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7 17:2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 2025-2026学年
上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走进古典①yōu yǎ的留园,漫步其中,只见曲折迂(yū yú)回的长廊两旁栽满了②cēn cī错落的花木,微风拂面,花影婆娑(suō shā),令人___________。走近荷花池,则又是一番景致:前边是③huā lěi初绽,一幅秋荷图画;左边是小桥人家,一派田园风光;右边是秋竹瑟瑟,一曲秋天赞歌。
1.用“________”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根据拼音写词语。
①( ) ②( ) ③( )
3.下列不适合填入文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是( )
A.神清气爽 B.心旷神怡 C.心悦诚服 D.赏心悦目
4.下列对画线句所用修辞手法的表达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个句子的结构相近 B.不少于三句,每句的字数相同
C.每个句子的意义相同 D.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二、选择题
5.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勾勒(lèi) 沮丧(sàng) 冠冕(miǎn)
B.参差(chā) 枯萎(wěi ) 怀孕(yùn)
C.芭蕉(bā ) 馥郁(fù ) 恍然(huǎng)
D.晶莹(yíng) 苍穹(qóng) 点缀(zhuì)
6.下列地名和人名的拼音拼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霞飞路 XIAFEI LU 李铭 LI MING
B.趵突泉 Bao Tuquan 王东 Wang Dong
C.颐和园 YI HEYUAN 刘婧 LIU Jing
D.泉城路 QUANCHENG LU 张亮 Zhang Liang
7.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境界 幽雅 会心 断断续续
B.缀满 伏案 模糊 热呼呼
C.彩虹 笨拙 单薄 经飘带舞
D.拘束 恼海 礼貌 一碧千里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阵阵晚风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B.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想取得好成绩,牢固的基础必不可少。
C.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中国草原的沙化、退化现象较为严重。
D.我们要正确佩戴口罩,做好防疫,避免疫情不再发生。
9.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在海边 他写浪花 礁石 在山顶 他写青松 老藤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三、积累填空题
10.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造句。
群马( )驰 孤( )自赏 襟飘( )舞
硕大无( ) 顾影自( ) 一( )千里
11.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野旷天低树, 。
(2)七八个星天外, 。旧时茅店社林边, 。
(3)《草原》的作者是现代诗人、作家 ,原名 。文章主要讲了三幅图 、 和 。作者在最后引用了诗句:“ , ”。
(4)我乘船旅行,突然乌云翻滚,大雨倾盆,这让我不由得想起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诗句“ , ”。
(5)诗人与朋友喝完酒后,约定重阳节时前来赏菊花,这让我想起了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中的诗句“ , ”。
四、现代文阅读
材料阅读。
材料一
春思二首(其一)①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释】①这首诗大概是诗人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材料二 那一树,齐着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这就是有名的茶花。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挥洒,像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
材料三 小小的花瓣,细而有劲的枝,淡淡的粉白,缠绕在周身的芬芳。那是一种在冬天才傲然开放的花,那是一种在雪中才显得更加纯白的花,那是一种雪花压不倒的花。是的,那就是梅花。在冬雪中傲然挺立的花,是不是就像那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越挫越勇的人们呢?
