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程标准 (1)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2)认识隋唐时期民族交融的新成就
必知重点 (1)隋的统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民族交融。(2)隋朝灭亡的原因和藩镇割据
必备概念 (1)义仓:是隋及以后历代封建政府为备荒年而设置的粮仓。最初是以民间组织——社为单位,后来逐渐纳入政府的统一管理之内,变成政府直接负责的赈灾防灾组织。(2)盛世:是指中国历史上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国家繁荣昌盛、统治集团文治武功到达一定水平的社会现象
INCLUDEPICTURE "导思学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导思学LLL.TIF" \* MERGEFORMATINET
知识点一 隋朝兴亡
INCLUDEPICTURE "自主学习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自主学习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一目(P34)。思考:隋朝统一后进行了哪些建设?隋朝二世而亡,如何评价隋炀帝?
1.隋朝统治
(1)背景:581年,杨坚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2)表现
①广设仓库:在长安、________设立仓库,供应朝廷、赈济民间。
②兴建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③开通运河:贯通南北,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
④征伐高丽:三次征伐,民不聊生,最终引发起义。
2.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________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答案自填] 洛阳 江都
INCLUDEPICTURE "助学教材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INET
阅读教材P34“学思之窗”。
思考:结合皮日休的诗,说说你是如何评价隋炀帝的。
提示:隋炀帝早年率军灭陈,完成统一;他开凿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但是他又大兴土木,穷奢极欲,穷兵黩武,导致隋朝的速亡。
[构图解史] 隋朝的特点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26RTC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26RTC8.TIF" \* MERGEFORMATINET
[易错易混] 不能正确认识大运河的开通
大运河虽然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开通的,但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意义是深远的,所以从总体看,隋炀帝此举利大于弊。
1.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2.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江南的控制,以巩固隋朝统治。
3.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INCLUDEPICTURE "素能培优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视角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视角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视角LLL.TIF" \* MERGEFORMATINET 读图解史——隋朝大运河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25cl2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25cl22.TIF" \* MERGEFORMATINET
[导读]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隋朝大运河贯通南北,有利于国家统治。
[思考] 根据图片及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动机,并说明工程得以建成的有利条件。
提示:动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巩固统一);便利传递信息与军事征服。有利条件:农耕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中央集权体制自身的优势;统一后社会秩序趋于稳定;古代先民的勤劳智慧;赋役制度提供保障。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唯物史观——隋朝大运河成功开凿的原因
(1)物质基础: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2)统治需要:为了加强对江南的控制;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3)运输需要:隋朝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南粮北运”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有利于发展水力运输,开凿运河已是势在必行。
(4)政治条件:中央集权加强,政府能够组织大规模人力和物力进行开凿。
知识点二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INCLUDEPICTURE "自主学习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自主学习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自主学习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二目(P35~P37)。思考:唐朝初期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原因有哪些?唐朝是如何处理周边民族关系的?结果如何?
1.唐朝的建立与统一
建立 618年,________在长安称帝
统一 唐军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唐朝前期的统治
(1)“贞观之治”
概念 唐太宗________统治时期,国家出现开明的政治局面
原因 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2)武则天的统治:改国号为________,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3)“开元盛世”
措施 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结果 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
3.唐朝的民族关系
(1)概况
民族 史实 结果(影响)
突厥 东突厥 贞观初年,唐军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尊奉唐太宗为“________”;682年,东突厥一度建立后突厥汗国政权,744年被平定 突厥在中国北方退出历史舞台
西突厥 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先后设置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吐蕃 7世纪前期,唐太宗把______________嫁给吐蕃赞普____________ 促进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9世纪前期,吐蕃与唐会盟 双方基本停止纷争
靺鞨 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________________ 加强对东北的统治
(2)作用: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
[答案自填] 李渊 李世民 周 天可汗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 渤海郡王
INCLUDEPICTURE "助学教材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INET
[重要概念] 都护府
都护府是设置在边疆地区的最高权力机关(军政合一),有完整的组织机构,职责是招抚安置归附的各部族,对付外来袭扰。
1.阅读教材P35“历史纵横”:唐朝曲辕犁。
思考: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有何意义?
