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8 15:06:57

文档简介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上承秦汉帝国、下启隋唐帝国,为隋唐的统一奠定了基础。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
1.民族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民族交融局面;唐朝时期,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2.区域开发:北方战乱不断,促使人口南迁,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提供了条件,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但经济重心仍在北方。
3.制度创新:从三国至唐朝,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渐演进,不断创新,颇有建树,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
4.文化交流:魏晋时期,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出现三教合一趋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唐朝儒学复兴。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文学艺术辉煌灿烂,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
必知重点 (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区域开发和民族交融。(2)十六国与北朝的民族关系和政权
必备概念 (1)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趋向一致。(2)士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特权的社会阶层,起源于东汉的豪强地主,兴盛于东晋,衰落于南朝,隋唐时期退出历史舞台,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和复杂的影响
INCLUDEPICTURE "导思学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导思学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导思学LLL.TIF" \* MERGEFORMATINET
知识点一 三国与西晋
INCLUDEPICTURE "自主学习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自主学习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自主学习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一目(P28、P29)。思考: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西晋统一后面临怎样的统治危机?
1.三国鼎立(220—280年)
政权 建立 都城 特点
魏 220年,__________称帝,国号魏,东汉灭亡 洛阳 魏国国力较强,略占上风
蜀 221年,刘备建立,史称蜀汉 成都 蜀、吴两国加强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吴 229年,孙权建立,国号吴 建业
2.西晋的统一与灭亡(266—316年)
(1)条件: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2)完成统一:280年,西晋灭吴。
(3)五族内迁:自东汉到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________、羯、氐、羌、鲜卑。
(4)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自此,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
[答案自填] 曹丕 匈奴
INCLUDEPICTURE "助学教材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INET
[重要概念] 军阀
军阀是自成派系的军事集团。“军”即军事;“阀”指有功劳或有权势的家庭。一国之内,自成派系的军事集团以武力占据部分地区,在一个国家内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此即军阀割据。
阅读教材P29: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文。
思考:观察图片,说明其中蕴含的史料价值。
提示:该印文表明西晋颁发给羌族酋长印章,是内迁少数民族长期定居的物证,体现了西晋时期民族交融的情况。
[构图解史] 三国政权的变化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26RTC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26RTC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26RTC2.TIF" \* MERGEFORMATINET
1.西晋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统治的腐朽,主要表现为统治阶层争权夺利的内乱。
2.西晋灭亡后,中国逐渐演变为南北对峙的分裂局面。
INCLUDEPICTURE "素能培优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视角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视角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视角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视角LLL.TIF" \* MERGEFORMATINET 读图解史——三国鼎立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26RTC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26RTC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26RTC3.TIF" \* MERGEFORMATINET
[导读] 图片以空间维度展示了三国鼎立局面。
[思考] 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经济原因。
提示:蜀汉占有的益州“沃野千里”,素有“天府”之称。吴国占据的长江中下游,东汉以来经济有一定的发展。再加上吴蜀联合,攻虽不足,守则有余。魏国虽占有广大的北方,但因战争破坏严重,一时还缺乏统一的物力和人力。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唯物史观——全面认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1)农民起义的推动。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军阀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长期混战促使形成三个较大的军事集团,那就是魏、蜀、吴三大政权。
(2)经济发展的局限。孙权发展了江南经济,刘备发展了西川经济,这给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同一时期北方的政权无力消灭南方的政权以统一全中国,从而最终出现魏、蜀、吴三大割据势力。
(3)地域条件的限制。从地理条件说,蜀有剑阁、三峡之险,进可攻,退可守。吴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魏国虽占有广大的北方,但一时缺乏统一的物力和人力。三国各自的实力都有限,也都有局限性,这就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长期持续。
(4)明确的战略规划。刘备和诸葛亮的战略规划就是曹操、刘备、孙权三家分天下,然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而且各大集团也一直在坚定不移地执行着三国鼎立的战略规划,这是形成三国鼎立的重要原因。
知识点二 东晋与南朝
INCLUDEPICTURE "自主学习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自主学习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自主学习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自主学习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二目(P30)。思考:东晋时期政治统治有何特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1.东晋(317—420年)
政权建立 317年,司马睿在________重建晋朝
士族制度 成因 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________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
影响 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
势力状况 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到陈朝,只能保有长江以南,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
2.南朝(420—589年)
(1)政治
政权建立 自420年____________建宋开始的170年间,宋、齐、梁、陈(合称南朝)先后统治南方,与吴和东晋统称为六朝
南北对峙 与北方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形成对峙局面
(2)经济——江南开发
原因 北方战乱,人民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________,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表现 ①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②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影响 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
[答案自填] 建康 士大夫 刘裕 技术
INCLUDEPICTURE "助学教材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阅读教材P30“历史纵横”:东晋的士族专权。
思考:东晋建立之初曾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这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历史现象?有何影响?
