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8 15:06:57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程标准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必知
重点 (1)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2)儒学的新发展、佛教的发展
必备
概念 (1)“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即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交融、相互借鉴,但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体系。
(2)骈文:汉魏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在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一目(P45、P46)。思考:魏晋时期佛教和道教发展的原因有哪些?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对儒学产生了怎样的冲击?
知识点一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概况
时间 儒学 道教 佛教
汉朝 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 东汉末兴起,中国本土宗教 两汉之际传入中国
魏晋
南北朝 吸收佛教、________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民间广为传播,主张
“______”和“尊道” 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
道教
贵儒
时间 儒学 道教 佛教
隋朝 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
唐朝 三教并行,道教最受尊崇 武则天时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________影响最大
禅宗
2.反佛
(1)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钱财,影响劳动力生产和政府财政收入。
(2)概况:南朝无神论思想家________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范缜
3.结果
(1)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但未从根本上遏制佛教的发展。
(2)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家________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
天命论
[易错易混]
1.道家与道教
道家学派是春秋时期老子创立的一个思想学派。道教是从道家这个哲学思想体系中衍生出来的宗教组织派别,道教不等于道家学派。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兴起于东汉末年。
2.“三教合归儒”和“三教并行”
“三教合归儒”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理论。“三教并行”即主张尊道、礼佛、崇儒。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虽然受到冲击,但仍占据统治地位。
3.佛教本土化不是世俗化
佛教本土化是指佛教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产生禅宗等本土教派,而世俗化是指宗教逐渐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和影响深远,这与佛教在隋唐时期发展的史实不相符。
[教材小练]
阅读教材P45“历史纵横”:魏晋玄学。
思考:玄学的出现反映了魏晋时期怎样的历史特征?
提示: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佛道思想冲击儒学思想正统地位。
[重要结论]
1.范缜针对佛教宣扬的“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发展,但儒学始终占主导地位。
3.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
图文证史——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
史料 悬空寺三教殿,位于山西大同,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殿阁内雕塑(下图)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韩愈痛感于儒学的衰弱,著《原道》一文。一方面竭力排佛,另一方面又在自己的学说中糅进了不少佛学的成果……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视角
[导读] 史料体现了魏晋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至唐代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
提示:思想活跃,文化多元,儒道佛三教交融,存在思想冲突。
1.历史解释——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
(1)面临危机: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佛教、道教相继兴盛并迅速传播,儒学也因此受到冲击。
(2)“三教并行”:唐代实行三教并行的文化政策,儒、佛、道三教得以发展,并进一步相互争论、相互融合;在三教的争论和发展中,儒学日益处于劣势。
(3)儒学复兴:韩愈、柳宗元等掀起古文运动和复兴儒学运动,批评佛教,吸收新的思想,光复儒学。
2.唯物史观——唐代儒学复兴的历史影响
(1)韩愈对佛教进行了批判,他提出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内容,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并且自己以继道统自任,开儒学讲“道统”之先河,所有这些都启发后来的儒者产生一种复兴儒学的意识。
(2)柳宗元以“阴阳元气”为“天道”,以“仁、义”为“人道”,并由此构筑了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合天地自然、社会伦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实开宋明理学之端绪。
(3)韩、柳等人企图建立一个能融汇“百家之学”的学说来取代佛、道的愿望,为宋代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二目(P46、P47)。思考: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出现了“诗圣”“书圣”“画圣”等杰出人物,这一时期文化成就达到高峰的原因是什么?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知识点二 文学艺术
1.文学
(1)魏晋南北朝:________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
(2)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分别被誉为“________”和“诗圣”。
建安
诗仙
2.艺术
类别 魏晋南北朝 隋唐
书法 ①隶书、草书、行书和________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
②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________” ①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
②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____________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
绘画 顾恺之提出“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①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②唐朝的__________被尊为“画圣”
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________等
楷书
书圣
柳公权
以形写神
吴道子
莫高窟
[重要概念] 田园诗
田园诗描绘自然风光的美丽,歌颂田园生活的平和,创造了情、景、理交相融合,平淡和醇美统一的艺术境界。
[教材小练]
1.阅读教材P46“史料阅读”。
思考:白居易和元稹的诗歌为何能广泛流传?
