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 2025-2026学年
上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新题型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半夜,雪_______地下了起来。平坦①kuān kuò( )的马路,横贯(guàng)江面的大桥,②kēng kēng wā wā( )的小道,都③zhú jiàn( )被积雪霸(bà)占了。天一亮,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霎(chà)时成为④táo qì( )的孩子们的乐园。刚刚从妈妈怀(huái)里醒来的小妹妹也兴奋地一跃(yào)而起,央求爸爸带自己出门⑤gǔn( )雪球、堆雪人。
1.根据拼音写字词,写在文段的括号内。
2.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共有_______处是错误的,我能用“○”圈出来并依次订正:_____________。
3.填入文段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响彻云霄 B.窃窃私语 C.悄无声息 D.低声细语
4.用上画“﹏﹏﹏”的词语,描述日出时天空的变化。
二、选择题
5.下列修辞手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如果我是清风,我将吹走所有的尘埃;如果我是春雨,我将滋润每一片土地。 (比喻)
B.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夸张)
C.不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比喻)
D.几只小鸟在树上欢乐地唱歌。 (拟人)
6.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夏日的夜晚静悄悄的,只有昆虫在窃窃私语。
B.在大桥通车典礼上,彩旗飘扬,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C.联欢会上《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响彻云霄。
D.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一位同学在大声朗读课文。
7.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潮》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写的。
B.《秋晚的江上》是徐志摩的作品,描写了秋江傍晚绚丽的美景。
C.《走月亮》以“走”为线索,描写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的场景。
D.《繁星》一文中,“我”在海上看繁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三、积累填空题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意思选择相应的词语填空。(填序号)
①( )声( )语 ②( )( )鼎沸
③浩浩( )( ) ④若隐若( )
(1)形容隐隐约约。( )
(2)形容小声说话。( )
(3)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
(4)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
四、语言表达
9.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请你用上这两种修辞手法,写一种你喜欢的花。
10.观察下图,展开想象,试着从不同角度(看到什么?闻到什么?听到什么?)描写画面。
11.新情境 请针对下列图片所反映的问题制作环保小贴士,贴在社区便民信息栏。
环保小贴士
五、现代文阅读
夜石林(节选)
游人散尽了,夜晚的风吹拂石林。此刻,一切都安静了,安静了。石林浸在月光里。
悠然想起一个小姑娘,想起小姑娘这样问妈妈:“夜里,石林睡觉吗?夜里,石林好玩吗?”石林忍不住笑了,可爱的小姑娘哟!
这时候,虫儿们出来了。蛐蛐儿“ (qū) , ”地欢叫着。蜘蛛在月光下织网,蛛网一闪一晃地亮。一条蜈蚣从石缝里爬出来,挠得石头们痒酥酥地想笑。顿时,月光颤颤如花瓣。青蛙跳了跳,惹得草儿弯一弯。竹鼠、穿山甲、灰兔“嗖——”地跑了过去。杜鹃鸣叫起来,山斑鸠拍着翅膀。金龟子们复眼闪动,彼此用触须、长足和气味互致晚安。跳舞的跳舞,弹唱的弹唱,每一块石头,每一茎草叶,都是虫儿们的乐池。
月光的瀑布泻在石壁上。石头们身披新装,满怀喜悦地让浸透月光的木香花、紫藤、皂荚树、白蜡条、金竹、野玫瑰和洋槐的清香,从自己的缝隙和皱褶里流过。
呵,小姑娘!你说,夜里,石林睡觉吗?夜里,石林好玩吗?