提示:历史现象:士族当权是东晋政治的基本特点。影响:士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是导致两晋以来政治腐朽的重要因素。
2.阅读教材P30“思考点”。
思考: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自然条件优越。
[易错易混] 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水平高于北方
东晋与南朝时期,虽然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但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仍在黄河流域,南方的经济水平仍落后于北方。
1.东晋时期是士族制度的鼎盛时期,高门士族长期把持朝政,严重威胁了皇权。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和南朝相继统治南方,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3.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都促进了民族交融。
INCLUDEPICTURE "素能培优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视角1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视角1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视角1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视角1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史料证史——东晋时期的士族政治
史料 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
——摘编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导读] 史料阐述了东晋士族的政治地位。
[思考] 根据史料,分析说明东晋时士族制度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因。
提示:东晋政权是在士族的扶植下建立的,因而在东晋政权的保护之下,士族势力达到鼎盛。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历史解释——士族制度的特点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26RTC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26RTC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26RTC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视角2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视角2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视角2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视角2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史料证史——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
史料 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梁]沈约《宋书》卷五十四
[导读] 史料展示了江南繁荣发展的状况。
[思考] 史料反映出南方经济状况如何?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经济状况: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影响: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南方城市的繁荣;促进民族交融;促进文化中心的南移。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历史解释——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特点
(1)伴随着北方战乱较多和人口大迁移及民族交融而开发。
(2)政治统治中心的南移对江南经济开发有一定影响。
(3)魏晋形成的士族阶层,建立的自给自足的庄园占有重要地位。
(4)南方相对稳定,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但南方经济尚未超越北方。
知识点三 十六国与北朝
INCLUDEPICTURE "自主学习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自主学习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自主学习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自主学习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三目(P31、P32)。思考:十六国的统治有何特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如何理解孝文帝改革推动民族交融?
1.十六国
(1)政权组成: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15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________。
(2)民族交融:内迁少数民族政权都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____________的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各族之间的差异慢慢缩小。
(3)淝水之战:4世纪下半叶,________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前秦政权迅速崩溃。
2.北朝
(1)北魏统一北方:439年。
(2)孝文帝改革
时间 5世纪后期
措施 迁都________,改籍贯;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意义 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②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3)北魏的分裂
①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
②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北周灭掉北齐,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
[答案自填] 成汉 汉族 氐族 洛阳
隋唐盛世
INCLUDEPICTURE "助学教材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阅读教材P31“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
思考:十六国的统治者在族属上有何特点?在国号上有何特点?
提示:族属特点:多为内迁少数民族。国号特点:直接采用前代中原王朝国号,如“汉”,或华夏族建立国家的国号,如“夏”“秦”“燕”等。
2.阅读教材P33“问题探究”。
思考:材料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一内容?目的是什么?