提示: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传统耕犁的基本定型。
2.观察教材P37“唐蕃会盟碑”插图。
思考:唐蕃会盟碑有何历史价值?你怎样认识“患难相恤,暴掠不作”盟约盟文?
提示:历史价值:研究藏族文化和社会的重要实物资料;汉族与藏族人民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认识:会盟适应了唐蕃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当时汉藏民族人民的愿望,体现了汉藏民族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加强,顺应了历史潮流。
[构图解史] 唐朝中央与突厥的关系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26RTC9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26RTC9A.TIF" \* MERGEFORMATINET
[思维点拨]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与唐太宗和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密不可分,但不能夸大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唐朝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易错易混] “治世”与“盛世”的区别
“治世”多出现于新朝代的前期,多表现为政治的清明稳定、经济的恢复、人民生活安定。“盛世”多出现于王朝中期,其多表现为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疆域辽阔。
1.唐朝前期,经过“贞观之治”“武周统治”“开元盛世”,逐渐进入全盛时期。
2.唐朝前期的盛世局面,使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3.唐朝对吐蕃实行和亲政策,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INCLUDEPICTURE "素能培优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视角1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视角1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视角1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史料证史——隋唐经济的繁荣
史料一 开皇十七年(597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逾经费。京司帑屋既充,积于廊庑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
——[唐]魏征等《隋书》
史料二 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唐]吴兢《贞观政要》
[导读] 史料一阐述了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史料二反映了唐太宗对隋亡的认识。
[思考] (1)史料一说明隋朝出现了什么现象?有何影响?
提示:现象:社会经济繁荣。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隋王朝的政治经济秩序,巩固统一局面;为唐代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根据史料二指出,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无关系?请简述理由。
提示:有。理由:正是鉴于隋炀帝“征求无已……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的教训,唐太宗才“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局面。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历史解释——隋唐盛世出现的原因
(1)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2)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励精图治、善于用人,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客观上推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比较妥善地处理了民族关系,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促进了边疆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4)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之间交流频繁。
(5)大运河的开凿,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达的对外交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6)生产工具的改进及大规模兴修水利和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
INCLUDEPICTURE "视角2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视角2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视角2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学者观点——唐朝经略西域
史料 为了加强经略西域,唐太宗先后设置了伊州、西州、庭州(今新疆),在这三州以西、帕米尔以东的地区,推行羁縻府州制度,即在这一地区的部落中设置州、都督府,州刺史与都督由各部首领担任。在帕米尔以西的中亚地区有16国,唐以其国都为都督府所在地,以各国国王为都督府都督。安西与北庭都护府是更高一级的军政机构。两大都护府代表朝廷在西域行使职权。
——摘编自杜文玉《唐朝如何经略西域》
[导读] 史料主要阐述了唐朝对边疆的管理。
[思考] 根据史料,指出唐朝经略西域的特点。
提示: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边疆管理体系;统治方式灵活多样,因俗而治。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历史解释——唐朝处理与周边各族关系的主要方式
(1)设立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分别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这是唐朝在西域设置的最高统治机构。
(2)册封首领:唐玄宗先后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南诏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等等。
(3)武力征服:唐朝初年,东突厥不断南下进攻,唐军大败东突厥,俘获东突厥可汗,维护了北部边境安定
(4)政治和亲: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5)会盟通好:唐与吐蕃会盟巩固了双方友好关系。
(6)经济文化交流。
知识点三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INCLUDEPICTURE "自主学习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自主学习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自主学习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三目(P37、P38)。思考:为什么说“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对唐朝发展影响如何?
