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程标准 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和文化方面的新变化
必知重点 (1)城市商业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2)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变化的表现
必备概念 (1)租佃关系: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2)“世俗化”:西方宗教社会学提出的概念。在世界近代史中,多指去宗教化,去神学化,去神圣化,反对禁欲主义,大众化。在中国古代史中,多指大众化、去贵族化
INCLUDEPICTURE "导思学LLL.TIF"
知识点一 经济的发展
INCLUDEPICTURE "自主学习LLL.TIF"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一目(P64~P66)。思考: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南宋经济重心南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农业和手工业
(1)内地
农业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的________________在南方普及,有些地方出现一年三熟
经济结构 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________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推广于元,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手工业 制瓷 宋朝出现五大名窑,风格各异;元朝烧出青花瓷和________。宋元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矿冶 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____________作燃料
印刷 宋元时期发展迅速,进一步带动造纸业的发展
(2)边疆: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和手工业都有显著进步。
2.商业和城市
INCLUDEPICTURE "26YB10学.TIF" INCLUDEPICTURE "../../26YB10学.TIF" \* MERGEFORMAT
3.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宋朝 ①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②长江下游和________________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元朝 ①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②为将________________顺利北运,元朝对隋唐时期的大运河进行取直,大大缩短了航程。③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________________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答案自填] 稻麦复种制 棉花 釉里红
煤 基层 榷场 交子 临安 大都
外贸税收 太湖流域 南方财赋 长途海运
INCLUDEPICTURE "助学教材LLL.TIF" INCLUDEPICTURE "../../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
[重要概念]
1.稻麦复种制:是一种耕作方法,目的是提高农田的产量。稻麦复种制就是以稻、麦两种粮食作物轮种的复种方式,每年六月份种水稻,十月份水稻收获后,翻耕播种小麦,越冬至来年五月收获,麦茬翻耕灌溉后再种水稻,一年两熟。
2.榷场:是宋辽夏金政权在边境所设的互市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贸易外,商人须纳税、领得证明文件(关子、标子、关引等)方能交易。
1.阅读教材P64“宋朝五大名窑的瓷器”图片。
思考:宋朝陶瓷业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陶瓷器的普遍使用;对外贸易促进了宋朝陶瓷业的发展;宋人饮茶风俗的盛行。
2.阅读教材P65。
思考:“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在地域分布上出现的什么变化?
提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3.阅读教材P65“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思考:元朝开凿运河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国家统一的完成;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封建经济的持续发展。
[构图解史]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INCLUDEPICTURE "../../26YB11.TIF" \* MERGEFORMAT
[易错提醒] 经济重心南移不等于政治中心南移
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但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很长时间内是在北方,这是由历史文化渊源、战略地位、北方经济的不断恢复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1.宋元时期的农业不仅粮食产量增加,而且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的突破。
2.宋元时期手工业技术有重要改进,制瓷、冶矿、印刷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3.商品经济在宋代发展到一个高峰,在市场、货币、外贸等领域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4.宋元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促进了中国南北交通的发展。
INCLUDEPICTURE "素能培优LLL.TIF" INCLUDEPICTURE "../../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视角1LLL.TIF" INCLUDEPICTURE "../../视角1LLL.TIF" \* MERGEFORMAT 图文证史——宋代城市发展的特征及影响
史料
INCLUDEPICTURE "../../LSGYS2.tif" \* MERGEFORMAT
[导读] 史料体现了宋代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
[思考] 依据史料,指出宋代城市发展呈现的特点。
提示:城市大量出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出现了街市;出现了瓦肆等专门的娱乐场所。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
1.历史解释——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的特征
(1)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农村的“草市”发展。
(2)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3)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历史解释——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即交子。
(2)城市商品经济兴盛,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
(3)随着私营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也大大提高。
(4)中唐以来,传统的商业政策——重农抑商也有所松动。
(5)海外贸易发达,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对外贸易的税收。
INCLUDEPICTURE "视角2LLL.TIF" INCLUDEPICTURE "../../视角2LLL.TIF" \* MERGEFORMAT 图文证史——经济重心南移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一 古代人口的迁移与经济重心南移
INCLUDEPICTURE "../../LSGYS3.tif" \* MERGEFORMAT
史料二 方朝廷在故都(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摘编自[南宋]陆游《渭南文集》