提示:内容:改姓氏。目的: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易错易混]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交融的关系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过程是鲜卑族封建化的过程,大大促进了民族交融,需要注意民族交融具有双向性特征,不能理解为单向的。
1.前秦政权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反映了北方的民族隔阂仍然存在。
2.北魏孝文帝迁都,实质上是一场是否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斗争。
INCLUDEPICTURE "素能培优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视角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视角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视角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视角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学者观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史料 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交融,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导读] 史料主要说明了迁居洛阳的鲜卑人已经“汉化”,肯定了孝文帝改革的成功。
[思考] 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
提示:孝文帝的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历史解释——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汉化”为主;相互学习;方式多样(有官方的推动,也有民间的自发交融)。
(2)影响
①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元文化的发展;为隋唐文化大繁荣奠定基础。
②长期战乱促使大量人口南迁,在民族交融的同时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使江南地区的农业有了长足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相应有所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提供了条件。
③加强了民族团结,使统治者赖以割据的重要依据逐渐消失,为统一王朝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INCLUDEPICTURE "学致用LLL.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学致用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学致用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学致用LLL.TIF" \* MERGEFORMATINET
【时空坐标·填空】
INCLUDEPICTURE "26RTC5学.TIF"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26RTC5学.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26RTC5学.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26RTC5学.TIF" \* MERGEFORMATINET
[答案自填] 西晋 淝水之战 洛阳 北周
【随堂检测·演练】
知识点一 三国与西晋
1.(2025·江苏扬州高一月考)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到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活动在长城一带的鲜卑。316年,西晋为哪一内迁的少数民族所灭(  )
A.匈奴 B.鲜卑
C.氐 D.羯
解析:选A。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316年,西晋为内迁匈奴贵族所灭,A项正确。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排除B项;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排除C项;羯族在十六国时期短暂建立的王朝是后赵,排除D项。
2.(2024·北京合格考)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影响是(  )
INCLUDEPICTURE "F:\\2025 PPT 备用\\6月\\7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26RTC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26RTC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件夹\\26RTC6.TIF" \* MERGEFORMATINET
A.推动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B.促进了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
C.结束了南北朝对峙局面
D.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选B。据题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各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大交融,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也推动了和南方少数民族的交融,B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排除A项;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南北朝对峙局面结束,排除C项;中国完成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排除D项。
知识点二 东晋与南朝
3.(2025·江苏南通高一月考)历史学家田余庆在《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中指出:“士族当权是东晋政治的基本特色,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
A.豪强地主崛起,军阀割据四方
B.外戚宦官专权,政治腐朽黑暗
C.君主权力低落,政权依赖士族
D.皇帝沉溺享乐,常年怠于政事
解析:选C。根据材料“士族当权是东晋政治的基本特色,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时期,士族当权使得君主权力低落,政权依赖士族,C项正确。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崛起,军阀割据四方,排除A项;东晋时期外戚宦官并没有专权,排除B项;“皇帝沉溺享乐,常年怠于政事”不能确切地反映士族当权与皇权政治变态的关系,排除D项。
4.(2025·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高一期中)《史记·货殖列传》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晋书·食货志》记载的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却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这种变化(  )
A.说明江南条件优越
B.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C.缘于北方人民南迁
D.导致北方经济落后
解析:选C。材料中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北方人民南迁,为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当地人民共同开发江南,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C项正确。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在西汉到东晋时期并没有本质的变化,排除A项;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而不是原因,排除B项;江南地区的发展并不一定会导致北方经济落后,排除D项。
知识点三 十六国与北朝
5.(2024·河北合格考)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各民族相互影响。窄袖的胡服十分流行,与宽袖的汉服平分秋色。十六国政权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
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民族交融 B.政局稳定
C.文化繁荣 D.江南开发
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各民族相互影响,十六国政权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反映的时代特征是民族交融,A项正确。
6.(2024·黑龙江合格考)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采取了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改革措施。这些措施(  )
A.加大南北差距 B.促进民族交融
C.推动江南开发 D.削弱北魏实力
解析:选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采取了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改革措施,减轻了变法的阻力,促进了民族交融,B项正确。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集中在北方,不能加大南北差距,排除A项;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集中在北方,并未产生推动江南开发的作用,排除C项;北魏孝文帝改革缓和了内部矛盾,加强了统治,排除D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4张PPT)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上承秦汉帝国、下启隋唐帝国,为隋唐的统一奠定了基础。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
1.民族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民族交融局面;唐朝时期,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2.区域开发:北方战乱不断,促使人口南迁,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提供了条件,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但经济重心仍在北方。
3.制度创新:从三国至唐朝,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渐演进,不断创新,颇有建树,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
4.文化交流:魏晋时期,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出现三教合一趋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唐朝儒学复兴。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文学艺术辉煌灿烂,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程
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
必知
重点 (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区域开发和民族交融。
(2)十六国与北朝的民族关系和政权
必备
概念 (1)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趋向一致。
(2)士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特权的社会阶层,起源于东汉的豪强地主,兴盛于东晋,衰落于南朝,隋唐时期退出历史舞台,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和复杂的影响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一目(P28、P29)。思考: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西晋统一后面临怎样的统治危机?