提示:二人的诗歌植根于当时的社会生活,平易近人,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受到人们的喜爱。
2.观察教材P47“顾恺之《洛神赋图》(摹本)”图片。
思考:画作体现了作者绘画的什么特点?
提示:作者强调绘画时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以形写神”,同时比较准确地描绘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特征。
[构图解史] 书体演变及其特点
[重要结论]
1.唐朝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作品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落的过程。
2.魏晋时期,特立独行的士族促进了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
3.魏晋至隋唐的石窟是为宣扬佛教而修造的,佛像形象的变化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史料证史——唐朝文化的时代特征
史料 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霓裳羽衣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摘编自张国刚《唐代开放与
兴盛的当代思考》
视角
[导读] 史料主要反映了唐朝文化繁荣与融合的特点。
[思考] 依据史料,概括唐代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提示:特点:多元性。原因: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等。
唯物史观——唐朝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1)唐朝采取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造了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氛围。
(2)内外交通发达,国内各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相互交流、交融,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
(3)中国与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频繁的往来,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优秀成分,比较突出地表现在宗教和艺术方面。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三目(P48)。思考:魏晋隋唐时期科技领域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什么特点?
知识点三 科技
类别 成就
数学 南朝________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 592 6~3.141 592 7之间
农学 北朝贾思勰的《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地理 西晋________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祖冲之
齐民要术
裴秀
建筑 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印刷术 唐朝已有了________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火药 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____________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天文学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长度
医学 ________著《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的《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赵州桥
雕版
火箭
地球子午线
 孙思邈
唐本草
[重要概念]
1.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人的重要发明,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进行印刷的技术,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保存和传播。
2.《齐民要术》:“齐民”即有户籍的农民,“要术”即谋生的主要技术,其意思是平民百姓谋生的主要技术。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这是北方民族大交融的成果。
[教材小练]
阅读教材P48“学思之窗”。
思考:贾思勰的这段话,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
提示:反映了贾思勰的重农抑商思想,他认为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
[重要结论]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在诸多领域取得新成果,隋唐时期科技走在世界前列。
2.魏晋至隋唐的科学技术体现了实用科技的特点,成就主要围绕着农耕经济和社会生活。
史料证史——中国古代科技成果
史料
视角
类别 项数
数学 22
天文历法气象 25
地学 25
化学 9
农学 25
类别 项数
机械 7
水利 7
轻工 8
兵器 8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
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导读] 表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多领域取得的科技成果。
[思考] 根据史料,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提示:中国古代科技成果集中在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农学等方面,体现了重实用、服务于农业的特点。
历史解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特点
(1)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南北文化差异很大)
(2)体现了民族交融的特色。(重要的文化成就来自不同民族优秀分子的创造)
(3)思想领域异常活跃。(佛教与反佛斗争激烈)
(4)科技成果成就突出。(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等)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四目(P48、P49)。思考: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唐朝时期“中华文化圈”的形成有何意义?
知识点四 中外文化交流
1.佛学交流
主体 内容
中国与印度、
中亚之间 ①从东汉到北朝,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
②东晋的________到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
③唐朝的________到天竺取经
中日和中
朝之间 ①唐朝________东渡日本,传授佛法。
②日本、新罗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
法显
玄奘 
鉴真
2.其他方面
(1)唐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2)________、日本向唐朝派遣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考中进士。
(3)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在__________、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新罗
广州
[重要概念] 中华文明圈
中华文明圈是以儒家为主流思想,受中国影响较大的文明区,主要包括东亚的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强调家庭的价值和集体主义。中华文明圈萌芽于汉代,形成于唐代。
[教材小练]
1.阅读教材P49“唐招提寺”图文。
思考:我们能获取哪些有关中日文化交流的信息?