[导读] 史料一体现了古代人口迁移与经济重心南移的关系;史料二体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思考] (1)据史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提示:趋势:总人口整体上不断增加,区域人口分布状况呈现“南增北减”。原因: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史料二中变化的原因。
提示:魏晋南北朝、唐中后期及北宋时期,北方是经济重心,但北方战乱较多,导致大量人口南迁,从而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相对安定,东晋、南朝及南宋等朝代政治中心均在南方,统治者也重视发展经济;南方地理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等等。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
历史解释——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海外贸易: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改善,促进了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的发展。
(2)城市发展: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
(3)人口分布: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4)人才教育: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5)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6)生态环境:南方某些地区被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二 社会的变化
INCLUDEPICTURE "自主学习LLL.TIF" INCLUDEPICTURE "../../自主学习LLL.TIF" \* MERGEFORMAT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二目(P66)。思考:宋代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造成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门第观念淡化
(1)原因: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宋朝科举制度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且更加强调________________;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
(2)表现: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再关心祖先名望。
2.人身束缚关系减弱:贱民阶层的数量显著减少;宋朝的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________;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________,租种土地,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3.国家控制松弛:____________、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官府对百姓生活的限制更为松弛。
[答案自填] 公平竞争 雇佣 契约 土地买卖
INCLUDEPICTURE "助学教材LLL.TIF" INCLUDEPICTURE "../../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
阅读教材P66:宋代社会出现了新变化,“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思考: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提示:科举制的不断完善;商品经济的发展;门第观念的淡化。
1.宋朝中央集权的加强、科举制度的完善、商品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社会的平民化趋势。
2.宋朝社会的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INCLUDEPICTURE "素能培优LLL.TIF" INCLUDEPICTURE "../../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视角LLL.TIF" INCLUDEPICTURE "../../视角LLL.TIF" \* MERGEFORMAT 史料证史——宋代社会的变化
史料 在宋代,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土地买卖、典当也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松弛。与此同时,瓦肆、勾栏等场
所的兴起为市民阶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生活。
——摘编自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
消亡及其影响》等
[导读] 史料反映了宋代社会出现的新变化。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宋代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提示: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社会生活(或娱乐生活、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
唯物史观——宋朝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
经济 宋朝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对原有社会秩序形成冲击
政策 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土地流动性增强带动阶层流动
战争 唐末五代时期,社会动荡,对士族势力形成重大打击
制度 科举制度的完善给政治增添了活力,进一步冲击了士族制度
知识点三 儒学的复兴
INCLUDEPICTURE "自主学习LLL.TIF" INCLUDEPICTURE "../../自主学习LLL.TIF" \* MERGEFORMAT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三目(P66、P67)。思考:程朱理学兴起的背景是什么?程朱理学的主张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时代背景: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________________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
2.儒学复兴
(1)时间:从北宋中期起。
(2)主张
①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
②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______________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3.程朱理学
(1)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2)主张
宇宙观 认为“________”即“天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人生观 “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
方法论 “________________”,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逐渐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4.影响: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自填] 经书字句 伦理道德 理
格物致知
INCLUDEPICTURE "助学教材LLL.TIF" INCLUDEPICTURE "../../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
1.阅读教材P67“思考点”。
思考:你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
提示:它反映了一种对人高标准、严要求的修养理念;但它具有禁锢合理欲望、扼杀人性的潜在可能,极易成为统治者束缚被统治者精神的工具。
2.阅读教材P67“学思之窗”。
思考:元朝确定的科举考试内容和答题标准是什么?理由何在?
