中大量介绍西方的现代主义作品就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反对传统,批判封建文化和宣扬西方民主的主要目的。
(3)本题主要考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承认了市场在社会发展中的调节作用。结合材料信息“中国戏剧的发展要面向市场的需求”,可知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商业戏剧发展的原因就是迎合了市场的需要。从商业戏剧的发展繁荣可体现出中国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精神需求也随之提高。
23.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末著名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京剧胡琴演奏家……梅兰芳在其五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不但把京剧生旦净末丑的优秀唱腔作为学习的蓝本,还向中国的曲艺学习,向国外的歌剧和芭蕾舞剧学习……首创京剧唱腔南都子,在京剧的表演、服饰道具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方法…
梅兰芳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广大地区,他先后编演了京剧《抗金兵》和《生死恨》…当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他毅然告别了舞台,先后隐居香港和上海,蓄须明志誓死不为日本侵略者演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61年病逝于北京。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梅兰芳成为一代京剧艺术大师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梅兰芳一生所作的重要贡献。在他身上体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
【答案】
(1)原因:出身京剧世家;本人刻苦勤奋,博采众长,勇于创新。(6分)
(2)贡献: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精神:爱国精神;钻研精神;创新精神。(9分)www-2-1-cnjy-com
【解析】(1)“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末著名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京剧胡琴演奏家”说明了家族对其影响深远;“还向中国的曲艺学习,向国外的歌剧和芭蕾舞剧学习”说明了他博采众长;“在京剧的表演、服饰道具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方法”说明他勇于创新。
(2)而他的贡献,从材料中可总结出以下方面:推动了京剧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了与海外的联系;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推动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总结过程中,要善于从每段文字中总结出相关答案。
24.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一直受到世人的瞩目,近年来更是受到世人的青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版权所有:21教育】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阐述图一、图三、图四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对欧洲社会发展进程重大影响?
(2)材料二的著名艺人指同治、光绪年间十三位著名京剧艺术表演家,回答京剧在清朝时期由兴起到繁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京”字属于哪一种字体? 2001年,以“唐装”为代表的丝绸文化再掀热潮,中国丝绸大量外销源于何时?
【答案】
(1)图一:指南针传播欧洲,为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创造条件 图三:印刷术传播欧洲,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创造条件 图四:火药传播欧洲,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龙骑士阶层创造条件 总: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2)①清王朝的支持和提倡;②京剧吸收众家所长;③一些老艺术家对京剧的革新; 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
(3)字体:小篆时间:西汉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可从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的西传分别为近代西方的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等提供技术条件这一角度思考作答。
(2)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京剧艺术,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可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统治阶级的支持、京剧创作者的努力和革新等角度思考作答。
(3)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及手工业成就,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字体”,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小篆”的结论;第二小问“何时”,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西汉”的结论。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则关于某绘画作品的描述:南宋初,画有变,风俗画,题广泛;有大师,张择端,上河图,成长卷。北宋朝,汴梁城,百工业,最繁荣;人物众,前后拥,车马船,尽集中。有酒铺,有茶棚,有铁匠,有木匠,有木工;卖花女,算命翁,桥上下,俱畅通。建筑群,起楼层,熙攘间,笔画清;杂不乱,步步精,古都市,入眼中。
材料二:
(明)杨柳青绘画《连年有余》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依据材料一的描述,写出这一绘画作品的名称。从绘画的发展史和风格上看,它属于什么画?这类画在北宋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绘画属于什么画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案】(1)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风俗画。原因: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
(2)画种:年画。特点:内容喜闻乐见;以民间风情为主;具有生活上的实用性。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绘画知识的掌握情况。材料提到:南宋初,画有变,风俗画,题广泛;有大师,张择端,上河图,成长卷。北宋朝,汴梁城,百工业,最繁荣;人物众,前后拥,车马船,尽集中。有酒铺,有茶棚,有铁匠,有木匠,有木工;卖花女,算命翁,桥上下,俱畅通。建筑群,起楼层,熙攘间,笔画清;杂不乱,步步精,古都市,入眼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绘画作品是《清明上河图》。从绘画的发展史和风格上看,它属于风俗画。这类画在北宋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
(2)本题材料以图片形式反映了杨柳青绘画《连年有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年画。至于特点,学生只需据知识作答即可:特点:内容喜闻乐见;以民间风情为主;具有生活上的实用性。此类知识点容易被忽视,学生在复习是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