12.语文要素 材料一中的古诗中有两个字直接表现了诗人的心情,请你在材料一中圈出来。结合注释,我们可以联想到,面对无限春光,诗人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新题型 材料二和材料三中作者都借助植物赞美了一类人,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填写。
14.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更加强烈。
B.在材料二中,作者由盛开的茶花联想到一团燃烧的火焰,表现了花朵盛开得繁茂、热烈。
C.材料三画线句调动感官,写出了梅花虽小却芬芳馥郁的特点。
D.三则材料都赞美了自然界中的花,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5.三则材料都由自然界的事物展开联想,请你也选取一个事物,写一写你的感悟。
(1)我选取的事物:
(2)感悟: 。
快乐阅读。
蓝色的抚仙湖(节选)
①在云南地图上,那些蓝色的不规则状的翡翠,就是湖泊。我找到了抚仙湖。
②从山道上远观抚仙湖,景象就很奇妙。蓝色的湖水在天地间漾动,蓝天和白云倒映在湖水中,碧波浩渺,一直荡漾到天边。A.天边是青灰色的群山,浮动在飘忽的云雾里。碧蓝的湖水,连着远山,连着天上的云雾,让人产生遥远的遐想。
③走近抚仙湖,才发现湖水的清澈。这是绿中泛蓝的深沉之水,浪涛拍岸发出的声响,有海的气息。谛视湖水,但见澄澈见底,临岸湖底的景象 晃动的水草、晶莹的沙石、穿梭的鱼,全都清晰可见。B.湖波荡漾,犹如一大块透明的蓝水晶在阳光下微微晃动。目光所及,也只能是岸畔十数米湖水而已。再往远处看,便是一片幽蓝,一片光斑炫目。如在湖中行船,绝对看不见湖底,因为湖水极深,最深处有一百多米。有人在湖底发现一个古城遗迹。古滇国的一个城池,囫囵地沉到了湖底,不知何年何月下水,也不明为何沉沦,这是一个千古之谜。
④湖岸曲曲折折,湖畔花树繁茂。我们经过一个鱼洞,清澈的水面上波光闪烁,水中有数十条小鱼轻盈游动,随着波光的闪动,精灵一般忽隐忽现,让人看不清它们的真实形状,给我留下了神秘的印象。
⑤在抚仙湖畔住了两夜,湖水那天空一般深邃的蓝色,让人沉静,也让人浮想联翩。C.亿万年前,这里曾是浩瀚大海,幽深的海底,新的生命如花一般萌发衍生,自由翔舞。如今天地间的生灵,无不起始于当年那些在海底游动的生命。这是何等神奇的事情。D.远古海洋的蓝色,和现在我看到的湖水的蓝色,似乎是同一种蓝色,同样清澈,同样深沉,同样水天一色……在思绪飘飞的一瞬间,亿万年的岁月竟在这蓝色中悄然融合。
16.新题型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抚仙湖的特点,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17.语文要素 第②自然段中写“让人产生遥远的遐想”,你会想到什么?在批注框中写一写。
18.阅读文中画“_________”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画“_________”的句子中,没有使用联想或想象的是( )句。
(2)从画“________”的使用联想或想象的句子中挑选一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我选择的句子是( )句,其表达效果是:
19.安安和明明对第③自然段中画“﹏﹏﹏”的部分的理解有矛盾。你是怎么理解这部分内容的?写一写。
安安:古滇国的城池太神奇了,应该描写得具体些,吸引读者的兴趣。
明明:湖底的遗迹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这些内容可以不写。
我:
五、书面表达
20.有一只五彩蜗牛,做事速度特别慢,可性子又特别急,因此闹出不少笑话,甚至几次身陷险境。这天,五彩蜗牛心血来潮,想去远方探险……请展开想象,以“急性子五彩蜗牛历险记”为题,写一个故事。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一些,写出五彩蜗牛性子急的特点,如果能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就更好了。
参考答案
题号 5 6 7 8 9
答案 C D A C B
1.yū suō 2. 幽雅 参差 花蕾 3.C 4.C
【解析】1.本题题考查辨析字音。
迂回:读yū huí,回旋;环绕。
婆娑:读pó suō,形容盘旋舞动的样子。
2.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幽”“参”“蕾”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3.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A.神清气爽:指精神清爽。
B.心旷神怡:指心情舒畅。
C.心悦诚服:侧重内心服气、认同。
D.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景色而愉悦。
文段中横线处要描绘古典留园优美景致,给人带来美好感受。“心悦诚服”与美景带来的感受不符。
故选C。
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画线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使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由此可知,排比的表达特点不包括“每个句子的意义相同”。
故选C