提示:内容和答题标准: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理由:隋唐以来以词赋为科举内容使人们变得“浮华”;用“四书”“五经”取士,让世人习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于实际有用,这与元朝统治者招揽人才、维护自身统治是分不开的。
[构图解史]
1.理学形成的过程
INCLUDEPICTURE "../../26YB14.TIF" \* MERGEFORMAT
2.程朱理学的内涵
INCLUDEPICTURE "../../26YB15.TIF" \* MERGEFORMAT
1.宋代“二程”开创了理学;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2.程朱理学是儒学复兴的产物,南宋后期受到官方的尊崇。
INCLUDEPICTURE "素能培优LLL.TIF" INCLUDEPICTURE "../../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视角LLL.TIF" INCLUDEPICTURE "../../视角LLL.TIF" \* MERGEFORMAT 史料证史——程朱理学
史料一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
史料二 “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理在先,气在后”“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既有理,便有气;既有气,则理又在乎气之中”。
——《朱子语类》
史料三 宋代一大批知识分子毅然肩负起重振儒家文化的重任,积极参与现实,参与政治,恪守道德规范,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的人格意识……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导读] 三则史料分别阐述了程朱理学的内容、特点与影响。
[思考] (1)根据史料一、二,概括二程、朱熹的理学思想。
提示:二程:“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朱熹:“理气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的,“理”“气”不能分离,但“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根据史料三归纳理学的影响。
提示: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的人格意识,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
历史解释——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思想。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知识点四 文学艺术和科技
INCLUDEPICTURE "自主学习LLL.TIF" INCLUDEPICTURE "../../自主学习LLL.TIF" \* MERGEFORMAT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四目(P67、P68)。思考: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技取得了哪些成就?体现了怎样的社会发展特征?
1.文学艺术
(1)宋词
特点 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代表 豪放派的________、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________
(2)元曲
构成 散曲 杂剧
特点 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 将成套的________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________、王实甫等
(3)话本:实际上是早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
(4)书法:追求________,不拘法度。
(5)绘画:________最为突出,注重________和笔墨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2.科技
(1)三大发明
印刷术 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____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火药 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
指南针 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2)其他成就
朝代 科学家 成就
北宋 沈括 《________________》
元朝 郭守敬 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________》,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王祯 《________》,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答案自填] 苏轼 李清照 散曲 关汉卿
白话小说 个性 山水画 意境 毕昇
人工磁化 梦溪笔谈 授时历 农书
INCLUDEPICTURE "助学教材LLL.TIF" INCLUDEPICTURE "../../助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
[重要概念] 市民文化
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繁荣,于是逐渐兴起市民阶层,市民文化也随之兴起。快速的都市生活节奏和情感节奏,决定了市民文化热情奔放、浅俗直白的倾向,而市民文化直接推动了宋代诗、词的繁荣发展。
1.阅读教材P68“史料阅读”。
思考:史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
提示:史料热情赞颂了一位杂剧女演员的表演功力,说明元杂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是古代曲艺成熟的标志。
2.阅读教材P68“中国三大发明的成就”。
思考: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提示:中国三大发明的西传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但是绝不能夸大其作用。欧洲社会进步的根本推动力是生产力的进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三大发明只是外部因素,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3.阅读教材P68“历史纵横”:少数民族文字。
思考:宋元时期少数民族文字产生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为促进本民族的发展,少数民族政权对本民族文字创制有迫切要求;辽夏金元统治者十分注重本民族的文化建设;佛教等的传播影响了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活字印刷术在民族地区的广泛传播。
[构图解史] 先秦至元文学体裁的变化
INCLUDEPICTURE "../../26YB16.TIF" \* MERGEFORMAT
[易错易混] 元曲≠元杂剧
元杂剧是一种戏剧形式,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包括歌唱、对白、舞蹈、场景等诸多要素。广义的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两大类。
1.两宋城市生活丰富多彩,推动了宋词的繁荣。
2.宋元书法追求个性,不拘法度;绘画注重意境,不强调写实。
3.宋代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4.宋元时期,围绕着农耕经济的天文历法、农学等科技成就突出。