知识点一 三国与西晋
1.三国鼎立(220—280年)
政权 建立 都城 特点
魏 220年,__________称帝,国号魏,东汉灭亡 洛阳 魏国国力较强,略占上风
蜀 221年,刘备建立,史称蜀汉 成都 蜀、吴两国加强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吴 229年,孙权建立,国号吴 建业
曹丕
2.西晋的统一与灭亡(266—316年)
(1)条件: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2)完成统一:280年,西晋灭吴。
(3)五族内迁:自东汉到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________、羯、氐、羌、鲜卑。
(4)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自此,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
匈奴
[重要概念] 军阀
军阀是自成派系的军事集团。“军”即军事;“阀”指有功劳或有权势的家庭。一国之内,自成派系的军事集团以武力占据部分地区,在一个国家内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此即军阀割据。
[教材小练]
阅读教材P29: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文。
思考:观察图片,说明其中蕴含的史料价值。
提示:该印文表明西晋颁发给羌族酋长印章,是内迁少数民族长期定居的物证,体现了西晋时期民族交融的情况。
[构图解史] 三国政权的变化
[重要结论]
1.西晋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统治的腐朽,主要表现为统治阶层争权夺利的内乱。
2.西晋灭亡后,中国逐渐演变为南北对峙的分裂局面。
读图解史——三国鼎立
视角
[导读] 图片以空间维度展示了三国鼎立局面。
[思考] 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经济原因。
提示:蜀汉占有的益州“沃野千里”,素有“天府”之称。吴国占据的长江中下游,东汉以来经济有一定的发展。再加上吴蜀联合,攻虽不足,守则有余。魏国虽占有广大的北方,但因战争破坏严重,一时还缺乏统一的物力和人力。
唯物史观——全面认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1)农民起义的推动。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军阀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长期混战促使形成三个较大的军事集团,那就是魏、蜀、吴三大政权。
(2)经济发展的局限。孙权发展了江南经济,刘备发展了西川经济,这给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同一时期北方的政权无力消灭南方的政权以统一全中国,从而最终出现魏、蜀、吴三大割据势力。
(3)地域条件的限制。从地理条件说,蜀有剑阁、三峡之险,进可攻,退可守。吴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魏国虽占有广大的北方,但一时缺乏统一的物力和人力。三国各自的实力都有限,也都有局限性,这就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长期持续。
(4)明确的战略规划。刘备和诸葛亮的战略规划就是曹操、刘备、孙权三家分天下,然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而且各大集团也一直在坚定不移地执行着三国鼎立的战略规划,这是形成三国鼎立的重要原因。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二目(P30)。思考:东晋时期政治统治有何特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知识点二 东晋与南朝
1.东晋(317—420年)
政权建立 317年,司马睿在________重建晋朝
士族
制度 成因 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________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
影响 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
势力状况 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到陈朝,只能保有长江以南,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
建康
士大夫
2.南朝(420—589年)
(1)政治
政权建立 自420年____________建宋开始的170年间,宋、齐、梁、陈(合称南朝)先后统治南方,与吴和东晋统称为六朝
南北对峙 与北方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形成对峙局面
刘裕
(2)经济——江南开发
原因 北方战乱,人民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________,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表现 ①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②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影响 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
技术
[教材小练]
1.阅读教材P30“历史纵横”:东晋的士族专权。
思考:东晋建立之初曾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这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历史现象?有何影响?
提示:历史现象:士族当权是东晋政治的基本特点。影响:士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是导致两晋以来政治腐朽的重要因素。
2.阅读教材P30“思考点”。
思考: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自然条件优越。
[易错易混] 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水平高于北方
东晋与南朝时期,虽然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但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仍在黄河流域,南方的经济水平仍落后于北方。
[重要结论]
1.东晋时期是士族制度的鼎盛时期,高门士族长期把持朝政,严重威胁了皇权。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和南朝相继统治南方,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3.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都促进了民族交融。
史料证史——东晋时期的士族政治
史料 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
——摘编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导读] 史料阐述了东晋士族的政治地位。
[思考] 根据史料,分析说明东晋时士族制度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因。
提示:东晋政权是在士族的扶植下建立的,因而在东晋政权的保护之下,士族势力达到鼎盛。
视角1
历史解释——士族制度的特点
史料证史——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
史料 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梁]沈约《宋书》卷五十四
视角2
[导读] 史料展示了江南繁荣发展的状况。
[思考] 史料反映出南方经济状况如何?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经济状况: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影响: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南方城市的繁荣;促进民族交融;促进文化中心的南移。
历史解释——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特点
(1)伴随着北方战乱较多和人口大迁移及民族交融而开发。
(2)政治统治中心的南移对江南经济开发有一定影响。
(3)魏晋形成的士族阶层,建立的自给自足的庄园占有重要地位。
(4)南方相对稳定,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但南方经济尚未超越北方。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三目(P31、P32)。思考:十六国的统治有何特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如何理解孝文帝改革推动民族交融?