1.安史之乱(755—763年)
(1)原因
①政治腐败:唐玄宗统治后期,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
②军事失当: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设________加强边防,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
(2)影响: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唐朝________________。
2.藩镇割据
(1)形成: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实际上为割据势力。
(2)影响: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3.黄巢起义:875年,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4.五代十国: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________,唐朝灭亡。此后50多年间,黄河流域和南方先后出现“五代”与“十国”。
[答案自填] 节度使 由盛转衰 后梁
INCLUDEPICTURE "助学教材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INET
[重要概念] 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边疆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一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藩镇割据造成了唐朝中央政府实际管辖地区的缩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唐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五代十国是唐代藩镇割据的延续。
1.阅读教材P37。
思考:“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破坏了社会经济;唐朝由盛转衰;节度使权力扩大,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阅读教材P38“史料阅读”,提炼出唐朝方镇的兴起经过。
提示:最初节度使只管兵;随着府兵制的破坏,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安史之乱后,方镇越来越多;方镇的规模不固定,大者可以有十多州,小者则有三四州;随着方镇的强大,军阀割据的局面逐渐形成,最终使唐朝走向灭亡。
[构图解史] 唐朝的兴衰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26RTC1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26RTC10.TIF" \* MERGEFORMATINET
[易错易混] 唐朝由盛转衰的因素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因素,不能理解为唯一因素,黄巢起义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和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出现。
1.安史之乱是唐朝腐朽统治的产物,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唐朝后期,阶级矛盾尖锐,黄巢农民起义进一步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3.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直接相关。
INCLUDEPICTURE "素能培优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视角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视角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视角LLL.TIF" \* MERGEFORMATINET 观点讨论——对藩镇割据的认识
史料 藩镇中真正比较稳定地维持割据状态的,只有河北地区的三个藩镇;唐朝后期设在北部、西部和中原的藩镇,基本只能算是半割据;南方的藩镇,不但不割据,反而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听命于中央,源源不断地向朝廷供给粮食财物。
——张帆《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导读] 史料体现了唐朝藩镇的状态。
[思考] 你是否赞同史料中对藩镇割据的认识?为什么?
提示:赞同。原因:一方面,藩镇割据使国家分裂动荡,给人们带来灾难。另一方面,藩镇又维护了唐朝的存在,政治上接受朝廷管辖,上交赋税,维护地方和边疆安全;军事上非常注重军队训练,使得大部分唐军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经济上重视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不但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而且还为国家提供了贡赋。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唯物史观——藩镇割据的影响
(1)藩镇割据基本上是安史之乱的延续,唐亡以后出现的五代十国分裂局面是藩镇割据的延续,藩镇割据对唐代、五代十国乃至北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藩镇割据严重削弱唐朝国力和中央集权,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是唐朝灭亡的重要因素。
(3)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INCLUDEPICTURE "学致用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学致用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学致用LLL.TIF" \* MERGEFORMATINET
【时空坐标·填空】
INCLUDEPICTURE "26RTC11学.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26RTC11学.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26RTC11学.TIF" \* MERGEFORMATINET
[答案自填] 隋建立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随堂检测·演练】
知识点一 隋朝兴亡
1.(2025·福州高一期中)隋朝在大量修建官仓的同时,又在乡间广建义仓。这些义仓主要用于(  )
A.供应朝廷 B.平抑市场物价
C.赈灾救济 D.地方政府开支
解析:选C。隋朝义仓本质上是民间应对天灾人祸而互助自救的一种形式,C项正确。
2.(2024·北京合格考)隋朝盛极一时,各项建设较多且规模宏大。其中首次贯通南北,沟通五大水系的建设成果是(  )
A.修造云冈石窟
B.兴建洛阳城
C.开通大运河
D.设置乡间义仓
解析:选C。隋朝时期开通了大运河,首次贯通南北,沟通五大水系,C项正确。
知识点二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3.(2025·辽宁辽南协作体高一月考)唐太宗在君臣论治过程中,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为君之道,必须首先安养百姓,如果为了一己之私去损害百姓的利益,就像是割自己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饱了,人也就死了。这表明唐太宗(  )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选贤任能,整顿吏治
C.发展生产,改革兵制
D.以民为本,政得其民
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唐太宗认为作为君主应注重百姓,必须先安养百姓,体现了其以民为本,政得其民的民本思想,D项正确。
4.(2025·山东枣庄高一期中)唐朝时,汉人吃胡饼、戴胡帽,周边各族习汉礼、穿汉袍的情景都很常见。这主要体现了当时(  )
A.阶层分化显著
B.战争连绵不断
C.政局动荡不安
D.民族日趋交融
解析:选D。根据题意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日趋交融,故出现材料中的现象,D项正确。