INCLUDEPICTURE "素能培优LLL.TIF" INCLUDEPICTURE "../../素能培优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视角1LLL.TIF" INCLUDEPICTURE "../../视角1LLL.TIF" \* MERGEFORMAT 学者观点——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趋势
史料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导读] 史料中宋朝大都市的发展体现了古代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史料中民间娱乐场所的出现体现了民间娱乐对艺术发展的要求。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艺术世俗化趋势的推动因素。
提示:古代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娱乐活动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人民消费能力的提高;等等。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
唯物史观——宋元文学体现的时代特色
(1)宋词
①封建经济发达:宋代商品经济和城市的繁荣,为词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歌唱表演的词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
③社会矛盾尖锐: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元曲: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尤其是元统治者一度停止科举,知识分子们愁苦、反抗、逃避现实,将一腔才情倾注于文化创作,适应了广大市民阶层的需要,促进了元杂剧与元散曲(合称为元曲)的发展。
INCLUDEPICTURE "视角2LLL.TIF" INCLUDEPICTURE "../../视角2LLL.TIF" \* MERGEFORMAT 观点讨论——宋元四大发明外传对西方社会的作用
史料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流入传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美]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导读] 史料论述了四大发明对西欧社会发展的作用。
[思考] 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对近代欧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命运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方面:中国古代科技对近代欧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欧洲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演进。问题: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具体的社会环境。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INCLUDEPICTURE "../../认知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
历史解释——宋元科技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1)高度繁荣。宋元文化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如三大发明、宋词、元曲、世俗文学、史学、绘画等。
(2)科技领先。这一时期是我国科技成就的辉煌时期,许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进程。
(3)全面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使宋元文化丰富多彩。
(4)市民气息浓厚。城市商业活动的兴盛,使市民阶层得以发展壮大。他们文化程度不高,这就要求文学艺术领域出现满足其文化需求的新作品。
INCLUDEPICTURE "学致用LLL.TIF" INCLUDEPICTURE "../../学致用LLL.TIF" \* MERGEFORMAT
【时空坐标·填空】
INCLUDEPICTURE "26YB17学.TIF" INCLUDEPICTURE "../../26YB17学.TIF" \* MERGEFORMAT
[答案自填] 稻麦 印刷业 理学 纸币
【随堂检测·演练】
知识点一 经济的发展
1.(2024·河北合格考)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元朝时,杭州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这表明宋元时期( )
A.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B.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C.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解析:选A。题干中提到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且交易频繁,说明城市的经济活动十分繁荣。此外,元朝时的杭州和大都分别在南、北方作为重要的经济中心,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时期的城市繁荣和商业发达,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南北经济的对比,不能得出“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的结论,排除B项;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是在明朝,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社会成员间的身份地位问题,排除D项。
2.(2024·北京合格考)“南海1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向外运送商品时失事的古沉船,船上现已出水数千件完整瓷器,汇集了景德镇等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许多瓷器具有外国风情。这可以佐证宋朝( )
A.门第观念日渐淡化
B.社会身份趋于平等
C.市民文学逐渐兴起
D.海外贸易得到发展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南海1号”沉船上出水有南宋初期的数千件精美瓷器,其中不乏带有异域风情的产品,充分体现了当时对外贸易规模和范围的扩大,说明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得到发展,D项正确。
知识点二 社会的变化
3.(2024·北京合格考)魏晋和隋唐时期择偶重视“阀阅”,宋朝则不再关心祖先名望,出现了“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的现象。这反映出( )
A.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B.崇文抑武的方针效果显著
C.传统门第观念渐趋淡化
D.国家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解析:选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重视门第(阀阅)到关心资装和聘财,不再关注祖先名望,这反映出传统门第观念渐趋淡化,C项正确。
4.(2025·贵州六盘水高一期中)宋代政府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接受他人的雇佣。各种分成制的产品地租代替了劳役地租,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这说明宋代( )
