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 2025-2026学年
上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1.下面是关于你周围动物朋友们的介绍,请你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用“√”选择出正确的汉字和读音,将内容补充完整。
小猫:爷爷家的小猫有一双水汪汪的móu( )子,它不喜欢待( )在lóng( )子里,它喜欢蜷缩着身体在角落里晒太阳。 小狗:每次见到外婆家的小狗,它都是懒洋洋地(趴 扒)着,但是只要我拿着骨头,它就会立马上来挨( )着我,垂下眼jiǎn( )冲我撒娇。 小兔:表姐家养的小兔子,总让表姐péi( )着它玩,每次表姐抚摸它的毛,它都一脸xiǎng( )受的样子,偶尔调皮地用爪子挠家里的guì( )子,好像在找宝贝一样。
请你分别用左侧的“趴”“扒”两个字组词并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亩(mǒu) 镶嵌(qiàn) B.石榴(liu) 陪伴(péi)
C.雏鸟(cú) 枝蔓(màn) D.趴下(bā) 待会儿(dāi)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精巧 色素 配合 忧然 B.播种 浇水 相框 生段
C.糕饼 体面 恩慧 生硬 D.寻常 忘却 结构 安稳
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为防止打草惊蛇,他和下属交代一番后,不动声色地走了。
B.这姑娘挺漂亮,美中不足的是不太懂礼貌。
C.我被哥哥一本正经的样子逗笑了。
D.听说台风快要来了,我和母亲成群结队地去摇桂花。
5.下列关于课文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鹭》一文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和活动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在作者眼里,白鹭是一首散文诗,也是一首铿锵的歌。
B.《落花生》一课借助花生朴实无华却用处很多的特点说明了做人的道理。
C.《桂花雨》中,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句话与“月是故乡明”有异曲同工之妙。
D.《珍珠鸟》是一篇散文,文章写出了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情意,表达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主旨。
三、积累填空题
6.补全词语,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美中( ) ( )十里 ( )十足
( )来( )去 ( )红( )绿 不( )色
(1)画线的是一个ABAC式的词语,像这样的词语我还能写两个 、 。
(2)这篇文章大体很好,但 的是结尾太仓促。
当一个人自以为高人一等时就会摆出一副 的样子。(填四字词语)
7.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落花生》一课运用了 的写法,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
(2)《珍珠鸟》一文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情感变化过程,表现了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情意,表达了 的感受。
(3)郭沫若根据白鹭活动于水田等生活习性,巧妙地把它置于三幅优美的画中,这三幅画可命名为 、 、 。
(4)虞世南在《蝉》一诗中托物言志,用“ , ”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品行志趣。
四、语言表达
8.请你根据图中的情景拟写几条班级公约。
五、诗词曲鉴赏
阅读
采莲词
〔唐〕张潮
朝出沙头①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②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选自《唐人绝句选》,中华书局1982年版)注释:①沙头:即江岸,因为江岸常有河沙淤积,故称。②赖:亏得,幸好。
9.这首诗的“ ”与“ ”两句写出了采莲女的辛劳。
10.诗中关于“并著莲舟”的描写反映出 的天气与采莲女 的精神。
六、现代文阅读
村槐(节选)
①村头,有一棵树冠巨大、枝干苍劲的槐树,躯干不高,却有几搂粗细。就是在我离家之后这些年,也走了不少地方,所见的槐树,还很少有可以同故乡村槐媲美的。我思乡的心,便被村槐那广阔的浓荫所拥抱了。
②清明时分,我和小伙伴就缠着祖父缚秋千。他总是笑笑的,寻出犁上的套绳,携我们到槐树下。起先把套绳挽成一团儿,牵住一头儿,然后用胳膊划一个有力的弧圈,绳团便高高飞向横着的树枝,最后,打了结,绑了一截棍儿,就可以荡飞了。开始,我上秋千还有点儿怯,祖父就一前一后地推着秋千,念叨着《送马马》的山歌。渐渐地,我可以一屈一伸,自个儿荡得很高了。树干也以同样的节奏,上下忽闪着,嫩绿的叶片泛着春阳,像无数欢乐的眼睛。我只觉得自己长着羽毛,像槐树上筑巢的鸟儿似的,飞过了绿色的云团,看见远处的山了。我低头看见祖父站立在秋千下,那神色是夸我荡飞得高呢,还是担心我摔下呢?他两只手总是微微向前伸,想要随时接住掉下来的我似的。
③傍晚,枝枝梢梢,暴出了淡黄的槐花,米粒似的浮荡着繁星的海。清苦味的芬芳,简直使整个故乡都沉浸在春夜的微醺之中。清晨,被风摇落的花瓣,在场院里软柔柔地铺了一层。我和小伙伴们,赤脚欢跑在这花的暖床上,追逐着,打着滚,直裹一身槐香。又把花瓣用手掬在一起,积成一座座小的香山;或者学着祖父在山地里点种,把花瓣一撮撮种下,希冀故乡有一个美丽如花的丰年。
④槐树的荚果、种子,还有槐花,也都是药材,村里人就一年两季守着村槐,春采其花,秋采其果,索得一点读书的费用。那么灰暗、粗糙的树皮,那么巨大的树冠,慷慨地赐予我和小伙伴们多少花和果!