12.品读第1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两个句子表达上的不同。
①此刻,一切都安静了。②此刻,一切都安静了,安静了。
我认为第 句更好,因为 。
13.语文要素 读第3自然段,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幅幅画面。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几幅画面,给它们取名字。如:蜘蛛织网图、 、 。
快乐阅读。
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间
材料一 乐乐一家去桂林游玩,下面是游玩前乐乐搜集的资料。
材料二 在桂林市中心,独秀峰巍然耸立,陡峭高峻,气势雄伟,被誉为“南天一柱”。山之东麓有颜延之读书岩,为桂林最古老的名人胜迹。这位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曾写下“未若独秀者,峨峨郛(fú)邑间”的诗句,意思是独秀峰胜过群山,它高耸于城郭间。独秀峰因此得名。晨曦辉映或晚霞映照之时,山峰如披上紫袍金衣,因而又得名“紫金山”。
材料三 桂林的主要景点可概括为一江、两洞、三山。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漓江的特点可概括为清、奇、巧、变四个字。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使山水之景犹如一幅百里画卷。泛舟于漓江之上,可观奇峰倒影、碧水青山、渔翁闲钓等。古朴的田园人家,清新的空气,一切都那么富有诗情画意。
14.语文要素 乘船游漓江时,你会欣赏到怎样的画面?请从“奇峰倒影、碧水青山、渔翁闲钓”中选择一个词语,展开想象,描述你心中的画面。
15.请你结合材料,为乐乐一家完善桂林两日游的计划表。
时间 景点 自然风景的特点 活动
第一日 漓江
第二日
16.新角度 桂林景区要推出一套明信片作宣传,你觉得下面哪一项统一印在这套明信片上更合适?结合材料内容,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A.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 B.一方山水一城景,千年文化韵桂林。
我觉得( )更合适,因为 。
六、书面表达
17.快乐作文。
题目:这里风景独好
美丽的风景无处不在,只要你留心观察。以“这里风景独好”为题,写一写你见过的风景好的地方,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做到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参考答案
题号 5 6 7
答案 A D B
1.①宽阔 ②坑坑洼洼 ③逐渐 ④淘气 ⑤滚 2.三 圈出:guàng chà yào 订正:guàn shà yuè 3.C 4.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红彤彤的朝霞霎时铺满了原本一碧如洗的天空。
【解析】1.本题考查汉字“音-形-义”对应及语境书写能力。
依拼音规则、语境(马路等场景),判断“宽阔”等字,强化“拼音-字形-语义”关联。
2.本题考查汉字字音辨析、错误纠正能力。
“横贯(guàng)”错误,正确为“guàn”(“贯”读guàn,如“贯穿、贯通”);
“霎(chà)时”错误,正确为“shà”(“霎”本义是小雨,读 shà,“霎时”指极短时间);
“一跃(yào)而起”错误,正确为“yuè”(“跃”读 yuè ,表跳跃动作)。
3.本题考查词语语义理解与语境匹配能力。
A .响彻云霄:形容声音极大,穿透云层,雪下落是安静的,不匹配;
B. 窃窃私语:指小声私下说话,用于人,不能形容雪,排除;
C .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契合“半夜下雪,安静无声” 的场景;
D .低声细语:也是形容人小声说话,不用于自然现象(雪)。
抓词语适用对象(人/自然)和语义(声音大小),结合“半夜下雪安静”的语境,故选 C。
4.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与创意表达(画面构建 )能力。
示例: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红彤彤的朝霞霎时铺满了原本一碧如洗的天空。
5.A
【详解】考查修辞的辨析能力。
A.有误。
结合三个连续的“如果”可以看出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阳光、清风、春雨的特点。