A.对外贸易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B.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相对松弛
C.社会成员之间实现平等自由
D.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已经普遍产生
解析:选B。宋代政府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佃农拥有迁移自由和接受雇佣的权利,说明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相对松弛,B项正确。
知识点三 儒学的复兴
5.(2025·山东临沂高一期中)北宋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其精神内涵强调的是( )
A.天人合一 B.社会责任
C.忠君爱国 D.改革创新
解析:选B。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张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他的这句名言体现了强烈的为国为民的社会责任感,B项正确。“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排除A项;忠君爱国强调对君主忠贞,热爱国家,不能完全体现材料内涵,排除C项;改革创新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6.(2025·江西多校高一期中联考)朱熹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并提,称为“朱子”。这主要是因为朱熹( )
A.否定了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B.主张“存天理”以维护统治
C.认为人性本恶需要以法约束
D.反对儒家经典,倡导思想自由
解析:选B。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发展了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主张通过“格物致知”来认识天理,以此来维护社会的道德秩序和封建统治。因此,朱熹的思想被尊奉为“官学”,朱熹与孔子并提,被称为“朱子”,B项正确。朱熹并未否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而是对儒学进行了新的发展,排除A项;“人性本恶”是荀子的观点,排除C项;朱熹对儒家经典进行了注释和阐发,排除D项。
知识点四 文学艺术和科技
7.(2024·云南合格考)词在产生之初被认为是一种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艺术。到了宋朝,随着城市生活的不断丰富,市民阶层对词的需求逐渐增长,词人佳作层出不穷。材料表明,宋词的兴盛根源于( )
A.商品经济发展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崇文抑武国策
D.国家对社会控制较松弛
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宋词的兴盛是因为市民阶层的壮大,这根源于商品经济发展,A项正确。
8.(2025·辽宁辽南协作体高一期中)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此项发明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雕版印刷术 D.火药
解析:选B。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北宋时期印刷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活字印刷术,B项正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74张PPT)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
社会与文化
课程标准 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和文化方面的新变化
必知重点 (1)城市商业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
(2)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变化的表现
必备概念 (1)租佃关系: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2)“世俗化”:西方宗教社会学提出的概念。在世界近代史中,多指去宗教化,去神学化,去神圣化,反对禁欲主义,大众化。在中国古代史中,多指大众化、去贵族化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一目(P64~P66)。思考: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南宋经济重心南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知识点一 经济的发展
1.农业和手工业
(1)内地
农
业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的________________在南方普及,有些地方出现一年三熟
经济结构 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________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推广于元,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稻麦复种制
棉花
(2)边疆: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和手工业都有显著进步。
手工业 制瓷 宋朝出现五大名窑,风格各异;元朝烧出青花瓷和________。宋元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矿冶 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____________作燃料
印刷 宋元时期发展迅速,进一步带动造纸业的发展
釉里红
煤
2.商业和城市
基层
榷场
交子
临安
大都
外贸税收
3.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宋朝 ①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
②长江下游和________________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元朝 ①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②为将________________顺利北运,元朝对隋唐时期的大运河进行取直,大大缩短了航程。
③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________________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太湖流域
南方财赋
长途海运
[重要概念]
1.稻麦复种制:是一种耕作方法,目的是提高农田的产量。稻麦复种制就是以稻、麦两种粮食作物轮种的复种方式,每年六月份种水稻,十月份水稻收获后,翻耕播种小麦,越冬至来年五月收获,麦茬翻耕灌溉后再种水稻,一年两熟。
2.榷场:是宋辽夏金政权在边境所设的互市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贸易外,商人须纳税、领得证明文件(关子、标子、关引等)方能交易。
1.阅读教材P64“宋朝五大名窑的瓷器”图片。
思考:宋朝陶瓷业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陶瓷器的普遍使用;对外贸易促进了宋朝陶瓷业的发展;宋人饮茶风俗的盛行。
[教材小练]
2.阅读教材P65。
思考:“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在地域分布上出现的什么变化?
