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一单元
第2课 济南的冬天
1.了解作者及其相关作品
2.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重点)
3.引导学生揣摩重点词句,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领略作品语言美和景物美。。(重点)
4.体会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热爱,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难点)
学习目标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著名作家,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他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创作风格:多以市民阶层的生活为题材,语言幽默风趣、诙谐轻松“京味”十足,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
作者名片
主要作品介绍
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正红旗下》《赵子曰》《离婚》《骆驼祥子》《鼓书艺人》《二马》《牛天赐传》《火葬》《马》《我死在火葬》 《偷化石》《惶惑》 《猫城记》
中篇小说 《月牙儿》《阳光》《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集 《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断魂枪》《微神》《柳家大院》
剧本 《龙须沟》《茶馆》《桃李春风》《残雾》《大地龙蛇》《神拳》《方珍珠》
散文集 《福星集》《我爱新北京》《养花》
其他合集 《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集》
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老舍全集》第十四卷,题目是编者加的。略有改动。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老舍1930年7月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因为老舍25岁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赴英国伦敦任教,并生活了6年,在离开伦敦回国的途中,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又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沐浴在济南温暖宜人的冬季里,作者感到惊异和陶醉,于是发自肺腑地写出了《济南的冬天》这一经典美文
⑴响亮:指天气极为晴朗、明亮,与上文“响晴”意义相近。
⑵温晴:天气温暖、晴朗。
⑶出奇:特别、不寻常。
⑷安适:安静而舒适。
⑸慈善:原指仁慈、善良,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本课指温和,合人心意。
⑹空灵:本课指清亮,透明。美妙无穷而不可捉摸。
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的内容。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文章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并以此为线索,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色。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文章也寄寓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真挚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老舍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厚的语言功底,将济南的冬天描绘得如诗如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份温暖和美好。
济南的冬天
山景水色之美
第1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具有“温晴”的特点,赞誉济南是个“宝地”。
第2段,过渡段,以“有山有水”引领,下文转入对济南冬天山水的描写。
第3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
第4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第5段,写城外的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第6段,写水,水色、天光融为一体,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第7段,结束全文。
情节梳理,整体感知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二部分(2—6段):具体描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山水景色。
第三部分(7段):总结上文,写作者总的观感。
结构图解
课文多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些拟人手法是如何体现作者的情感的
让我们一 起去探究吧!○形象感受(1)通过联想与想象,感受文中拟人句描绘的情景。
课文梳理
客观之景 老舍笔下之景 我联想到的 形象 我脑海中的画面
小山环绕济南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慈爱的母亲 【示例】秀气的小山把济南围了一圈,犹如天然的摇篮,济南犹如摇篮里的孩子。小山就像慈母一般体贴,对着济南这个老城温柔低语着:“放心睡吧,这儿准保暖和。”
夕阳照在山腰,雪变了颜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① ②
害羞的姑娘
夕阳余晖斜射山腰,洁白的薄雪露出点粉色,像小姑娘一样红了脸颊,透出少女的娇羞。
课文多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些拟人手法是如何体现作者的情感的
让我们一 起去探究吧!○形象感受(1)通过联想与想象,感受文中拟人句描绘的情景。
课文梳理
客观之景 老舍笔下之景 我联想到的 形象 我脑海中的画面
小山环绕济南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慈爱的母亲 【示例】秀气的小山把济南围了一圈,犹如天然的摇篮,济南犹如摇篮里的孩子。小山就像慈母一般体贴,对着济南这个老城温柔低语着:“放心睡吧,这儿准保暖和。”
水没结冰,垂柳倒映在水中 ④
③
⑤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温柔的母性形象、爱美的少女
水因 为水藻“绿的精神”而不忍心冻结,仿佛是在呵护着这些生命的精灵。而岸边那些长枝的垂柳宛如一位位爱美的少女,轻轻垂下绿色的发丝,在水中留下自己的倩影。
(2)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使景物具有了人的神韵。根据“我联想到的形象”
“我脑海中的画面”,思考作者笔下这些拟人化情态具有哪些特征。
这些拟人化的情态大多是秀气、柔美的。
品析语言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小摇篮”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晒、睡、醒,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采用拟人手法,将小村庄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来济南小村庄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4.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5.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用比喻的手法,突出水清亮的特征。
6.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有的……有的……”更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的覆盖不均和小山本色的若隐若现;并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色彩斑驳的山坡”比作“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生动形象地将山坡上斑驳的色彩和风儿吹动下的小山描绘地富有动感和美感,显得更加秀丽迷人,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7.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微黄”“忽然”“微微”这三个词的运用,可见作者遣词
造句十分精妙妥帖;并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雪后日落
中的小山”比作“害羞的少女”生动形象地将山腰的薄雪在
夕阳下发生的变化细腻地描写出来,使小山显得格外情态可
掬,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小山的喜爱之情。
文章主题:文章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城、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热爱之情。
写景方法:
1、抓住特征; 2、注意层次;
3、情景交融; 4、运用修辞。
课堂小结
文章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不可以。
1.“济南的冬天”以 “冬天”为中心。冬天本是寒冷的,与文中的“温情”形成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2.“冬天”是一抽象词语,作者通过描写山、水,将抽象具体化,从无形到有形,实际体现的冬天济南的特点,所以结尾用“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随堂训练
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
作业布置