提示:唐招提寺是日式大唐建筑的典范,体现了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促进了建筑技术的发展;反映了中日文化交流的盛况及中国佛教的发展对日本的影响。
2.阅读教材P49。
思考: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对日本社会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提示:推动了日本的大化改新及政治制度的变化;推动了日本城市建筑、文字、教育的发展。
[构图解史] 唐朝对外交往
[重要结论]
1.鉴真东渡的意义不仅是佛教的传播,更主要的是文化的交流。
2.唐都城长安是当时的国际大都市,汇集了众多国家的人民。
图文证史——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一 
视角
史料二 通过开放,唐文化深刻地影响了周围各国:南抵东南亚;西南至印度;东方则哺育着日本、朝鲜,加速其进入文明之邦的步伐;西方则通过伊朗而与希腊、罗马的文化相交流,既丰富了自己,又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因而提高了当时在国际上的地位。
——摘编自刘海峰《试论唐代文化
教育的开放性》
[导读] 史料一主要说明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史料二简述了唐朝文化的开放性对自身及其他国家的影响。
[思考] (1)史料一中图1、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共同意义?体现了唐朝对外交流的什么特点?
提示:共同意义:都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特点: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文化开放性的影响。
提示:文化开放性扩大了唐朝文化的影响,提高了国际地位;密切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并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历史解释——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1)交流交往范围广泛,且有连续性。
(2)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
(3)交往渠道众多,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
(4)在交往过程中,中华文化圈形成。
(5)唐朝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学致用 巩固新知 强化练习
PART
02
第二部分
【时空坐标·填空】
建安文学
禹贡地域图
玄奘
儒学
【随堂检测·演练】
知识点一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2025·江苏无锡高一期末)唐朝儒士韦渠牟少年时攻读诗歌,曾受到李白赏识,此后一度去当道士,又出家为僧,后复冠入仕。这说明(  )
A.朋党之争现象突出
B.唐诗深受佛道影响
C.儒学面临严重挑战
D.三教交融趋势渐显

解析:据材料可知,韦渠牟少年习儒、中年入道、出家为僧、最终复归仕途,这种跨越三教的身份转换,是三教交融的表现,D项正确。题干未涉及政治派系斗争,与朋党无关,排除A项;材料指向思想交融,而非文学风格,排除B项;三教交融不等于儒学衰落,排除C项。
2.(2025·福建宁德高一期末)唐宪宗为弘扬佛法,迎奉佛骨舍利。韩愈上书朝廷说:“佛本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韩愈此举意在(  )
A.构建君臣和谐 B.阻断中外交流
C.推动儒学复兴 D.倡导思想多元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面对佛教对儒学的冲击,韩愈等人掀起“儒学复兴运动”,因此韩愈上书朝廷对佛教进行批判,主要是为了推动儒学复兴,C项正确。

知识点二 文学艺术
3.(2024·黑龙江合格考)唐代杜甫的诗歌描述了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许多历史细节,被誉为“诗史”。这体现了杜甫作品的(  )
A.思想价值 B.文学价值
C.艺术价值 D.史学价值
解析:杜甫的诗描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细节,因此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D项正确。

4.(2024·河北合格考)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隶书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草书变化丰富,奔放跃动;行书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下列历代书法作品中属于草书的是(  )

解析:D项中的字体笔画流畅自由,运笔迅速,线条有较大的弯曲和连笔,符合草书变化丰富、奔放跃动的特点,正确。A项中的字体较为工整,书写较为平稳,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而非草书,排除;B项中的字体规整,笔画清晰,结构整齐,不符合草书的特点,排除;C项中的字体结构平衡对称,笔画整齐,不具有草书的特征,排除。
知识点三 科技
5.(2025·重庆三峡名校联盟高一联考)北朝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指出:“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这段话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是(  )
A.鼓励民众经商 B.倡导中央集权
C.重视农业生产 D.主张唯才是举

解析: “舍本逐末……阙(缺)而不录”大意是舍弃作为根本的农业而去追求作为枝叶的商业,贤能的人是不去做的,只顾短时间过得富裕,不考虑常年生活贫困,渐渐地就会饥寒交迫,对于经商的事情,都没有记录的必要。这反映了贾思勰重视农业生产,故选C项。
6.(2025·福建部分达标学校高一期中)现今收藏在英国伦敦博物馆的唐朝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造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这一文物能够(  )
A.体现唐朝宗教信仰流行
B.见证印刷术的历史悠久
C.表明唐朝手工工艺精湛
D.证实雕版印刷始于唐朝

解析:据材料可知,唐朝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造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这能够说明印刷术历史悠久,B项正确。从材料看不出唐朝宗教信仰流行,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金刚经》的印刷质量,故无法得知唐朝手工工艺精湛,排除C项;材料仅指出唐代有雕版印刷品,无法得出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于唐朝,排除D项。
知识点四 中外文化交流
7.(2025·湖北仙桃高一期中)唐朝时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以上史实描述的是(  )
A.政治制度的创新 B.经济的迅速发展
C.中外文化的交流 D.文学艺术的繁荣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以及新罗、日本使节和留学生来唐,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

8.(2025·南京高一月考)考古发现,唐代丝绸纹样呈现出一种与前朝不同的新面貌,外来元素开始更多地出现在丝绸上,比如骑士、狮子、大象、石榴、葡萄、宝相花纹等。这反映出唐代(  )
A.和睦融洽的民族关系
B.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
C.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