⑤几年之后,我重返故乡。祖父已经去世,而我这长孙又没能送葬,总觉愧疚不已。在我眼前,儿时缚过秋千的树干似在抖动了,绿叶间又似乎垂满了圆筒状的荚果。抬眼望去,村槐又苍老了几许,它那遒劲地露出地面的根须,深深扎入故乡的土地。由此,我想到了祖父的那双青筋暴鼓的茧手,深深插入泥土,紧紧攥着泥土的动作,是那么执着有力,显示着生命的经久。
⑥曾伴我长大的槐树,也一定知道我的思恋,也在想念着它的游子呢!
11.结合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遒劲:
(2)愧疚不已:
12.本文第②~④段依次记叙了三件往事:槐树上荡秋千、 、 。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4.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借物抒情,借对村槐的赞美,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
B.本文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C.文章结尾不仅照应开头,而且深化了主题。
D.文章以“村槐”为题,托物言志,表达了扎根山乡、倾情奉献的志向。
和小鸟最相亲爱
①小鸟是怎样的玲珑娇小呵!在北京城里,我只看见老鸦和麻雀,有时也看见啄木鸟。在此却是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地来了。最先的便是青鸟,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因为青鸟的鸣声中,婉转地报着春的消息。
②知更雀的红胸,在雪地上、草地上站着,却极其鲜明。小蜂雀更小到无比苗条,从花梢飞过的时候,竟要比花还小。我在山亭中有时抬头瞥见,只屏息静立,连眼珠都不敢动,我似乎恐怕将这弱不禁风的小仙子惊走了。
③此外还有许多毛羽鲜丽的小鸟,我因找不出它们的中国名字,只得留疑。早起朝日未出,已满山满谷地响起了轻美的歌声。在朦胧的晓风之中,倚枕倾听,使人心魂俱静。春是鸟的世界,“以鸟鸣春”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两句话,我如今彻底地领略过了!
④我们幕天席地的生涯之中,和小鸟最相亲爱。玫瑰和丁香丛中更有青鸟和知更雀的巢,那巢都是筑得极低,一伸手便可触到。我常常去探望小鸟的家庭,而我却从不做偷卵捉雏等等破坏它们家庭幸福的事。我想到我自己不过是暂时离家,我的母亲和父亲已这样地牵挂。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呢。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
⑤而且是怎样有趣的事,你看小鸟破壳出来,很黄的小口,毛羽也很稀疏,觉得很丑。它们又极其贪吃,终日张口在巢里啾啾地叫!累得它们母亲飞去飞回地忙碌。渐渐地长大了,它们母亲领它们飞到地上。它们的毛羽很蓬松,两只小腿蹒跚地走,看去比它们的母亲还肥大。它们很傻的样子,茫然地跟着母亲乱跳。母亲偶然啄得了一条小虫,它们便纷然地过去,啾啾地争着吃。早起母亲教给它们歌唱,母亲的声音极婉转,它们的声音,却很憨涩。这几天来,它们已完全地会飞了,会唱了,也知道自己觅食,不再累它们的母亲了。前天我去探望它们时,这些雏鸟已不在巢里,它们已筑起新的巢了,在离它们的父母的巢不远的枝上,它们常常来看它们的父母的。
⑥还有虫儿也是可爱的。藕荷色的小蝴蝶,背着圆壳的蜗牛,嗡嗡的蜜蜂,甚至于水里每夜乱唱的青蛙,在花丛中闪烁的萤虫,都是极温柔,极其孩子气的。你若爱它们,它们也爱你们,因为它们喜爱小孩子,大人们太忙,没有工夫和它们玩。
16.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横线词语的意思。
纷然:
17.文中写到“还有虫儿也是可爱的”。找一找,依次写了 、 、 、 和萤虫。
18.为什么说青鸟是快乐的象征?