提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3.阅读教材P65“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思考:元朝开凿运河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国家统一的完成;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封建经济的持续发展。
[构图解史]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易错提醒] 经济重心南移不等于政治中心南移
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但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很长时间内是在北方,这是由历史文化渊源、战略地位、北方经济的不断恢复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1.宋元时期的农业不仅粮食产量增加,而且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的突破。
2.宋元时期手工业技术有重要改进,制瓷、冶矿、印刷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3.商品经济在宋代发展到一个高峰,在市场、货币、外贸等领域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4.宋元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促进了中国南北交通的发展。
[重要结论]
图文证史——宋代城市发展的特征及影响
史料
视角1
[导读] 史料体现了宋代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
[思考] 依据史料,指出宋代城市发展呈现的特点。
提示:城市大量出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出现了街市;出现了瓦肆等专门的娱乐场所。
1.历史解释——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的特征
(1)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农村的“草市”发展。
(2)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3)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历史解释——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即交子。
(2)城市商品经济兴盛,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
(3)随着私营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也大大提高。
(4)中唐以来,传统的商业政策——重农抑商也有所松动。
(5)海外贸易发达,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对外贸易的税收。
图文证史——经济重心南移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一 古代人口的迁移与经济重心南移
视角2
史料二 方朝廷在故都(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摘编自[南宋]陆游《渭南文集》
[导读] 史料一体现了古代人口迁移与经济重心南移的关系;史料二体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思考] (1)据史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提示:趋势:总人口整体上不断增加,区域人口分布状况呈现“南增北减”。原因: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史料二中变化的原因。
提示:魏晋南北朝、唐中后期及北宋时期,北方是经济重心,但北方战乱较多,导致大量人口南迁,从而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相对安定,东晋、南朝及南宋等朝代政治中心均在南方,统治者也重视发展经济;南方地理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等等。
历史解释——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海外贸易: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改善,促进了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的发展。
(2)城市发展: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
(3)人口分布: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4)人才教育: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5)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6)生态环境:南方某些地区被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二目(P66)。思考:宋代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造成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知识点二 社会的变化
1.门第观念淡化
(1)原因: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宋朝科举制度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且更加强调________________;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
(2)表现: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再关心祖先名望。
公平竞争
2.人身束缚关系减弱:贱民阶层的数量显著减少;宋朝的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________;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________,租种土地,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3.国家控制松弛:____________、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官府对百姓生活的限制更为松弛。
雇佣
契约
土地买卖
阅读教材P66:宋代社会出现了新变化,“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思考: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提示:科举制的不断完善;商品经济的发展;门第观念的淡化。
[教材小练]
1.宋朝中央集权的加强、科举制度的完善、商品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社会的平民化趋势。
2.宋朝社会的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重要结论]
史料证史——宋代社会的变化
史料 在宋代,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土地买卖、典当也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松弛。与此同时,瓦肆、勾栏等场所的兴起为市民阶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生活。
——摘编自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
消亡及其影响》等
视角
[导读] 史料反映了宋代社会出现的新变化。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宋代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提示: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社会生活(或娱乐生活、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唯物史观——宋朝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
经济 宋朝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对原有社会秩序形成冲击
政策 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土地流动性增强带动阶层流动
战争 唐末五代时期,社会动荡,对士族势力形成重大打击
制度 科举制度的完善给政治增添了活力,进一步冲击了士族制度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三目(P66、P67)。思考:程朱理学兴起的背景是什么?程朱理学的主张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时代背景: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________________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
知识点三 儒学的复兴
经书字句
2.儒学复兴
(1)时间:从北宋中期起。
(2)主张
①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
②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______________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伦理道德
3.程朱理学
(1)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2)主张
宇宙观 认为“________”即“天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人生观 “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
方法论 “________________”,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逐渐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4.影响: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理
格物致知
1.阅读教材P67“思考点”。
思考:你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
提示:它反映了一种对人高标准、严要求的修养理念;但它具有禁锢合理欲望、扼杀人性的潜在可能,极易成为统治者束缚被统治者精神的工具。
[教材小练]
2.阅读教材P67“学思之窗”。
思考:元朝确定的科举考试内容和答题标准是什么?理由何在?