D.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代丝绸纹样出现了更多的外来元素,这反映出唐朝文化政策开放包容,对外交流频繁,积极吸收外来文化,B项正确。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程标准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必知重点 (1)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2)儒学的新发展、佛教的发展
必备概念 (1)“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即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交融、相互借鉴,但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体系。(2)骈文:汉魏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在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INCLUDEPICTURE "导思学LLL.TIF" INCLUDEPICTURE "../../../导思学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导思学LLL.TIF" \* MERGEFORMATINET
知识点一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INCLUDEPICTURE "自主学习LLL.TIF" INCLUDEPICTURE "../../../自主学习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自主学习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一目(P45、P46)。思考:魏晋时期佛教和道教发展的原因有哪些?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对儒学产生了怎样的冲击?
1.概况
时间 儒学 道教 佛教
汉朝 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 东汉末兴起,中国本土宗教 两汉之际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 吸收佛教、________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民间广为传播,主张“______”和“尊道” 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
隋朝 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
唐朝 三教并行,道教最受尊崇 武则天时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________影响最大
2.反佛
(1)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钱财,影响劳动力生产和政府财政收入。
(2)概况:南朝无神论思想家________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3.结果
(1)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但未从根本上遏制佛教的发展。
(2)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家________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
[答案自填] 道教 贵儒 禅宗 范缜
天命论
INCLUDEPICTURE "助学教材LLL.TIF" INCLUDEPICTURE "../../../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INET
[易错易混]
1.道家与道教
道家学派是春秋时期老子创立的一个思想学派。道教是从道家这个哲学思想体系中衍生出来的宗教组织派别,道教不等于道家学派。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兴起于东汉末年。
2.“三教合归儒”和“三教并行”
“三教合归儒”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理论。“三教并行”即主张尊道、礼佛、崇儒。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虽然受到冲击,但仍占据统治地位。
3.佛教本土化不是世俗化
佛教本土化是指佛教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产生禅宗等本土教派,而世俗化是指宗教逐渐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和影响深远,这与佛教在隋唐时期发展的史实不相符。
阅读教材P45“历史纵横”:魏晋玄学。
思考:玄学的出现反映了魏晋时期怎样的历史特征?
提示: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佛道思想冲击儒学思想正统地位。
1.范缜针对佛教宣扬的“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发展,但儒学始终占主导地位。
3.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
INCLUDEPICTURE "素能培优LLL.TIF" INCLUDEPICTURE "../../../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视角LLL.TIF" INCLUDEPICTURE "../../../视角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视角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视角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图文证史——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
史料 悬空寺三教殿,位于山西大同,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殿阁内雕塑(下图)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韩愈痛感于儒学的衰弱,著《原道》一文。一方面竭力排佛,另一方面又在自己的学说中糅进了不少佛学的成果……
INCLUDEPICTURE "../../../26RTC2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26RTC2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26RTC20.TIF" \* MERGEFORMATINET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导读] 史料体现了魏晋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至唐代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
提示:思想活跃,文化多元,儒道佛三教交融,存在思想冲突。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历史解释——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
(1)面临危机: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佛教、道教相继兴盛并迅速传播,儒学也因此受到冲击。
(2)“三教并行”:唐代实行三教并行的文化政策,儒、佛、道三教得以发展,并进一步相互争论、相互融合;在三教的争论和发展中,儒学日益处于劣势。
(3)儒学复兴:韩愈、柳宗元等掀起古文运动和复兴儒学运动,批评佛教,吸收新的思想,光复儒学。