19.文中是怎样描写鸟鸣的,你最喜欢什么鸟的叫声,能描绘一下吗?
20.文章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字里行间均饱含着浓浓的真情,读后你有什么体会?请认真整理在下面。
七、书面表达
21.快乐习作。
每个人都有钟爱的东西,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呢?请以“我的心爱之物”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语句通顺,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
参考答案
题号 2 3 4 5
答案 B D D A
1.眸 dāi 笼
趴 āi 睑
陪 享 柜
趴(pā) 组词:趴在 造句:他趴在床上睡着了。
扒(bā) 组词:扒开 造句:姐姐用力扒开了门,进入了房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看拼音写汉字、组词并造句的能力。
眸子(móu zi):眼珠,指眼睛。书写时注意“眸”的正确写法。
“待”读“dāi”时:停留;逗留。“待”读“dài”时:等候;对待;招待;需要;要;打算。
“小猫”的句子中“待在笼子里”,根据“待”的意思,故选“dāi”。
笼子(lóng zi):存放动物或物品的竹编或木质或塑料制成的物件。
趴:胸腹朝下卧倒;身体向前倾靠在物体上。
扒:刨;挖;拨动;攀援;抓住;脱掉;剥下;拨动。
结合“小狗”的句子和“趴”的意思,故选“趴”。
挨着(āi zhe):靠着,紧接着。
眼睑(yǎn jiǎn):眼皮。书写时注意“睑”的正确写法。
陪着(péi zhe):表示在某个特定的活动或者情境中陪伴某人。
享受(xiǎng shòu):物质上的或精神上的满足。
柜子(guì zi):收藏衣物、文件、书籍等用的器具。
趴(pā) 组词:趴下 造句:只见他脚一滑,就趴下了。
扒(bā) 组词:扒拉 造句:中午,哥哥扒拉了几口面条,就去上学了。
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一亩(mǒu)应为mǔ,地积单位,10分等于1亩,100亩等于1顷。1市亩等于60平方丈,合666.7平方米。
C.雏鸟(cú)应为chú niǎo,1.指不能独立生活的幼小鸟类。2.日本2017年有村架纯主演的电视剧。
D.趴下(bā)应为pā,身体伏在地上。
3.D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A.忧然——悠然;
B.生段——身段;
C.恩慧——恩惠;
故选D。
4.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D.成群结队:指众多的人或动物结成一群群、一队队。形容人或动物很多,自然地聚集在一起。用来形容我和母亲两个人不恰当。
故选D。
5.A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A.《白鹭》一文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和活动来表达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但表述中“在作者眼里,白鹭是一首散文诗,也是一首铿锵的歌”并不准确。原文中并未将白鹭比作“铿锵的歌”,而是比作“精巧的诗”,因此表述错误。
故选A。
6. 不足 香飘 神气 蹦 蹦 鲜 嫩 动声 自由自在 飞来飞去 美中不足 神气十足
【详解】考查补全词语和选词填空。
美中不足,事情虽然很好,但还有不够完善、不够理想的地方。
香飘十里,形容香气浓郁或香气传得非常远、非常香,一般用于文章描写某个东西的味道香味很浓。
神气十足,自以为优越而表现出得意的样子。
蹦来蹦去,意思是:精力充沛,蹦跳嬉戏;生气勃勃,喜欢蹦跳,充满活力的样子。
鲜红嫩绿,指各种植物争奇斗艳,表现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异常镇静沉着。也作不露声色。
(1)蹦来蹦去是ABAC式的词语,abac式的四字词语 :自由自在、毛手毛脚、百发百中、一五一十、再三再四、十全十美、非亲非故、一心一意、冷言冷语、人来人往、多种多样、实话实说、无边无际、探头探脑、
(2)结合语境“大体很好,但是结尾仓促”,可知填“美中不足”。
结合语境“当一个人自以为高人一等”就会自以为优越而表现出得意的样子,填“神气十足”。
7. 借物喻人 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钓鱼图 望哨图 低飞图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诗词名句的理解记忆能力。
(1)《落花生》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2)《珍珠鸟》是当代作家冯骥才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描绘了在一丛绿意盎然、充满生气的吊篮里的一只鸟笼里,一只红嘴小精灵在快乐地飞来飞去的图景,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的爱的颂歌,同时也间接表达了信赖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准则这一寓意。此文语言轻柔婉约,却也波澜跌宕,其情感浓郁,描绘细腻,朴素而有文采。