5.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的读音。
A.勾勒(lèi)——lè;
B.参差(chā)——cēn;
D.苍穹(qóng)——qióng;
故选C。
6.D
【详解】本题考查拼合规律。
A.地名“霞飞路”:拼音应为XIAFEI LU(格式正确);人名“李铭”:按规则,人名拼音需姓和名分写,首字母大写,正确应为Li Ming(题干中“LI MING”是全部大写,错误)。
B.地名“趵突泉”:专属地名拼音需连写且首字母大写,正确应为Baotuquan(题干中“Bao Tuquan”是分写,错误);人名“王东”:正确拼写是Wang Dong(格式正确,但因地名错误,整体排除)。
C.地名“颐和园”:专属地名拼音需连写,正确应为Yiheyuan(题干中“YI HEYUAN”是空格分写,错误);人名“刘婧”:正确拼写是Liu Jing(题干中“LIU Jing”姓氏全部大写,错误)。
D.地名“泉城路”:拼音QUANCHENG LU(专名“泉城”连写、通名“路”大写,格式正确);人名“张亮”:拼音Zhang Liang(姓和名分写、首字母大写,格式正确)。
7.A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辨析。所选词语均是生活中常用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是同音字和形似字。
A.全部正确;
B.有误,“热呼呼”的“呼呼”应为“乎乎”。形容温度比较高。形容心情激动。
C.有误,“经飘带舞”的“经”应为“襟”。意思是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
D.有误,“恼海”的“恼”应为“脑”。指脑子(就思想、记忆的器官说)。
8.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根据“阵阵晚风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可知,此句主谓搭配不当,“月光、树影”不会发出声响,应将“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与“发出沙沙的声响”调换位置;
B.根据“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想取得好成绩,牢固的基础必不可少。”可知,此句缺少主语,应去掉“从”和“中”;
D.根据“我们要正确佩戴口罩,做好防疫,避免疫情不再发生。”可知,此句语义重复,“避免”和“不再”都是“使……不发生”的意思,结合句意可知应去掉“不”;
故选C。
9.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句子分两部分:“在海边,他写浪花、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老藤”这两部分是并列关系的分句(分别描述“海边”“山顶”的写作内容),且分句内部有并列词语(浪花、礁石;青松、老藤)。分句内部并列词语:“浪花、礁石”“青松、老藤”是并列名词,用顿号(、)分隔,表词语间的短暂停顿。并列分句之间:“在海边……礁石”和“在山顶……老藤”是并列分句,用分号(;)分隔,表分句间的停顿(比逗号长,区分并列层)。句内一般性停顿:“在海边”“在山顶”后用逗号(,),表句子内部的停顿。
A.并列分句间用“。”(句号),错误(句号会切断并列关系,使句子变成两个独立句)。
B.“浪花、礁石”“青松、老藤”用顿号,正确;分句间用分号(;),正确;句内停顿用逗号(,),正确。
C.并列词语间用“,”(逗号),错误(并列词语用顿号更规范);分句间用“,”(逗号),无法区分并列层次,错误。
D.“在海边、”用顿号错误(“在海边”是短语,不是并列词语,需用逗号);分句间用“。”(句号)错误,逻辑混乱。
故选B。
10. 疾 芳 带 比 怜 碧 孤芳自赏:自信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狂妄自大,而是一种美好的性格。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积累和造句。
群马疾驰:形容许多马匹急速奔跑。
孤芳自赏: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
襟飘带舞:意思是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可用来形容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硕大无比:意思是指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极大。
顾影自怜:怜:爱惜。意思是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造句示例:
群马疾驰:辽阔的草原上,群马疾驰,扬起阵阵尘土,场面十分壮观。
孤芳自赏:他的绘画风格独特,常常孤芳自赏,不屑于跟随潮流。
襟飘带舞:舞台上的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襟飘带舞,表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
硕大无比:这只鲸鱼硕大无比,游泳速度也非常快,让人感到无比震撼。
顾影自怜:她在寂静的夜晚,对着镜子中的自己微笑,顾影自怜,享受着这份独有的宁静。
一碧千里:天空一碧千里,阳光明媚,春意盎然,让人心情愉悦。
11. 江清月近人 两三点雨山前 路转溪桥忽见 老舍 舒庆春 草原风光图 喜迎远客图 蒙汉联欢图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与填空。