知识点三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5.(2025·江苏盐城高一期中)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造成诗歌描述现象的历史事件是(  )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藩镇割据 D.五代更迭
解析:选A。杜甫的《无家别》描述的是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灾难,A项正确。
6.(2025·湖南湖湘名校联合体高一联考)周世宗厉行改革,政治上禁官吏贪污,经济上减免租税、招抚流散、兴修水利,文化上改订历法、雕印古籍,军事上出兵伐后蜀,三次亲征南唐。这场改革(  )
A.开启了五代更迭时代
B.促进了唐朝民族交融
C.提高了武则天的威望
D.为结束分裂奠定基础
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后周世宗顺应当时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后周是五代的最后一个政权,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唐朝之后的五代时期,排除B项;材料与武则天无关,排除C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5张PPT)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程
标准 (1)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
(2)认识隋唐时期民族交融的新成就
必知
重点 (1)隋的统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民族交融。
(2)隋朝灭亡的原因和藩镇割据
必备
概念 (1)义仓:是隋及以后历代封建政府为备荒年而设置的粮仓。最初是以民间组织——社为单位,后来逐渐纳入政府的统一管理之内,变成政府直接负责的赈灾防灾组织。
(2)盛世:是指中国历史上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国家繁荣昌盛、统治集团文治武功到达一定水平的社会现象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一目(P34)。思考:隋朝统一后进行了哪些建设?隋朝二世而亡,如何评价隋炀帝?
知识点一 隋朝兴亡
1.隋朝统治
(1)背景:581年,杨坚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2)表现
①广设仓库:在长安、________设立仓库,供应朝廷、赈济民间。
②兴建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③开通运河:贯通南北,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
④征伐高丽:三次征伐,民不聊生,最终引发起义。
洛阳
2.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________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江都
[教材小练]
阅读教材P34“学思之窗”。
思考:结合皮日休的诗,说说你是如何评价隋炀帝的。
提示:隋炀帝早年率军灭陈,完成统一;他开凿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但是他又大兴土木,穷奢极欲,穷兵黩武,导致隋朝的速亡。
[构图解史] 隋朝的特点
[易错易混] 不能正确认识大运河的开通
大运河虽然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开通的,但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意义是深远的,所以从总体看,隋炀帝此举利大于弊。
[重要结论]
1.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2.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江南的控制,以巩固隋朝统治。
3.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读图解史——隋朝大运河
视角
[导读]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隋朝大运河贯通南北,有利于国家统治。
[思考] 根据图片及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动机,并说明工程得以建成的有利条件。
提示:动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巩固统一);便利传递信息与军事征服。有利条件:农耕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中央集权体制自身的优势;统一后社会秩序趋于稳定;古代先民的勤劳智慧;赋役制度提供保障。
唯物史观——隋朝大运河成功开凿的原因
(1)物质基础: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2)统治需要:为了加强对江南的控制;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3)运输需要:隋朝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南粮北运”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有利于发展水力运输,开凿运河已是势在必行。
(4)政治条件:中央集权加强,政府能够组织大规模人力和物力进行开凿。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二目(P35~P37)。思考:唐朝初期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原因有哪些?唐朝是如何处理周边民族关系的?结果如何?
知识点二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唐朝的建立与统一
建立 618年,________在长安称帝
统一 唐军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李渊
2.唐朝前期的统治
(1)“贞观之治”
概念 唐太宗________统治时期,国家出现开明的政治局面
原因 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李世民
(2)武则天的统治:改国号为________,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3)“开元盛世”
措施 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结果 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
周 
3.唐朝的民族关系
(1)概况
民族 史实 结果(影响)
突
厥 东
突
厥 贞观初年,唐军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尊奉唐太宗为“________”;682年,东突厥一度建立后突厥汗国政权,744年被平定 突厥在中国北方退出历史舞台
西
突
厥 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先后设置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天可汗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民族 史实 结果(影响)
吐蕃 7世纪前期,唐太宗把______________嫁给吐蕃赞普____________ 促进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9世纪前期,吐蕃与唐会盟 双方基本停止纷争
靺鞨 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________________ 加强对东北的统治
(2)作用: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
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 
 渤海郡王
[重要概念] 都护府
都护府是设置在边疆地区的最高权力机关(军政合一),有完整的组织机构,职责是招抚安置归附的各部族,对付外来袭扰。
[教材小练]
1.阅读教材P35“历史纵横”:唐朝曲辕犁。
思考: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有何意义?