文章通过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情感变化过程,表现了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情意,表达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
(3)《白鹭》是近现代诗人、作家郭沫若于1942年10月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全文语言优雅,蕴含深意,用词准确,语言质朴,没有一句直接抒情,却句句含情。
从文中“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和“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可知是钓鱼图、望哨图、低飞图。
(4)唐代虞世南的《蝉》,原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8.(1)上课认真听讲,不打瞌睡。(2)上下楼梯不打闹。
【详解】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班级公约是同学们共同制定、认可的规则,班级成员都应自觉遵守。图中有下课在楼梯上追赶吵闹的,有还上课睡觉的,因此班级公约可以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拟写。
比如:(1)课间、午间不在楼梯上疯打吵闹。
(2)课堂专心致志,不讲话,不睡觉,不玩闹。
9. 朝出沙头日正红 晚来云起半江中 10. 风起云涌 团结互助
【解析】9.本题考查的是诗句理解。
先理解古诗中难理解的字词的含义,再根据字词的意思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日正红,红红的太阳当空朗照。前两句故事的意思是早晨的江岸边红红的太阳当空朗照;傍晚时分,江面上空风起云涌,骤雨袭来。由句子中的“朝出”“日正红”“晚来”“云起”可以看出采莲女的辛勤。
10.本题考查的是诗句理解。
赖:亏得,幸好。并著莲舟:两只莲舟并在一起。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幸亏碰上了已经相识的邻家女子,两只莲舟并在一起,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由古诗中的“云起”和“不畏风”可以看出江上风起云涌的天气。“并著莲舟不畏风”写出两位聪明的姑娘凭借水上经验,机智地把两叶小舟并连在一起,增加了在水上的稳定度,充满信心地去战胜那即将到来的风浪。我们从“不畏风”的坚定从容语气中,可以想象到她们正站立船头,团结一致,坚强镇定地向前划行。她们一定会在风浪中勇敢搏斗,最终化险为夷。
11. 形容雄健有力。 指非常惭愧。 12. 槐树下嬉戏 采集槐花槐果换书费 13.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槐树树冠为大家提供了无数的花和果,表达了作者对槐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4.不能。这句话写出了祖父扎根山乡、坚强不屈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无比思念之情。 15.D
【导语】这篇《村槐》以故乡的槐树为情感载体,通过细腻的童年回忆(荡秋千、拾槐花、采药材)串联起三代人的生命印记。作者运用拟人化手法(如“欢乐的眼睛”“想念游子”)赋予槐树以灵性,将树与祖父的形象交织(根须扎土与茧手攥泥),形成“扎根—传承”的隐喻。全文以朴素诗意的语言(“淡黄的槐花,米粒似的浮荡着繁星的海”)构建出温暖的乡土画卷,最终升华为对故土亲情的双重眷恋,物、人、情浑然一体。
1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理解词语意思,要在文中找到该词语所在的句子,分析其前后语境,推断词义。
(1)“遒劲”出现在第⑤段中,“抬眼望去,村槐又苍老了几许,它那遒劲地露出地面的根须,深深扎入故乡的土地。”结合句子语境,文中指槐树的根须“深深扎入故乡的土地”,因此,“遒劲”的意思是形容树木的根须或枝条强健有力,表现出坚韧和力量。在文中用来描述村槐的根须强健有力,深深扎入土地。
(2)“愧疚不已”出现在第⑤段中,“祖父已经去世,而我这长孙又没能送葬,总觉愧疚不已。”作者因“没能送葬”而感到“愧疚”,加上“不已”表示程度深,即非常内疚。因此,“愧疚不已”的意思是形容非常内疚、自责,无法释怀。在文中指作者因未能为祖父送葬而感到深深的愧疚。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题目要求概括第②-④段的内容,逐段分析主要事件,可以找出每段中人物(“我”或“祖父”)的主要行为。根据例子,第②段的往事概括为:槐树上荡秋千。而第③段中,通过“欢跑、追逐、打着滚、掬、点种”等动作,可以知道“我”和小伙伴在槐花飘香时玩耍、嬉戏,因此,第③段的往事可以概括为:槐花中玩耍。第④段中提到,“槐树的荚果、种子,还有槐花,也都是药材,村里人就一年两季守着村槐,春采其花,秋采其果,索得一点读书的费用。”由此可知,村民们采槐花和果实换取读书费用。因此,第④段的往事可以概括为:采槐花、槐果换书费。