提示:内容和答题标准: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理由:隋唐以来以词赋为科举内容使人们变得“浮华”;用“四书”“五经”取士,让世人习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于实际有用,这与元朝统治者招揽人才、维护自身统治是分不开的。
[构图解史]
1.理学形成的过程
2.程朱理学的内涵
1.宋代“二程”开创了理学;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2.程朱理学是儒学复兴的产物,南宋后期受到官方的尊崇。
[重要结论]
史料证史——程朱理学
史料一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
史料二 “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理在先,气在后”“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既有理,便有气;既有气,则理又在乎气之中”。
——《朱子语类》
视角
史料三 宋代一大批知识分子毅然肩负起重振儒家文化的重任,积极参与现实,参与政治,恪守道德规范,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的人格意识……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导读] 三则史料分别阐述了程朱理学的内容、特点与影响。
[思考] (1)根据史料一、二,概括二程、朱熹的理学思想。
提示:二程:“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朱熹:“理气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的,“理”“气”不能分离,但“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根据史料三归纳理学的影响。
提示: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的人格意识,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历史解释——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思想。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导学问题] 阅读教材第四目(P67、P68)。思考: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技取得了哪些成就?体现了怎样的社会发展特征?
知识点四 文学艺术和科技
1.文学艺术
(1)宋词
特点 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代表 豪放派的________、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________
苏轼
李清照
(2)元曲
构成 散曲 杂剧
特点 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 将成套的________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________、王实甫等
散曲
关汉卿
(3)话本:实际上是早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
(4)书法:追求________,不拘法度。
(5)绘画:________最为突出,注重________和笔墨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白话小说
个性
山水画
意境
2.科技
(1)三大发明
印刷术 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____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火药 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
指南针 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毕昇
人工磁化
(2)其他成就
朝代 科学家 成就
北宋 沈括 《________________》
元朝 郭守敬 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________》,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王祯 《________》,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梦溪笔谈
授时历
农书
[重要概念] 市民文化
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繁荣,于是逐渐兴起市民阶层,市民文化也随之兴起。快速的都市生活节奏和情感节奏,决定了市民文化热情奔放、浅俗直白的倾向,而市民文化直接推动了宋代诗、词的繁荣发展。
1.阅读教材P68“史料阅读”。
思考:史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
提示:史料热情赞颂了一位杂剧女演员的表演功力,说明元杂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是古代曲艺成熟的标志。
[教材小练]
2.阅读教材P68“中国三大发明的成就”。
思考: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提示:中国三大发明的西传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但是绝不能夸大其作用。欧洲社会进步的根本推动力是生产力的进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三大发明只是外部因素,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3.阅读教材P68“历史纵横”:少数民族文字。
思考:宋元时期少数民族文字产生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为促进本民族的发展,少数民族政权对本民族文字创制有迫切要求;辽夏金元统治者十分注重本民族的文化建设;佛教等的传播影响了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活字印刷术在民族地区的广泛传播。
[构图解史] 先秦至元文学体裁的变化
[易错易混] 元曲≠元杂剧
元杂剧是一种戏剧形式,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包括歌唱、对白、舞蹈、场景等诸多要素。广义的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两大类。
1.两宋城市生活丰富多彩,推动了宋词的繁荣。
2.宋元书法追求个性,不拘法度;绘画注重意境,不强调写实。
3.宋代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4.宋元时期,围绕着农耕经济的天文历法、农学等科技成就突出。
[重要结论]
学者观点——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趋势
史料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视角1
[导读] 史料中宋朝大都市的发展体现了古代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史料中民间娱乐场所的出现体现了民间娱乐对艺术发展的要求。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艺术世俗化趋势的推动因素。
提示:古代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娱乐活动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人民消费能力的提高;等等。
唯物史观——宋元文学体现的时代特色
(1)宋词
①封建经济发达:宋代商品经济和城市的繁荣,为词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歌唱表演的词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
③社会矛盾尖锐: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元曲: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尤其是元统治者一度停止科举,知识分子们愁苦、反抗、逃避现实,将一腔才情倾注于文化创作,适应了广大市民阶层的需要,促进了元杂剧与元散曲(合称为元曲)的发展。
观点讨论——宋元四大发明外传对西方社会的作用