提示: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传统耕犁的基本定型。
2.观察教材P37“唐蕃会盟碑”插图。
思考:唐蕃会盟碑有何历史价值?你怎样认识“患难相恤,暴掠不作”盟约盟文?
提示:历史价值:研究藏族文化和社会的重要实物资料;汉族与藏族人民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认识:会盟适应了唐蕃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当时汉藏民族人民的愿望,体现了汉藏民族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加强,顺应了历史潮流。
[构图解史] 唐朝中央与突厥的关系
[思维点拨]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与唐太宗和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密不可分,但不能夸大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唐朝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易错易混] “治世”与“盛世”的区别
“治世”多出现于新朝代的前期,多表现为政治的清明稳定、经济的恢复、人民生活安定。“盛世”多出现于王朝中期,其多表现为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疆域辽阔。
[重要结论]
1.唐朝前期,经过“贞观之治”“武周统治”“开元盛世”,逐渐进入全盛时期。
2.唐朝前期的盛世局面,使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3.唐朝对吐蕃实行和亲政策,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史料证史——隋唐经济的繁荣
史料一 开皇十七年(597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逾经费。京司帑屋既充,积于廊庑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
——[唐]魏征等《隋书》
史料二 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唐]吴兢《贞观政要》
视角1
[导读] 史料一阐述了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史料二反映了唐太宗对隋亡的认识。
[思考] (1)史料一说明隋朝出现了什么现象?有何影响?
提示:现象:社会经济繁荣。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隋王朝的政治经济秩序,巩固统一局面;为唐代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根据史料二指出,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无关系?请简述理由。
提示:有。理由:正是鉴于隋炀帝“征求无已……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的教训,唐太宗才“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局面。
历史解释——隋唐盛世出现的原因
(1)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2)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励精图治、善于用人,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客观上推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比较妥善地处理了民族关系,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促进了边疆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4)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之间交流频繁。
(5)大运河的开凿,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达的对外交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6)生产工具的改进及大规模兴修水利和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
学者观点——唐朝经略西域
史料 为了加强经略西域,唐太宗先后设置了伊州、西州、庭州(今新疆),在这三州以西、帕米尔以东的地区,推行羁縻府州制度,即在这一地区的部落中设置州、都督府,州刺史与都督由各部首领担任。在帕米尔以西的中亚地区有16国,唐以其国都为都督府所在地,以各国国王为都督府都督。安西与北庭都护府是更高一级的军政机构。两大都护府代表朝廷在西域行使职权。
——摘编自杜文玉《唐朝如何经略西域》
视角2
[导读] 史料主要阐述了唐朝对边疆的管理。
[思考] 根据史料,指出唐朝经略西域的特点。
提示: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边疆管理体系;统治方式灵活多样,因俗而治。
历史解释——唐朝处理与周边各族关系的主要方式
(1)设立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分别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这是唐朝在西域设置的最高统治机构。
(2)册封首领:唐玄宗先后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南诏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等等。
(3)武力征服:唐朝初年,东突厥不断南下进攻,唐军大败东突厥,俘获东突厥可汗,维护了北部边境安定
(4)政治和亲: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5)会盟通好:唐与吐蕃会盟巩固了双方友好关系。
(6)经济文化交流。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三目(P37、P38)。思考:为什么说“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对唐朝发展影响如何?