1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作用。
文中第④段画线句“那么灰暗、粗糙的树皮,那么巨大的树冠,慷慨地赐予我和小伙伴们多少花和果!”赋予槐树人的情感,如“慷慨地赐予”,将槐树人格化,让槐树像一位无私的长者,增强了画面感,使其“主动”给予花和果,显得更有灵性。因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赋予槐树以人的情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感染力,突出作者对槐树的感恩与赞美,暗示槐树如亲人般滋养了“我”的童年。
14.本题考查分析句子作用。
首先,看句子是否表达情感、揭示主旨、刻画人物等,看是否承上启下、照应前文、深化主题等,如果删去,是否会削弱表达效果。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由此,我想到了祖父的那双青筋暴鼓的茧手,深深插入泥土,紧紧攥着泥土的动作,是那么执着有力,显示着生命的经久”是作者情感升华的关键,去掉后,槐树与祖父的关联性会减弱,文章的思想深度降低,对祖父的怀念之情表达不够充分,抒情效果大打折扣。缺少这句话,前文对槐树的描写与后文对祖父的回忆之间缺乏纽带,行文不够连贯。因此,不能去掉。这句话通过祖父的手与槐树根须的类比,突出了祖父勤劳坚韧的形象,深化了作者对祖父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情感,使文章主题更加深刻。
15.本题考查文章结构、内容理解和标题作用。
D.托物言志是指借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如“我要像槐树一样扎根家乡”,但文中并无此类表述。作者的情感是怀念故乡和祖父,而非“奉献山乡”的志向,此说法过度解读文本意思。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6.纷纷 17. 小蝴蝶 蜗牛 蜜蜂 青蛙 18.因为青鸟的鸣声中,婉转地报着春的消息。 19.早起朝日未出,已满山满谷地响起了轻美的歌声。在朦胧的晓风之中,倚枕倾听,使人心魂俱静。
我最喜欢知更雀的叫声。它的叫声清脆短促,像颗颗玉珠落地,带着灵动劲儿,在林间跳跃着响起,格外悦耳。 20. 喜爱小鸟 体会:万物有灵,以善意对待生命,能收获世间的温情。
【导语】这篇文章以细腻笔触描摹青鸟、知更雀等生灵,从形态到鸣声,从雏鸟成长到虫儿情态,满是温柔。“相亲爱”“不破坏”等细节,显露出对生命的平等尊重。语言质朴却含深情,将自然之趣与人文关怀相融,读来如沐春风,让人真切感受到万物有灵、共生之美的暖意。
16.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从文中第⑤段“母亲偶然啄得了一条小虫,它们便纷然地过去,啾啾地争着吃”可知,这句话描写的是雏鸟们在母亲找到食物后的反应。“争着吃”表明雏鸟们会一起涌向食物,呈现出一种纷纷、杂乱的状态。结合这一语境分析,“纷然”在这里指的是雏鸟们纷纷、杂乱地向小虫聚拢的样子。故“纷然”的意思是纷纷、杂乱的样子。
17.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从文中第⑥段“还有虫儿也是可爱的。藕荷色的小蝴蝶,背着圆壳的蜗牛,嗡嗡的蜜蜂,甚至于水里每夜乱唱的青蛙,在花丛中闪烁的萤虫,都是极温柔,极其孩子气的”可知,该句明确列举了虫儿的种类,即“小蝴蝶、蜗牛、蜜蜂、青蛙、萤虫”。
故依次写了小蝴蝶、蜗牛、蜜蜂、青蛙和萤虫。
18.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从第①段“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因为青鸟的鸣声中,婉转地报着春的消息”可知,作者认同青鸟是快乐象征的说法,其原因在于青鸟的鸣声婉转,能传递春天到来的讯息。春天往往与生机、希望和喜悦相关,青鸟作为报春的使者,自然被赋予了快乐的象征意义。
故答案可写:因为青鸟的鸣声婉转,能报着春的消息,而春天带来生机与喜悦,所以青鸟被视为快乐的象征。
19.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拓展性思维。
从文中第③段“早起朝日未出,已满山满谷地响起了轻美的歌声。在朦胧的晓风之中,倚枕倾听,使人心魂俱静” 可知,作者用 “轻美的歌声”形容鸟鸣,写出其悦耳动听,且“满山满谷”体现鸟鸣范围广,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作答第二问先结合文中对鸟叫声的描写(如青鸟“婉转”),选择一种鸟,再依据其叫声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体现对叫声的喜爱。
第二问示例:我最喜欢青鸟的叫声。它婉转悦耳,像在轻声诉说春的到来,清脆又温柔,听着让人舒心。
20.本题考查文章表达的情感和体会。