2.唯物史观——唐代儒学复兴的历史影响
(1)韩愈对佛教进行了批判,他提出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内容,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并且自己以继道统自任,开儒学讲“道统”之先河,所有这些都启发后来的儒者产生一种复兴儒学的意识。
(2)柳宗元以“阴阳元气”为“天道”,以“仁、义”为“人道”,并由此构筑了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合天地自然、社会伦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实开宋明理学之端绪。
(3)韩、柳等人企图建立一个能融汇“百家之学”的学说来取代佛、道的愿望,为宋代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二 文学艺术
INCLUDEPICTURE "自主学习LLL.TIF" INCLUDEPICTURE "../../../自主学习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自主学习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自主学习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二目(P46、P47)。思考: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出现了“诗圣”“书圣”“画圣”等杰出人物,这一时期文化成就达到高峰的原因是什么?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1.文学
(1)魏晋南北朝:________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
(2)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分别被誉为“________”和“诗圣”。
2.艺术
类别 魏晋南北朝 隋唐
书法 ①隶书、草书、行书和________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②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________” ①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②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____________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
绘画 顾恺之提出“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①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②唐朝的__________被尊为“画圣”
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________等
[答案自填] 建安 诗仙 楷书 书圣
柳公权 以形写神 吴道子 莫高窟
INCLUDEPICTURE "助学教材LLL.TIF" INCLUDEPICTURE "../../../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INET
[重要概念] 田园诗
田园诗描绘自然风光的美丽,歌颂田园生活的平和,创造了情、景、理交相融合,平淡和醇美统一的艺术境界。
1.阅读教材P46“史料阅读”。
思考:白居易和元稹的诗歌为何能广泛流传?
提示:二人的诗歌植根于当时的社会生活,平易近人,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受到人们的喜爱。
2.观察教材P47“顾恺之《洛神赋图》(摹本)”图片。
思考:画作体现了作者绘画的什么特点?
提示:作者强调绘画时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以形写神”,同时比较准确地描绘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特征。
[构图解史] 书体演变及其特点
INCLUDEPICTURE "../../../26RTC2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26RTC2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26RTC21.TIF" \* MERGEFORMATINET
1.唐朝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作品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落的过程。
2.魏晋时期,特立独行的士族促进了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
3.魏晋至隋唐的石窟是为宣扬佛教而修造的,佛像形象的变化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INCLUDEPICTURE "素能培优LLL.TIF" INCLUDEPICTURE "../../../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视角LLL.TIF" INCLUDEPICTURE "../../../视角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视角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视角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史料证史——唐朝文化的时代特征
史料 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霓裳羽衣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摘编自张国刚《唐代开放与
兴盛的当代思考》
[导读] 史料主要反映了唐朝文化繁荣与融合的特点。
[思考] 依据史料,概括唐代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提示:特点:多元性。原因: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等。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唯物史观——唐朝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1)唐朝采取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造了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氛围。
(2)内外交通发达,国内各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相互交流、交融,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
(3)中国与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频繁的往来,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优秀成分,比较突出地表现在宗教和艺术方面。
知识点三 科技
INCLUDEPICTURE "自主学习LLL.TIF" INCLUDEPICTURE "../../../自主学习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自主学习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自主学习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三目(P48)。思考:魏晋隋唐时期科技领域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什么特点?