6.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D.鸦雀无声:没有一点儿声音,形容非常安静。结合语境可知,句中教室里有一位同学在大声朗读课文,所以教室里是有声音的,所以加点词语运用不当。
故选D。
7.B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A.《观潮》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记叙的。课文分析正确。
B.《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是一首典型的微型散文诗,通过描写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江边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课文分析有误。
C.《走月亮》一文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更多的是母女俩之间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走月亮”是吴地传统民俗,中秋夜妇女盛妆出游,踏月彻晓,谓之“走月亮”。课文分析正确。
D.《繁星》作者是巴金,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课文分析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选B。
8. 低 细 人 声 荡 荡 现 ④ ① ② ③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和选词填空。
①低声细语:形容说话声音很小,语气柔和。
②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非常嘈杂。
③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④若隐若现:形容事物忽隐忽现,不清晰,不明确。
(1)结合词语的意思,形容隐隐约约的词语是“若隐若现”。故选④。
(2)结合词语的意思,形容小声说话的词语是“低声细语”。故选①。
(3)结合词语的意思,形容人声嘈杂喧闹的词语是“人声鼎沸”。故选②。
(4)结合词语的意思,原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的词语是“浩浩荡荡”,故选③。
9. 拟人 比喻 看,桂花被秋风吵醒了,一簇簇挂满枝头,犹如天上挨挨挤挤的星星。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仿写句子。
例句“稻穗低垂着头”,把稻穗当作人,赋予 “低垂着头”这一人的动作神态,采用拟人修辞手法;“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采用比喻修辞手法,把稻田比作“银毯”。仿写句子时,注意也要用上比喻、拟人的手法。
示例:看,桂花被秋风吵醒了,一簇簇挂满枝头,犹如天上挨挨挤挤的星星。
10.那些黄澄澄的梨像一个个小葫芦,缀满了树枝,果香飘到果园外,引得小鸟争先恐后地赶来,叽叽喳喳地欢唱着。
【详解】本题考查观察与画面描写能力 。
视觉角度:“黄澄澄的梨像一个个小葫芦,缀满了树枝”,从视觉抓“梨的颜色(黄澄澄)、形状(小葫芦)、分布(缀满树枝)”,把画面中“梨树、梨子” 具象化,让读者“看”到果实累累的景象,通过“色彩+形状+布局”描写视觉元素。
嗅觉角度:“果香飘到果园外”,捕捉画面中“梨子成熟”隐含的气味,用“飘”字体现香气扩散,从嗅觉补充画面(果香四溢),让描写有“味道”,关联视觉(梨子)与嗅觉(果香),丰富感官体验。
听觉角度:“引得小鸟争先恐后地赶来,叽叽喳喳地欢唱着”,从听觉写“小鸟欢唱”,呼应画面中“小鸟”元素,用 叽叽喳喳”模拟鸟叫,让画面有“声音” ,通过“小鸟动作(赶来)+声音(欢唱)”,把静态图写活,实现“视觉→嗅觉→听觉”多感官联动,让描写立体、生动,通过“感官拆解+联动描写”完成画面创作,体现对多维度观察和文字转化的能力。
示例:金灿灿的梨子像小灯笼,沉甸甸坠在枝头,几只小鸟或立在枝桠,或振翅掠过蓝天。甜甜的果香慢悠悠飘出来,混着树叶的清新,在空气里打转。小鸟叽叽啾啾,像是在争论谁先啄到最甜的梨,热闹的叫声撞在树叶间。
11.①随手拧紧水龙头;②遛宠物时随身携带纸巾等,及时处理宠物的大小便;③不随意践踏小草。
【详解】本题考查观察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张图:水龙头未关→对应“随手拧紧水龙头”,抓“水资源浪费”问题;
第二张图:宠物粪便未处理→对应“遛宠物时带纸巾处理粪便”,抓“宠物污染”问题;
第三张图:小草被踩踏→对应“不随意践踏小草”,抓“植被破坏”问题。