第一空需从文中整体情感基调入手,文中描绘了青鸟、虫儿、鸟鸣等自然事物,字里行间充满对它们的喜爱与赞美,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全文围绕自然中的青鸟、虫儿、鸟鸣等展开,如对青鸟的认同、对虫儿“可爱”的描述、对鸟鸣“轻美”的赞美,均流露对自然的热爱。所以文章表达了作者喜爱小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平等之心对待小鸟、虫儿,尊重它们的生命与家庭,这种对弱小生灵的珍视,让人体会到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万物皆有灵,唯有心怀善意与尊重,才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可贵,也让我们明白,爱与被爱是相互的,对自然的温柔会换来自然的馈赠。
第二问示例: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尊重每一个生命,才能感受自然的美好。
21.例文:
我的心爱之物
在我的书桌上,摆放着一个精致的手工帆船模型,它是我在一次海边旅行时亲手制作的,也是我最心爱的宝贝。
这只帆船模型大约有三十厘米长,十五厘米高,船身由一根根细小的木条拼接而成,木板的纹理清晰可见,仿佛还散发着淡淡的木香。船帆是洁白如雪的帆布,被裁剪成恰到好处的形状,用纤细的绳索牢固地系在桅杆上。船头微微上扬,雕刻着一个小巧的美人鱼图案,她的长发飘逸,眼神温柔而灵动,仿佛在诉说着大海的神秘故事。船尾则刻着我的名字和制作日期,那是我留下的专属印记。
每次看到它,我都会想起那段难忘的海边之旅。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夏天,我和家人来到了美丽的海滨城市。在海边的手工艺品店里,我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帆船模型的制作材料包。在制作的过程中,我小心翼翼地将每一根木条拼接在一起,生怕出现一点差错。穿针引线,固定船帆的时候,我的手心全是汗,眼睛紧紧盯着手中的活计,大气都不敢出。当最后一步完成,一艘精致的帆船模型呈现在我眼前时,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喜悦。
从那以后,这个帆船模型就一直陪伴着我。它静静地待在我的书桌上,见证了我无数个日夜的学习与成长。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我抬头看到它,仿佛看到了自己在海边努力制作它的场景,那股坚持和执着的劲儿又回到了我身上。它激励着我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就像帆船在大海中航行,无论遇到多大的风浪,都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行。
闲暇时光,我会轻轻地擦拭它,仔细地整理船帆的绳索,让它始终保持着整洁漂亮的模样。我还会把它放在阳光下,看着阳光洒在船身上,反射出金色的光芒,那一刻,它仿佛活了过来,正扬帆起航,驶向那片浩瀚无垠的大海。
这个手工帆船模型,不仅仅是一件装饰品,更是我的挚友和精神寄托。它承载着我美好的回忆,激励着我不断奋进,是我心中永远无法替代的心爱之物。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一、审题
题目限定:“我的心爱之物”明确了写作对象是属于自己且非常喜爱的某个物品。这个物品可以是玩具、文具、书籍、宠物用品、手工制品、衣物饰品等等,只要是具体的事物即可。
写作重点:需要详细描述这个心爱之物的样子、来历以及自己为什么喜爱它。要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与它相关的经历叙述来展现对其的深厚情感,让读者能体会到作者的心爱之情。
二、立意
通过对心爱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对该物品的珍视、喜爱,以及它在自己生活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可能是陪伴自己度过美好时光、给予自己安慰鼓励、见证自己成长等,从而反映出个人的情感世界、生活经历和价值观。
三、习作思路
开头:直接引出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什么,也可以设置悬念。
中间:描述心爱之物的外形特征:按照一定顺序(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等)详细描写它的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
讲述它的来历:可以是某次生日收到的礼物,是自己辛苦积攒零花钱购买的,或者是在某个特殊的地方偶然发现并得到的。
阐述喜爱它的原因:这是重点部分,可以写和它之间发生的难忘故事,如它在自己难过时给予的陪伴,它帮助自己实现了某个小目标等;也可以写它所蕴含的特殊意义,比如是亲人朋友爱的象征,或者它具有某种独特的功能给自己带来便利和乐趣等。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对心爱之物的喜爱之情,也可以用抒情的语句升华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