类别 成就
数学 南朝________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 592 6~3.141 592 7之间
农学 北朝贾思勰的《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地理 西晋________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建筑 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印刷术 唐朝已有了________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火药 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____________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天文学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长度
医学 ________著《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的《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答案自填] 祖冲之 齐民要术 裴秀 赵州桥 雕版 火箭 地球子午线 孙思邈
唐本草
INCLUDEPICTURE "助学教材LLL.TIF" INCLUDEPICTURE "../../../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INET
[重要概念]
1.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人的重要发明,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进行印刷的技术,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保存和传播。
2.《齐民要术》:“齐民”即有户籍的农民,“要术”即谋生的主要技术,其意思是平民百姓谋生的主要技术。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这是北方民族大交融的成果。
阅读教材P48“学思之窗”。
思考:贾思勰的这段话,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
提示:反映了贾思勰的重农抑商思想,他认为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在诸多领域取得新成果,隋唐时期科技走在世界前列。
2.魏晋至隋唐的科学技术体现了实用科技的特点,成就主要围绕着农耕经济和社会生活。
INCLUDEPICTURE "素能培优LLL.TIF" INCLUDEPICTURE "../../../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视角LLL.TIF" INCLUDEPICTURE "../../../视角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视角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视角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史料证史——中国古代科技成果
史料
类别 项数
数学 22
天文历法气象 25
地学 25
化学 9
农学 25
机械 7
水利 7
轻工 8
兵器 8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
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导读] 表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多领域取得的科技成果。
[思考] 根据史料,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提示:中国古代科技成果集中在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农学等方面,体现了重实用、服务于农业的特点。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历史解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特点
(1)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南北文化差异很大)
(2)体现了民族交融的特色。(重要的文化成就来自不同民族优秀分子的创造)
(3)思想领域异常活跃。(佛教与反佛斗争激烈)
(4)科技成果成就突出。(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等)
知识点四 中外文化交流
INCLUDEPICTURE "自主学习LLL.TIF" INCLUDEPICTURE "../../../自主学习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自主学习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自主学习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四目(P48、P49)。思考: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唐朝时期“中华文化圈”的形成有何意义?
1.佛学交流
主体 内容
中国与印度、中亚之间 ①从东汉到北朝,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②东晋的________到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③唐朝的________到天竺取经
中日和中朝之间 ①唐朝________东渡日本,传授佛法。②日本、新罗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
2.其他方面
(1)唐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2)________、日本向唐朝派遣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考中进士。
(3)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在__________、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答案自填] 法显 玄奘 鉴真 新罗
广州
INCLUDEPICTURE "助学教材LLL.TIF" INCLUDEPICTURE "../../../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INET
[重要概念] 中华文明圈
中华文明圈是以儒家为主流思想,受中国影响较大的文明区,主要包括东亚的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强调家庭的价值和集体主义。中华文明圈萌芽于汉代,形成于唐代。
1.阅读教材P49“唐招提寺”图文。
思考:我们能获取哪些有关中日文化交流的信息?
提示:唐招提寺是日式大唐建筑的典范,体现了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促进了建筑技术的发展;反映了中日文化交流的盛况及中国佛教的发展对日本的影响。
2.阅读教材P49。
思考: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对日本社会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提示:推动了日本的大化改新及政治制度的变化;推动了日本城市建筑、文字、教育的发展。
[构图解史] 唐朝对外交往
INCLUDEPICTURE "../../../26RTC2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26RTC2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26RTC22.TIF" \* MERGEFORMATINET
1.鉴真东渡的意义不仅是佛教的传播,更主要的是文化的交流。
2.唐都城长安是当时的国际大都市,汇集了众多国家的人民。
INCLUDEPICTURE "素能培优LLL.TIF" INCLUDEPICTURE "../../../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视角LLL.TIF" INCLUDEPICTURE "../../../视角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视角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视角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图文证史——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一 
INCLUDEPICTURE "../../../25cl3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25cl3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25cl30.TIF" \* MERGEFORMATINET
史料二 通过开放,唐文化深刻地影响了周围各国:南抵东南亚;西南至印度;东方则哺育着日本、朝鲜,加速其进入文明之邦的步伐;西方则通过伊朗而与希腊、罗马的文化相交流,既丰富了自己,又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因而提高了当时在国际上的地位。
——摘编自刘海峰《试论唐代文化
教育的开放性》
[导读] 史料一主要说明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史料二简述了唐朝文化的开放性对自身及其他国家的影响。
[思考] (1)史料一中图1、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共同意义?体现了唐朝对外交流的什么特点?