知识点三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1.安史之乱(755—763年)
(1)原因
①政治腐败:唐玄宗统治后期,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
②军事失当: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设________加强边防,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
(2)影响: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唐朝________________。
节度使
由盛转衰 
2.藩镇割据
(1)形成: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实际上为割据势力。
(2)影响: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3.黄巢起义:875年,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4.五代十国: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________,唐朝灭亡。此后50多年间,黄河流域和南方先后出现“五代”与“十国”。
后梁
[重要概念] 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边疆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一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藩镇割据造成了唐朝中央政府实际管辖地区的缩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唐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五代十国是唐代藩镇割据的延续。
[教材小练]
1.阅读教材P37。
思考:“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破坏了社会经济;唐朝由盛转衰;节度使权力扩大,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阅读教材P38“史料阅读”,提炼出唐朝方镇的兴起经过。
提示:最初节度使只管兵;随着府兵制的破坏,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安史之乱后,方镇越来越多;方镇的规模不固定,大者可以有十多州,小者则有三四州;随着方镇的强大,军阀割据的局面逐渐形成,最终使唐朝走向灭亡。
[构图解史] 唐朝的兴衰
[易错易混] 唐朝由盛转衰的因素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因素,不能理解为唯一因素,黄巢起义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和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出现。
[重要结论]
1.安史之乱是唐朝腐朽统治的产物,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唐朝后期,阶级矛盾尖锐,黄巢农民起义进一步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3.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直接相关。
观点讨论——对藩镇割据的认识
史料 藩镇中真正比较稳定地维持割据状态的,只有河北地区的三个藩镇;唐朝后期设在北部、西部和中原的藩镇,基本只能算是半割据;南方的藩镇,不但不割据,反而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听命于中央,源源不断地向朝廷供给粮食财物。
——张帆《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视角
[导读] 史料体现了唐朝藩镇的状态。
[思考] 你是否赞同史料中对藩镇割据的认识?为什么?
提示:赞同。原因:一方面,藩镇割据使国家分裂动荡,给人们带来灾难。另一方面,藩镇又维护了唐朝的存在,政治上接受朝廷管辖,上交赋税,维护地方和边疆安全;军事上非常注重军队训练,使得大部分唐军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经济上重视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不但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而且还为国家提供了贡赋。
唯物史观——藩镇割据的影响
(1)藩镇割据基本上是安史之乱的延续,唐亡以后出现的五代十国分裂局面是藩镇割据的延续,藩镇割据对唐代、五代十国乃至北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藩镇割据严重削弱唐朝国力和中央集权,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是唐朝灭亡的重要因素。
(3)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时空坐标·填空】
隋建立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随堂检测·演练】
知识点一 隋朝兴亡
1.(2025·福州高一期中)隋朝在大量修建官仓的同时,又在乡间广建义仓。这些义仓主要用于(  )
A.供应朝廷 B.平抑市场物价
C.赈灾救济 D.地方政府开支
解析:隋朝义仓本质上是民间应对天灾人祸而互助自救的一种形式,C项正确。
√
2.(2024·北京合格考)隋朝盛极一时,各项建设较多且规模宏大。其中首次贯通南北,沟通五大水系的建设成果是(  )
A.修造云冈石窟
B.兴建洛阳城
C.开通大运河
D.设置乡间义仓
解析:隋朝时期开通了大运河,首次贯通南北,沟通五大水系,C项正确。
√
知识点二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3.(2025·辽宁辽南协作体高一月考)唐太宗在君臣论治过程中,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为君之道,必须首先安养百姓,如果为了一己之私去损害百姓的利益,就像是割自己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饱了,人也就死了。这表明唐太宗(  )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选贤任能,整顿吏治
C.发展生产,改革兵制 D.以民为本,政得其民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太宗认为作为君主应注重百姓,必须先安养百姓,体现了其以民为本,政得其民的民本思想,D项正确。
√
4.(2025·山东枣庄高一期中)唐朝时,汉人吃胡饼、戴胡帽,周边各族习汉礼、穿汉袍的情景都很常见。这主要体现了当时(  )
A.阶层分化显著
B.战争连绵不断
C.政局动荡不安
D.民族日趋交融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日趋交融,故出现材料中的现象,D项正确。
√
知识点三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5.(2025·江苏盐城高一期中)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造成诗歌描述现象的历史事件是(  )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藩镇割据 D.五代更迭
解析:杜甫的《无家别》描述的是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灾难,A项正确。
√
√
6.(2025·湖南湖湘名校联合体高一联考)周世宗厉行改革,政治上禁官吏贪污,经济上减免租税、招抚流散、兴修水利,文化上改订历法、雕印古籍,军事上出兵伐后蜀,三次亲征南唐。这场改革(  )
A.开启了五代更迭时代
B.促进了唐朝民族交融
C.提高了武则天的威望
D.为结束分裂奠定基础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后周世宗顺应当时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后周是五代的最后一个政权,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唐朝之后的五代时期,排除B项;材料与武则天无关,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