(1)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全诗: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出自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文章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这三幅生动的画面。作者在最后引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4)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其中“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意思是: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有完全遮住山峦,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5)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其中“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意思是: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12.愁 恨 这白天一天比一天长,我该如何打发这漫漫长日啊 13.重瓣大花、红艳 勤劳奉献、美化生活的人 芬芳馥郁、坚强不屈、傲雪斗霜
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越挫越勇的人 14.D 15. 荷花 荷花身姿挺拔,“出淤泥而不染”,被人们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
【导语】该文以三则材料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材料一以春景衬愁绪,含蓄深沉;材料二赞茶花,关联劳动之美;材料三颂梅花,喻坚韧品格。文字借自然物传递情感哲思,尽显文学感染力。
12.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材料一中,古诗后两句“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可知,直接点明心情的字是“愁”“恨”。结合注释“被贬为岳州司马”,可知诗人借春光美好反衬自身遭遇,抒发被贬的愁苦与对命运的愤懑,由此联想诗人面对春光时,会因仕途不顺,让美好春光更衬出内心的愁恨。
示例:自己被贬后,春日美景也难消心中因仕途坎坷而生的愁苦与愤懑。
13.本题考查写景咏物。
材料二中,写茶花“千百朵重瓣大花,红艳如火焰”,且强调是“劳动创造美,有人像培育儿女般培育花秧”,故茶花特点关联劳动者的辛勤;材料三写梅花“冬天开放、雪压不倒”,借花喻人,对应“困境中不屈、越挫越勇”的品质,通过“物的特征”找“人的品质”关联,理解托物言志手法。
1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A.材料一前两句写景(草青柳黄、桃李芬芳)是乐景,后两句“愁”“恨”是哀情,乐景衬哀情,强化愁恨,正确。
B.“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用比喻突出茶花盛开的繁茂、热烈,正确。
C.“小小的花瓣……缭绕在周身的芬芳”,从视觉(花瓣、枝)、嗅觉(芬芳)写梅花,体现“虽小却芬芳馥郁”,正确。
D.材料一借景抒被贬的愁苦,材料二赞劳动者,材料三颂困境中不屈的人,并非都“单纯赞美花、热爱自然”,理解错误。
故选D。
15.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模仿“选自然物→抓物的特点→关联人的品质”逻辑,先选如“竹子、莲花”等事物,提炼“笔直、耐寒(竹)”“出淤泥不染(莲)”等特点,再对应“刚正、高洁”等人的品质,迁移运用托物言志写法。
示例:(1)竹子。
(2)竹子笔直挺拔、四季常青,狂风暴雨中也难折其腰,这不正像坚守原则、刚正不阿,在困境中坚守自我的人吗?
16.奇妙迷人 清澈幽深 深邃神奇 17.远山上的绿树缠绕着云雾,仿佛遥望着碧蓝的湖水,在天的那边,似乎还有湖的故事。 18. A D 作者由深蓝的湖水想到了远古海洋的蓝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抚仙湖的神秘、深邃,表达了作者对抚仙湖的喜爱与赞美,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19.应保留湖底遗迹内容。它为抚仙湖增添神秘色彩,关联古滇国历史,拓宽文章维度,让自然景观与人文遐想交融,激发读者对湖底奥秘的探索欲,使抚仙湖更具文化厚度与吸引力。
【导语】《蓝色的抚仙湖》以细腻笔触绘湖之美。远观奇妙,近看清澈,湖畔生机与历史遐想交织,借湖水蓝色串联时空,将自然景致与生命演化、历史遗韵融合,文字优美且富有哲思,让读者沉浸于抚仙湖的诗意与神秘。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从第②自然段“从山道上远观抚仙湖,景象就很奇妙”,可概括远看湖时“奇妙迷人”;第③自然段“走近抚仙湖,才发现湖水的清澈”,提炼出走近湖时“清澈幽深”;第⑤自然段“在抚仙湖畔住了两夜,湖水那天空一般深邃的蓝色,让人沉静,也让人浮想联翩”,可概括在湖畔时“深邃神奇”。