史料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流入传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美]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视角2
[导读] 史料论述了四大发明对西欧社会发展的作用。
[思考] 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对近代欧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命运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方面:中国古代科技对近代欧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欧洲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演进。问题: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具体的社会环境。
历史解释——宋元科技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1)高度繁荣。宋元文化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如三大发明、宋词、元曲、世俗文学、史学、绘画等。
(2)科技领先。这一时期是我国科技成就的辉煌时期,许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进程。
(3)全面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使宋元文化丰富多彩。
(4)市民气息浓厚。城市商业活动的兴盛,使市民阶层得以发展壮大。他们文化程度不高,这就要求文学艺术领域出现满足其文化需求的新作品。
【时空坐标·填空】
稻麦
印刷业
理学
纸币
【随堂检测·演练】
知识点一 经济的发展
1.(2024·河北合格考)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元朝时,杭州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这表明宋元时期( )
A.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B.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C.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
解析:题干中提到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且交易频繁,说明城市的经济活动十分繁荣。此外,元朝时的杭州和大都分别在南、北方作为重要的经济中心,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时期的城市繁荣和商业发达,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南北经济的对比,不能得出“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的结论,排除B项;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是在明朝,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社会成员间的身份地位问题,排除D项。
2.(2024·北京合格考)“南海1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向外运送商品时失事的古沉船,船上现已出水数千件完整瓷器,汇集了景德镇等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许多瓷器具有外国风情。这可以佐证宋朝( )
A.门第观念日渐淡化 B.社会身份趋于平等
C.市民文学逐渐兴起 D.海外贸易得到发展
解析:据材料可知,“南海1号”沉船上出水有南宋初期的数千件精美瓷器,其中不乏带有异域风情的产品,充分体现了当时对外贸易规模和范围的扩大,说明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得到发展,D项正确。
√
知识点二 社会的变化
3.(2024·北京合格考)魏晋和隋唐时期择偶重视“阀阅”,宋朝则不再关心祖先名望,出现了“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的现象。这反映出( )
A.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B.崇文抑武的方针效果显著
C.传统门第观念渐趋淡化 D.国家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重视门第(阀阅)到关心资装和聘财,不再关注祖先名望,这反映出传统门第观念渐趋淡化,C项正确。
√
4.(2025·贵州六盘水高一期中)宋代政府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接受他人的雇佣。各种分成制的产品地租代替了劳役地租,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这说明宋代( )
A.对外贸易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B.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相对松弛
C.社会成员之间实现平等自由 D.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已经普遍产生
解析:宋代政府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佃农拥有迁移自由和接受雇佣的权利,说明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相对松弛,B项正确。
√
知识点三 儒学的复兴
5.(2025·山东临沂高一期中)北宋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其精神内涵强调的是( )
A.天人合一 B.社会责任
C.忠君爱国 D.改革创新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张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他的这句名言体现了强烈的为国为民的社会责任感,B项正确。“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排除A项;忠君爱国强调对君主忠贞,热爱国家,不能完全体现材料内涵,排除C项;改革创新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
6.(2025·江西多校高一期中联考)朱熹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并提,称为“朱子”。这主要是因为朱熹( )
A.否定了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B.主张“存天理”以维护统治
C.认为人性本恶需要以法约束
D.反对儒家经典,倡导思想自由
√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发展了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主张通过“格物致知”来认识天理,以此来维护社会的道德秩序和封建统治。因此,朱熹的思想被尊奉为“官学”,朱熹与孔子并提,被称为“朱子”,B项正确。朱熹并未否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而是对儒学进行了新的发展,排除A项;“人性本恶”是荀子的观点,排除C项;朱熹对儒家经典进行了注释和阐发,排除D项。
知识点四 文学艺术和科技
7.(2024·云南合格考)词在产生之初被认为是一种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艺术。到了宋朝,随着城市生活的不断丰富,市民阶层对词的需求逐渐增长,词人佳作层出不穷。材料表明,宋词的兴盛根源于( )
A.商品经济发展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崇文抑武国策 D.国家对社会控制较松弛
解析:据材料可知,宋词的兴盛是因为市民阶层的壮大,这根源于商品经济发展,A项正确。
√
8.(2025·辽宁辽南协作体高一期中)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此项发明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雕版印刷术 D.火药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北宋时期印刷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活字印刷术,B项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