知识点三 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
(1)政权组成: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15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________。
(2)民族交融:内迁少数民族政权都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____________的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各族之间的差异慢慢缩小。
(3)淝水之战:4世纪下半叶,________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前秦政权迅速崩溃。
成汉
汉族
氐族
2.北朝
(1)北魏统一北方:439年。
(2)孝文帝改革
时间 5世纪后期
措施 迁都________,改籍贯;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意义 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
②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洛阳
隋唐盛世
(3)北魏的分裂
①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
②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北周灭掉北齐,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
[教材小练]
1.阅读教材P31“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
思考:十六国的统治者在族属上有何特点?在国号上有何特点?
提示:族属特点:多为内迁少数民族。国号特点:直接采用前代中原王朝国号,如“汉”,或华夏族建立国家的国号,如“夏”“秦”“燕”等。
2.阅读教材P33“问题探究”。
思考:材料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一内容?目的是什么?
提示:内容:改姓氏。目的: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易错易混]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交融的关系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过程是鲜卑族封建化的过程,大大促进了民族交融,需要注意民族交融具有双向性特征,不能理解为单向的。
[重要结论]
1.前秦政权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反映了北方的民族隔阂仍然存在。
2.北魏孝文帝迁都,实质上是一场是否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斗争。
学者观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史料 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交融,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视角1
[导读] 史料主要说明了迁居洛阳的鲜卑人已经“汉化”,肯定了孝文帝改革的成功。
[思考] 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
提示:孝文帝的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历史解释——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汉化”为主;相互学习;方式多样(有官方的推动,也有民间的自发交融)。
(2)影响
①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元文化的发展;为隋唐文化大繁荣奠定基础。
②长期战乱促使大量人口南迁,在民族交融的同时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使江南地区的农业有了长足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相应有所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提供了条件。
③加强了民族团结,使统治者赖以割据的重要依据逐渐消失,为统一王朝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时空坐标·填空】
西晋
淝水之战
洛阳
北周
【随堂检测·演练】
知识点一 三国与西晋
1.(2025·江苏扬州高一月考)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到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活动在长城一带的鲜卑。316年,西晋为哪一内迁的少数民族所灭(  )
A.匈奴 B.鲜卑
C.氐 D.羯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316年,西晋为内迁匈奴贵族所灭,A项正确。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排除B项;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排除C项;羯族在十六国时期短暂建立的王朝是后赵,排除D项。
2.(2024·北京合格考)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影响是(  )
A.推动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B.促进了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
C.结束了南北朝对峙局面
D.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据题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各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大交融,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也推动了和南方少数民族的交融,B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排除A项;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南北朝对峙局面结束,排除C项;中国完成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排除D项。

知识点二 东晋与南朝
3.(2025·江苏南通高一月考)历史学家田余庆在《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中指出:“士族当权是东晋政治的基本特色,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
A.豪强地主崛起,军阀割据四方
B.外戚宦官专权,政治腐朽黑暗
C.君主权力低落,政权依赖士族
D.皇帝沉溺享乐,常年怠于政事

解析:根据材料“士族当权是东晋政治的基本特色,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时期,士族当权使得君主权力低落,政权依赖士族,C项正确。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崛起,军阀割据四方,排除A项;东晋时期外戚宦官并没有专权,排除B项;“皇帝沉溺享乐,常年怠于政事”不能确切地反映士族当权与皇权政治变态的关系,排除D项。
4.(2025·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高一期中)《史记·货殖列传》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晋书·食货志》记载的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却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这种变化(  )
A.说明江南条件优越
B.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C.缘于北方人民南迁
D.导致北方经济落后

解析:材料中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北方人民南迁,为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当地人民共同开发江南,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C项正确。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在西汉到东晋时期并没有本质的变化,排除A项;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而不是原因,排除B项;江南地区的发展并不一定会导致北方经济落后,排除D项。
知识点三 十六国与北朝
5.(2024·河北合格考)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各民族相互影响。窄袖的胡服十分流行,与宽袖的汉服平分秋色。十六国政权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
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民族交融 B.政局稳定
C.文化繁荣 D.江南开发
解析: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各民族相互影响,十六国政权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反映的时代特征是民族交融,A项正确。

6.(2024·黑龙江合格考)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采取了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改革措施。这些措施(  )
A.加大南北差距 B.促进民族交融
C.推动江南开发 D.削弱北魏实力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采取了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改革措施,减轻了变法的阻力,促进了民族交融,B项正确。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集中在北方,不能加大南北差距,排除A项;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集中在北方,并未产生推动江南开发的作用,排除C项;北魏孝文帝改革缓和了内部矛盾,加强了统治,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