17.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紧扣“遥远的遐想”,基于文段中湖水、远山、云雾交融的画面,联想如古老传说、岁月变迁、自然奥秘等内容,用流畅文字展现内心思绪。
示例:远山上的绿树缠绕着云雾,仿佛遥望着碧蓝的湖水,在天的那边,似乎还有湖的故事。
18.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含义或作用。
(1)A.句“天边是青灰色的群山,浮动在飘忽的云雾里”是对实际看到的景物如实描写,未联想想象;B句把湖水比作蓝水晶,C句想象亿万年前的场景,D句联想远古泽国,故选A。
(2)选B句为例,“湖波荡漾,犹如一大块透明的蓝水晶在阳光下微微晃动”,运用比喻,把湖水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展现湖水清澈、晶莹且在阳光下图动的美感,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湖水的特质与灵动;若选C句,通过想象亿万年前海底生命萌发的场景,增添历史纵深感与神秘氛围,丰富文章内涵;选D句,作者由深蓝的湖水想到了远古海洋的蓝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抚仙湖的神秘、深邃,表达了作者对抚仙湖的喜爱与赞美,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需从内容对抚仙湖 “神秘”特质的强化(古滇国城池自带历史神秘)、文章层次拓展(连接现实湖景与历史想象)、读者阅读兴趣(未知故事引发好奇)等角度,分析保留该内容的意义,辨明其对丰富文章、感染读者的作用,而非单纯纠结是否亲见。
示例:应保留湖底遗迹内容。它为抚仙湖增添神秘色彩,关联古滇国历史,拓宽文章维度,让自然景观与人文遐想交融,激发读者对湖底奥秘的探索欲,使抚仙湖更具文化厚度与吸引力。
20.例文:
急性子五彩蜗牛历险记
从前有一只蜗牛,它的壳是罕见的彩色的。它自信地认为,自己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特殊。同时,它又是个急性子,做什么事情都是毛毛躁躁的。但是却从来也不改。
一天,它心血来潮想去旅游了,于是它七手八脚地收拾了一下,背上它的小背包出发了。走了一段路,它发现太阳下山了,他需要找一家旅馆休息。这时,它看到了一只老乌龟,便大声喊道“喂,乌龟!这附近最近的旅馆怎么走啊?”老乌龟慢慢地抬头向蜗牛看了看说道:“你先往前走50米,再往左走100米,然后往右......”还未等老乌龟说完,蜗牛就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嘴里嚷嚷道:“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然后,头也不回地往前走了。老乌龟看着远走的小蜗牛,摇了摇头,缩回了乌龟壳中。“先往前走100米,再往右走50米,然后是向左还是向右来着?哎,算了,再去问人好了,反正我有一个漂亮的壳,我不信他们会拒绝我。”蜗牛边走边说。
走着走着,它遇见了一只麻雀,麻雀飞行时发出的气流把蜗牛给刮飞了,可怜的蜗牛在天上飞了几秒后撞在了树上,他遍体鳞伤还迷了路。它赶忙拿出了地图,看了起来,看着看着,它突然把地图甩到了地上,大骂道:“这个破玩意儿,看了半天,还是没有找到我的位置,不找了!”这时,它看见了一只蚂蚁,它赶忙上前问道:“嘿,这只蚂蚁,旅馆怎么走?”蚂蚁答道“先向左500米,再往右......”“好了,停,我知道了。”说完,蜗牛转身就跑,只留下一只在喊着:“喂,你走错了,往后面,快回来!”的蚂蚁。
10年后,一只蜗牛来到了旅馆前,只见它有个铺满了灰尘的壳,一条长长的胡须,驼着背,手里还拄着一根树枝。他后悔道“早知道当初我就好好听他们的话了。”
从蜗牛的身上我们学到了:遇到事要冷静,脾气不能急躁,急躁办不了事情,像学功课一样,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临时抱佛脚是考不出好成绩的!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此次习作是命题作文,而且是一篇想象作文。要求以“急性子五彩蜗牛历险记”为题目,首先来分析作文题目,要突出五彩蜗牛的“急性子”,同时这是一篇“历险记”。
二、立意
这是一只与众不同的五彩蜗牛,做事特别慢,但性子特别急,可以抓住这一矛盾写写蜗牛在历险记中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它的“急性子”给它造成哪些麻烦,以及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注意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一些,写出五彩蜗牛性子急的特点。在文章的结尾可点明文章主旨,通过这件事情,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注意用词恰当,语句通顺。
三、写作思路
开头:引入主人公蜗牛,简单介绍蜗牛的特点。
中间:写蜗牛在历险记中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它的“急性子”给它造成哪些麻烦,以及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注意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一些,写出五彩蜗牛性子急的特点。
结尾:点明文章主旨,通过这件事情,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