通过观察图片中“行为(未关水龙头、宠物粪便、踩草)”,识别背后的环保问题(浪费、污染、破坏)。
小贴士制作
针对“水龙头未关”,强调“随手拧紧”(及时止损);
针对“宠物粪便”,明确“带纸巾、及时处理”(主动解决污染);
针对“踩草”,要求“不随意践踏”(保护植被)。
用“问题→行动”逻辑,将观察到的不良行为,转化为可操作的环保举措,让小贴士实用、清晰,通过“问题识别+行动转化”完成制作,体现对环保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12. ② 第②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夜的轻柔与宁静,富有节奏感 13. 蜈蚣挠痒图 金龟子互致晚安图
【导语】《夜石林》描绘了夜晚石林的独特景致,虫儿们活跃其中,月光洒落,石头与花草浸润在清香里,字里行间满是作者对夜石林宁静、奇妙之美的喜爱,传递出对自然细腻的欣赏与沉醉之情。
12.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反复)及语言节奏、情感表达的理解。
选“② ”更好,因为第②句“一切都安静了,安静了”用反复修辞,重复“安静了”。从节奏看:让语气更舒缓,突出夜石林“安静”逐渐加深的感觉;从情感看:强化宁静氛围,比第①句(单一“安静了”)更有感染力,通过“修辞运用+节奏/情感强化”分析表达效果差异。
13.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画面提取与创意概括能力。
第3段有多个动态场景:“一条蜈蚣从石缝里爬出来,挠得石头们痒酥酥地想笑”→提取“蜈蚣挠痒”动作,取名蜈蚣挠痒图;
“金龟子们复眼闪动,彼此用触须、长足和气味互致晚安”→ 抓住“互致晚安”行为,取名金龟子互致晚安图。
需从段落中找“虫儿动态+互动”细节,用“主体(虫儿)+核心动作”概括,让名字既贴场景,又有趣味,体现对文字画面的精准捕捉与创意命名。
14.我选择“碧水青山”。江水碧绿如玉,清澈见底,仿佛一条翡翠色的丝带缠绕在群山之间。好一幅美妙的山水画! 15.清、奇、巧、变 乘舟游江
独秀峰 陡峭高峻,气势雄伟 爬山 16. B 这句宣传语既强调了桂林的自然之美,又表现了桂林的历史文化底蕴之深,更能吸引游客
【导语】本篇围绕桂林山水(漓江、桂林城),介绍其景点(三山两洞、“南天一柱”等)、特色(山水甲天下、喀斯特地貌)与文化底蕴(名人题字、历史渊源),字里行间传递对桂林自然美与文化美的赞叹,展现桂林“山水+人文”的独特魅力。
14.本题考查对 “奇峰倒影,碧水青山,渔舟湾钓”等词语的画面想象与文字描绘能力。
以“碧水青山”为例,答案“江水碧绿如玉,清澈见底,仿佛一条翡翠色的丝带缠绕在群山之间,好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卷!”。
先抓词语中“碧(江水颜色)、青(山的色彩)”,联想“江水-群山”组合,用“碧绿如玉、翡翠色丝带、缠绕群山”,把静态词语转化为动态、有色彩的画面,让“碧水青山”从文字变具象场景,通过“色彩+比喻+动态联想”还原意境。
15.本题考查信息提取与规划应用能力。
第一日游漓江,提取漓江特点“清、奇、巧、变”,活动围绕“自然景观”(如乘船赏景);
第二日游桂林城,结合“绕秀峰、绕塔穿洞、爬山”设计,贴合桂林城“山水交融、有峰有塔”的特色,按“两日时间 +景点特色+对应活动”规划,让游览计划既体现景点差异(自然vs人文),又有具体玩法,通过“信息对应+逻辑规划”完成设计。
16.本题考查理解与宣传语匹配的能力。
选B“一方山水一城景,千年文化蕴桂林”,理由是“既体现桂林自然美(一方山水),又突出文化底蕴(千年故事、文化)”。
对比A(侧重自然景观),B 兼顾“山水+人文”,贴合桂林既有“山水甲天下”,又有“名人题字、历史渊源”的特点,通过“自然+文化双维度” 匹配宣传语,判断时抓标语与桂林“双特色(自然/人文)”的契合度。
17.示例:
这里风景独好
没有泰山的巍峨,没有长城的壮丽,也没有黄果树瀑布的豪迈……我们学校校园最美。
每天一进校园就看到美丽的小花园。小花园右手边是一棵高大的榕树,郁郁葱葱,像一柄绿色的大伞。榕树底下凉快极了,在酷暑难当的盛夏,它可是一个极好的避暑“胜地”。中间是一棵菠萝蜜树。每到五月份,树上就长出一个个淡黄色的花苞。暑假过后,只见菠萝蜜树上就长出一个个比足球还大的菠萝蜜。左手边也是一棵高大榕树,它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四层楼那么高,像一个绿色的卫兵在保护我们的安全。树下还有一些石桌石椅,供人们休息、学习、工作。每天早晨,院子里传来哥哥姐姐们的朗朗书声。中午,院子里飘来泡面的香味,让人直流口水。傍晚时,院子里热闹非凡,有的你追我赶,有的踢足球,还有的在聊天……
我们校园就是这样一个美丽、充满生机的地方。这里风景独好!
【解析】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