提示:共同意义:都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特点: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文化开放性的影响。
提示:文化开放性扩大了唐朝文化的影响,提高了国际地位;密切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并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历史解释——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1)交流交往范围广泛,且有连续性。
(2)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
(3)交往渠道众多,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
(4)在交往过程中,中华文化圈形成。
(5)唐朝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INCLUDEPICTURE "学致用LLL.TIF" INCLUDEPICTURE "../../../学致用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学致用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学致用LLL.TIF" \* MERGEFORMATINET
【时空坐标·填空】
INCLUDEPICTURE "26RTC24学.TIF" INCLUDEPICTURE "../../../26RTC24学.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26RTC24学.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26RTC24学.TIF" \* MERGEFORMATINET
[答案自填] 建安文学 禹贡地域图 玄奘 儒学
【随堂检测·演练】
知识点一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2025·江苏无锡高一期末)唐朝儒士韦渠牟少年时攻读诗歌,曾受到李白赏识,此后一度去当道士,又出家为僧,后复冠入仕。这说明(  )
A.朋党之争现象突出
B.唐诗深受佛道影响
C.儒学面临严重挑战
D.三教交融趋势渐显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韦渠牟少年习儒、中年入道、出家为僧、最终复归仕途,这种跨越三教的身份转换,是三教交融的表现,D项正确。题干未涉及政治派系斗争,与朋党无关,排除A项;材料指向思想交融,而非文学风格,排除B项;三教交融不等于儒学衰落,排除C项。
2.(2025·福建宁德高一期末)唐宪宗为弘扬佛法,迎奉佛骨舍利。韩愈上书朝廷说:“佛本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韩愈此举意在(  )
A.构建君臣和谐 B.阻断中外交流
C.推动儒学复兴 D.倡导思想多元
解析:选C。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面对佛教对儒学的冲击,韩愈等人掀起“儒学复兴运动”,因此韩愈上书朝廷对佛教进行批判,主要是为了推动儒学复兴,C项正确。
知识点二 文学艺术
3.(2024·黑龙江合格考)唐代杜甫的诗歌描述了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许多历史细节,被誉为“诗史”。这体现了杜甫作品的(  )
A.思想价值 B.文学价值
C.艺术价值 D.史学价值
解析:选D。杜甫的诗描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细节,因此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D项正确。
4.(2024·河北合格考)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隶书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草书变化丰富,奔放跃动;行书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下列历代书法作品中属于草书的是(  )
INCLUDEPICTURE "../../../26RTC2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26RTC2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26RTC26.TIF" \* MERGEFORMATINET
解析:选D。D项中的字体笔画流畅自由,运笔迅速,线条有较大的弯曲和连笔,符合草书变化丰富、奔放跃动的特点,正确。A项中的字体较为工整,书写较为平稳,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而非草书,排除;B项中的字体规整,笔画清晰,结构整齐,不符合草书的特点,排除;C项中的字体结构平衡对称,笔画整齐,不具有草书的特征,排除。
知识点三 科技
5.(2025·重庆三峡名校联盟高一联考)北朝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指出:“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这段话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是(  )
A.鼓励民众经商 B.倡导中央集权
C.重视农业生产 D.主张唯才是举
解析:选C。“舍本逐末……阙(缺)而不录”大意是舍弃作为根本的农业而去追求作为枝叶的商业,贤能的人是不去做的,只顾短时间过得富裕,不考虑常年生活贫困,渐渐地就会饥寒交迫,对于经商的事情,都没有记录的必要。这反映了贾思勰重视农业生产,故选C项。
6.(2025·福建部分达标学校高一期中)现今收藏在英国伦敦博物馆的唐朝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造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这一文物能够(  )
A.体现唐朝宗教信仰流行
B.见证印刷术的历史悠久
C.表明唐朝手工工艺精湛
D.证实雕版印刷始于唐朝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唐朝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造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这能够说明印刷术历史悠久,B项正确。从材料看不出唐朝宗教信仰流行,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金刚经》的印刷质量,故无法得知唐朝手工工艺精湛,排除C项;材料仅指出唐代有雕版印刷品,无法得出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于唐朝,排除D项。
知识点四 中外文化交流
7.(2025·湖北仙桃高一期中)唐朝时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以上史实描述的是(  )
A.政治制度的创新 B.经济的迅速发展
C.中外文化的交流 D.文学艺术的繁荣
解析:选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以及新罗、日本使节和留学生来唐,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
8.(2025·南京高一月考)考古发现,唐代丝绸纹样呈现出一种与前朝不同的新面貌,外来元素开始更多地出现在丝绸上,比如骑士、狮子、大象、石榴、葡萄、宝相花纹等。这反映出唐代(  )
A.和睦融洽的民族关系
B.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
C.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
D.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唐代丝绸纹样出现了更多的外来元素,这反映出唐朝文化政策开放包容,对外交流频繁,积极吸收外来文化,B项正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